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禽舍内由于禽类的呼吸、排泄以及粪便、饲料等有机物的分解,使原有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禽舍内湿度较大,灰尘及微生物来源增多,加上密度大,禽舍内通风不好,空气流动慢或不流通,无紫外线照射,这些都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鹅舍空气中有害成分、灰尘及微生物的危害和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鹅舍内由于鹅的呼吸、排泄以及粪便、饲料等有机物的分解,使原有的成分比例发生变化,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有害气体,如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鹅舍内湿度较大,灰尘及微生物来源增多,加上密度大、鹅舍内不通风、空气流动慢、无紫外线照射,这些都为微生物的生存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1禽舍内氨气的来源(1)在养禽场,氨是粪便、垫料、有机粉尘、散落饲料等分解的产物。(2)家禽的日粮中90%以上为豆类和谷物,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少,大多数为粗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又  相似文献   

4.
<正>1禽舍内氨气的来源(1)在养禽场,氨是粪便、垫料、有机粉尘、散落饲料等分解的产物。(2)家禽的日粮中90%以上为豆类和谷物,其中纤维素含量较少,大多数为粗蛋白及碳水化合物,又  相似文献   

5.
畜禽舍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是氨和硫化氢。氨是来自地面粪尿、垫草和饲料等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成。当畜舍空气中含量超过26ppm(百万分之二十六)、禽舍超过20ppm后,可使畜禽呼吸道粘膜和眼结膜发炎,严重时可造成坏死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出血、眼失明等,还可降低畜禽的生长速度和饲料的利用率。舍内空气中的硫化氢是来自含硫有机物(粪尿、垫草和饲料等)的分解,当家畜家禽采食高蛋白日粮和消化不良时,可产生并排出大量硫化氢。舍内空气中硫化  相似文献   

6.
彭道新 《中国家禽》2005,27(22):58-58
在禽舍内,由于受家禽的呼吸、生产过程以及有机物的分解等因素的影响,其气体成分显著异于舍外大气,氮、氧、二氧化碳等主要成分有了明显变化,尤其冬春季节在密闭的、高密度饲养的禽舍中,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在设计不当或饲养管理不善的禽舍内,这些有毒有害气体更可达到较高的浓度,对人和家禽造成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7.
1氨气氨(NH3)是具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气体,比重较轻,为0.596,分子量17.03,标准状态下每升的重量为0.771g(或每毫克的容积为1.316ml)。氨极易溶于水(0℃时1L水可溶解907g),其水溶液呈弱碱性。氨水又易挥发成为气态氨。大气中的氨含量极少甚至没有。舍内氨气主要来自动物粪尿、饲料残渣和垫料等含氮有机物的分解。鹅舍的地面结构、排水和通风设备、饲养管理水平、季节等因素都影响舍内氨的含量。由于氨的比重小易于上升,一般在禽舍顶部浓度较高;又因其产生于地面,因此禽舍下部的氨浓度也较高,易对禽群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鸡舍内的氨是由舍内的含氮有机物分解而来。饲料、垫草,粪尿都含有含氮物质,在缺氧的条件下都会分解产生氨。  相似文献   

9.
禽舍若不及时打扫,舍内粪便、腐料等有机物发酵、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影响鸡只的生长发育和产蛋;干碎的粪便经踩踏或喂料时产生的粉尘可传播微生物导致传染病发生,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见;大量的蜘蛛网笼罩灯炮,使光照强度达不到标准,而使产蛋下降。为了减少舍内尘埃、微生物,有害气体等的数量,防止疾病发生和不影响生产,必须建立严密的防疫卫生制度。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添加微生物是减少畜禽粪便污染的有效途径。微生物可以有效治理畜禽粪便中的臭味,其控制畜禽粪便恶臭的机制主要是通过降氨、氨硝化和氨挥发而起作用。本文在介绍了我国畜禽粪便的产量现状和畜禽粪便的组成成分的基础上,从降氨、氨硝化、NO3挥发等方面探讨了畜禽粪便恶臭的微生物处理机理,以期为养殖场粪便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的排泄物有粪便、尿液、污水、病死畜禽、垫草、剩余少量饲料等,动物粪便和污水处理是污染物处理和生物利用的主要部分。动物粪便和污水通过土壤、水和空气的净化及生物作用,其中病原微生物可被杀死,各种有机物逐渐分解,成为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畜舍内产生最多、危害最大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NH3)、硫化氢(H2S)、一氧化碳(CO)、恶臭物质等。1氨(NH3)1.1理化特性和来源NH3为无色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相对分子质量17.03,密度0.593g/cm^3,在标准状态下,每升的质量为0.771g,每毫克的容积为1.316ml。极易溶于水,常温下,1体积的水可溶解700体积的NH3;0℃时,1L水可溶解907gNH3。在畜舍内,NH3大多由含氮有机物(粪、尿、饲料和垫料等)分解而来。如鸡的消化道较短,消化率低,通常情况下粪便中有20%~25%的营养物质未被有机体消化吸收,这些物质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被微生物分解,产生大量的氨气。  相似文献   

