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枸杞蚜虫(Aphis sp.)危害,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生产有机果品,实现科学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使用生物源农药,1%苦参碱、0.3%印楝素、0.5%藜芦碱和1%的印楝素苦参碱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并以清水为对照。试验表明:1%的印楝素苦参碱复剂防治效果和防效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1%苦参碱、0.3%印楝素、0.5%藜芦碱,因此,在有机枸杞生产中应首选1%的印楝素苦参碱复剂。  相似文献   

2.
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是近年来在白木香Aquilaria sinensis上大面积暴发的食叶害虫,危害严重。为防治该虫,作者选择6种生物农药进行幼虫室内毒力测试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0.5%印楝素乳油LC50最大,为89.67 mg/L;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LC50最小,为14.31mg/L;田间药效评价显示,0.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3000倍液效果最佳,药后1 d校正死亡率为90.56%;5%桉油精可溶性液剂1000倍液在药后2 d校正死亡率达到90.88%,增速明显。建议使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桉油精可溶性液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褐边绿刺蛾幼虫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3种农药对褐边绿刺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褐边绿刺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较低,仅为0.398mg/l;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均可用于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褐边绿刺蛾幼虫,0.5%苦参碱水剂600倍溶液,森乐可湿性粉剂2000倍溶液,印楝素乳油2000倍溶液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以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印楝素加工后的稳定性是剂型选择的关键,通过对不同剂型添加剂筛选,并测定其稳定性与杀虫活性的关系,从而确定印楝素微乳剂、可溶性片剂和及其添加剂。对美国白蛾三龄幼虫测定,三种剂型,以微乳剂最好,其LD50为1.8375μ/g,次为乳油,可溶性片剂居后。  相似文献   

5.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及林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测定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Parocneria orienta Chao的生物活性,并进行了林间防治试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很强的毒杀活性和一定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林间试验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6种无公害农药对松梢象甲进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显示,5种无公害农药防治效果均比较明显,其中5.0%氯氰菊酯、2.0%阿维菌素和5.0%吡虫啉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而1.0%苦参碱和0.5%印棟素不具有速效性,4h后防治效果才达到30%~40%。但在3d后5种药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90%以上,5d后,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2种植物源药剂对松梢象甲的防治速效性较差,但3d后均达到了90%以上的防治效果,5d后达到了95%以上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浸渍和室外喷雾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0.25%印楝素乳油对蜀柏毒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药效测定600倍和900倍浓度处理36h之后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1 100倍溶液在48h后死亡率达到100%;林间喷药试验中,600倍液、900倍液、1 100倍液在72h后的幼虫死亡率分别为100%、90%和85%。因此,采用0.25%印楝素乳油防治蜀柏毒蛾,其浓度以900~1 100倍液为宜。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印楝素、吡虫啉生物农药对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的防效试验表明:防治枸杞木虱最理想的药剂是1%苦参碱-印楝素0.125%浓度+10%吡虫啉0.1%浓度,其杀虫性强,药效持续时间长,药后30 d防效仍达79.9%。同时2个杀虫剂均是植物生物农药,安全低毒,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首选使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植物源农药及浓度对松丽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于2019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试验区,选用0. 6%印楝素乳油等5种植物源农药开展林间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 d,5种药剂对松丽毒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0. 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 3%苦参碱可溶液和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依次为91. 1%、91. 3%、91. 7%、92. 0%和92. 6%,其最适浓度分别为0. 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100倍液,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 3%苦参碱可溶液1300倍液,在生产防治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乌头提取物对蜀柏毒蛾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毒力测定表明,乌头乙醇提取物对蜀柏毒蛾有较高毒力,24 h致死中浓度LC50为168.9μg/g。室内试验表明800μg/g和600μg/g两个剂量对蜀柏毒蛾均有明显的药效,随着施药时间的增加,死亡率逐渐增大,施药72 h后的校正虫口退减率分别达到100%和95.13%,与0.3%印楝素乳油1 200倍液无显著差异。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利用乌头提取物开发和研制新型植物源农药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用注有0.32g和2.0g印楝素的构树枝条喂饲桑天牛一段时间后,能够极显著降低其产卵量,并且其下一代孵化的幼虫成活率降低,多数幼虫在进入木质部取食前因体内的印楝素致其死亡,取食的印楝素越多,死亡越早;注入构树体内的印楝素对接入的正常生长的桑天牛幼虫也有很好的毒杀作用。试验结果为注射印楝素引诱树防治桑天牛的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应用印楝素乳油进行了松毛虫、松小蠹的室内防治效果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 0 3%印楝素乳油 4 0 0倍“触杀 +胃毒”处理松毛虫 ,施药后 2 0天 ,防治效果达到 88 5 % ;用 0 3%印楝素乳油 10 0倍“触杀 +胃毒 +内吸”处理松小蠹 ,施药后 15天 ,防治效果达到 95 6 %。观察发现 ,施用印楝素后 ,使松毛虫 2龄幼虫产生较强的拒食作用 ,并能抑制其生理发育。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防治冬青Ilex chinensis的红蜡蚧Ceroplastes rubens危害,采用枝条浸药法和注干施药法分别测定了2%甲维盐微乳剂、3%噻虫啉微乳剂、2%米尔贝霉素乳油、3%吡虫啉微乳剂和2%阿维菌素乳油5种药剂对红蜡蚧的毒杀效果。结果表明,以1.0 mg·L-1浓度2%甲维盐微乳剂的防治效果最佳,室内条件下,红蜡蚧72 h时的校正死亡率达91.98%;林间试验中,50 m L注干施药45 d时对红蜡蚧的防治效果达96.51%。  相似文献   

