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物检疫作为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动物防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屠宰加工环节的第一道检疫关卡,是动物检疫的基础工作。通过产地检疫可及早发现患病动物,及早进行处置,使动物疫病不出户、场和村,就地控制和扑灭,避免患病动物进入流通领域和屠宰加工环节,达到消灭疫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以来,动物检疫工作的重心已向基层转移,在运输、市场环节进行查证验物,一般只能进行补检或重检,而大量具体的检疫工作则是在产地和屠宰检疫中进行。因此,产地、屠宰检疫就成了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动物防疫法》,把握好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环节,使之更趋于法制化、科学化,需要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1正确处理动物防疫和产地检疫的关系动物防疫是预防动物疫病发生的措施,产地检疫是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的措施,其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扑灭动物疫病。动物防疫是基础,产地检疫…  相似文献   

3.
补检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对没有实施产地或屠宰检疫而进入市场或流通环节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  相似文献   

4.
补检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对没有实施产地或屠宰检疫而进入市场或流通环节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  相似文献   

5.
<正>动物产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是控制动物疫病传播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促进动物防疫工作开展的重要措施,目的在于对动物饲养环节的动物防疫及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通过产地检疫及时发现病原,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把动物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动物疫病所造成的危害。然而在动物产地检疫的实施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分析了落实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产地检疫是动物检疫工作的基础,是贯彻实施"预防为主",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动物防疫行政执法为依托,就如何搞好产地检疫工作,提高检疫效率进行探讨,以促进产地检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动物防疫、检疫是保证畜牧生产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国家提出的检疫工作重点由市场检疫向产地检疫转移的重要内容。1 提高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动物防疫法》颁布前,检疫工作主要是市场肉品检疫和畜禽及产品的运输检疫,而动物产地检疫几乎是空白。《动物防疫法》颁布实施后,检疫工作重心发生了根本转变,形成了由市场检疫转向以产地检疫、屠宰检疫为基础,流通领域监督为保障的检疫新机制。因此,转移检设工作重心,切实抓好动物产地检疫是畜牧部门的主要职能,也是贯彻实施《动物防疫法》的实际行动。开展以检促防是防止动物疫…  相似文献   

8.
动物产地检疫指对动物离开产地之前进行的检疫,主要目的是对动物的防疫及健康状况实施全程监控,通过产地检疫能够及时发现病原,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最大限度减少因动物疫病造成的危害。本文对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监控动物疫情 ,把动物疫病控制在源头 ,达到以检促防 ,防检结合的目的。我县从 2 0 0 0年 8月份起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在居住分散 ,交通不便 ,以户养为主的山区 ,如何实施动物产地检疫工作 ,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和体会。1 开展动物产地检疫的目的和意义1 1 实施动物产地检疫是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的具体要求。防疫法明确规定了检疫是动物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检疫中的产地检疫是最基础的 ,最重要的 ,同时也是最薄弱的环节。过去 ,我们多是通过市场来实施 ,就失去了到户到点进…  相似文献   

10.
1重要性 有利于强化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做好了产地检疫,即能有效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降低属地动物疫病流行风险。通过有效的产地检疫执法,在运输、屠宰、加工、储存和销售等重点环节抗制疫源,切断了传播途径,从而减少动物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近几年,门源县在几种高危害性人畜共患病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抓好产地检疫就是控制鼠疫、包虫病等高危害性人畜共患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产地检疫监管体系与属地动物防疫体系之间的即时交流与互动,可以在第一时间以“早、快、严、小”的高效防控措施将动物疫病控制和消灭,因而是属地动物疫病长效防控机制的重点保障。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动物防疫法》的立法宗旨和具体要求,检疫工作必须从市场检疫向屠宰检疫、产地检疫转移,《动物防疫法》是展开检疫工作的法律依据,坚持"预防为主、以检促防、防检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两个环节,灌南县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中,以完善各个环节记录记载为基础,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有效保证了检疫工作的规范运作,牢牢地把握了检疫主动权,真正实现了以检促防,以监保检,促进了全县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宰前检疫是屠宰检疫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从理论和程序上讲,它是整个动物检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宰前检疫是指对即将屠宰的动物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实施的检查,防止患病家畜进入屠宰、加工环节,是保证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宰前检疫主要包括查证验物、临床检查、无害化处理和检查登记记录等。1 查证验物是宰前检疫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管理措施 通过有效的查证验物能够及时了解牲畜来源、防疫情况,证明买卖的牲畜是否来自非疫区,是否按国家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及是否实施过产地检疫等,以证实待宰牲畜为健康畜群。…  相似文献   

