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2015年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进行了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的示范与推广,本文根据近2年示范推广情况进行了经济效益测算。结果表明:从经济效益来看,该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推广在其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共为社会增加纯收益3 152.314 1万元,平均年经济效益为622.978 4万元。从推广投入年纯收益率来看,平均每1元推广投入在经济效益计算年限内,每年为社会增加4.99元的纯收益。可见,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推广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
普洱市渔业产业发展快速,池塘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截至2016年,普洱市池塘养殖面积达4007.2 hm~2,产量86 298 t。为了改善养殖水体环境,增加水体溶氧,降低饵料系数,合理控制池塘养殖投入品使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特引进耕水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耕水机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水质,减少水质改良剂等投入品的使用,增加收入,非常适合普洱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探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池塘养殖技术是针对目前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的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自主研发的池塘养殖技术。现以上海桂峰果蔬专业合作社的鱼菜共生系统建设为例,从鱼菜共生系统的建设目标、建设规模和工程设计3个方面,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建设方法;同时,从种养田块、共生鱼类、共生蔬菜的选择,共生蔬菜移栽和采收,鱼塘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对鱼菜共生种养技术进行了综合探究;此外,初步分析了应用鱼菜共生种养技术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文章立足思茅区渔业养殖的资源优势,以罗非鱼养殖为研究对象,就池塘技术进行了研究和经验总结,重点探讨罗非鱼池塘精养高产技术与应用效益分析问题,旨在促进罗非鱼高产精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升思茅区渔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推动思茅区罗非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鱼菜共生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水产养殖业大量消耗水资源与营养要素,容易导致水环境遭受严重污染。发展新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尽量减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才能有望实现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现代鱼菜共生技术集循环水养殖和水耕栽培技术于一体,利用养殖废水中的氨氮作为水耕栽培作物的营养物质,达到养殖废水处理和水耕作物生长的双重目的,在渔业和农业产量方面获得双赢,是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之典范。本文围绕鱼菜共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历史、分布现状、系统组成要素及关键技术参数展开论述,并对未来鱼菜共生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受市场价格调节,北方池塘养殖鱼类冰下越冬的比例越来越大,通常占到养殖面积的80%以上,随着池塘渔业的集约化发展,养殖密度和鱼产量逐年增加,辽宁渔区的鲤鱼产量大部分突破了单产2500kg,越冬鱼的死亡比例也逐渐增大,常常导致渔民1a的养殖成果毁于一旦,严重制约了池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北方池塘鱼类安全越冬实用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7.
正十二五以来,普洱市渔业产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在科学的养殖技术与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养殖产量已连续三年全省第一。截止2017年,我市完成水产养殖面积56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62639亩,水库养殖面积85779亩,稻田养殖面积100279亩,电站库区养殖面积31万亩。完成水产品产量160538吨,其中水产养殖产量136281吨,捕捞产量24257吨。然而,随着各行业的发展,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活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强降雨前后鱼菜共生池塘水质和浮游植物及其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为揭示鱼菜共生养殖系统的稳定性及建立科学有效的鱼塘夏季生产管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夏季主养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鳙(Aristichthys no- bilis)的池塘中,分别设空心菜浮床(覆盖率...  相似文献   

