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1播种期1.1金针虫。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小时后播种。1.2蛴螬。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  相似文献   

2.
1播前对种子药剂处理 1.1播种前采用杀虫、杀菌剂混合拌种或种衣剂包衣,起到病虫兼治的良好效果。1.2预防地下害虫、丛矮病和黄矮病,可选用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70g+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g,兑水2kg稀释成母液,  相似文献   

3.
小麦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成虫叫金龟子)、蝼蛄、金针虫.主要在秋种后和春季气温回升时危害小麦,造成缺苗、断垅和片断死苗,造成小麦一定程度的减产.1.通过精耕细作,轮作换茬,中耕除草等途径减轻危害,挫伤或拾取害虫,灯光诱杀成虫等办法减少虫源.2.播前药剂拌种,可选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或50%1605,或50%甲拌磷乳油100克,对水3~5千克拌种50千克,堆闷3~4小时后播种.3.药剂处理土壤.在播种前,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2%甲基异柳磷粉或1%1605粉或3%甲敌粉2~2.5千克,或3%呋喃丹颗粒剂1.5~2千克,结合整地对土均匀撒施耙入麦田.4.毒饵诱杀.主要用于蝼蛄发生量大的田块,用5千克炒香的麦麸等加40%甲基异柳磷乳油,或50%1605乳油50~100克,对适量水制成毒饵,每亩施用1.5~2千克,可防治蝼蛄兼治蟋蟀.  相似文献   

4.
<正>防治油菜跳甲和地下害虫是保苗的基础。临夏高寒阴湿地区发生危害的跳甲主要有油菜黄曲跳甲和油菜蚤跳甲。油菜跳甲发生危害的危险期在油菜三叶前期;跳甲活动危害的高峰期是中午至下午田间温度最高的时段,也是农药防治的最佳时段,药剂起到触杀和胃毒双重作用。当前,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油菜拌种药剂有5%甲拌磷颗粒剂(施用剂量为每亩5千克),40%甲拌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拌种剂量为种子量的1%),这些有机磷农药毒性高,使用不安全且破坏生  相似文献   

5.
1998~2000年进行了不同药剂和不同施药方法防治甜菜苗期主要病虫害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所用6种药剂中,30%呋福种衣剂按药种比1:40包衣,不仅对甜菜立枯病、地上害虫甜菜跳甲及地下害虫金针虫和蛴螬有较好防治效果。而且使甜菜的含糖量增加1.5度,产量增加25%,种衣剂的平均防效分别为:立枯病80.7%,跳甲89.8%,地下害虫95.0%。杀菌剂50%福关双可湿性粉剂闷种对立枯病的防效较低,仅为58.8%。杀虫剂35%甲基硫环磷乳油叶面喷施对跳甲的防效为79.2%。对地下害虫几乎无效。50%辛硫磷乳油拌种、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毒土穴施及5%甲拌磷颗粒剂穴施,对地下害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0.8%、78.4%和81.4%,而对跳甲的防效很低。  相似文献   

6.
一、播种期 1.土壤处理.地下害虫、小麦吸浆虫重发区,每亩可用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O.25~0.3公斤,加水1~2公斤,兑细土25公斤制成毒土.也可亩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2.5~3公斤,兑细土15~20公斤,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相似文献   

7.
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防治效果的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种农药对花生田蛴螬防治效果对比试验。结果显示:48%毒死蜱和40%比本胜施药后20 d校正虫口减退率依次为91.40%和82.51%,防效依次为95.66%和87.11%,比对照增产率分别为45.09%和33.72%,均高于40%辛硫磷乳油和40%甲基异柳磷乳油,而10%吡虫啉药后20 d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效和增产率与48%毒死蜱和40%比本胜相当,建议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药剂品种及用量 1、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0g/667m2(第2次用药量为100g/667m2)(江苏克胜集团生产); 2、40%辛硫磷乳油250mL/667m2(江苏连云港化工公司生产); 3、48%乐斯本乳油200mL/667m2(美国陶氏益农公司生产); 4、40%甲基异柳磷乳油200mL/667m2(湖北仙隆公司生产); 5、CK(清水对照).  相似文献   

