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省过去虫、蜡生产多在山区,由于山区存在着劳力不足,土壤条件差等原因,寄主资源发展缓慢。1978年以前,全省蜡虫产量一直徘徊在70~80担之间,加之近几年来,云、贵蜡虫减产,种虫供应远不能满足白蜡生产的需要,严重影响我省白蜡生产的发展。为加快虫、蜡生产的步  相似文献   

2.
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白蜡是由白蜡虫的雄虫所分泌的,雌虫只能作种,不能泌蜡,因而称雌虫为种虫,称雄虫为蜡虫。在生产区域,以繁殖雌虫采收种虫为目的的挂放种虫的工作,称为挂虫;以繁殖雄虫采收白蜡为目的的挂放种虫工作,则称为挂蜡。白蜡虫的生态学特点,表现在雌雄两性对于环境条件具有不同适应性方面,故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生活型。这种特点,显著地表现在雌雄虫  相似文献   

3.
热带景洪气候环境对白蜡虫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白蜡虫生态活应性和扩大发展白蜡生产及白蜡稳产高产,于1992-1996年,选用不同的寄主树种在热带景洪育苗林,进行白蜡虫放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强日照对白蜡虫生长发育不利;雌白蜡虫能繁衍后代性比正常,但子代种虫不,卵量少,热带地区不宜建种虫基地,雄虫泌蜡正常,在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建白蜡基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大关县白蜡生产历史、寄主植物现状、白蜡市场动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挂放白蜡虫试验结果,认为在大关县重新恢复白蜡生产,建立种虫基地是完全可行的。通过充分利用闲置的白蜡虫寄主植物资源,可实现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是白蜡属(Fraxinus)树木的一种重要蛀干害虫,在我国多地局部发生。该研究调查了白蜡窄吉丁在河北历史上的发生情况、分布现状及危害特点,并对该虫向河北中南部蔓延的危险性进行分析,提出防治建议。调查结果表明:白蜡窄吉丁曾在唐山、秦皇岛地区局地发生,现保持较低虫口水平;张家口市主要在发生怀来县,危害十分严重;目前在承德地区规模爆发,造成大量白蜡树死亡,并已扩散到廊坊地区,向河北中南部传播扩散风险高。该虫主要危害北美引进的白蜡树种,对本地白蜡危害较轻或不危害。建议各级林业和园林部门应对该害虫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检疫、监测、防治技术等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蜡虫种虫生产中“三红三黑”原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期以来,在白蜡虫种虫生产上经常出现“三红三黑”现象,造成白蜡产量极不稳定。作者经近20a的调查研究认为:白蜡生产出现这一现象,不是干热风,9 ̄10月阴雨、雾淞、寄主树不合理利用等因素造成的,而是白蜡虫的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消长危害结果。白蜡虫的寄生蜂有5科14种,可在雌雄白蜡虫体内互相寄生,9 ̄10月份寄生蜂危害达高峰期,致使大量雌虫死亡变黑;危害轻时,种虫红润,获得丰收。  相似文献   

7.
五倍子系瘿绵蚜科(Pemphigidae)的某些蚜虫寄生在漆树科(Anacardiaceae)、盐肤本属(Rhus)的盐肤木(R.chinensis)、青麸杨(R.potaninii)和红麸杨(R.punjabensis var.sinica)等树上所形成的虫瘿。它和紫胶、白蜡等虫产品一样,寄主植物是发展生产的物质基础,种虫是关键。为提供大量的种虫,在紫胶和白蜡生产上均十分重视种胶园和蜡虫园的建立。然而在五倍于生产上来提倡也一直没有建立种倍林,仅强调成熟采倍和留种等措施。显然这与五倍子生产过去一直处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白蜡虫主产于我国,其雄虫所分泌的白蜡,用途极为广泛,是许多工业产品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也是传统的出口商品,但目前白蜡产量远远不能适应国家建设和外贸出口的需要,而在发展白蜡生产中,突出的矛盾是虫源不足。一些地区存在着轻虫重蜡的思想,认为“挂蜡保险,育虫有风险”、“挂蜡利润大,当年可见收益”,因而蜡区一般不愿育虫。王辅同志在1963年《林业科学》第8卷2期上发表的“白蜡虫雌雄群体的生态适应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一文中提出了以下主要论点: 1.白蜡虫的雌雄虫对生态条件具有不同的适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白蜡增产措施,我们在1981—1983年用镅-铍中子源进行快中子辐照白蜡虫卵取得白蜡明显增产的基础上,1984年进行了扩大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一、试验设计 (一) 虫源以峨眉县本县产种虫20kg,及金口河产种虫300kg质量一致的种虫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10.