9.
鱼菜共生"种养模式"示范,解决了鱼池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达到鱼、菜双分收,除蔬菜收入外,亩节约水质调节成本500元左右,有效提升养殖者的经济收益,在当地值得大力推广。该文介绍了乌鳢池塘鱼菜共生生态养殖的池塘概况,并重点分析了蔬菜无土栽培技术,具体从蔬菜种类的选择、浮床的制作、浮床蔬菜的无土栽培以及最后的收获等方面进行叙述。通过实施鱼菜共生养殖,有效解决了乌梁素海周边乌鳢养殖户水质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介了在池塘养殖规划中如何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它包含了研究生产中直接和间接因素间的关系,如渔业产量,投资,养殖面积和经济效益等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鱼菜共生系统经济可行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菜共生是水产养殖与无土栽培的互利结合,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快速发展。鱼菜共生可实现水和有机排泄物的循环利用,是应对食品安全危机、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的有力措施,但目前关于鱼菜共生的经济可行性还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鱼菜共生在经济上是否是可行的,笔者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明确了鱼菜共生总体上是经济可行的;浮筏栽培和基质床栽培是主要的栽培模式;罗非鱼、罗勒是高效的鱼菜共生品种;温带地区具备盈利可能性;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类型越丰富,经济可行性越高;合适的市场渠道和消费意愿的提升,能促进盈利。阐述了鱼菜共生水培效益、养殖品种优化、外部效应内部化等需要加强的研究内容,为推进鱼菜共生产业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鹿泉市渔业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鹿泉市东临省会,西靠太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境内渔业资源丰富,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950hm^2,其中池塘养殖面积400hm^2。2009年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6020t,水产养殖业已成为鹿泉市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池塘的水体中养鱼,在养殖水体的表面种植水生蔬菜的技术就是鱼菜共生养殖技术。这是一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有效方法。文章对几种水生蔬菜的池塘鱼菜共生养殖技术进行了简介,以供生产实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2020,(1)
正我国大水面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河流和湖泊自古以来就是淡水渔业养殖的主体。据调查,2017年湖泊和水库的养殖面积约占全国淡水渔业养殖面积的52%,产量约占全国淡水渔业产量的20%左右。近年来,许多大水面经过深入发展探索,在生态净水、抑藻固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调节功能,也成  相似文献   

15.
在提倡循环农业和生态养殖的大环境下,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生产蔬菜和养殖鱼类是一种绿色环保、环 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本项目以鱼菜共生循环种养模式,结合EM 菌的运用,维持鱼菜共生系统的生态平衡、增强系 统中养殖鱼类的免疫力、控制系统循环水水质变化。在种植方面,通过添加EM 菌增加作物产量、防治作物病虫害发 生,并利用EM 菌加快有机液肥的分解,为作物补充营养元素。  相似文献   

16.
正总部位于苏福尔斯的全球生态水培技术有限公司计划在布鲁金斯附近兴建一个先进的鱼菜共生的食品生产系统,据称这将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先进"的鱼菜共生系统。全球生态水培公司提供一系列的商业鱼菜共生系统和解决方案。该公司董事长Tobias Ritesman在2013收购了公司的多数股权,并把总部从亚特兰大迁到苏福尔斯。该公司计划开发一系列独立的、高产量的农业系统,在南达科他  相似文献   

17.
鱼菜共生系统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一种循环水种养模式,是基于自然生态循环理念为基础,将水产养殖和水耕栽培有机结合的复合型生产系统,该技术不仅是一种高效生产技术,而且也是绿色的生态型农业技术.鱼菜共生整个系统呈现立体状态,在同一空间、不同层次,高效产出2种产物,更符合现代农业集约高效的需求,随着该技术的日趋成熟,逐步向植物工厂、家庭园艺、城市景观及休闲农业中扩展和应用.针对鱼菜共生系统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鱼菜共生立体生产系统类型、特点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针对鱼菜共生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鱼菜共生技术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峰 《甘肃农业》2006,(12):60-61
利用近年上海渔业产量,劳动力,养殖面积等数据资料,建立了上海渔业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上海渔业养殖产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进上海渔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鱼菜共生系统是一种将养殖鱼类及种植蔬菜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目前鱼菜共生系统蔬菜种植方式多,种植品种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为供相关研究参考,介绍了鱼菜共生系统蔬菜深水栽培模式、基质栽培模式和营养液膜栽培模式与主要栽培的蔬菜品种,分析了目前鱼菜共生系统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对叶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选用了生菜、甘蓝、叶甜菜、苦苣、菜心5种叶菜,采用浮板种植,进行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试验研究.每种叶菜3次重复,每个重复用100棵幼苗,测定5种叶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生菜的综合指标均优于其他4种叶菜.在这5种叶菜中,最适合鱼菜直接共生型模式的叶菜种类为生菜,可用于鱼菜直接共生型高效生产模式,并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