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七)饮料类 23.茶(Camella sinensis) 茶是我国的一种特产植物。唐代以前称茶为荼(音涂),唐以后通称茶。以茶作为饮料,这是一项重大发现,它的历史可能与药用植物一样古老。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说明我们在开始有农业时,已经知道利用茶了。  相似文献   

2.
饮茶考古谈茶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顺超 《农业考古》2003,(4):161-163
茶文化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茶在古代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茗、荼、荼茗、葭、萌等。一般认为,“茶”字在唐以前的文献记载中还未出现过,是唐代人把古“荼”字减去一笔而成“茶”字。“荼”是“茶”的古体字,“茶”是从“荼”字分化出来的。陆羽《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两都并荆渝间,  相似文献   

3.
武夷岩茶神奇的保健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大炎 《农业考古》2001,(4):343-345
武夷岩茶不仅有令人神往的“岩韵” ,而且有神奇的保健功能。其药理作用和营养价值是显著的。堪称万物之甘露 ,神奇之药物。自从我国第一部药物学《神农本草》(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距今约 2 4 0 0年 )问世以来 ,该书首载“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 ,得荼 (即茶 )而解之”。此后历代有关典籍 ,对茶的药理功能 ,从各个方面多有记载。如 :东汉华佗《食论》(约在 1 96 - 2 1 9年 )载 :“苦荼久食 ,益意思”。东汉增广的《神农本草经》载 :“荼味苦 ,饮之使人益思 ,少卧 ,轻身 ,明目。”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 :“茶之为用 ,味至…  相似文献   

4.
胡衍铮 《农业考古》2003,(2):282-285
当代许多学者著书立说之时 ,谈到茶诗则往往将其源头归结到我们中华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他们认为《诗经》中之“荼”字即为“茶”之始祖 ,故而其中有“荼”之诗句自然而然地成为茶诗了。但又有许多专家对此则持有反对意见 ,甚至乎还搬出了前辈茶人的意见以作论据。如宋代车清臣的《脚气集》中就说到 :“毛诗云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注 :荼 ,苦菜也。周礼掌荼 ,以供丧事 ,取其苦也。苏东坡诗云 :‘周诗记荼苦 ,茗饮出近世。’”争论之说 ,议论纷纭之处 ,实是多如河沙。有关茶诗之起源是否是《诗经》 ,这并非由论者之言即可决…  相似文献   

5.
一、茶文化的起源茶有几种别名。据《尔雅》载:“槚,苦茶。郭注云:即茶也。蜀人谓之苦茶。又名曰荈”。又考陆羽说:“其名有五:一茶、二槚、三蔎、四茗、五荈”。《丹铅录》更把茶与荼二字解说得更清楚,他说:“茶即古荼字,音涂。《诗经》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亦即是茶。颜师古更释义解说道:“茶陵(县地名),汉时始转涂音为宅加切”。可知荼实即茶的同义字。山阳阮葵山《茶余客话》卷十二载:“《六经》无茶字,仅始见于王褒《僮约》,实未有深加考察的缘故。古人亦好饮茶,始见于《三国志、卷65吴上、韦曜传》:孙皓即位,每饮群臣酒,以七升为限,但曜每饮一次,至多不能超过二升,还要减少许多,于是有时密赐茶荈以当酒饮。这可能是饮茶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人士饮茶述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在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饮酒、服食、谈玄、博弈之风非常盛行,学术界对此已有广而深的研究。然而,对于这一时期饮茶的风气,目前学术界却还很少研究。由于资料所限,本文对这一时期人士饮茶的风气只能进行粗略的描述,冀能抛砖引玉! 饮茶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制茶、饮茶的国家,但上古却没有“茶”字。在先秦古籍中只能见到“荼”字,即使有“茶”字,那也属后人所改。“茶”字最早出现于中唐以后。据后人考证,先秦古籍中的“荼”即指“茶”,如清人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说:“今‘茶’字古作‘荼’。……至唐陆羽著《茶经》,始减一画作‘茶’,今则知‘茶’不复知‘荼’矣”。茶在古代有许多名称,据陆羽《茶经》说:“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据说在4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饮茶了,如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茶文化丰富多彩、意境优美、雅俗共赏,在世界范围里独树一帜,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修养的一面镜子。黄志根同志编著的《中华茶文化》一书即将出版,作者索序于我,我对于茶文化毫无研究,勉强以一个爱茶者的身份,就茶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谈一点外行话,作为对本书首次问世的致贺。研究茶的人常据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这句话,陆羽的根据来自《神农食经》,而神农氏通常又定作五千年前,于是茶在五千年前即已有栽培的推论就这样定下来。在陆羽那个时候说神农氏发明饮茶是可以理解的,到今天还这样“一脉相承”,就不…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相传第一个发现和利用茶的人是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据《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此后茶文化历经茶道大行的唐朝,举国皆饮的宋朝,再经由明、清二朝的渲染,逐渐积攒成一部沉甸、厚实的文化史。茶代表着清淡、高雅、闲适、自然,这无疑与古代文人雅士孤洁自傲的性格不谋而合。他们品茗论诗,融茗于画,体味着醇和甘美、古朴质雅的韵致,挥洒着潇洒自如的文思。不论是《茶经》、《茶赋》、《茶录》等专门写茶的文章,还是与茶有关的诗句“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  相似文献   