14.
6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波纹杂毛虫林间药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6种植物源农药防治波纹杂毛虫的最佳林间配比度和用药量,掌握低空施药技术,在福建省沙县马尾松林建立试验区,开展林间喷雾和喷烟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种农药的林间喷雾,药后4 d,防治效果均超过90%;最佳林间配比度为:1.3%苦参碱可溶液剂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均为13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4%鱼藤酮乳油和0.6%印楝素乳油均为1000倍液,0.5%藜芦碱可溶液为800倍液。2种农药喷烟后3 d,防治效果均超过90%,1.3%苦参碱可溶液和1.2%烟碱·苦参碱乳油与烟雾剂最佳配比度均为1∶9。参试的6种植物源农药可广泛应用于防治波纹杂毛虫幼虫。  相似文献   

15.
通过使用剂量分别为150、250和400g·hm-2的0.12%的藻酸丙二醇酯可溶液剂防治春尺蠖试验。结果表明:该药对春尺蠖的防治效果显著,施药后5d对1~3龄虫组春尺蠖的防效全部是100%;施药后6d各剂量溶液对4~5龄虫组防效分别是98.9%、96.9%和100%。  相似文献   

16.
采用6%艾绿士悬浮液、1.8%阿维菌素乳油、3%印楝素乳油、1%甲维盐乳油4种药剂对辣木瑙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辣木瑙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艾绿士悬浮液对辣木瑙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第7 d防效达90.66%,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下用间歇式快速搅拌法从印楝种仁中浸提印楝油和印楝素。讨论了料液比以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种仁300g,以750mL石油醚做溶剂,在快速搅拌条件下浸提21min时印楝油得率最高;将300g去油后的印楝种仁以900mL甲醇做溶剂,在快速搅拌下浸提21min时印楝素得率最高。由此得出,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油的最佳条件是:溶剂石油醚、料液比1∶2.5(g∶mL,下同)、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出油率30.4%;快速搅拌法浸提印楝素的最佳条件是:溶剂为甲醇、料液比1∶3、时间每次7min、浸提3次,印楝素A的得率为0.438%,印楝素B的得率为0.142%。  相似文献   

18.
2010年在福建省闽清县采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复合制剂,于油桐尺蠖第二代幼虫发生盛末期进行粉剂喷撒防治,通过林间防治效果观察和实验室养虫观察等系列对照试验,结果表明:林间防治,药后10d,处理a1、b1防治效果可达91.9%以上;实验室养虫,药后7d,处理a2、b2及c防治效果可达90.9%以上,说明采用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复合制剂防治油桐尺蠖幼虫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省工、省时、降低用药量、减少对环境污染等方面考虑,在国槐尺蠖幼虫孵化盛期采用40%久效磷乳油对树干基部注药是防治的最佳期,防治效果达97.8%;在国槐尺蠖的幼虫4龄-5龄时用Bt乳剂(细菌性生物杀虫剂)600倍液-800倍液常规喷雾,防治效果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20.
应用昆虫生命表技术,评价4种生物杀虫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和Bt乳剂对杨扇舟蛾种群直接毒杀作用较好,但只施用1次不能将1代杨扇舟蛾种群趋势指数(I)降至1.000以下。0.3%印楝素乳油+Bt乳剂、0.3%印楝素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对杨扇舟蛾的联合控制作用显著,I值均小于1.000,同时表明4种生物杀虫剂对天敌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