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种配置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拦截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坡耕地21个径流小区、1个空白对照、6个不同处理方式植物篱(Hedgerow)组合模式,探讨了不同物种配置植物篱对耕地营养元素的拦截效应。结果表明:灰毛豆×紫花苜蓿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的拦截效果最明显,其中,氮相对拦截总量为181.82 g/hm2,相对拦截率为79.08%;磷相对拦截总量为84.81 g/hm2,相对拦截率90.31%;钾相对拦截总量11.37 g/hm2,相对拦截率83.84%。灰毛豆×黄花菜对氮的拦截效应最小,氮相对拦截总量为117.30 g/hm2,相对拦截率为51.02%;灰毛豆×香根草对磷、钾的拦截效应最小,磷相对拦截总量为55.43 g/hm2,相对拦截率59.02%;钾相对拦截总量6.62 g/hm2,相对拦截率48.86%。不同物种配置植物篱对坡耕地营养元素均具有明显的拦截作用,灰毛豆×紫花苜蓿组合模式的拦截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在辽西大凌河中游陈杖子小流域坡耕地上,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紫穗槐、紫花苜蓿和金银花3种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和对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3种植物篱拦蓄径流率为47.11%~50.21%,拦沙率为73.37%~75.58%。植物篱上下5m范围内土壤黏粒和粉粒含量增加,砂粒含量减少,土壤全N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16.71%、20.52%、15.55%;全P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11.05%、18.07%、8.77%;全K含量比对照坡耕地分别增加6.37%、2.34%、2.53%;植物篱对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影响在篱带上下5m范围内,超过上下5m范围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东北黑土区的坡耕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治理迫在眉睫。实践证明,植物篱技术在坡耕地治理中具有占地少、动土量小、用工少、投资小等特点,能够明显减轻水土流失,减少沟蚀,减轻面源污染,改善土壤水肥状况,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是快速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新技术,建议在东北黑土区广泛试验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植物篱在坡耕地水土保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植物篱在坡耕地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作了总结,分析了如何选择植物篱模式,植物篱对恢复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篱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植物篱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湖北很多农民认为植物篱对农作物的生长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在秭归县境内开展了植物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平茬修剪,植物篱生长高度可控制在60~80 cm、冠幅可控制在50 cm×60 cm之内,根系在40 cm土层只有几根主根,不会与农作物生长争光、争水、争肥,而且还能增加土壤水分、养分含量,促进作物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等高固氮植物篱模式对坡耕地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坡耕地土壤剖面养分的研究结果表明,等高固N植物篱模式对养分的影响表现在对养分的归还和在土壤剖面的再分配。培植植物篱5年后,该系统中与植物篱不同距离位点0-4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2-2.3倍和0.5-0.7倍,有效磷和速效钾显著增加,表明植物篱可有效改善土壤养分状况。研究结果还表明在植物篱模式下0-60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均比种植带相应土层高,0-20cm土层有效磷和有效钾含量明显比种植带各位点相应土层高,表明植物篱与农作物之间无养分竞争;种植带下部0-40cm土层养分状况比种植带中部和上部相应土层优越,种植带上部各土层养分状况最佳;植物篱内40cm以下土层中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比种植带下相同土层低,说明植物篱根系可将土壤深层的P、K吸收并通过刈割枝叶返还种植带,发挥养分泵的功能。因此,植物篱通过生物固N和养分泵的功能提高种植带上层土壤养分含量和促进矿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7.