9.
江苏茶史简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是中国奉献给人类的珍贵礼物。中国是茶的原产地,茶的发现、利用及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最初作为食用或药用,相传起源于史前“神农时代”,而用之为饮,最早发生于巴、蜀(今四川省)。据古人研究,我国其他地区,“自秦人取蜀以后,始有茗(茶)饮之事”;是秦国统一全国前先占领巴蜀以后,开始慢慢传诸中原和其他地区的。中国最早的“荼”字,就首见之于秦汉间的辞书—《尔雅》。江苏是继巴蜀以后开始饮茶、种茶的省区之一。据古籍和方志记载,江苏在汉时便有“汉王”在茗岭(今宜兴境内)“课童艺茶”,以及“阳羡(宜兴县旧名)买茶”等传说。《桐君录》…  相似文献   

10.
饮茶健康     
吴文南 《农业考古》2007,(5):197-199
饮茶健康,饮茶既有营养价值又有药理和保健作用,这一点,古人早有人认识,所谓“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乃解之”的传说,就说明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认识到茶叶有解毒之功效。至少,从汉代开始,我国的医学书中就开始记载茶叶的医疗功效,以后历代史书不绝。如:汉代《神农食经》:“荼茗久服,人有悦志。”东汉华佗《食论》:“苦荼久食,益思意。”三国(魏)吴普《本草》:“苦荼味苦寒,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心安益气,聪察少卧,轻身不老。”晋代张华《博物志》:“饮真茶令人少眠。”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茗茶苦寒,久食令人…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茶叶的故乡在中国”。早在唐代我国就有了较具规模的茶文化,并开始向国外传播(1)。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历史悠久,在“中华茶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弘扬和发展茶文化,对加快云南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价值。一、云南少数民族茶文化溯源茶,古字为”、“茶”、“”。关于茶的起源,史载甚少,历来是众多学者争论不休的公案。先秦药书《神农本草》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陆羽《茶经》也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同于鲁周公。”由此,许多学者推断荣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之茶文化,乃中国饮食文化之分支。发展至今天,早已形成一门具有独特形态与功能的知识密集型学科,而且相应地编织出一个和谐协调之文化环境氛围,以其无可抗拒之融和力,不断增进着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间的交流和友谊。有鉴于此,势必引动更加广泛的社会成员去密切注视着这种古老文化传统之积累与流向,并据之逐步建立起茶史、制茶、茶疗、茶俗、茶民族、茶宗教、茶艺文、茶资源等学科,以促进社会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一“汉文化基本上是农耕文化”。茶为古代重要农产品,其发展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汉文化基础之上,是可谓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大别可分蔬食、药疗、汤饮。《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荼”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相似文献   

13.
皖西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成为上贡朝廷的贡品,并行销到京师及西北边地的少数民族地区.宋明清时期更是行销天下的名茶.本文对本区唐宋时期的茶业史进行考察,敬请批评指正. 一、皖西茶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原产于我国西南的云南地区.陆羽《茶经》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是中国史前时期的传说人物,实际是对茶史起源的一种假托之词,因为古代人常将一种事物的起源附会于某些传说人物.《神农本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古代的"荼"与"茶"字通.  相似文献   

