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我国传统兽医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发挥兽医学科传统优势,实施教学综合改革,构建现代兽医一流本科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推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建成"三元融合"兽医知识体系;以现代兽医行业重大问题为导向,以实践能力训练和创新能力提升为抓手,建成"四化一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以学生成长和成才需求为驱动,通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协同,建成"三维协同"素质拓展体系,最终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拓展三者有机结合,为现代兽医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难题提供了有效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高职学院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但是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急功近利、注重应用,忽视基础网络建设,信息化人才短缺,信息化推进受阻等各种需迫切解决的问题,只有通过统筹规划、稳定经费投入、培养信息化队伍、完善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入手,才能有效的促进高职学院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产业学院的建立是为了让教育与产业发展接轨,将知识真正应用于产出。文章在对现代产业学院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托华为ICT学院,立足学校学生实际,从人才培养方式、校企合作共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打造校企双向互通机制,从而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相似文献   

4.
《蚕学通讯》2018,(1):2-2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4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硕-博、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现有  相似文献   

5.
正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6.
正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7.
正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8.
<正>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10.
《蚕学通讯》2019,(2):F0002-F0002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桑学及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产业技术研发与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开放性中核机构。建院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代方银教授。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生学风反映学校的整体精神风貌,反映学生的素质,学风的好坏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通过对桂林医学院生物技术学院理学专业学生问卷调查、调研、访谈等形式了解医学院校理科学生学风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了学风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12.
教研室建设在提升教师授课能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相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通过采取集体备课、教师传帮带、教学内容定制、在线课程建设等措施不断提升教研室建设水平,同时秉承"成果导向(OBE)教育理念"在优化教学内容、选取典型案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加强学生英语能力培养等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践证明,加强教研室建设在显著增强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提高考试通过率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课堂授课水平。文章以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为例,对教研室日常建设及教学改革等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以期能为国内同类教研室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蚕学通讯》2010,(4):13-13
<正>为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建立"学院与研究所"、"学院与企业"、"学院与政府"、国内与国外高校及科研单位合作培养本科人才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并研究和制定适应新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2010年11月19日上午,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邀请了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副主任谈锋教授和四川沱牌集团有限公司、诗仙太白酒业集团公司、重庆三峡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学质量需要提升,更重要的是对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相比,职业精神即"工匠精神"的培养才是职业教育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15.
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物医学专业是我国农业院校的传统专业,针对当前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该专业不感兴趣。结合该专业的实际,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既注重第一课堂的改革与创新,也重点突出第二课堂的建设,包括开展独树一格的学院品牌活动、提高专业技能大赛的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赛,以及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实践证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职院校如何给行业企业供给适合其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其关键因素又决定于师资力量,因此"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条件。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教研室畜牧兽医专业在"双师型"教师培养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通过领导重视、完善培育制度,采取将"双师型"教师培育与学生实训实习有机结合,将"双师型"教师的培育纳入绩效考核范围,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同培育"双师型"教师等举措,取得很大成绩,现畜牧兽医专业"双师型"教师比例达100%。  相似文献   

17.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为实现顶岗实习有效管理、保障顶岗实习质量,近年来积极探索实践"一二三四五"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以"学习共同体"为学习单元组织实践教学全过程,通过全程"时、空"立体式指导与跟踪服务,加强"五方评价"为核心内容的过程评价等管理措施,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涉农高职专业因"行业相对集中、企业相对分散"的特殊性所造成的管理不便,保证了顶岗实习质量,全方位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动植物检疫专业本科学生人才培养质量,以安徽科技学院为例,对相关行业企业、高校和毕业生先后开展动植物检疫专业现状调研。通过调研反馈信息,提出了面向行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并对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修改调整建议,为完善动植物检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蚕业科学》2019,(2):F0003-F0003
110余年的学科传承,近70年的院系建设,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已发展成为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现代高等学院,是西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是我国培养蚕学和生物技术专业高级人才、开展蚕桑生物技术科学研究、产业发展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蚕丝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依靠性力量。自1992年成立学院建制以来,历任院长先后为向仲怀院士、鲁成教授、宋方洲教授、吴大洋教授、夏庆友教授,现任院长为代方银教授。建有校管科研机构——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所长为向伸怀院士。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促进高职院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根本是要解决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问题。由于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师资状况、企业条件、合作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其具体形式需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途径与方法。三福百货和重庆商务职业学院商贸管理系通过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构建"2+1"的产学研用实践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据校企共建专业模式要求,按照对接行业、工学结合、与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共建专业的建设内容及其相互关系开展连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创新,以期为其他专业人才培养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