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比较昆明小鼠胚胎中脑腹侧与额叶皮质来源的神经干细胞生物特性的差异,为更好的研究和利用神经干细胞奠定基础。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胚鼠中脑腹侧组织与额叶皮质,经消化及机械吹打成单细胞后接种于含有B27、bFGF的DMEM/F12培养基,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比较生长状况;机械方法传代;10%血清接种分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并作比较。结果:小鼠胚胎中脑腹侧与额叶皮质均存在神经干细胞,其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均呈Nestin阳性;但额叶皮质所含神经干细胞明显多于中脑腹侧,也更宜成球;结论:同样条件下,额叶皮质神经干细胞比中脑腹侧神经干细胞更易培养与增殖,但分化较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中脑分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以获取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试验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孕12~13 d小鼠胚胎中脑曲,制成单细胞悬液,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比例。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自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为3.25%。结论:小鼠胚脑中脑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和分化。  相似文献   

3.
采用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对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分离、消化传代、培养鉴定等,研究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中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SD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3.5d囊胚胚胎干细胞集落分离中,所分离的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具有岛屿状生长,隆起于饲养层上;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体外分化可形成类胚体状结构,贴壁的类胚体周边会出现许多分化的上皮样细胞或单个散在的细胞;经过常规冻存传代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具有较为一致的生长形态,并呈现胚胎干细胞集落所特有的岛屿状生长形态;对传至第5代的小鼠胚胎干细胞集落进行核型分析,小鼠胚胎干细胞核型正常率大于75%。试验证实,SD大鼠心肌条件培养基在昆明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过程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中脑分离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以获取高纯度的神经干细胞.为神经干细胞的深入研究提供武验材料。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孕12~13d小鼠胚胎中脑曲.制成单细胞悬液,碱性成纤维生长园子(bFGF)和B27存在的培养基中培养扩增.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神经干细胞及子代细胞的分化方向,流式细胞术检测TH阳性神经元比例。结果:培养的部分细胞体外分裂增殖.同时表达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抗原nestin,并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分化并经流式细胞仅检测自然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比例为3.25%。结论:小鼠胚脑中脑存在具有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它们能在体外稳定培养、传代和分化。  相似文献   

5.
BRL-CM在昆白小鼠胚胎干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uffalo大鼠肝细胞条件培养基(BRL-CM)在昆白小鼠胚胎干细胞(ES)分离培养中的应用。方法:用BRL-CM培养生长在STO(一种小鼠成纤维细胞)饲养层上的昆白小鼠的桑椹胚和囊胚,然后由囊胚内细胞团(ICM)得到ES细胞集落,在有饲养层和无饲养层时用BRL-CM培养分离得到的ES集落。结果:桑椹胚在上述培养条件下能发育成囊胚,然后囊胚在饲养层上长出ICM;用0.1%Trypsin-0.016%EDTA离散ICM,接种到饲养层上培养得到ES集落,ES集落能维持早期传代。结论:在分离培养昆白小鼠的ES细胞时,BRL-CM结合STO饲养层可以用来培养桑椹胚和囊胚,桑椹胚可以发育为囊胚并孵出内细胞团;同时,这种培养条件也能维持昆白小鼠ES细胞的增殖和早期传代。  相似文献   