14.
茶的始用及其原产地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皆以《神农本草经》中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日遇七十毒,得荼乃解”,《史记,辅三皇本纪》载:“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以作为利用茶叶和作为药料医病开始的唯一根据。依《白虎通义》的内容,从意义来说,所谓神农是指原始社会的初期农业阶段,人民开始食用植物时期的劳动人民总称,因此神农并非具体的一个人,也不是神。“得荼乃解”的荼字,若易以解释为现代茶树的茶叶,那么茶的始用无疑是在原始社会时期。但是“荼”“茶”两字,虽只有一划之差,而争论千年,迄今还未完全解决,得以确论。《说文解字》(汉代许慎)中只有“荼”字,  相似文献   

15.
农业起源生态之推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兆华 《农业考古》2005,(1):4-6,45
农业起源的文献回顾人类怎样从采集果蔬、狩猎禽兽、捕捉鱼蚌为食 ,转变至种植、饲畜、制陶、纺织等所谓攫取经济进入计划经济的动机、过程 ,迄今虽有不少论说 ,传统的中国人相信农业的发明与神氏氏有关。如《周易·系辞》 :“神农氏作 ,斫木为耜 ,揉木为耒 ,耒耨之利 ,以利天下。”《逸周书·考德篇》亦曰 :“神农之时 ,天雨粟 ,神农耕而种之 ,作陶冶斤斧 ,破木为耜钅且 ,以垦草莽 ,然后五谷兴。”《孟子·滕文公》则曰 :“舜使益掌火 ,益烈山泽而焚之 ,禽兽逃匿。”近代考古学研究则推定至今八千至一万年前 ,进入新石品时代人类开始制作石…  相似文献   

16.
茶之始为     
茶之始,究竟是如何进入人类社会的?学术界就此各执己见,争论不休。或谓:“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直至成为饮料”;或谓:“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或谓:“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这些观点可以归纳为:①充作祭品;②作为药用;③食药同时。笔者试图对这些传统说法,提出一得之见,就教诸学者,权作引玉之砖! 一茶的发现和利用,相传始于神农时代。唐陆羽《茶经·六之饮》就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  相似文献   

17.
我的茶道观     
茶的本质属性是作饮品,茶文化亦萌芽于茶作饮料之后。茗饮始于何时?陆羽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茶经·七之事》。他将饮茶史上溯到神农时代,认为发现之时即掀开了饮茶史的第一页。显然,陆羽的“饮茶”概念很宽泛,包括茶之当药眼之、煮而食之、煎而饮之。顾炎武在(日知录)中云:“秦人取蜀(前316)而后始有茗饮之事。”照顾炎武所言,秦人攻下巴蜀后从巴蜀人那里学会了饮茶,巴蜀人饮茶历史比泰更早几百年。这也说明饮茶时尚源于巴蜀,秦以后渐渐传播全国。茗饮之事有文献可证的不过有2千年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见…  相似文献   

18.
在探讨茶字茶名的茶史学术文章中 ,林鸿荣先生的《茶事探源》(刊《中国农史》1 994年 1 3卷 2期 )堪称一篇佳作 ,值得推荐。在重读论文之后 ,笔者附带提出一点看法以供商榷。1、该文名为《茶事探源》 ,实为茶文献中的茶名茶字探源。取名《茶事探源》 ,未免失之过宽。2、关于《僮约》中“买荼”之荼非“烹荼”之荼。前人也多持此说 ,林文则更从两字所处不同音韵角度发挥论证 ,颇具新意。然而笔者以为也不应忽略郭璞在《尔雅》“木贾 ,苦荼”注释中关于茶叶“可煮作羹饮”的记述。而《僮约》这篇戏文中所设之宴显然是一次上乘宴席 ,有可能用较…  相似文献   

19.
临清茶俗     
临清人饮茶历史悠久,不仅是民间生活的一种习俗,也形成一种民俗文化。唐朝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杨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徒皆饮焉”。可见饮茶的习俗由来已久,而且遍及全国,几乎同吃饭一样进入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每一个人,因此有人倡仪,把茶作为国饮,不是没有道理的。据李石《续博物志》和《封氏闻见记》等文献记载,大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北人才逐渐开始饮茶。又据《通考》卷十八嗜茶榷茶(茶税),始于贞元年间的记载,可见在陆羽晚年之时的贞元年间(公元785—805年)嗜茶之风已在全国普及。所以,到了元代,大诗人元好问在《聊城寒  相似文献   

20.
茶及茶文化都源于中国,茶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范例。茶的发现和利用,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唐代陆羽《茶经》说:"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据四川《华阳国志》所记,大约在武王灭纣后,我国发现和制作茶叶、利用茶叶已进入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