13.
在畜禽舍内,氨主要是由含氮有机物(如粪、尿、饲料、垫料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其含量的多少,取决于家畜的密度、畜舍地面的结构、舍内通风换气情况和舍内管理水平等。舍内温度、垫料的湿度和pH值与畜禽舍内氨气浓度密切相关。集约化养殖场中特别是地面平养鸡舍常常含有较高浓度的氨,尤其在冬季,在偏重于对温度和湿度的追求而忽视通风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鸡舍内氨气大量聚积。  相似文献   

14.
<正>养殖业生产中的氨气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为胃肠道内的氨,来源于动物粪尿、肠胃消化物等。另一种是舍内环境氨,是通过堆积的粪尿、饲料残渣和垫草等有机物腐败分解而产生的。在垫  相似文献   

15.
1原理与优点 好氧堆肥是依靠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对畜禽固体粪便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使之矿质化、腐殖化和无害化的过程.堆肥过程中的高温不仅可以杀灭畜禽粪便中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和杂草种子,使粪便达到无害化,还能生成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养分,具有土壤改良和调节作用.好氧堆肥分解速度快、周期短、异味少、有机物分解充分,具有运行费...  相似文献   

16.
脲酶抑制剂氢醌对绵羊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饼类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时,饲料的真蛋白质平均只有30%通过瘤胃,而其余70%则在瘤胃内被微生物降解,所产生的氨只有80%被转化成微生物蛋白质,其余的20%则在肝脏内合成内源尿素,参加尿素再循环的代谢途径。Satter等(1975)认为,饲料蛋白质在瘤胃内大量降解时增加了内源尿素周转环节,造成浪费。当日粮内含有尿素时,由于尿素分解太快,氨的释放速度超过了微生物对其利用的速度,使微生物对尿素的利用量减少。因此,在日粮中使用脲酶抑制剂是减缓瘤胃内尿素的分解速度,增加小肠菌体蛋白质的供应量,节约优质蛋白质的…  相似文献   

17.
瘤胃微生物对蛋白质的发酵,能将品质差的饲料蛋白质或非蛋白氮(NPN)转化为生物学价值高的菌体蛋白(其氨基酸组成近似卵蛋白),供反刍动物利用,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即饲料蛋白质通过瘤胃时被微生物分解形成大量的氨,造成蛋白质饲料的浪费。另外,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等非蛋白氮产生氨的速度大于其利用氨合成菌体蛋白的速度,不仅会造成NPN的浪费,而且还易导致氨中毒。将饲料蛋白质保护技术与NPN缓释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可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增加过瘤胃蛋白,同时可使瘤胃微生物分解尿素产生氨的速度与能量的释放相匹配,提高反刍动物对NPN的…  相似文献   

18.
正(接上期)2.2.3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甲烷等有毒、有害成分,会影响周围的空气质量。据研究,奶牛、猪和蛋鸡饲料中70%左右的氨被排泄出来,肉鸡饲料中50%的氨变成了粪便。在高温下,这些粪便发酵以及含硫蛋白分解会产生大量氨气和硫化氢等臭味气体,造成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升高,降低空气质量。不  相似文献   

19.
饲料污染的因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饲料的污染因素1.1生物性污染 生物污染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与细菌毒素及霉菌和霉菌毒素、寄生虫及虫卵、昆虫等引起的饲料污染。饲料在微生物作用下,将蛋白质分解为氨、硫化氢、硫醇、粪臭素等,脂肪分解产生酸、醛,霉菌污染饲料后,可产生多种毒索,这些物质对动物机体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1优点在发酵床上,一般只需3天,羊的粪便就会被微生物分解,微生物通过获取粪便提供的丰富营养,促使不断繁殖有益菌,形成菌体蛋白,羊食入这些菌体蛋白既可以补充营养,还能提高免疫力。另外,由于羊的饲料和饮水中也配套添加微生态制剂,大量有益菌存在于胃肠道内,这些有益菌含有的一些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类能够分解秸秆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通过这种方法饲养,可以提高粗饲料的比例,降低精料额用量,从而降低饲料成本。根据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