地质破碎,生态脆弱,以坡地农业为主,水土流失严重,经济欠发达,贫困人口多,是长江上游地区的典型特征。很多专家认为,水土流失是贫困的重要原因,因为它冲走了植物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流走了植物所需的水分和养分。利用经济植物篱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防止长江上游坡耕地的水土流失,证明是一项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技术。它可以有效地降低坡耕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显著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实现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保证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侵蚀沟严重影响黑土区坡耕地的质量和数量,植物篱为无间断式或接近连续的狭窄带状植物群,具有分散地表径流、降低流速、增加入渗和拦截泥沙等多种功能。是坡耕地治理的优良水土保持措施。通过试验表明,植物篱在保持水土的同时,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提高了土壤抗冲抗蚀性能,蓄水能力的增强,减少了地表径流,减轻了坡耕地较大侵蚀沟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的背景下,植物篱技术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水土保持措施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重视,并得到研究和推广。从植物篱的概念、种植模式、水土保持作用等方面,概述了国内外植物篱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目前植物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对植物篱的研究与推广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固氮植物篱防治坡耕地土壤侵蚀效果研究   总被引:58,自引:4,他引:58  
土壤侵蚀是坡耕地土壤退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之一。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坡耕地的实验表明,沿坡耕地等高线种植高密度高固氮植物篱并合理经营,可有效防治土壤侵蚀。1997年植物篱处理的土壤侵蚀量减少到对照的14.5%~23.9%,1998年侵蚀量权为对照的1%~3%。坡耕地土壤侵蚀集中发生在雨季中期。土壤侵蚀过程也是土壤养分加速流失的过程,分析表明流失土壤中全氮和有机质在侵蚀土壤中含量分别是表土平均含量的2.3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征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紫色土是长江上游最重要的土地资源之一,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在对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紫色土坡面产流特征对水土流失的作用机制以及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紫色土坡耕地产流模式以蓄满产流为主,壤中流在坡面径流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紫色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导致土壤粗骨沙化,土壤养分流失途径与营养元素的溶解性有关,易溶的N、K主要以溶解态流失,易被土壤固定的P主要随土壤颗粒流失;壤中流是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的重要外营力之一,进行水土流失治理必须对其加以干预。提出长江上游紫色土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策略与"增渗防冲、排水保土,先排后蓄、蓄以为用"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南方红壤坡地不同耕作措施的水土保持效应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10  
为解决南方红壤地区坡耕地水土流失问题,采用野外标准径流小区试验方法对南方红壤坡地常见的顺坡间作、横坡间作、果园清耕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5 a时间水土保持蓄水保土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小区相比,各试验小区减流率优劣次序为:横坡间作小区(75.33%)>顺坡间作小区(59.56%)>果园清耕小区(21.73%),减沙效应优劣次序为横坡间作(80.57%)>顺坡间作(65.11%)>果园清耕(38.08%),且4-9月的径流量占到全年径流量的85%以上,流失泥沙量占全年流失泥沙量的90%以上。因此,套种作物增加果园覆盖是防治果园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且横坡间作优于顺坡间作。  相似文献   

13.
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与综合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有效推进淮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整治,对淮河流域内坡耕地现状进行调查与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现有坡耕地96.56万hm2,主要分布在桐柏大别山区、伏牛山区、沂蒙山区和江淮丘陵区,主要类型有石质坡耕地、土石质坡耕地、砂质坡耕地和土质坡耕地;通过全面分析坡耕地水土流失特点、危害以及综合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淮河流域已有水土保持成果和坡改梯治理试点经验,提出了不同类型坡耕地整治方向与主要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4.
坡耕地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下的养分平衡和土壤肥力变化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贵州省罗甸县坡耕地上布置长期定位试验 ,研究几种水土保持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变化的影响。9年的测试结果表明 ,在旱坡耕地上 ,水土流失是造成坡地地力下降、养分损失 ,的主要原因。未采用水土保持措施的坡地种植 ,因水土流失产生的全氮、全磷、有效钾损失 ,分别占总养分消耗量的 5 3.0 % ,6 7.6 %和 19.0 % ,相当于施入土壤的氮素化肥 ,施入的有机和无机磷素 ,有机质的损失与施入的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相当 ,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效钾含量趋于下降 ,全磷维持在较低的水平。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后 ,这些土壤养分可维持平衡或在土壤中逐步积累 ,试验中的植物篱水保处理 ,9年玉米产量平均增产 8.6 % ,并趋于逐年上升。长期的试验证明 ,采用适宜的水土保持措施可提高地力 ,增加产量 ,实现坡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雨强和坡度对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地表径流和壤中流是坡面重要水文过程,雨强和坡度是影响坡面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主要因素。为研究降雨强度和地表坡度对坡耕地地表径流和壤中流的影响,该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法,在长3.0 m、宽1.5 m、深0.5 m土槽,设计4个不同坡度(5°、10°、15°、20°)和3个不同雨强(30、60、90 mm/h)对红壤坡耕地地表径流及壤中流产流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壤中流开始产流时间滞后于地表径流,降雨强度从30到90 mm/h,地表径流、壤中流产流开始时间均随雨强增大而减小,壤中流比地表产流开始滞后时间随着雨强增大先增大后趋于稳定;2)地表径流强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壤中流初始径流强度随雨强增大而增大,不同雨强下壤中流径流峰值相近;3)地表径流和壤中流产流过程曲线有明显差异,地表径流产流过程线先增大后趋于稳定,壤中流产流过程线呈抛物线型即先增大后减小;4)从5°到20°,地表产流开始时间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壤中流产流开始时间随坡度增大先减小后增大;5)从5°到20°,地表径流强度先增大后减小,10°为转折坡度,壤中流产流峰值随坡度增大而减小,并且随着坡度增大达到壤中流峰值时间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6.