6.
刘兵  欧微  彭超华 《长江大学学报》2010,(1):J0003-J0005,I0006
目的:探讨IL-1β对鼠胚脑皮质区与中脑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向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阳性细胞分化的差异。方法:体外分别分离、培养胚鼠脑皮质区与中脑区来源的神经干细胞并传代,在有血清条件下IL-1β诱导分化,并设空白组对照,分化结果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鉴定,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比例。结果:经诱导,中脑神经干细胞在IL-1β作用下分化出TH阳性细胞,其中比例约14%;皮质神经干细胞未分化出TH阳性细胞。结论:中脑神经干细胞在IL-1β作用下可以明显分化出TH阳性细胞,而皮质神经干细胞不能分化,二者体外在向TH阳性细胞分化性能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胚鼠中脑曲分离神经干细胞,探讨IL-1α诱导胚鼠中脑神经干细胞分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效能.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胚胎的中脑神经干细胞,加入IL-1α诱导其分化,通过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鉴定,并统计分析其诱导效能.结果:胚鼠中脑的腹侧中脑曲部位分离获得了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细胞球,且能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IL-1α能明显提高NSC定向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比例(IL-1α组14.3%±0.8%vs对照组2.6%±0.3%,P<0.05).结论:胚鼠中脑存在有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和中脑神经干细胞被IL-1α诱导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8.
以昆明小鼠的囊胚及胚胎干细胞为材料,用组成成份清楚的培养体系,研究不同的基础培养液(h-DMEM,DMEM/F12,Knockout DMEM)对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生长的影响。分别将小鼠囊胚置于以上3种培养液为基础的培养液(M1、M2、M3)中,4 d后观察原代集落形成率;取正常培养较小的胚胎干细胞集落,分别接种在上述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单细胞传代并观察结果;以碱性磷酸酶染色及OCT-4免疫荧光染色鉴定。3种基础培养基中原代集落形成率分别为100%,100%,96.3%;Knockout DMEM与DMEM/F12中的胚胎干细胞增殖的速度远快于h-DMEM中的增殖速度;单细胞传代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都能形成集落;经AKP染色和OCT-4免疫荧光染色,证明3种培养体系中的胚胎干细胞均符合胚胎干细胞的特性。Knockout DMEM与DMEM/F12较DMEM更有利于胚胎干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猪类胚胎生殖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采用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与猪原始生殖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得到猪类胚胎生殖细胞,通过直接分化的方法进行神经细胞定向诱导。【结果】(1)与小鼠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相比,性腺-中肾区基质细胞作为饲养层同样能够支持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生长,二者对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的增殖能力不存在显著影响;(2)猪类胚胎生殖细胞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Q-PCR结果显示多能性基因Oct4、Sox2及Nanog表达,增殖能力呈现“S”型,即生长的潜伏期、对数期及平台期,猪类胚胎生殖细胞经体外悬浮培养能够形成拟胚体;(3)经过诱导猪类胚胎生殖细胞能够分化形成表达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多种神经细胞类型。【结论】从早期性腺中成功分离培养得到了猪类胚胎生殖细胞,通过简单、快速的神经细胞分化的诱导体系证实了猪类胚胎生殖细胞具有体外定向分化为多种神经谱系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研究人员成功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有选择性地分化成小脑神经细胞,且实现了较高的分化效率。公报说,小脑皮质中层内的浦肯雅细胞是掌管精确运动和学习的主要神经细胞,在医学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以往诱导胚胎干细胞有选择性地分化成浦肯雅细胞的方法效率低下,只有约0.5%的胚胎干细胞最终能分化成浦肯雅细胞。  相似文献   

11.
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收集受孕3.5 d ICR小鼠的囊胚和桑椹胚进行培养,筛选纯化ES细胞集落,使其稳定传代后,对其形态学和生物学性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ES细胞有其典型的形态学特征:集落呈鸟巢状,边缘清楚,表面平滑,结构致密,隆起生长,细胞之间界限不清楚;单个细胞体积小、核大;对ES细胞碱性磷酸酶进行检测,在AKP底物NBT、BCIP作用下,未分化的ES细胞显微镜下为黄褐色,分化的不着色;核型鉴定表明ES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相似文献   

