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小叶杨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年生小叶杨为试验材料,采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其光合指标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对其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型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同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趋势一致,胞间CO2浓度日变化为先下降再升高的单峰型曲线;小叶杨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为19.39μmol/(m2·s),光饱和点(Is)为1 680.60μmol/(m2·s),光补偿点(Ic)为28.97μmol/(m2·s),是一种具有耐阴能力的阳性植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园林应用中宿根花卉的种类相对较少、品种单一。为了进行宿根花卉的引种栽培进而有效丰富园林宿根花卉的种类,以黑心菊、芙蓉葵、蜀葵、赛菊芋、紫茉莉、醉鱼草等6种宿根花卉为试验材料,利用CIRAS-3光合仪,研究其光合有效辐射、二氧化碳的响应以及光合速率日变化。结果表明,黑心菊、赛菊芋和醉鱼草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未出现"午休"现象;芙蓉葵、蜀葵和紫茉莉为明显的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且第2峰值均出现在14:00,其中黑心菊的光补偿点最低、光饱和点也较低,分别为18.69μmol/(m~2·s)和1 506.49μmol/(m~2·s),可以在遮阴环境下生长,而赛菊芋的光补偿点最高、光饱和点也较高,分别为32.45μmol/(m~2·s)和1 616.41μmol/(m~2·s),表现出较强的喜阳性。  相似文献   

3.
以一年生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播种苗为试材,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日变化及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分析了光合参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青钱柳苗P_n、T_r、G_s的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9:30和13:00,Ci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低谷出现在11:30;P_n与G_s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T_r呈显著相关(P0.05),与其它参数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光补偿点为14.63μmol/(m~2·s),光饱和点为1 200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8.32μmol/(m~2·s);影响青钱柳光合生理参数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光合有效辐射和大气温度(T_a)。  相似文献   

4.
7种彩叶树种光合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北方常见彩叶树种的生态特性,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了自然生长状态下7种彩叶树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蒸腾速率(Tr)等光合特征,结果表明,7种彩叶树种最大净光合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彩叶豆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全红杨、紫叶稠李、金叶风箱果、紫叶风箱果,其中,彩叶豆梨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4.93μmol/(m~2·s),紫叶风箱果的最大净光合速率最低,为8.65μmol/(m~2·s);紫叶风箱果、彩叶豆梨的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10、0.893;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紫叶稠李、彩叶豆梨的净光和速率与有效辐射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0.920、0.946和0.959;其中彩叶豆梨、紫叶稠李、全红杨、秋紫白蜡、金叶接骨木的光饱和点分别为1 166μmol/(m~2·s)、1 010μmol/(m~2·s)、836μmol/(m~2·s)、1 136μmol/(m~2·s)、1 456μmol/(m~2·s),紫叶风箱果、金叶风箱果的光饱和点均较低,分别为508μmol/(m~2·s)和424μmol/(m~2·s),较高的光饱和点使植物更好地适应当地中午高光条件,较低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使植物表现出耐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桂林岩溶石山光蜡树群落常见植物夏季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对光蜡树群落中的光蜡树Fraxinus griffithii、一叶萩Securinegasuf-fruticosa和粗糠柴Mallotus philippensis在夏季中的光合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夏季,林冠层光蜡树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064μmol/(m2.s)和20μmol/(m2.s);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双峰型,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2:00时,其值为4.45μmol/(m2.s),16:00时出现第二个峰值2.74μmol/(m2.s),与最大峰值相比降幅达38.43%。光合有效辐射V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EWUE的日变化均呈双峰型曲线,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日变化呈"W"型曲线。光蜡树光合速率主要受气孔因素影响。林下植物一叶萩和粗糠柴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396,562μmol/(m2.s)和7,5μmol/(m2.s)。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西南喀斯特白云岩石漠化地区的适生造林树种盐肤木、栾树秋季的光合生理特性,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试仪于9月下旬对盐肤木、栾树叶片的光合参数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曲线仅有1个峰值,光补偿点(LCP)为5μmol/(m~2·s),光饱和点(LSP)为818μmol/(m~2·s)。栾树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出现一大一小2个峰值,光饱和点(LSP)为475μmol/(m~2·s),光补偿点(LCP)为30μmol/(m~2·s)。气孔导度(Gs)在实验过程中是对栾树和盐肤木净光合速率(Pn)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在相同的光照条件下,盐肤木的净光合速率(Pn)大于栾树的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LSP)大于栾树,光补偿点(LCP)低于栾树,2种树木均有明显"午休"现象。在9月,盐肤木光合情况优于栾树。  相似文献   

