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07年全国首家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至今,农村资金互助社在我国的发展已有7年,目前已有49家。地处偏远山村的四川省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便是其中之一,运作至今已有7年。资金互助社在我国农村有没有土壤,能不能持续?苍溪县益民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践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脚。  相似文献   

2.
基于积石山县以村为单元的2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地调查结果,以"政府+社员(贫困群众)+企业+其他"为主要运行模式的贫困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考察现阶段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贫困地区运行绩效和效果。分析发现,积石山县农村资金互助社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运行机制不健全、还款率较低、业务水平不足等问题。认为农村资金互助社需要往制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完善运行制度、提升经营效率,真正发挥资金互助社在解决农村贫困地区资金短缺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内生于农村社区的金融机构,具有天然贴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资金供给作用。基于浙江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实证观察,分析了浙江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和组织特征,并通过个案解析进而剖析其运行机制。它有四个结论:1.影响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股权结构,也不是控制权结构而是剩余索取权结构;2.农村资金互助社有效地提高了社员的信用水平与组织化程度;3.现实特征指明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方向;4.增资扩股能够增加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4.
京郊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险防范机制是农村资金互助社健康发展的关键.在对京郊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性质和风险特点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和小额信贷机构在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京郊农村资金互助社风险防范机制的构成和要素,并就如何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京郊农村资金互助社的风险防范机制提出了明确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定位;确保农民在资金互助社中的主体地位;内外结合有效规避运行中的资金可持续性风险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农村的熟人网络,由社员自主联合成立,填补了正规金融的空缺,满足了社员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通过探究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机制和制度优势,发现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但在现实中,农村资金互助社仍然存在着资金来源不足、资本积累规模、外部监管问题的限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管理与监控机制、加快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立法进程、依法监管等建议,促进资金互助社的健康发展,优化农村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6.
《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实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规范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银监会下发了《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不乐观,文章为此对某省某贫困县进行了调研,对其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考察,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就该规定在实施方面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并提出了降低设立门槛促其合规运营;放宽经营范围促其发展;加大当地政府扶持力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资金互助社该与谁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县联社签署战略合作,仅仅是权宜之计,解决不了持续发展的问题。村镇银行入股才是农村资金互助社今后生存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Question一、农民资金互助社创办条件是什么?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银监发〔2007〕7号),第九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由于农户信贷需求的特殊性,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不能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而内生于农村经济的小型合作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加大农户信贷供给上具有与生俱来的制度上的优势。但当前我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并不乐观,应当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作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信贷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农村金融存在供给缺乏的问题,农村资金互助社作为互助性质的民间农村金融机构而得以建立,然而在互助社的经营和发展中仍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本文在论述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了规范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金来源不足、制度环境不完善、风险控制不足、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制度建设、风险管理、学习机制、民主监督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村资金互助社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以来,随着《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的颁布,各地开始了农村资金互助社试点工作。农村资金互助社试行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服务农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的作用,但是也暴露出明显的资金来源缺乏、内部管理不规范、盈利性差和风险转移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政策支持,拓宽互助社资金来源;二是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互助社经营管理人员从业水平;三是加强配套措施建设,防范和转嫁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截至2008年年底,全国已有105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获准开业.其中,村镇银行89家,贷款公司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资金互助社现阶段面临诸多困境并逐步被边缘化,其根源在于:这一小微金融机构存在着"孤岛效应",被动等待政府的政策扶持救助。国外成功经验和对经济规律的判断表明,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向多方联合发展道路转型。笔者通过对农村资金互助社的现状分析,尝试探索多方联合发展的道路,找出联合发展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形成多方合作、相融共生的发展理念,走有中国特色的农业金融合作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A非参数模型,实证分析吉林省农村资金互助社的运行效率,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吉林省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从2006年底开始,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银监会开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截至2009年6月末,全国已有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近日银监会下发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09~2011年总体工作安排>,提出了在未来三年内新增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在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基本实践成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增加总量,这对金融服务缺失的农村和"三农"工作来说无疑是福音,但笔者以为:要想让生于农村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长久持续植根于农村和"三农",尚需从政策扶持、准入门槛及惩罚机制、持续盈利能力等方面完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7.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破解农村金融瓶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出现撬开了农村金融的瓶颈,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18.
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9.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破解农村金融瓶颈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出现撬开了农村金融的瓶颈,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农村金融需求与供给长期不对称的非均衡状态下,扩大金融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不断发展的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合作金融更适合农村,是有效解决农村融资问题的金融安排。针对中低收入农户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的现状,迫切需要为基层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农村资金互助社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取得了快速的成长。但由于受到资金规模小、融资渠道有限、缺乏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原因制约,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发展中同样面临诸多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