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毒之一,目前该病害在世界范围持续扩展蔓延,是我国番茄生产的潜在威胁。从番茄抗TSWV资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开发有效的抗性鉴定技术及可打破现有抗性材料抗性的新的病毒分离物不断出现是目前番茄抗TSWV育种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病毒的进化重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我国番茄抗TSWV育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是世界范围内危害最大的病毒病之一。为了加快番茄抗TSWV育种进程,利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llele-Specific PCR,AS-PCR)技术建立了与TSWV抗性基因Sw-5b连锁的标记。结果表明:在63°C退火温度下,引入A-C错配的特异性引物rg3-F可以检测出抗性基因型。没有引入错配的特异性引物sg1-F,在60℃退火温度下可以检测出感病基因型。在验证试验中,利用引物Sw5b-f1/r1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利用rg3-F和sg1-F进行AS-PCR,能够有效区分番茄的不同基因型。本研究建立的AS-PCR方法为育种工作者在番茄抗TSWV育种中筛选Sw-5b抗性基因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番茄抗冷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喜温植物,多数番茄品种在温度低于10℃时生长发育受阻,当温度低于6℃时表现明显的冷害症状[1].低温冷害是影响番茄周年生产和供应市场的主要因素,每年都给番茄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因此,选育抗冷性强的番茄品种是国内外番茄育种的重要目标.近年来,国内外在番茄抗冷性的鉴定、抗冷性状的遗传与基因作图、现代生物技术在番茄抗冷育种中的应用及抗冷性种质资源的筛选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研究进展,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番茄(Lycopersicon esctdentum。Mill.)是全世界栽培最为普遍的果菜之一。番茄育种目标主要集中在产量、品质和抗病虫上,在我国,由于番茄的需求量大,产量育种占有重要地位。产量育种主要利用杂种优势,首先应广泛收集种质资源,而育种技术已经由单纯常规育种向借助基因工程手段发展,分子生物学理论技术渗入到育种工作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对抗病基因进行抗性评价是番茄抗病育种的重要环节。选用6种抗病番茄材料和2种感病番茄材料,利用携带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烟粉虱对所选番茄材料幼苗接种病毒,统计分析各材料的病情指数、病株率和带毒率,鉴定不同基因型番茄材料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所有接种材料中均可以检测到携带TYLCV,其中含有Ty-2和Ty-5基因的番茄材料对江苏地区TYLCV病毒种类抗性较好,Ty-3次之,Ty-1抗性相对较弱,Ty-3a在樱桃番茄中抗性强于大果型番茄。本试验为抗病育种过程中对抗病基因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双重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斑萎病毒病基因Sw-5和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基因Ty-2,鉴定结果与单引物PCR完全吻合.其中Sw-5的连锁标记在纯合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分别扩增出574 bp和464 bp的特异条带,在杂合抗病材料中可同时扩增出以上两条带;Ty-2的连锁标记在纯合抗病和感病材料中分别扩增出900 bp...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YLCD)的发生与诊断初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江苏省主要蔬菜作物,常年栽培面积在4.78×104 hm2以上,在蔬菜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番茄花叶病毒病(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黄瓜花叶病毒病(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一直是番茄生产中的主要病毒病.  相似文献   

8.
番茄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茄抗病育种是番茄病害防治及提高产量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它可以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准确、快速,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为了对番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番茄质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叶霉病、番茄根结线虫病、番茄烟草花叶病毒病、番茄枯萎病)和数量抗病性状的基因定位(主要包括番茄灰霉病,番茄晚疫病和番茄青枯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番茄下胚轴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下胚轴,将外源双价基因导入番茄,获得了一批卡那霉素抗性苗,经PCR则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研究表明番茄下胚轴是良好的遗传转化受体,具有操作简便,节省番茄材料和再生速度快的特点。烟草细胞看护培养能够提高外植体的转化效率和减少农杆菌对外植体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杂交胚胎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对栽培番茄与野生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的有性杂交及其F_1与双亲回交的受精过程及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研究。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BC_1F_4 ]的情况下,父本的花粉均可在栽培番茄的柱头上萌发,花粉管进入胚囊,并可能发生双受精作用,单受精作用或受精过程失败。杂种胚发育滞缓,长时间停留在球形胚阶段,很难进一步分化,并时常出现败育;杂种胚乳的发育仅在最初阶段形成若干游离核,到授粉后约12d时,胚乳游离核完全退化,随后珠被绒毡层(Endothelium)细胞增生而将胚囊填满,最后胚及珠被绒毡层细胞也全部退化,胚囊成为空腔。 在(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秘鲁番茄的情况下,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缓慢,在一些胚囊内,会出现胚乳解体退化及珠被绒毡层细胞增生的现象,但在部分胚囊中也有正常发育的胚及胚乳。 当栽培番茄×[栽培番茄×(栽培番茄×秘鲁番茄,F_1)],BC_2F_2自交时,胚胎发育过程基本正常,但较栽培番茄自交时缓慢。  相似文献   