7.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野外实地测定了不同地理种源无患子苗期的光合及水分生理日动态。结果表明:3个参试地理种源无患子苗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都有明显的"午休"现象,但峰值出现的时间不同,不同种源地无患子苗期日均净光合速率浦城(5.301μmol·m~(-2)·s~(-1))德化(4.405μmol·m~(-2)·s~(-1))周宁(3.464μmol·m~(-2)·s~(-1));蒸腾速率日均值德化(2.530 mmol·m~(-2)·s~(-1))浦城(2.097 mmol·m~(-2)·s~(-1))周宁(1.701 mmol·m~(-2)·s~(-1));水分利用效率日均值为周宁(1.769μmol·mol~(-1))浦城(1.593μmol·mol~(-1))德化(-0.039μmol·mol~(-1)),浦城无患子的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周宁无患子的日均水分利用效率最高;引起3个地理种源无患子光合"午休"的主要原因均为非气孔限制;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无患子光合能力及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为了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科学引种和稳产高产,对油茶的5个无性系幼苗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油茶5个无性系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双峰"曲线,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为非气孔限制型。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净光合速率(Pn)的变化规律趋于一致,胞间CO2浓度(Ci)与Pn负相关。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进行光响应拟合,其拟合程度较高,油茶5个无性系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在3.8~7.2μmol/(m~2·s)之间,光补偿点(LCP)在7.57~11.56μmol/(m~2·s)之间光饱和点(LSP)在752.55~833.33μmol/(m~2·s)之间。不同油茶无性系的光合能力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适应性,湘林97号的光合能力最强,湘林1号和湘林7号其次,湘林81号和湘林82号最弱。  相似文献   

9.
滨海滩涂洋白蜡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洋白蜡作为引进种,已在我国广泛种植.以上海南汇滨海森林公园内5年生洋白蜡树种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叶片光响应曲线和光合作用日变化.结果发现,洋白蜡光补偿点为32.6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948.55 μmoL/(m2·s),暗呼吸速率为1.06 μmoL/(m2·s);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双峰曲线,最大值为(11.37±2.14)μmol/(m2·s),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蒸腾速率日变化也呈现双峰曲线,并与气孔导度、温度、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龟甲竹光合生理特性及其与主要影响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以2年生龟甲竹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并拟合得出多个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00左右,约4.25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为9.18μmol/(m2·s),光补偿点为14.93 μmol/(m2·s),光饱和点为812.58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53,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影响龟甲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主要生理生态因子为大气湿度>叶温>气孔导度>光照有效辐射.  相似文献   

11.
农林间作是一种高效的复合生产模式。在黑核桃—赤小豆间作条件下,利用LI—6400光合作用分析仪测定并比较了距离黑核桃0.3m、1.3m和2.3m处赤小豆的光合特性,以期为优化二者的栽培模式、合理利用光能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1)距离黑核桃2.3m处的赤小豆与1.3m和0.3m处的相比,光饱和点(LSP)分别升高约199μmol/(m~2·s)和356μmol/(m~2·s),光补偿点(LCP)分别降低约9μmol/(m~2·s)和80μmol/(m~2·s),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分别提高约3μmol/(m~2·s)和10μmol/(m~2·s);(2)SPAD值与赤小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空间位置最靠近黑核桃的赤小豆平均叶绿素含量较正常赤小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约8mg/L;(3)赤小豆的净光合速率(Pn)与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叶温(Tleaf)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胞间CO_2浓度(Ci)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Li-6400对35杨和苏杨7号1年生苗木的光照度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和光合日变化曲线等光合生理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5杨和苏杨7号光补偿点分别为33.12,34.85μmol/(m2·s);光饱和点分别为1 308.3,1 286.7μmol/(m2·s);苏杨7号CO2补偿点高于35杨,而最大羧化合速率等其他指标均低于35杨;35杨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呈双峰曲线,而苏杨7号呈单峰曲线;日均光合速率35杨大于苏杨7号。  相似文献   

13.
为给我国石漠化地区经济林的栽培和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香玲’核桃和‘贵农5号’刺梨为材料,利用光合测定仪对西南石漠化治理区的核桃和刺梨的光合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香玲’核桃的日均净光合速率5.57μmol/(m2·s)、蒸腾速率3.70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1.94μmol/mmol;‘贵农5号’刺梨的日均净光合速率7.65μmol/(m2·s)、蒸腾速率4.48mmol/(m2·s)、水分利用效率1.84μmol/mmol。核桃表现出低光合效率、低蒸腾效率;刺梨表现出高光合效率、高蒸腾效率的特点。石漠化地区由于特殊地质环境,在栽植经济林时要充分考虑树种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较低的蒸腾速率可以充分利用喀斯特稀缺的水分资源,同时产生更多的物质累积,提高潜在的生态经济效益。利用核桃与刺梨的光合效率特性差异,进行乔(核桃)-灌(刺梨)结合,可以增加地表覆盖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减少土壤侵蚀。  相似文献   

