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本研究以本地主栽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摘薹对不同品种油菜的油菜籽产量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表明,供试品种油菜薹养分丰富,具有良好的菜用品质。摘薹处理对有效分枝部位、分枝数有显著影响,对角果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摘薹处理对菜籽产量影响极显著,摘薹和品种互作对产量没有显著影响。本试验中各品种油菜菜用+油用平均经济效益较单收菜籽增加8 542元·hm-2,其中浙大635净收益为16 527元·hm-2,较单收菜籽增加11 332元·hm-2,综合净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2.
“赣油杂1号”菜油两用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蓝型双低杂交油菜赣油杂1号在免耕直播栽培条件下,分析了不同的薹肥施用时间、摘薹时期和采摘长度的处理对菜薹、菜籽产量及其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抽薹前施尿素120kg/hm2,薹高30cm,摘薹20cm,菜薹产量及经济效益最高,菜籽产量略有下降,但不显著,产值可达18610.2元/hm2。  相似文献   

3.
德恒油900是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油蔬兼用型早熟双低油菜品种,为进一步完善德恒油900配套栽培技术,为油蔬兼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开展了不同采薹次数对德恒油900农艺性状、菜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采薹处理使德恒油900初花期、终花期推迟,生育期延长;株高、有效分枝高度、二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千粒重及菌核病危害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一次分枝数增加。只采1次薹对菜籽产量影响不大,甚至还可增产。随着采薹次数增加,菜薹产量、总收入、纯收益不断增加而菜籽产量不断下降。蕾薹期不采薹纯收益最低,每667 m2仅62.66元,而采3次薹纯收益是不采薹的39.1倍,但菜籽产量最低。因此,种植者可根据茬口衔接与自身需求选择最佳的采薹方式。  相似文献   

