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百合枯萎病病原鉴定与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从百合枯萎病病株上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致病性以及核糖体DNA-ITS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在PDA培养基上气生菌丝白色绒毛状,小型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克隆分析菌株的核糖体DNA-ITS区域序列,分离菌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的ITS序列同源性最高达99.8%,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进一步证实嵩明百合种植基地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2.
李润根  王愉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2016,(10):2551-2554
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枯死的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Baker)鳞茎进行病原分离,根据分离物的培养性状、颜色、孢子大小,结合显微镜检测和分子生物学ITS序列测定,该菌株被鉴定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菌株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证明尖孢镰刀菌是导致百合枯萎病的病原菌。选择15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广清、绿群、洛菌腈、氟硅唑抑菌效果明显强于其他药剂。  相似文献   

3.
采用切片和组织分离法对星油藤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结合形态学观察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按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PCR技术扩增病菌rDNA-ITS基因,获得长度为550~650 bp的DNA片段;菌株序列与尖孢镰刀菌的序列同源性达到99%;星油藤根腐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重分离获得该菌株。  相似文献   

4.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孢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制,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真菌菌株,提取真菌DNA、PCR扩增ITS序列、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确定引起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真菌菌株,提取了各菌株的DNA;PCR扩增了8个菌株的ITS序列,并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根据8个菌株的ITS序列,进行了序列的多重比较分析,建立了各个菌株的分子进化树.通过形态观察、ITS序列的分析及病原接种致病实验,确认1、7、8号菌株为尖孢镰刀菌,能引起香蕉发生枯萎病症状,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引起北京昌平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病原菌种类。【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对采集自田间的食用百合腐烂发病的根及鳞茎组织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对真菌分离物进行孢子形态观测,结合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结果】从发病组织上共分离纯化得到18株真菌分离物,经鉴定,其中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12株,角担菌属(Ceratobasidium spp.)真菌分离物6株,室内与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为引起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的致病菌。【结论】造成北京昌平地区食用百合根及鳞茎腐烂病的病原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真菌病害,对香蕉的种植和产业发展危害严重,其病原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为了研究该病原菌的致病机理和香蕉的枯萎病抗性机理,笔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分离纯化得到的候选真菌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显微镜观察,采用CTAB法提取了真菌DNA,并对ITS序列进行了PCR扩增,通过ITS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候选真菌为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是香蕉枯萎病的致病真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洋葱贮藏期干腐病致病镰刀菌的病原菌.【方法】采用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洋葱干腐病病原种类进行了鉴定,在CLA培养基上对两株典型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培养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rDNA-ITS序列测定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两菌株的ITS序列分别与GenBank数据库已知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的同源性均达99%,其片段大小分别为519bp和521bp.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两种菌均能引起洋葱干腐病,其中尖孢镰刀菌的致病力强于层出镰刀菌.室内药剂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3%戊唑醇对两种镰刀菌的抑菌效果最好.【结论】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是洋葱贮藏期干腐病的病原菌,由层出镰刀菌引起的洋葱干腐病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8.
采用病原形态学观察、接种致病性测定及分子鉴定的方法对引起南京地区黄化萎蔫茄子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结果发现,从茄子黄化萎蔫植株上分离得到了2种病原菌:菌株VW003在PDA培养基上呈黑色圆形轮纹状,分生孢子呈卵圆形,经回接试验确定该菌为引起茄子黄萎病的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菌株FW007经培养的气生菌丝呈白色絮状,小型分生孢子团生,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型分生孢子呈镰刀形;接种健康幼苗后也可引起植株黄化、萎蔫和死亡;利用真菌ITS通用引物对菌株FW007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测序鉴定与GenBank中尖孢镰刀菌菌株的ITS序列(登录号AY928409和JN107739)一致性高达99%,进一步确定菌株FW007为镰刀属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以上结果表明大丽轮枝菌和尖孢镰刀菌均可导致茄子的黄化萎蔫,且分别由这2种病原菌引起的茄子黄萎病和枯萎病通常伴随发生.  相似文献   

