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羊肠毒血症也被称为是"软肾病",它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大量的毒素引起的羊的一种猝死性疾病.该病原菌在土壤和污水中存在,当羊群误食了被产气荚膜梭菌污染的饮水或者草料,该病原菌就会通过食道进入肠道内,进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的毒素.该病病原对外界的抵抗力并不强,在生产当中,一些常见的消毒药物即可将其杀...  相似文献   

2.
肠毒血症,又称软肾病是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绵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发病急、病程短、肾软化为特征。1发病原因1.1羊只采食被病菌芽孢污染的饲料与饮水,芽孢进入肠道并繁殖进而产生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了肠道通透性,毒素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并损害与生命活动有关的神经元,发生休克而死。1.2过食,舍饲或放牧时间过长,牧草幼嫩  相似文献   

3.
<正>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毒血症,该病发病快,死亡突然。因为症状有点像羊快疫,故称"类快疫"。又因病死羊大多肠道出血、肾组织软化,也称"血肠子病"、"软肾病"。该病菌多存在于土壤及病羊的肠道和粪便中,健康羊的肠道也有发现。该菌革兰染色阳性,是体形粗大且无运动性的杆菌,在体内能形成荚膜。可产生大量外毒素,吸收入血后引起羊体内溶血、坏死及死亡。2013年6月,镇赉县某个体养羊户所饲  相似文献   

4.
一、羊猝疽。为成年寒羊的一种致死性肠毒血症。系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B毒素)所致,病程短,常见不到症状而突然倒毙 剖检可见雏胃及小肠粘膜坏死,胸腔、腹腔积液。 二、羊快疫。是腐败棱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三、羊肠毒血症。系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所致。 临床症状:以上3种传染病,其共同的特点是死亡快,往往不表现症状即死亡。有时也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磨  相似文献   

5.
汶川铜羊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属皮、乳、肉兼用型.其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汶川羊常发疾病的特点以及防治方法如下:1.羊猝疽.为成年山羊的一种致死性肠毒血症.系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中产生毒素所致,其病程短,常无症状而突然倒毙.剖检可见皱胃及小肠粘膜坏死,胸腔、腹腔积液.2.羊快疫.是腐败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所致. 临床症状:以上三种传染病,共同的特点是死亡快,往往无症状即死亡.有时也出现神经症状,如抽搐、磨牙等,患羊一般在数分钟到数小时内死亡. 预防:每年春秋…  相似文献   

6.
用羊三联四防菌苗防制鹿魏氏梭菌病的报告高二哲张海全孙占友常世兴阚家路(吉林省通化县畜牧兽医总站·134100)鹿魏氏梭菌病是由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发病快、病程短、死亡率高,有神颈症状和胃肠道败血为主要特征的鹿急性传染病。包括仔鹿痢...  相似文献   

7.
羊肠毒血症病是绵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当羊的消化道机能发生障碍时,细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使机体中毒所致,病菌存在于土壤及病羊的肠道及粪便中,在健康动物的肠道内也可发现,但不引起发病,只有当饲料突变以及胃肠正常的消化机能受到破坏,特别吃了大量青嫩多汁或富含蛋白质的饲料之后,则细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而引起发病。作者在工作当中,曾在某绵羊改良项目点发现一头无角陶赛特种公羊突然死亡,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羊肠毒血症病。现将本病的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饲养不当,胃肠正常消化机能被破坏,魏氏梭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导致全身毒血症;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危害严重。魏氏梭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常存在于土壤、污水、动物粪便、饲料中。健康路的肠道中亦有本菌的存在。当饲料突然改变,尤其是食入大量富含蛋白质或冰冻的青绿多汁饲料后,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免疫机能受到干扰和破坏,菌群失调,而该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经吸收后引起发病。往往青壮  相似文献   

9.
鹿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是由于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致魏氏梭菌根据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分为A、B、C、D、E五型。每型产生一种主要毒素,一种或数种次要毒素,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一种疾病1 流行情况 宁夏中卫某鹿场原有32只麻鹿和  相似文献   

10.
羊肠毒血症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急性死亡、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肠道出血为特征。多发生春夏之交和秋季,以6月龄-24月龄,膘情较好的羊为主。在饲料突然改变,特别是从吃干草改为采食大量谷类或青嫩多汁和富含蛋白质的草料时发生。呈散发性流行,发病率低,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1.
羊肠毒血症是山羊、绵羊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魏氏梭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羊感染后,在肠道内繁殖大量病菌,产生大量毒素,引起腹部臌胀.羊肠毒血症发病急、死亡快、死亡率高,死后肾脏变软、充血,所以又叫软肾病、类快疫.笔者对近期遇到的一例疑似羊肠毒血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气荚膜梭菌肠毒血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奶牛的毒血症,多见于犊牛,成年奶牛发生此病少见。2006年黑龙江省农垦857农场发生成年奶牛产气荚膜梭菌(D型)肠毒血症,东北农业大学专家专门为  相似文献   