14.
杨继明 《青海畜牧业》2004,(2):12-12,46
产地检疫是指对在某一区域内流通的动物,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所进行的检疫,它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措施,也是促进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产地检疫能及时发现病源,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病源扩散、传播;可以减少流通环节检疫出现的漏洞,提高检疫的科学性;能促进基层免疫工作,实现防检结合,以检促防。  相似文献   

15.
动物产地检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有力保障,只有搞好这一基础性检疫,才能真正实现以检促防、防检结合,使各种动物疫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确保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1提高对开展产地检疫工作的认识1.1开展产地检疫对动物实施的检疫必须是在动物离开饲养地之前,而不是在集市或流通环节或屠宰场点,这要求把检疫工作重点从传统的市场检疫转移到全面开展产地检疫上来。广大动物防疫工作者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加大工作力度,真正实现农业部提出的“检疫工作向基层转移,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屠宰检…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三个令",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两个环节,在畜产品检疫工作中,以完善各个环节记录记载为基础,加强动物防疫监督,保证检疫工作的规范运作,牢牢地把握检疫主动权,真正实现以检促防,以监保检,保障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郑小平 《四川畜牧兽医》2006,33(9):18-19,21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农业部“三个令”,严把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两个环节,四川广元市元坝区在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工作中,以完善各个环节记录记载为基础,加强动物防疫监督,有效地保证了检疫工作的规范运作,牢牢地把握了检疫主动权,真正地实现了以检促防,以监保检,保障了全区畜牧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产地检疫是防止患病动物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以检促防的重要手段。为了切实开展产地检疫,使产地检疫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市从1998年开始实行临栏检疫的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全市产地检疫工作全面开展,生猪产地检疫率达80%以上,其它动物的受检率也大为提高,获得了广大养殖户和各级领导的普遍好评,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防检收费难和只收费不检疫的矛盾。我们的具体做法是:l#力创造,开展产地检疫的良好环佳产地检疫是一项面向农村基层的工作,由于农民群众的防疫意识不够强,因此拒绝检疫付费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切实开展产…  相似文献   

19.
补检是指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在监督检查中,对没有实施产地或屠宰检疫而进入市场或流通环节的动物、动物产品进行检疫。1在实际工作中,补检还存在以下问题1.1补检时,动物及其产品应检项目不全,判定动物或动物产品是否健康的依据不充分在运输环节或市场环节对补检的动物,是否来自非疫区、免疫接种是否在有效期内两项内容了解不透,仅按临床检查健康出具免疫证明,这不符合出具检疫证明的三个条件;对动物产品没有进行宰前检疫,宰后应检部位又不全,如肉品,多是见不到头、蹄、内脏和必检淋巴结,仅通过看放血程度等个别检疫部位,不能…  相似文献   

20.
产地检疫是防止患病畜禽进入流通环节的关键。是搞好动物疫病预防工作的重要手段。1997年,农业部提出各地用三年时间实现产地检疫到位,即:所有县、乡(镇)、村均开展产地检疫;规模化养殖场(禽类500只以上、猪50头以上、大牲畜10头以上)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农村散养动物产地检疫率达到90%以上;屠宰点、交易市场成交的动物,产地检疫证回收率达到100%;渊运动物检疫证回收率达到100%。从总体上看,目前产地检疫开展面还不是很广,也不够深入,根本达不到以检促防的目的。如何搞好产地检疫工作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