4.
摘薹次数对油菜浙双72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结果表明,油菜浙双72通过摘薹进行油蔬两用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种植综合效益.不同摘薹次数对菜籽、菜薹产量影响明显,摘薹次数越多,油菜生育期延长,菜籽产量降低,但菜薹产量提高,综合经济效益较好.各摘薹处理可比不摘薹对照增收0.336万~0.458万元/hm2,增收幅度38.8%~52.9%.考虑到生产季节安排等因素,以摘2次薹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以甘蓝型双低油菜中双11为材料,通过油蔬两用栽培与单收菜籽栽培的对比试验,研究了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的农艺性状、产量与效益。结果表明:油蔬两用栽培产菜薹1 995.0 kg/hm2,产菜籽2 434.5 kg/hm2,菜籽产量较单收菜籽栽培的增产6.0%;油蔬两用栽培纯收入11 928.5元/hm2,比单收菜籽栽培的新增纯收入9 830.0元/hm2,增收468.5%。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有良好的增收效果,可在黄山市适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6.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和摘薹对双低油菜宁杂11号、宁油16号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及净收益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宁杂11号各处理的菜籽产量和净收益均显著高于宁油16号,但菜薹产量略低于宁油16号。随着种植密度提高,宁杂11号的净收益显著增加,但摘薹后净收益增加不大。宁油16号摘薹后净收益大幅度增加。摘薹后油菜生育期推迟、株高降低、总角果数减少、千粒重下降,但角果长度和每角粒数能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
运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对3个油菜品种(中油杂1号、中双4号和中油821)进行超高产栽培,结果早薹率较高的品种中双4号(早薹率60.0%)和中油821(早薹率26.7%)的产量均达到了超高产水平(3750kg/hm^2)。在分析江汉平原油菜早薹后受冻概率和补救措施的基础上,认为江汉平原油菜超高产栽培应大胆采用秋发冬壮栽培技术途径,不应过分担心早薹所致的减产风险,以提高超高产栽培成功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密度与摘薹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油蔬兼用型油菜品种宁油16号为材料,对不同密度下采摘主薹、分枝薹的多种组合进行效益比较。结果表明,种植油蔬兼用型油菜,既产菜薹又收菜籽一举两得,摘薹后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以密度9 000株/亩、摘主薹、摘分枝薹的组合最优。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优质“油蔬两用”组合,以11个油菜新组合为材料,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和聚类分析法对菜薹产量、品质及摘薹后油菜的农艺性状及菜籽产量等12项性状指标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表明:平头期A11、A7、A4一次采主薹菜薹产量排名靠前,A11、A5、A7、A4、A3、A1的薹茎/叶符合菜薹商品品质要求;A2、A8、A10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沣油737,A4、A3、A2、A1、A5、A6的菜籽产量高于沣油737;11个油菜组合可分为3个等级,其中A4、A11为Ⅰ级且其“油蔬两用”综合性状表现优良,A8、A5、A3、A7、A2、A10、A6、A1为Ⅱ级,A9为Ⅲ级。A4、A11综合表现较好,可做为油蔬两用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出适合黄山地区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和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法]选用3个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皖油28、同油杂2号、中双11,研究播期和密度对油菜生育期、菜薹和菜籽产量及综合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推迟播期或增加密度都能缩短油菜的生育期。适当早播或增加密度均有利于提高菜薹和菜籽产量。皖油28的9月26日播期、密度225 000株/hm2的处理组合产值最高,综合经济效益最好。[结论]该研究可为优质油菜"油蔬两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来源的油蔬两用油菜(Brassica napus L.)品种为材料,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经过相同试验处理,基于菜薹产量、菜子产量和经济效益等指标对各品种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的推广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沣绿2号、油薹929、沣绿1号和狮山菜薹适合作为油蔬两用优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早熟油菜杂1613进行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采薹效应试验,明确了采薹对早熟油菜杂1613油菜籽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采薹后,菜籽产量影响基本不变或略有提高,生育期进程变化不显著,株高降低,一次分枝减少,二次分枝增多,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显著增加,且表现稳定。说明油蔬两用型油菜早熟油菜杂1613采薹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宜黄山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13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菜籽产量、主要性状及经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皖油28’菜薹口感甜脆爽口、菜籽产量高,‘同油杂2号’菜薹产量与总产值高,二者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油菜品种推广应用;‘蓉油16’与‘华油杂62’的菜薹、菜籽产量与总产值较高,可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15.
开展不同播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为四川菜用型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提供理论依据。笔者研究了2种播种方式、4种摘薹方式对菜油两用型油菜‘国豪油5号’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油菜和直播油菜随着摘薹分枝的增加,菜薹产量增加而菜籽的产量减少,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的方式收益最大。移栽油菜纯收入高于直播油菜。因此,‘国豪油5号’作为菜油两用型油菜使用,最佳的播种方式为移栽,最佳的采摘方式为蕾期摘主序和一次分枝。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双低菜油两用油菜"宁油18"品种在贵池区不同采摘时期对菜籽和菜薹的产量、品质、效益的影响,特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处理2迟摘薹纯收益最高,为17 265元/h㎡,比对照效益增加150%,其综合效益十分突出。考虑到市场行情变化,建议在市场价格较高的早期以及产量较高的后期分批采摘,以结合市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钾肥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菜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甘蓝型油菜品种‘徽油48’和白菜型油菜品种‘皖油13’为材料,采用叶面喷施不同用量含钾有机肥“富万钾”的方式,研究其对不同类型油菜品种主薹和侧薹的外观、口感及菜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品种的菜薹产量和品质优于白菜型油菜品种,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最有利于提高菜薹品质和产量。常规栽培措施下,‘徽油48’和‘皖油13’的菜薹总产量分别可达4 714.94和3 568.80 kg·hm-2,‘徽油48’较‘皖油13’增产32.12%。与常规栽培措施相比,每公顷喷施750 g“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总产量,其中‘徽油48’与‘皖油13’分别提高了14.92%和23.92%。同时,叶面喷施“富万钾”可显著提高菜薹的品质,其中‘徽油48’主薹和侧薹的SPAD值、茎叶比、茎的糖度、胡萝卜素含量以及侧薹叶的糖度,分别显著提高9.88%和15.66%、34.03%和69.54%、21.21%和10.70%、27.20%和19.04%、22.88%,纤维素含量降低9.04%;‘皖油13’主薹和侧薹的茎叶比、茎的糖度...  相似文献   

18.
以优质双低油菜秦优10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其"一菜两用"产量、经济效益等的变化规律,探索秦优10号"一菜两用"在汉中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菜薹产量与菜籽产量呈负相关关系,菜薹产量越高,菜籽产量越低。要提高"一菜两用"的经济效益,需同时协调好菜薹和菜籽的产量,采取摘薹长度在10~15 cm,摘薹后及时追施氮肥促发分枝等措施,有望实现秦优10号"一菜两用"增产增收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田间试验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包括油菜摘薹适期研究、大区对比试验、菜薹营养结构分析等以及摘薹次数研究进展概述。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油菜产量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比单收菜籽减产菜籽17.7%,但纯收入提高了33.7%,投入产出比约1∶3.5;甘蓝型油菜双低油菜薹是一种品质优良的绿色蔬菜;薹高60 cm时为摘薹最佳时期;摘薹一次产值最高。  相似文献   

20.
适宜“油蔬两用”的油菜品种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适宜湖北地区应用推广的"油蔬两用"油菜品种,对9个"双低"甘蓝型油菜品种摘薹与未摘薹的产量、产值及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油菜摘薹后菜子产量比未摘薹平均增12.52%,总产值比未摘薹平均增124.08%,初步分析油菜摘薹后二次分枝及每角粒数普遍增加是菜子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供试品种中,中油112菜薹、菜子产量高,菜薹口感甜脆爽口,可作为高产型"油蔬两用"品种推广应用;天下农3号菜薹产量及总产值高,浙油28菜薹口感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突出,菜子增产潜力大,二者可以作为"油蔬两用"配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