12.
哺乳动物胚胎干细胞一般可从胚胎囊胚内细胞团分离得到 ,具有在体外保持不分化的无限增殖能力 ,在合适的培养条件下 ,胚胎干细胞可定向诱导分化形成多种细胞类型。人们对胚胎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与定向分化可以得到大量同源细胞 ,以应用于患疾病的细胞或器官移植治疗等研究。文章概述了胚胎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信号调节机制、诱导分化方法 ,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展望 4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丛姗  王瑞  温建勋  郝斐  李硕  梁浩  刘东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2):2474-2481
【目的】建立适合的牛胚胎干细胞培养环境,保持其未分化状态,保证细胞的全能性。【方法】分别培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bovine embryonic fibroblast,BEF),用丝裂霉素C处理两种成纤维细胞分别计数后按1﹕0、1﹕1、2﹕1、1﹕2和0﹕1的比例制成混合饲养层,观察牛胚胎干细胞的生长状态,并对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OCT4和SSEA-1免疫组化检测,OCT4、SOX2、NANOG mRNA 表达RT-PCR检测、体外分化形成拟胚体等试验。【结果】①生长在混合饲养层上的牛胚胎干细胞比单独生长在小鼠或牛胎儿成纤维细胞饲养层的结构致密、与滋养层界限明显;②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1﹕1比例混合下牛胚胎干细胞克隆结构致密、显著堆积且边缘轮廓清晰优于其它比例组合;③获得的牛胚胎干细胞AKP染色及OCT4、SSEA-1抗原表达均成阳性,分别在体外分化培养形成了拟胚体。【结论】小鼠和牛胎儿成纤维细胞在以1﹕1的比例混合下制成的饲养层可更好地支持牛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获得的克隆形态最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NSF蛋白和内参蛋白GAPDH在SAMP8小鼠背侧海马、腹侧海马、额叶、顶叶和嗅球的表达。结果显示在背海马、额叶和顶叶中,13月龄SAMP8小鼠NSF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5月龄(Ps<0.05),且13月龄背侧海马NSF含量也高于9月龄鼠(P<0.05),而在腹海马和嗅球NSF的含量在各个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0.05)。以上结果提示在正常衰老过程中,SAMP8小鼠NSF含量在脑内某些区域呈现年龄相关性增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体外胚胎发育质量和体外胚胎建立胚胎干细胞系效率,研究以N2B27为基础的干细胞培养体系对猪孤雌胚胎体外发育和后续建立胚胎干细胞系的影响。设立3个试验组:PZM-3组,孤雌激活的胚胎全程PZM-3培养体系中培养; N2B27组,孤雌激活的胚胎全程N2B27培养体系中培养; PZM-3-N2B27组,孤雌胚胎在PZM-3培养体系中培养至桑葚胚后更换为N2B27培养体系。结果表明,N2B27组无法获得囊胚,但PZM-3-N2B27组胚胎可正常发育至囊胚,囊胚率未显著提高,但囊胚细胞总数显著提高(P<0.05)。PZM-3-N2B27组获得孤雌囊胚用于建立猪胚胎干细胞系,显著提高原代克隆形成率(P<0.05),获得猪胚胎干细胞系呈碱性磷酸酶阳性,表达Oct4、Sox2和Nanog等多能性基因。结果表明,采用PZM-3和N2B27培养体系结合获得的猪孤雌囊胚利于猪胚胎干细胞系建立。研究为进一步优化猪胚胎体外培养体系,获得初始态胚胎干细胞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SCNT) technology has recently been used to generate animals with a common genetic composition.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the derivation of a 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ES) cell line (SCNT-hES-1) from a cloned human blastocyst. The SCNT-hES-1 cells displayed typical ES cell morphology and cell surface markers and were capable of differentiating into embryoid bodies in vitro and of forming teratomas in vivo containing cell derivatives from all three embryonic germ layers in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 After continuous proliferation for more than 70 passages, SCNT-hES-1 cells maintained normal karyotypes and were genetically identical to the somatic nuclear donor cells. Although we cannot completely exclude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cells had a parthenogenetic origin, imprinting analyses support a SCNT origin of the derived human ES cells.  相似文献   

17.
The combined use of two anterograde axonal transport methods reveals that in the prefrontal association cortex of macaque monkeys, associational projections from the parietal lobe of one hemisphere interdigitate with callosal projections from the opposite frontal lobe, forming adjacent columns 300 to 750 micrometers wide. The finding of separate and alternating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inputs in the frontal association cortex opens up new possibilities for the functional analysis of this large but unexplored area of the primate bra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