9.
一、播种期玉米播种期是预防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做好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对控制玉米整个生育期病虫危害效果明显。播种期预防的病虫害主要有粗缩病、苗枯病、地下害虫、蓟马、害鼠等。(一)种子处理使用包衣种子或使用玉米专用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未进行包衣的种子应使用药剂拌种。可采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乳油10mL加水250mL  相似文献   

10.
不同药剂拌种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1种农药按种子量的0.2%对芝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其中只有12.5%烯唑醇处理未出苗,其他10种药剂均可促进芝麻出苗。出苗率在70%以上的有:3%多抗霉素、22%辛吡乳油、40%辛硫磷、50%多菌灵、2.5%咯菌晴和70%甲基托布津处理。植株高度以70%甲基托布津处理最高,其次是2.5%咯菌晴和50%多菌灵处理。生物量以50%多菌灵处理的最大,其次是2.5%咯菌晴、70%甲基托布津和NEB拌种。综合出苗率、株高及生物量数据,在芝麻拌种处理防治根部病虫害时,推荐选用多菌灵、咯菌晴和甲基托布津3种药剂。12.5%烯唑醇显著抑制芝麻出苗,不能应用于芝麻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大田试验,调查了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的影响及苗期病害(茎枯病、根腐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出苗率提高,出苗整齐,对作物安全,优于生产上常规种衣剂。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4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防效最好,对病害防治效果为94.4%,对地下害虫防治效果高达100%;其次是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1∶20∶500(药∶水∶种)包衣处理,对小麦苗期根部病害和地下害虫的防效分别达到89.8%和97.4%。18.5%适·甲柳悬浮种衣剂是一种优良的小麦种子处理剂,值得大力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效果和成本考虑,使用剂量以1∶20∶500(药∶水∶种子)包衣为宜。  相似文献   

12.
黄花乌头种子萌发与水溶性内源抑制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提高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花乌头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赤霉素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测定该种子粗提物对白菜种子萌发及幼根的影响以及温水和溶剂浸种去除内源抑制物质的效果。[结果]用200μg/ml赤霉素处理时,黄花乌头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为79.6%和52.4%,比对照高40.9%和71.4%。室温0~4℃变温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黄花乌头种子的粗提物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当粗提物浓度为0.28 g/ml时,白菜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20.2%,幼根相对长为11.2%。黄花乌头种子的相对发芽率为15.2%,相对发芽势为6.4%;温水浸种可除去黄花乌头种子中大量内源抑制物质。乙醇浸种时浸泡液的抑制活性最强。[结论]200μg/ml赤霉素变温浸种处理,可提高黄花乌头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引发剂对甜菜种子萌发的影响,为种子引发剂筛选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甜菜种子TD802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浓度不同引发剂组合对甜菜种子进行处理,对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处理时间相同时,不同浓度不同组合引发剂的引发效果也有差别。通过不同引发组合比对分析表明,8%过氧化氢和40%PEG组合处理的发芽势最高,5% 过氧化氢处理的发芽率最高,3%过氧化氢和0.01%硼酸组合处理的发芽指数最高,8%过氧化氢和0.01%硼酸组合处理的活力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小麦品种豫麦10号为材料,研究了0.1ug ml~(-1)BR浸种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土培条件下小麦苗体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蒸馏水中或是在0.2M甘露醇溶液中BR处理发芽率分别比对照提高7.2%和9.0%,胚根条数分别比对照增加0.8条和O.9条。土培条件下,BR处理明显地促进根系发育,根干重比对照增加18.2%(40d)和11.5%(60d),根苗比比对照提高33.0%(40d)和21.8%(60d)。显而易见,BR改变了植株体内干物质的分配,为小麦苗体安全越冬和正常生长准备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方法]采用酸蚀处理、碱蚀处理、热水处理与种子切胚等处理马蔺种子的种皮,以5℃中存放1个月的种子为对照,放置于25℃的恒温箱中,测定培养20 d的发芽率。[结果]98%的浓硫酸处理可使马蔺种子表皮完全氧化成炭,保湿催芽20 d后,种子萌发率达到36%~42%。40%的NaOH处理也同样可使马蔺种子表皮氧化成炭,种子发芽率达到48%~52%。热水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效果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萌发率只提高了2%~4%。种子切胚处理对马蔺种子萌发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很明显,可使种子发芽率达到24%~38%。[结论]98%的浓硫酸和40%的NaOH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马蔺种子的萌发率。  相似文献   