我国白蜡生产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云南、四川、湖南、西藏等20多个省区都有白蜡虫分布。但长期以来,广大产区仅用女贞树和白蜡树养虫、产蜡,寄主树种单一,成为影响我国白蜡生产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吴次彬教授提出,为发展白蜡资源开展寄主树选育研究。1986年笔者分别从福建、四川、湖南、辽宁、云南等省的白蜡产区引入11个寄主树种,在云南景东育苗造林,放养白蜡虫,从中选出优良寄主树种华南小蜡、散生女贞。现将2树种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人工白蜡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不同类型人工白蜡园的种群结构,寄主树生长,经济产品产量,以及生态经济效益的分析比较,选出优型白蜡园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多种群林农混作的生态经济型白蜡园,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相互协调,彼此促进的群结构,使寄主树茁壮生长,白蜡虫种虫提高产量30%,农作物产值达5400余元/hm^2,从而有效提高白蜡园的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白蜡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2.
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构建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蜡是一种由白蜡虫2龄雄若虫分泌的天然化工原料.传统白蜡生产采用"高山产虫、低山产蜡"的异地生产模式.本研究在白蜡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基础上构建白蜡虫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新模式.白蜡虫具有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卵从10℃以上开始孵化.在15~20℃条件下,若虫16~2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9~11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4~15天;在25 ℃条件下,若虫约12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4~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10~11天;在30 ℃条件下,若虫约10天孵化完毕,雌虫孵化高峰期在第3~5天,雄虫孵化高峰期在第6~8天.根据不同温度下白蜡虫孵化速率,建立雌虫孵化的回归方程为:D=12.5-0.35T.在自然状态下,根据白蜡虫孵化率与有效积温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Ha(♀)=(33.767+0.465K)%.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雌虫和雄虫分别放养在产虫区和产蜡区.根据雌虫先孵化、雄虫后孵化特征,将种虫在产虫区放养10,15和18天后转移到产蜡区.放养10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65%左右,雄虫占15%左右;放养15~18天后转移,产虫区雌虫占70%~80%,雄虫占65%~75%.在同地产虫产蜡生产模式中,培育种虫产量与传统产虫区相同;产蜡量低于传统产蜡区,约为传统产蜡区70%左右,可以通过台理密植寄主植物和选择阴湿环境提高白蜡产量.分析和讨论高山产虫不产蜡、低山产蜡不产虫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前期调查三台核桃Juglans sigillata‘Santai’虫害表明,白蜡脊虎天牛Xylotrechus rufilius(Bates,1884)是目前云南省三台核桃的主要蛀干天牛之一。采用形态对比研究法和扫面电镜技术观察白蜡脊虎天牛雌雄成虫外部形态特征和感器超微结构发现:雌虫前胸背板宽与长的比例要大于雄虫,雌虫腹部末端未被鞘翅覆盖的部分明显大于雄虫。白蜡脊虎天牛触角上有4类8种类型的感器,分别是2种毛型感器、1种刺形感器、4种锥形感器和1种耳形感器;其中锥形感器I型和耳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虫触角,锥形感器IV型仅分布于雄虫触角。另外,后足跗节的毛型感器簇形态和前跗节锥形感器雌雄均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白蜡是白蜡虫Ecerus pela Chavannes雄虫的分泌物,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及日常生活,是我国特产,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湖南是我国白蜡的主要产区之一,产量仅次于四川而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多种原因,我省产蜡用的虫种,一向靠外省调入为主。