11.
在控制条件下,于第一片真叶期,用疫霉菌的游动孢子对基因型互不相同的11个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Mill.)品种的幼苗进行了接种,并根据幼苗的死亡情况测评各品种的抗病性。同样的番茄材料移栽于2块田中,让其自然染病,生长至成熟,根据植株死亡和收获前株冠凋枯程度测评田间发病程度。在生产上用的品种和樱桃番茄〔L.esculentum var.cerasifon me(Dun.)A.Gray〕材料中均有对疫霉菌的抗性表现,并且一般地说,幼苗期抗性是成株期抗性的预兆。幼苗基因的抗病性和感病性表现是由11个基因型中的10个控制的,有一个品种幼苗基因试验为感病的,但在田间表现为抗病。幼苗和田间的抗性表现均受环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区酿致番茄严重减产的番茄病毒病,主要是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对于前者数年来全面推广抗病品种,普及相应的栽培防病措施,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后者,目前我们研究途径之一,是针对传毒介体有翅蚜向本田飞迁刺吸传毒的特点,利用新的种质资源材料——茸毛番茄。1978年从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引入我所,它属于普通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rn Mill.)栽培亚种(ssp culture  相似文献   

13.
嫁接是克服茄果类蔬菜连作障碍的重要手段,砧木是影响嫁接蔬菜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试验分别采用番茄属(Lycopersicon Mill.)和茄属(Solanum L.)砧木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及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进行了嫁接,研究嫁接后对番茄和茄子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属砧木和接穗嫁接亲和力相对较低。番茄属砧木嫁接番茄对其生长无影响,但能显著增加茄子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茄属砧木显著降低了番茄的生长势,减少了叶片数,显著增加了茄子的株高和叶片数。番茄属砧木嫁接番茄后可显著降低番茄的糖酸比,降低茄子的可溶性糖含量;茄属砧木显著降低了番茄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糖酸比,增加了茄子维生素C和粗纤维含量。番茄属砧木显著提高了番茄和茄子的产量,茄属砧木显著降低了番茄的产量,显著增加了茄子的产量。因此,在生产上建议,茄果蔬菜嫁接采用同属植株为砧木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用秘鲁番茄(Lycopersicon peruvianum Mill)、多毛番茄(L.hirsuturn Humb.et.Bonp)及醋栗番茄(L.pimpinellifolium Mill)三个野生种进行离体培养,诱导愈伤组织及再生了植株。同时,用梨形番茄(L.esculentum var.pyriforme Alef)和樱桃番茄(L.e.var.cesariforme)两个栽培变种作比较。 结果表明,秘鲁番茄、梨形番茄和樱桃番茄以叶片作外植体最适宜;多毛番茄以嫩茎作外植体较适宜;而醋栗番茄以叶片及嫩茎作外植体,分化能力均较差。每一愈伤组织分化出的芽数因培养基中添加的激素种类及浓度不同而异,秘鲁番茄、梨形番茄,樱桃番茄及醋栗番茄的叶外植体以及多毛番茄和醋栗番茄的嫩茎外植体的适宜激素浓度均为I AA1.75毫克/升+Z T1.0—2.0毫克/升。 诱导生根以M S培养基添加I AA 0.2毫克/升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 TSWV)寄主广泛,危害多种作物,近年发现侵染烟草引起严重经济损失。研究该病毒的分子检测方法,对健康烟草种苗培育和指导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 TSWV核壳体蛋白基因(N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用RT PCR方法对采于云南疑似番茄斑萎病毒症状的5个烟草病害标样(102,514,自10,自16,自58)进行检测,PCR产物连接pMD载体并测序。测序结果表明:这5种烟草病害分离物与已报道TSWV N基因核酸序列相似性大于9704%,所编码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达9767%以上。这说明获得的5种病毒分离物均属于TSWV。本研究建立了侵染云南烟草的番茄斑萎病毒(TSWV)的RT 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番茄抗病基因的最新进展,探讨番茄抗病基因的分子育种应用,为番茄抗病育种提供有效策略。【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选取番茄叶霉病、黄化曲叶病毒病、晚疫病、枯萎病这4种常见病害,通过对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我国番茄抗病基因的品种应用建议。【结果】研究发现,番茄抗病基因的分子育种应用可有效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番茄抗病育种是当前番茄种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虽然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结论】番茄抗病基因在番茄抗病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应继续关注番茄抗病基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番茄史话     
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又名西红柿、蕃柿,英文名tomato。 一提起番茄,不论在色、形、味方面都给人以美的感受,其营养丰富更为世人所公认,堪称蔬菜中的佼佼者。营养成分极其丰富(表1),但并不是说番茄营养物质的绝对含量都是最高的,而是说它的已知营养物质种类比较齐全;各种已知营养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番茄茎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醇、乙醚、苯、石油醚和丙酮为溶剂对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茎叶进行浸提,测试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5龄幼虫的触杀、拒食和胃毒活性。结果表明,各溶剂提取物对菜粉蝶(Pieris rapae L.)主要表现为拒食活性和胃毒活性,其中乙醇提取物的拒食和胃毒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19.
番茄病害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与质量,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发生危害的最有效途径。现代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番茄抗病育种工作者提供了有利的辅助工具,可以准确、快速地从DNA水平上鉴定抗病位点,显著提高育种效率。文章对番茄主要病害及其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进行综述,并对这些标记在番茄辅助选择育种中的应用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近红外光谱的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性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传统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植株是否有黄化曲叶病的抗病基因,进而确定植株是否具有抗病性;采集鉴定后的植株叶片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采用多种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并将不同预处理后的数据以及原始光谱作为输入,利用支持向量机建立抗病性的识别模型。采用标准正态变量变换和去趋势算法预处理后所建立的模型对预测集的识别准确率可以达到96.153 8%。表明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识别番茄植株对黄化曲叶病是否具有抗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