水源保护区坡耕地不同种植模式水土保持效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源保护区16.5°的坡耕地上,通过3种种植模式(玉米+小麦、牧草混播、黄梨+绿肥)进行连续3年水土保持试验,研究水源保护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效应。结果表明:1)与玉米+小麦习惯轮作模式相比,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种植模式降低径流量、土壤流失量、养分流失量分别为27.7%、44.2%、38.0%及14.4%、20.9%、27.9%,牧草混播及黄梨+绿肥2种种植模式都能有效地降低水土及养分流失,并且效果随着年限延长而增加;2)在肥料施用量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减少34.0%的条件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纯收益仍能与玉米+小麦轮作模式持平;黄梨+绿肥种植模式纯收益比玉米+小麦种植模式提高5.9%,梨树盛果期以后,产值还有很大提升空间;3)从水土保持角度看,牧草混播种植模式的效果最好,从经济角度分析,黄梨+绿肥种植模式效益最高,二者都可作为水源保护区种植结构调整及坡耕地综合治理的较好模式。  相似文献   

17.
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 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国家之一,人均耕地仅为0.093 3 hm2,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耕地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耕地土壤侵蚀面积为4 033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15%。仅坡耕地每年产生的土壤流失量约达15亿t,占全国土壤侵蚀总量的33%。耕地土壤侵蚀已对我国的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论述了水土保持领域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意义、产生与发展、主要技术内容与技术模式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水土保持的新理念,对于有效防治耕地土壤侵蚀和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波状坡耕地拦挡淀排技术水沙调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北方土石山区的地形特点是土层薄、坡长坡陡、波状起伏、以坡耕地水土流失为主.该区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道密集,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为解决波状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问题,针对波状坡耕地形态特征和水土流失特点,设计波状坡耕地拦挡淀排技术,并将其布设于野外径流小区进行观测.结果表明:1)拦挡淀排技术对波状坡耕地削流和减蚀作用均有较好的效果,2年平均的削流率和减蚀率分别为53.72%和87.21%,该技术对于各种类型的降雨均有较好的坡面削流效果,该措施的排水系统表现出可靠性和稳定性.2)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降雨造成的径流量分析,拦挡淀排技术对波状坡耕地的径流调控率在降雨强度较大的情况下能发挥出较好的效果.通过趋势线分析,对照小区的产沙量与降雨量间的直线斜率大于措施小区(趋势线接近水平),说明拦挡淀排措施下不同降雨量产生的泥沙量都很小,拦挡淀排技术减沙效果显著.3)通过对次降雨资料分析表明,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均远小于对照小区.波状坡耕地的年泥沙侵蚀量主要是由几场大暴雨引起的,拦挡淀排技术在大暴雨情况下也有显著的减蚀效果.通过添加趋势线分析发现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30之间均没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受降雨量,降雨强度和I30的共同影响.在雨季,措施小区泥沙侵蚀量受地表粗糙度的影响较大.4)从农作物产量来看,相同施肥条件下,拦挡淀排技术在干旱年比平水年份对作物增产的作用更明显.因此,拦挡淀排技术能够有效防治波状坡耕地水土流失,可作为一项新型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9.
基于WEPP模型的紫色土坡面水蚀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水蚀预报项目(Water Erosion Prediction Project,WEPP)模型评价紫色土坡面水蚀强度,提出模型参数的估算方法,并利用四川省遂宁水土保持试验站长期径流小区观测资料,验证和检验模型预测的精度和敏感性;探讨该模型在川中丘陵紫色土地区应用的可能性及模型参数选择存在的问题。运用WEPP模型进行降雨侵蚀预测,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WEPP模型在大多数情况下预报值较合理,低坡度坡面上模拟预测值高于实际观测值,高坡度坡面上模拟预测值低于实际观测值,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值与实测值接近,而且模型还可估算土壤侵蚀的时空分布及全坡面或坡面任意一点的净土壤流失量及随时间的变化。这对布置水土保持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坡改梯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坡耕地是丘陵山区群众赖以生存发展的生产用地,是在落后的生产条件下人口与资源矛盾冲突中出现的产物.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乃至超强度掠夺式开垦,已使其成为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若不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不仅会加剧当地的贫困程度,而且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调查了解全国各地坡耕地现状和坡耕地治理状况的基础上,分析坡改梯工程在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