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森林管理预案下友好林业局森林景观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作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生物圈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木材,而且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大气成分平衡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代力民等,2005).  相似文献   

2.
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使用1972—2008年4期土地利用数据或遥感数据作为信息源,获取潮白河流域在此期间的景观格局特征数据,探讨潮白河流域森林景观类型变化特征,明确景观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旨在进一步揭示该流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森林景观类型划分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景观是开展森林旅游的物质基础。合理地划分森林景观类型,对开展森林景观调查、统计、评价、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工作以及森林公园规划设计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森林景观类型划分应遵循异同性、直观性、确定性原则,并以森林景观明显特征的直观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森林景观类型可以按景观尺度、景观基质、景观结构、景观功能等四个方面加以划分,以适用于不同的经营利用目的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林业资源管理》2017,(4):124-130
在3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借助景观空间格局指标定量分析了1991—2016年4期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诸城市城镇森林景观总面积呈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景观格局的破碎化程度加剧,景观多样性和分布均衡性均有所增加。5类城镇森林景观类型中,农田森林景观主要分布在诸城市西部、北部及中部平原地带;山丘森林景观大部分集中在诸城东南部丘陵地带,少部分在西部分布;居住区森林景观分布比较均匀;水系森林景观主要沿境内潍河水系、百尺河等分布;道路森林景观占比较少,呈线条状分布特征明显。1991—2016年间,水系森林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缓解,其余景观类型破碎化程度加重;山丘森林景观与水系森林景观聚集度较高,但呈下降的趋势;道路森林景观与水系森林景观的连通性较好,且水系森林景观的连通性呈增加趋势,其余类型连通性均变差。本研究可以为城镇森林景观的分类、可视化操作及合理布局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的景观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梅 《广西林业》2007,(1):54-55
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群落类型繁多,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广袤的林区内分布有高等植物3.2万种,有鸟类、兽类、爬行类和两栖动物近2000种,还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出土文物,再加上瀑布、温泉、林草、花卉、珍禽、异兽,辅以沙漠、草原、江河、湖泊等,充满了神奇的魅力。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将我国森林旅游资源景观划分为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6.
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国内外森林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评述, 分别从评价方法、评价途径以及评价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1)各种评价方法综合应用, 取长补短; (2)加强公众参与, 体现“以人为本, 景为人用”的理念; (3)加强数字图片编辑和森林景观可视化研究; (4)以森林景观评价促进森林景观建设, 促进森林游憩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森林景观类型及地理分布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福建省自然地理条件优越 ,生物多样性繁多 ,森林景观类型丰富。本文根据森林景观类型等级系统 ,将福建省森林景观划分为 10个森林景观组和 4 0多个森林景观型 ,概述了各类森林景观的不同特征及其地理分布状况 ,为全省森林旅游区划及合理改造和配置森林景观类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依据云南省历年森林资源监测数据,采用森林蓄积量扩展法,对云南省历年的森林碳储量进行估算,并采用时间序列预测法,对2021—2025年森林中的纯林+混交林、乔木经济林、竹林和特别灌木林的碳储量动态变化进行预测和分析,得到纯林+混交林的碳储量特别灌木林乔木经济林竹林,并为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和推进森林碳汇交易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吉林省柳河县1995年、2004年和2015年3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应用Arcgis 9.3和Fragstats 3.3软件,结合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选取多种景观格局指数以及面积转移矩阵方法对柳河县森林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柳河县有林地和耕地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优势景观,且多以规则较大斑块分布。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小,且呈碎小斑块零星分布。景观面积转移主要表现在耕地、有林地的增多转化与湿地向有林地、耕地以及建设用地的减少转化。1995-2015年,研究区景观破碎化和分离程度明显下降,香农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均匀性指数都经历了小幅度上升而后大幅度下降的变化,表明作为优势景观的有林地与耕地对研究区的控制作用加大,研究区丰富程度和复杂程度减少,异质性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以钦廉林场2013、2019年二类调查数据为数据源,结合GIS软件,对两期森林景观进行分类;再利用excel计算所选取的景观指数,分析和研究森林景观格局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钦廉分场森林景观面积从2013~2019年减少了1 119.35 hm2,景观斑块数增加了7 133个,平均斑块面积在不断减少,森林景观破碎度持续增加。(2)钦廉林场2013年、2019年森林景观中有林地为主导景观类型,占比面积分别为73.81%、78.84%,无立木林地次之,占比面积为14.66%,10.13%,其他景观类型占比面积较小。2时期面积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宜林地,斑块数动态度变化最大的是未成林地,斑块破碎度最大的是宜林地。(3)钦廉林场从2013~2019年森林景观类型的比重差异性减小,各景观类型面积比重趋向均衡。  相似文献   

