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发酵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主要包括液体深层发酵、固体发酵和液固双相发酵这三种发酵工艺。介绍每种发酵工艺的发酵流程、培养基质、影响因素、应用情况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蚧轮枝菌产孢量作为指标,比较了6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9种正交组合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并对影响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温度、培养时间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大米、麸皮和小米为适合产孢的单一固体培养基,正交试验显示以3 ∶ 3 ∶ 1为大米、麸皮、小米最佳质量比,产孢量达到1.92×109个/g.产孢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4 d,产孢量最高可达到2.92×109个/g;光照处理对产孢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菌落生长速度和孢子萌发率对绿僵菌菌株JF-813抗逆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JF-813有较强的抗逆性,在pH值4~9范围内的PPDA培养基(添加1%蛋白胨的PDA培养基)中均可以生长,其最适pH值为8;在NaCl浓度为0.05~0.25 mol/L条件下,NaCl对菌株JF-813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浓度越大促进越明显,该菌株有较强的耐盐能力;高温条件及紫外光对绿僵菌菌株JF-813孢子萌发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正确描述贵州绿僵菌和戴氏绿僵菌的分类地位提供更充分的形态学和分子证据,通过观察贵州绿僵菌和戴氏绿僵菌的形态特征并扩增其转录间隔区序列(ITS)和翻译延伸因子(TEF)基因部分序列,用最大简约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戴氏绿僵菌应归入贵州绿僵菌中。  相似文献   

5.
感染椰心叶甲绿僵菌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田间感病的椰心叶甲虫尸上分离所得病原菌,经逐步筛选获得最优的绿僵菌M etarhizium anisopliaeBM a-9菌株.其菌落生长率为6.14 mm/d,平均产分生孢子量3.91×109mL-1,孢子萌发率87.32%.1×106mL-1孢子悬浮液处理椰心叶甲时,对3龄幼虫具很强感染力,第3 d平均感染率61%,第8 d平均死亡率97%.  相似文献   

6.
响应面法优化绿僵菌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化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产绿僵菌素A的培养条件,提高绿僵菌素的产量。【方法】应用响应面法设计试验,以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和中心组合试验设计筛选得到影响绿僵菌液体发酵的关键因素。【结果】试验得到1个拟合程度高、误差小的模型,该模型给出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22.7 g·L~(–1)、蛋白胨13.4 g·L~(–1)和发酵时间9.70 d,预测绿僵菌素A最大质量浓度为6.90μg·mL~(–1),实际测得质量浓度为6.89μg·mL~(–1)。【结论】结果可为绿僵菌大规模发酵获得粗毒素提供理论依据,使绿僵菌粗毒素的广泛开发与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金龟子绿僵菌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培养基配方、不同抑菌剂及不同浓度条件下的金龟子绿僵菌及几种杂菌的生长速率和成菌落数的测定,筛选出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有利而对其他杂菌起明显抑制作用的选择性培养基.  相似文献   

8.
陈刚  王淼  陈操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5):105-106
以绿僵菌为实验材料,在添加了溴氰菊酯的培养基内对其进行NTG、紫外以及NTG与紫外复合诱变。实验结果表明,最佳诱变组合为NTG浓度为0.04g/L、处理时间15m in,紫外诱变的处理时间10m in。在该诱变条件下筛选出一株对溴氰菊酯有一定抗性的绿僵菌菌株。  相似文献   

9.
用金龟子绿僵菌的液物培养体,提取绿僵菌素。每升培养液得绿僵菌素0.7mg。用绿僵菌素注射青杨天牛幼虫,每克虫体用量10.6μg,3d内死亡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金龟子绿僵菌的液固双相发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龟子绿僵菌是重要的害虫致病真菌,采用液固双相发酵方法对MA4-37菌株进行发酵,研究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及其厚度、浅盘固体发酵、袋装固体发酵对金龟子绿僵菌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优化控制发酵过程。结果表明,液体发酵较适合的培养基为发酵液B(大豆1%、蔗糖1%、NaCl0.5%、MnSO40.5%,用KH2PO4-K2HPO4缓冲液调节pH值为6.0~7.0),采用该培养基时液生分生孢子产量和菌丝生长量均最高,分别达到4.3×109个/L、5.99g/L。固体发酵时,浅盘发酵方法优于袋装发酵,其中采用配方F的固体培养基(碎米600g、大米300g、H2O 50%、KH2PO4-K2HPO4缓冲液0.05%、蔗糖0.5%),厚度在1.3cm时,浅盘培养7d的产粉量可达16.1mg/g。  相似文献   

