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20):164-165
京津冀一体化下的区域产业转移给河北省的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对河北省人才结构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能否适应京津冀产业转移趋势,建立起河北省新型的产业人才结构是目前河北省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河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分析入手,进而分析了河北省吸引人才流入的障碍,提出了河北省在京津冀产业转移背景下建立合理人才结构的人才机制的方案,而这也势必会进一步促进河北省的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河北省老龄产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河北省老龄产业的市场需求,重点研究了河北省老龄产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河北省老龄产业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主推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北省玉米生产现状及河北省主推玉米杂交种种质基础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河北省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期对促进河北省玉米生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和世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河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在研究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信息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发展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合河北省实际,提出了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北省2000到2010年种植业投入产出统计数据,动态分析了河北省种植业投入产出状况,评价了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认为河北省种植业生态系统已完成了从传统种植业类型向现代种植业类型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用户群体,提出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为农业信息科技平台的建立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探讨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的用户群体,提出了河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策略。为农业信息科技平台的建立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有助于提升河北省农业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与周期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06年河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3种方法分别测度了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波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刘猛  刘斐  赵宇  夏雪岩  李顺国 《农学学报》2021,11(3):93-100
河北省是杂粮生产大省,且种类繁多。为稳定河北省杂粮生产发展,进一步调整河北省种植业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总结了河北省杂粮的历史生产现状,包括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河北省各地市杂粮的分布,试图探索杂粮的生产布局与趋势,同时针对河北省杂粮历史单产水平变化趋势,分析了造成单产变化的成因,并简单提出建议。最后提出河北省杂粮生产布局的展望,将河北省杂粮生产区域布局划分为优势主产区、战略提升区、稳步发展区三个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根据河北省经济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河北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为河北省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创刊年代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河北农业大学前身—直隶农务学堂诞生,经几易其名,于1958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至今。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直隶高等农业学堂时期创办了《北直农话报》,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更名为《直隶农务官报》,中华民国七年(1918)改出《农学月刊》,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易名为《河大农刊》,中华民国二十三年(1934)更名为《河北通俗农刊》,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易名为《河北农林学刊》,1948年更名为《河北农学院研究专刊》,1959年更名为《河北农业大学学报》至今。《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前身诸刊都与现时的《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有着一脉相承的历史渊源,各刊之间联系紧密,连续性、继承性强。因此,《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的创刊时间应追溯至1905年创办的《北直农话报》。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正处于城市推动型发展时期,园林绿化事业处于发展阶段。笔者紧紧围绕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主线,以建设生态城市为发展方向,结合当前乌兰浩特市园林绿化发展状况,归纳总结出适合乌兰浩特市城市发展的园林绿化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质量浓度的氰戊菊酯对鲤进行21d半静置染毒,测定不同时间血清、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观察染毒后氰戊菊酯对鲤肝、肾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露于氰戊菊酯中的鲤,肝脏及血清中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规律,且血清中SOD活性变化先于肝脏中的变化,暴露21d后活性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而MDA含量均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上升时间主要集中在暴露后的第3~14天。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鲤肝血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及溶解并形成局部坏死病灶等,0.8μg/L染毒第21天、4.05μg/L和20.25μg/L染毒3d后上述损伤明显;鲤肾间质细胞增多,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肾小管与基底膜分离,管壁细胞水样变性,高剂量组染毒21d还兼有肾小球萎缩,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等。超显微观察发现,高剂量染毒21d肝细胞核萎缩,核内异形染色体边集化、粗面内质网水肿、松散甚至断裂,胞质中出现空泡,脂滴大量增多等。以上损伤不仅具有剂量相关性,还具有时间积累效应。  相似文献   

14.
1983~1991年的研究表明,白粉病菌主要在凉爽阴湿的沿山地区自生麦苗上越夏;夏季多雨凉爽年份,在平原秋作物覆盖地自生麦苗上偶尔也有零星白粉病发生。浸染自生麦苗的菌源,主要是夏季存活期内的有性世代,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无作用。自生麦苗上的分生孢子,是侵染冬麦秋苗的来源;12月上旬停止侵染。秋苗上的菌丛,12月上旬停止产孢,下旬菌丝停止生长,以菌丝主要在茎基叶鞘上越冬;2月上旬菌丝复苏,3月份是病害开始发展期,4月份是普发期,5月份是盛发期;春季病情与雨量、雨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罗布麻总黄酮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罗布麻不同器官和不同月份的叶、茎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罗布麻叶与茎中总黄酮含量有显著的差异,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不同月份之间茎和叶的总黄酮含量变化也较明显。罗布麻不同器官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从低到高的顺序为:茎、花、果、根、叶。  相似文献   

16.
姜为夷  陈龙  倪斌  王麒  汪振宇 《油气储运》2012,31(6):440-442,484
鉴于坡度因素在山区管道设计中的重要性,且目前没有一个特定的坡度指标能够综合反映区域内坡度分布特征及其与山区管道建设中诸多重要工程量之间的关系。利用MAPGIS技术生成管道途经区的坡度分布图,以此确定各个获得坡度段在区域内的分布情况,并使用分形和变换分形的方法对途经区坡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获得坡度分布的分形和累计分形特征,并计算得到各个坡度段的分维值。结合相应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管道线路施工图设计的热煨弯管用量及水工保护用量,探讨分维值与它们的关系,以期为山区管道设计提供有效的设计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黄河鲤与松浦镜鲤不同可食用部位中铜、锌、铁和镉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部位肌肉中,尾部肌肉中铜含量最高,腹部肌肉中锌含量最高;2种鲤均以脑中铜和铁的含量最高,以皮中锌的含量最高;镉在两种鲤体内不同部位的蓄积量均较低,远低于国家标准限量。  相似文献   

18.
刺五加种胚生长发育规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刺五加种子休眠难以打破,一般情况下种子出苗率很低的难题,对当年生刺五加种胚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胚生长发育表现出S形生长曲线,即前期缓慢生长期,中期快速生长期,及再次缓慢生长的生理后熟期.各个时期所需要的适宜温度和时间各不相同,在种子处理的各个阶段及时调整好适宜温度时,裂口率可达70%以上,裂口籽发芽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黄瓜早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津春5号黄瓜品种和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黄瓜课题组选育的3个材料07-QP-17(华南型)、07-QP-22(欧洲型)、07-QP-48(欧洲型)为试材,比较研究了黄瓜在目前设施栽培中经常出现的临界低温(15℃/7~8℃)下形态指标、叶绿素荧光参数和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黄瓜叶片表现出明显的冷害症状,叶长和叶宽增长缓慢;叶绿索、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绿素荧光参数Fo、Yield、ETR、qN比处理前有所下降,Fv/Fm先上升后下降,各品种间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差异不大。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与黄瓜的冷害指数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不同长豇豆品种对豇豆荚螟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通过3a的田间试验,分别对长豇豆40个品种中豇豆荚螟花朵和豆荚上幼虫种群数量作了分析,揭示了不同豇豆品种的要和豆荚上的幼虫数量存在着显著差异。试验用的长豇豆40个品种中,新青豆角的花朵上和豆荚上幼虫数量都比其它品种的少,只有在1988年试验中,粤夏2号的虫数量比新青豆角的少但差异不显著。研究结果显示,在对相同长豇豆品种花朵上幼虫数量(x)与豆荚上幼虫数量(y)呈现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