由于长途运输,人力、物力的浪费和虫种的损失都很大。为此,我省有关部门自1958年起即设想自育虫种,并进行了试验。但由于天敌甚多,特别是虫、病危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湖南地区危害白蜡虫及其寄生的天敌寄生蜂种类,从寄生蜂的危害、传统的认识和观念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寄生蜂对白蜡和种虫生产的影响,并提出了天敌寄生蜂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1956年,万益锋从湖南省林业干部学校毕业,放弃分配在省城工作的机会,立志在实践中干一番事业,回到家乡游江。1958年,一副艰巨的担子落到了他的肩上——负责白蜡虫科学研究。白蜡通名虫白蜡,或虫蜡,是国防、精密铸造、轻工、医药等工业的珍贵原料,是世界珍稀产品,主产于我国。白蜡也是在江的传统名产,始于唐代开元年间,距今已有1250多年历史,历来产量占全省的50%、全国的10%以上D人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产蜡重地,蜡农却要到遥远的云南、贵州等地采购白蜡虫种。因虫种严重不足,长途运输耗费大,严重阻碍了白蜡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2021,57(3)
【目的】明确白蜡窄吉丁对高湿热环境的耐受能力,为预测白蜡窄吉丁在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定殖的可能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室内设置极端温湿度环境,测定不同条件下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的生存率、雌虫成熟虫卵量以及新鲜卵粒的孵化情况。【结果】1)白蜡窄吉丁雌雄成虫对恒定高温高湿环境均具有较强耐受性。相对湿度为80%时,雌雄成虫可在38℃下存活3天以上,恒温41℃时雄虫的存活率在第三天开始下降,而雌虫则在恒温42℃才开始死亡。白蜡窄吉丁雄虫对高温高湿的耐受能力较雌虫弱,恒温43℃以上时雌虫可存活24 h,而雄虫在12 h内全部死亡。2)白蜡窄吉丁雌虫在相对湿度80%,温度28℃、38~43℃下均有卵发育成熟。与28℃对照相比,38和41℃下白蜡窄吉丁雌虫成熟虫卵量明显增多,当环境温度超过41℃时成熟虫卵量随温度升高而下降,44℃时卵无法发育成熟。3)相对湿度为80%时,卵粒易被霉菌感染,28和38℃时仍有部分卵粒孵化,41℃以上则无法正常孵化。与28℃相比,高温高湿环境下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结论】白蜡窄吉丁对高温高湿具备较强耐受性,被传播到中部或南部一些地区后具有正常生存并建立种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白蜡,是雄性白蜡虫的分泌物。因此,要生产白蜡,就必须掌握雄性白蜡虫的生活特性。雄虫喜欢温暖,要求年平均气温在16—18.7℃,年降雨量为1000毫米以上,夏季具有较高的气温,海拔在1000米以下的河谷平原、低山丘陵,特别是海拔在400米左右  相似文献   

19.
寄主树是白蜡虫(Ericerus Pe-la charahnes)栖息和取食的场所.白蜡虫终身寄居在寄主树上,依赖寄主树提供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寄主树是虫、蜡生产的物质基础.寄主树种类、树形、树势、树枝年龄、树汁养分的好坏以及有效枝条的多少、都是影响白蜡虫、白蜡的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研究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是保护寄主资源,保证白蜡虫、白蜡高产稳产的重要措施,也是经营白蜡虫、白蜡生产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过去有关白蜡虫寄主树的利用及性能的研究报导不多,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白蜡虫和白蜡生产的需要,我们近年来对此进行了一些研究观察,并调查了解群众生产状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湖南芷江是我国传统的虫白蜡产区,素有"白蜡之乡"的美誉,但因受病虫害及气候条件等影响,芷江虫白蜡生产上一直未能实现种虫自给自足。本文研究了芷江白蜡虫生产过程中寄生蜂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表明:芷江白蜡虫种虫生产上受寄生蜂危害严重,寄生率最高达91.3%,平均为56.1%,大量引发白蜡虫种虫绝收,寄生蜂危害是导致芷江长期不能规模化培育白蜡虫种虫的最直接原因。跳小蜂科的白蜡虫阔柄跳小蜂、白蜡虫花翅跳小蜂、中华花翅跳小蜂是白蜡虫优势寄生蜂,种群数量占寄生蜂混合种群数量的90%以上。7月至10月是寄生蜂危害高峰期。寄生蜂的优势种类结构及发生规律与云南昆明等白蜡虫种虫传统产区相比有明显差异,建议抓住优势种群危害高峰期,开展白蜡虫寄生蜂的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