16.
山野豌豆种子的形态特征、萌发和休眠特性及萌发吸水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在温室条件下对山野豌豆的幼苗生长发育特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山野豌豆种子呈球形、椭球形、卵圆形,表面呈棕揭色、墨绿色,且表面有黑色线状或点状斑纹;种脐呈线形,近种子颜色或较浅;山野豌豆种子具有较高的硬买特性,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种子硬买休眠程度存在差异,自然状态下种子硬买率为87%~89%;机械破皮处理可有效地破除硬买,发芽率可提高到70%~96%;山野豌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15~25℃ ,最低温度巧℃,最高温度25℃;吸水率超过120%时种子开始发芽。  相似文献   

17.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了解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生活力及生理变化规律,对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的耐贮性做出客观评价,为玉米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目前主栽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京科968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供试材料的初始含水量、活力水平及相关生理指标。将供试材料的种子含水量回湿至14%,在种子含水量14%和贮藏温度35℃(14% & 35℃)的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贮藏一年时间,每月测定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电导率、MDA浓度、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脱氢酶活性。采用砂培法进行发芽试验,用DDS-ⅡA型电导率仪测定种子电导率,利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溶液法测定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测定利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利用蒽酮比色法,脱氢酶活性的测定采用氮蓝四唑(TTC)染色法。比较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的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在同一贮藏条件下,基因型是影响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决定性因素。参试玉米种子的初始含水量均处于较低水平,为7.39%-8.71%。在初始状态下,各基因型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及发芽率均在90%以上,具有较强的萌发能力。贮藏一年后,京科968发芽率、发芽势为50%-60%,发芽指数为25%,种子活力指数为0.3;农大108、先玉335、正大619发芽率、发芽势为15%-25%,发芽指数8%-25%,活力指数0-0.08;郑单958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在贮藏1年后均下降为0。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脱氢酶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种子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种子活力的变化关系密切。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基本一致,但变幅差异较大,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因发芽速率不同发芽指数差异较大,而种子活力指数的降低总是先于种子发芽率的下降,可以真实体现种子的老化及劣变程度。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膜透性变差,种子电导率及丙二醛含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变化趋势及种子生活力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2=0.752),各基因型间细胞膜系统功能存在差异。在本试验中,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活力与丙二醛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2=-0.171--0.094),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脱氢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2=0.284-0.517),但各基因型间玉米种子生理变化机制复杂,差距较大。【结论】不同基因型玉米种子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表现均较敏感,但基因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郑单958的活力下降最快,京科968活力及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相对稳定,表现出较强的耐贮性。  相似文献   

18.
几种外源物质对桔梗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的恒温黑暗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GA3,CaCl2,H2O2,PEG溶忮对桔梗种子进行发芽预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0.14~0.72mmol·L^-1的GA3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桔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10~20mmol·L^-1CaCl2、0.25%~0.5%H2O2对桔梗种子的发芽也有一定的促世作用,然而5%~40%PEG处理对桔梗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证明0.14~0.72mmol·L^-1^-1的GA3和较低浓度的CaCl2、H2O2对桔梗种子的萌发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醇渗调对烟草种子活力及芽期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聚乙烯醇(PVA)渗调处理烟草种子后种子活力及生理生化的变化,并筛选出PVA处理的最佳浓度和时间。结果表明,烟草种子经2%~6%的PVA渗调处理1~5d后,发芽率和种子活力均有所提高,出苗时间缩短,种子浸出液的相对电导率大幅度下降,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以4%和6%浓度PVA处理烟草种子3d,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温度、湿度对棉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规律,为棉花适宜播期的确定提供理论指导。以棉花种子为试材,进行温度、湿度双因素室内发芽试验,逐日计数并计算发芽率。棉花种子发芽较为活跃的时间段为第1~4天,累计发芽率较高的温度是25℃和30℃,湿度是20%和40%。利用数学方法对适宜棉花种子发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进行预测,得到相似的结论。棉花种子发芽期间,湿度以15%~40%为宜,温度以26℃左右为宜,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播种时间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