11.
张秋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5077-15079
绿僵菌毒素是绿僵菌产生的具有杀虫活性的次生代谢物质,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其分子量和结构分为低分子量毒素和高分子量蛋白毒素两大类,对其分子结构、种类、提取方法、生物活性、产生条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对18株绿僵菌以及绿僵菌不工的酯酶同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酶谱类型存在着明显差异,同一菌株不同世代间酶谱类型虽未变化,但其酶活性随着继代数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酶型以及酶活性的变化与菌株的毒力,亲缘关系以及其他生物学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因此,酯酶同工酶可以作为绿僵菌毒力筛选和菌各鉴定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绿僵菌免疫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免疫电泳的方法对不同来源的7株绿僵菌进行了免疫学对比研究,抗原是由菌丝体清液和孢子悬液组成,通过对家兔接种抗原而获得抗血清,每一种抗原与其同源抗血清和异源抗表进行交叉试验,并对免疫电泳反应产生的沉淀弧数目和图谱加以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选择不同地理、寄主来源的15株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菌株,对各菌株菌落形态、生长速度、产孢量等生物学性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根据菌丝质地和颜色、产孢能力、孢子颜色等将15株菌株分为6类,其中A、B、C类菌株分别有3、3、6株,D、E、F各有1株。(2)不同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在初期(10 d以内)差异显著,Ma QZ-01、Ma JGZ-01和Ma FZ-04菌株10 d时菌落直径均超过6 cm,显著快于其他菌株;到生长后期(15 d),由于进入了产孢阶段,除Ma-20、Ma JGSTR-01菌落直径较小外,其他菌株差异不显著。(3)不同菌株产孢量差异显著,Ma QZ-01、Ma ZPTR-04和Ma SHTR-05菌株产孢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分别达到0.147×109、0.145×109和0.137×109个·cm-2。综合生长速度与产孢量两项指标,Ma QZ-01菌株具备生长迅速、产孢量大等优良生产性能,可作为优良菌株进一步在害虫防治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铜对绿僵菌产孢及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绿僵菌高毒力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金龟子绿僵菌为出发菌株,经物理、化学诱变,确定诱变条件.经诱变初筛时,采用在诱导培养基上测量单菌落大小及透明圈大小的方法,计算其比值,保留比值较大的菌株.再通过复筛测菌株弹性凝乳蛋白酶(Pr1)酶活获得一诱变菌株M6.该突变株产生Pr1活性比出发菌株提高1.10倍,在整个诱变过程中,以出发菌株,代号M原为对照.  相似文献   

17.
不同菌株绿僵菌酯酶型与其致病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7株绿僵菌的酯酶同工酶培养特性和毒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型不同,绿僵菌的毒力与酶型及菌株培养特性有一定相关性。同工酶型可作为毒力筛选和鉴定绿僵菌种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19.
绿僵菌致病力的制约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影响绿僵菌生长以及分生孢子萌发的因子,为绿僵菌的制剂化应用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对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杀虫剂等对绿僵菌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绿僵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6~28℃,且在pH值为6.2~6.6的环境中孢子萌发率最高,其在30 W的紫外灯下20 cm处,被照射15 min后失去活力,杀虫剂敌百虫对绿僵菌的生长几乎没有影响,但辛硫磷严重抑制绿僵菌的生长,要避免同时使用。[结论]温度、pH值、紫外线以及常用杀虫剂对绿僵菌生长过程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绿僵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绿僵菌属的分类、绿僵菌入侵寄主过程中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剂型开发等方面的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