14.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对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光响应曲线以及CO2响应曲线进行测定的结果显示,山桐子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有典型的"午休"现象。通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影响山桐子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强度、气孔导度。山桐子饱和光强为1 654.81μmol/m2·s,光补偿点为16.19μmol/m2·s;CO2补偿点为86.58μmol/mol,CO2饱和点1 366.13μmol/mol。表明山桐子为典型的阳生植物,光能利用范围相对较广,对光照的适应性较强,在生产上宜选择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块,以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15.
黄柏幼树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市荥经县"川黄柏规范化种植(GAP)基地",采用Li-6400光合测定系统,以2 a生黄柏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黄柏幼树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黄柏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在生长季后期呈单峰曲线,无明显光合午休现象,峰值出现在10:00左右,峰值持续时间较长;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较高;光补偿点为29 μmol/(m2·s),光饱和点为1491 μmol/(m2·s),表观量子效率为0.0417,CO2补偿点为52 μmol/mol,CO2饱和点在800 μmol/mol左右;羧化效率为0.087 5,暗呼吸速率为1.861 4 μmol/(m2·s),表明黄柏属典型阳性的C3植物.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光合测定仪Li-6400,对西藏川滇高山栎生长季节(5~10月份)的光合作用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生长季节光合速率呈增长趋势,8月份最大,是生长最旺盛的月份;光合速率日变化呈现单峰型,仅在6月的中午14:00时出现"午休"现象;根据双曲线修正模型得出,川滇高山栎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分别为1 444.19μmol/(m2·s)和37.78μmol/(m2·s);CO2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川滇高山栎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提高,CO2浓度达到1 800μmol/mol时,净光合速率有下降的趋势,产生光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17.
采用Li-Cor-6400光合仪对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藏川杨和北京杨的日光合进程均表现为双峰曲线,藏川杨与北京杨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最大峰值均在14:00出现,分别为16.62μmol/(m^2·s)和15.52μmol/(m^2·s);两种杨树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均出现在12:00,藏川杨峰值为8.47 mmol/(m^2·s),北京杨峰值是8.74 mmol/(m^2·s);单株藏川杨的年释氧生态价值高于北京杨,分别为348元和210元。  相似文献   

18.
选择白网纹草(Fittonia verschaffeltti)作为试验材料,观察其在不同光强处理下的观赏品质,探讨其在不同光照强度处理下形态特性及光合特性发生的一系列适应弱光环境的变化。通过对白网纹草光响应曲线的测定,在栽培时应将光照条件控制在413μmol/m~2·s以下,以免发生日灼现象。白网纹草的光补偿点小于2.1μmol/m~2·s,低于大部分室内照明灯(PAR为18μmol/m~2·s左右)。因此,白网纹草能够适应室内的弱光条件,可以进行合理的室内景观配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秦岭野生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Rchb.f.) Rchb.f.]的光合特性,从而为野生资源保护和春兰的栽培管理提供依据,本实验用Li-6400便携式光合分析仪对秦岭野生春兰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春季春兰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0:00,次高峰出现在14:00,在中午12:0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冬季净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高峰出现在11:00。春兰冬季净光合速率总体小于春季。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性。气孔导度与温度存在极显著负相关(R=-0.911),与空气相对湿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56)。空气相对湿度是影响春兰光合的一个重要因子。春兰的光补偿点为55μmol/m~2·s,光饱和点为620μmol/m~2·s。  相似文献   

20.
2015年,在辽宁省彰武县应用Li-6400光合仪,对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 Litv.)、彰武松(Pinus densiflora var.zhanguens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赤松(Pinus densiflora Sieb.et Zucc.)和长白松(Pinus sylvestriformis)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进行观测。结果表明:5种针叶树在8月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表现为双峰型,并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其中彰武松光合速率最高、长白松光合速率较低。通过光响应曲线的分析得出:在0~2 000μmol m~(-2)s~(-1)光强下,光合能力顺序为长白松赤松樟子松油松彰武松;赤松和樟子松的光补偿点较高,为110μmol m~(-2)s~(-1);樟子松的暗呼吸速率最大,为2.338μmol m~(-2)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