13.
肠毒血症主要是羊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所引起的,故称为肠毒血症,死后肾组织易于软化,因此又名软肾病。2005年9月下旬,我县河南乡王某饲养的小尾寒羊发生了本病,现把诊治情况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羊肠毒血症又称"类快疫"、"软肾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死亡率极高。现将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参考。1发病情况2014年12月,务川县2个养殖场有14头羊(其中羔羊6头,成年羊8头)突然发病,1~2天内相继死亡12头。发病羊不分山羊或绵羊,未注射过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三联苗或虽早期注射过  相似文献   

15.
艰难梭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厌氧芽胞梭菌,是人类肠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以肠道病理损伤及菌群失调为主的感染性疾病.使用抗菌药物后可导致艰难梭菌过度生长,分泌大量毒素A(肠毒素)和毒素B(细胞毒素),通过毒素介导致病.毒素A启动细胞损伤后,毒素B即可侵入肠黏膜,引起细胞病变,导致一系列与感染相关的临床表现.少数强毒株艰难梭菌还可以产生二元毒素,该毒素可以导致细胞骨架破坏,增强毒素A和毒素B的作用导致严重病变.研究发现,人和动物艰难梭菌之间具有同源性,成为人类感染艰难梭菌的传染源.对艰难梭菌产生毒素的致病机理进行综述,为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羊肠毒血症是由魏氏梭菌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绵羊急性传染病。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小肠出现大量出血变化和软肾为特征。2015年3月13日,围场县棋盘山镇村民李某饲养的145只羊,突然死亡7只,其中,4只大羊,3只羔羊;14日又死27只,其中大羊11只,小羊16只;15日死6只,大羊3只,小羊3只。1临床症状部分患羊基本在无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有的羊兴奋往前冲直立蹦高倒地死亡,有的磨牙、空嚼、转圈、站立不稳、肌肉  相似文献   

17.
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绵羊、山羊和其他动物的肠道疾病,不同毒素型的产气荚膜梭菌可引起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产气荚膜梭菌对宿主通常具有破坏性影响,根据发病羊群的以往病史、临床病变和剖检病例变化是羊产气荚膜梭菌病初步诊断的基础,而该病的确诊还需实验室检测后方可确认。确定羊产气荚膜梭菌病最广泛被接受的方法是从患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羊肠内容物检测到产气荚膜梭菌毒素。此外,大脑的组织病例理学检查对于由D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疾病诊断中十分有用。本文对各种类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疾病的临床病变和组织病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正>羊肠毒血症(即软肾病,俗称血肠子病)是畜牧生产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发病急、死亡率高、非接触性的羊传染性疫病,其病原菌为产气荚膜梭菌D型菌,可侵害不同年龄段的羊,尤其以侵害青壮年羊为主,侵入机体后快速在肠道产生毒素引起羊只中毒死亡。羊肠毒血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病羊腹泻、惊厥、麻痹、突然死亡,典型的剖检病理变化是肾脏软化。羊肠毒血症对养羊业危害极大,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病原体羊肠毒血症病原产气荚膜梭菌D型菌即魏氏梭菌是一种  相似文献   

19.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毒血症,是D型魏氏梭菌感染并在羊肠道中大量产生毒素所引起的。病羊死后肾组织易软化,因此,该病又称"软肾病"。  相似文献   

20.
魏氏梭菌病是牛、羊、鹿等草食动物的胃肠道急性传染病,其菌为厌氧菌,特点是在消化道中迅速增殖并产生大量毒素,病原分别为腐败梭菌、魏氏梭菌A、B、C和E型,造成牛、羊、鹿快疫、肠毒血症、猝狙和黑疫病的发生。临床上很难将几种病区别开,因其病畜感染后突然死亡,很难有机会救治,自1998年至今,应用“牛四防”(牛梭状芽孢杆菌疫苗:含灭活的气肿疽梭菌,产气荚膜梭菌A、B、C、D四种血清型的类毒素,以及腐败梭菌类毒素),在奶牛生产中进行定期预防和协同治疗消化道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