1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肥力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贵州天保工程效益监测网络设置在9个监测县和2个自然保护区的101个固定样地土壤分析结果,按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针叶混交林、灌木林、竹林等8种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在不同基岩发育的森林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对不同森林土壤的综合肥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的森林土壤的A层土中有机质、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各项指标含量与森林植被类型呈正相关趋势且高于B层,B层土随不同基岩不同而有所变化,显示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土壤综合肥力的影响大于基岩;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土壤的综合肥力大小顺序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针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竹类。  相似文献   

12.
在滇中高原区森林植被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本区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作详尽介绍,进而论述了该区32个天然林和人工林类型的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分析了现有滇中高原森林植被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开展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及其演变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滇中高原区森林植被广泛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对本区地貌特征及水热条件作祥尽介绍,进而论述了该区32个天然林和人工森类型和种类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各森林类型的结构特点;研究了这些森林植被类型的演替规律,分析了现有滇中高原森林植被存在的生态问题;为开展滇中高原区主要森林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吉林省第三次国土调查初步成果为基础,根据全省自然保护地现状边界范围矢量数据进行GIS空间叠加分析,结果表明:3.81%的湿地公园、11.08%的自然保护区、51.42%的森林公园、77.01%的地质公园和82.27%的风景名胜区存在重叠情况.其中自然保护区之间重叠数量为4个,重叠面积为0.04万hm2;自然保护区和各类公园(包括风景名胜区)之间重叠数量为54个,重叠面积为21.19万hm2;各类公园之间重叠数量为32个,重叠面积为59.99万hm2.本文分析了重叠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整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是水景中有生命的元素,在水景营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文章总结了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岸边湿生植物等的特性和水景景观功能、水景植物配置模式,探讨了湖泊水景、河流水景、公园水景、居住区和庭院水景等不同类型水景景观营造中植物的种类选择和配置方法。  相似文献   

16.
宜昌市不同城市森林类型生态效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组成宜昌市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五个主要森林类型的环境生态效益进行初步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城市森林类型都有明显的减少地表径流、林冠截留、涵养水源及减少土地侵蚀量等水文效益。2、城市森林对环境小气候有明显改善作用,森林对小气候的改善作用与林分郁闭度、平均树高、林冠层厚度等林分因子密切相关。3、不同森林类型对环烷的生态效益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乔、灌、草立体结构的混交林优于树种、结构单一的森林类型。  相似文献   

17.
用ERDAS对SPOT卫片进行处理,复合DEM数据,进行森林景观类型有监督分类,利用样地数据检验分类结果的正确性,把最终的分类结果利用ArcV iew进行分析处理。在3S平台上,用坡度、距离、视域几率3个分量的叠合对南京市紫金山主要观景线路进行景观敏感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由不同树种组成的森林对土壤肥力的影响机制,采集湘中丘陵区地域相邻、立地条件一致、年龄相近的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南酸枣落叶阔叶林、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和杉木人工林土壤(0~15、15~30 cm)进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两土层的容重均高于3种次生林,4种森林土壤具有南方丘陵区红壤典型质地粘重特征,均为粘壤土,但4种森林类型土壤各粒级颗粒百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各土层含水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杉木人工林最高,其次是南酸枣落叶阔叶林和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最低;4种森林土壤全N、全P、全K、水解N、有效P、速效K平均含量均表现为0~15 cm土层高于15~30 cm土层,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及其供N、P、K强度均有明显的差异,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含量普遍低于3种次生林,但供N、P、K强度高于3种次生林,表明不同森林在土壤养分的积累、贮存和转化等方面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森林景观内部生物机制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不同的森林景观类型存在生态功能流的传递与交换,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会因为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产生不同的相互作用.根据这种森林景观类型在环境适宜性测度上的相互作用的程度,借鉴生态系统的“生态位”,提出森林景观类型环境耦合度的概念,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研究表明:(1)森林景观在环境资源利用上互相补充、互相干扰,从而衍发耦合.耦合可能会带来系统的进化,产生新的结构与功能.(2)耦合度大小反映了森林景观类型两两之间在同一环境条件下共生稳定的状态,但只反映整体稳定性效应.其稳定性从森林景观对环境适宜的两个方面来体现,即生态相似性与生态互补性.(3)当某一景观跨越一个渐变的环境梯度时,对耦合度模型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复杂性.(4)由于不同的环境资源使同一森林景观体现不同的生存状态,以及对环境资源利用会呈现阶段性的变异,森林景观环境稳定的耦合状态的确切认定存在模糊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人类干扰对森林景观变化效果大小,把对森林景观产生作用的人类干扰类型分为调控型和变迁型,建立了定量评价人类干扰对森林景观类型相关性影响的综合测度模型.结果表明,人类干扰调整了森林景观的总体格局,改变了森林景观类型间的相关性;从森林景观与人工景观、管理景观的相邻度可以衡量人类干扰的影响程度;人类干扰因素的复杂性及各因素间的关联性,导致各因素对干扰机理存在模糊性,要进一步把握干扰影响的内在规律,必须结合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