9.
香蕉枯萎病致病菌筛选及致病菌浓度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筛选和鉴定香蕉枯萎病的致病菌株,之后接种不同浓度的病原菌孢子悬液,研究香蕉植株的发病程度,以期为香蕉枯萎病的田间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室内筛选和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结果】从香蕉枯萎病病株的假茎基部分离筛选纯化获得了一株致病的尖孢镰刀菌菌株。盆栽回接该菌株35d后,有90%香蕉植株发病,香蕉死亡率高达70%,经鉴定确认该菌株为香蕉枯萎病致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本试验条件下,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为103CFU/g土时是香蕉枯萎病发病的临界浓度,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不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随着病原菌孢子悬液浓度的加大而增加,当致病菌株的孢子悬液浓度超过105CFU/g土时,香蕉枯萎病的发病指数不再显著变化;香蕉根际土壤和土体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受致病菌株孢子悬液不同浓度的影响较大,接种病原菌孢子悬液不同浓度处理的根际土壤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是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的1.15—2.06倍,显著高于土体土壤尖孢镰刀菌数量。【结论】香蕉植株枯萎病是否发生与土壤本身的尖孢镰刀菌数量有关,发病程度高低决定于根际土壤中的尖孢镰刀菌数量,以上结果可为香蕉枯萎病的诊断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对土样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芽孢细菌HD-5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结合HD-5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rDNA全序列分析结果综合考察,判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山西省甘蓝黄叶病发生严重,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试验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西省寿阳县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从采集的12份罹病植株根、茎部共分离到28个菌株,经形态学鉴定,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木贼镰刀菌(F.equiseti)与砖红镰刀菌(F.lateritium),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与木贼镰刀菌为山西省甘蓝黄叶病的病原菌,木贼镰刀菌致病性较尖孢镰刀菌弱。此外,木贼镰刀菌作为甘蓝黄叶病病原为首次报道。这一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和控制该病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离、纯化和鉴定江西省苦瓜枯萎病致病菌株,探讨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的抗性鉴定方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筛选高抗资源,以期为抗性育种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采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从江西省苦瓜枯萎病病株茎基部分离、纯化了3株致病力较强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形态观测、致病力检测和rRNA-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该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苦瓜专化型(F.oxysporum f.sp.momdicae)。优化了适用于江西地区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浸根移栽法对36个苦瓜品种进行枯萎病抗性(Fusarium oxysporum f.sp.)鉴定,发现具有高抗枯萎病特性材料6份,抗病材料11份,中抗材料4份,高感材料9份。  相似文献   

13.
黄精根腐病分离菌及其拮抗内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精是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采集湖南洪江市发生的黄精根腐病株,从其分离菌株HF2的培养性状和形态学特征、真菌rDNA内转录区(ITS)、EF-1a区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关系比较等方面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对黄精根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细菌,并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从根腐病株中分离得到的菌株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从黄精中分离获得40株内生细菌,对尖孢镰刀菌有抑制作用的菌株10株,其中A8的抑菌效果最好,对病原菌的抑菌圈半径可达13 mm,经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明确金盏菊枯萎病的病原菌种类、筛选防治药剂。【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金盏菊枯萎病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基于该病原菌的EF-1α序列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引起金盏菊枯萎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通过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筛选了防治金盏菊枯萎病的药剂,结果表明,30%噁霉灵水剂和80%乙蒜素乳油对供试菌株F.oxysporum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最强,同时对于该类病原菌的盆栽防效最好,高达88.09%和82.14%。【结论】研究结果为金盏菊枯萎病病原菌的鉴定及其田间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蒙得木枯萎病在我国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害。该病在云南省几个西蒙得木试种区均有发生。经病原菌分离培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其致病菌有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ht.)、腐皮镰刀菌(F.solani(Mart.)Sacc.)、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和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致病性最强,为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河南省商丘地区患枯萎病番茄植株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形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对引起番茄枯萎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白色,中心呈淡紫色,分生孢子镰刀状或椭圆状.经PCR扩增番茄病原菌ITS序列后得到长度为582 bp的片段,对该序列在NCBI中进行比对,显示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相似文献   

17.
草莓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与盆栽防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草莓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的拮抗芽孢杆菌,对本实验室筛选保存的各类植物病原菌的拮抗芽孢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对复筛获得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以确定其种属;采用盆栽试验检测了其生防效果。通过试验获得了一株对尖孢镰刀菌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芽孢杆菌菌株HD-5,并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盆栽防治效果达到77.78%,具有较好的草莓根腐病防治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对分离自黑龙江省16个市县的369个水稻立枯病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它们分别属于3个属9个种。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的致病性相对较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其次;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和腐霉菌(Pythium spp.)的致病性相对较弱;Fusarium commune不具致病性,说明其只是一种腐生菌,不引起水稻的立枯病。结合分离出现频率和致病性测定结果,确定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和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黑龙江省水稻立枯病的优势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以河南省民权县花园镇棉花枯萎病病株为材料,采用连续稀释法和单孢分离法得到枯萎菌单孢菌株,对该菌株进行形态学和显微形态学分析。采用真菌通用引物对所分离的菌株r DNA内转录间隔区(ITS)PCR扩增得到544 bp大小的片段(Gen Bank登录号为FJ715505),BLASTn分析结果显示,该序列与其他枯萎菌的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将该ITS序列与Gen Bank中搜索到的同源性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确定商丘地区棉花枯萎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对该分离棉花枯萎菌菌株进一步进行致病力生物学鉴定。  相似文献   

20.
对造成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芦笋枯萎病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以期确定病原菌的属、种名,为防治该病害寻求理论依据。试验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核糖体DNA的ITS区进行测序,在Genbank中搜索其同源性并构建它们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引起芦笋枯萎病的病原菌是镰刀属中的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且病原菌之间的同源性高达89%,遗传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