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膜在我国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地膜使用初期“重使用、轻回收”导致一场“白色革命”逐步演变成了白色污染,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本研究系统总结了甘肃省12个玉米主产区地膜监测点农田残膜污染特征,结果显示,灌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较大、残膜碎片化严重,且地区差异大,建议通过实地验证选用适宜的生物降解膜,或采用半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套耙齿式残膜回收机,做好秋收后地膜回收。旱作区玉米农田地膜残留量小、碎片化程度低,地区间差异较小,建议推广使用加厚高强度地膜配套一膜两年用技术,选用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或小型土壤残膜清理机具,在春耕前完成地膜清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2.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田残膜造成的"白色污染"也日趋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自然环境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农田地膜使用及回收现状、做法以及清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农田残膜污染防治的建议,从而保障和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赤峰市是农业生产大市,农用地膜投入量大,废旧地膜带来的"白色污染"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性问题.为切实做好农用残膜回收工作,真正了解农业生产区内农膜回收现状,通过对赤峰市松山区地膜使用和回收情况调查了解,总结当地农膜使用的现状和回收率情况,分析残膜回收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为赤峰市农业残膜回收问题相关政策提...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增产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农田残膜的回收也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目前,国内残膜在田里影响土质的情况比较严重,并造成大量白色污染.文章针对农田留有残膜对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危害,分析了国内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状况,介绍了苗前期、秋后及春播前使用的3种残膜回收机性能,并提出了推广使用联合残膜回收机的3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膜的使用在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的同时,残膜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新疆作为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污染问题越发严重,为了缓解残膜污染带来的危害,强化农业污染防治,通过研究新疆地膜的使用及回收现状,提出残膜回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使用以来,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增产。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带来显著效益的同时,也由于年复一年地使用地膜和不能及时回收,随每年耕翻土壤而积累在耕作层内,致使耕地遭到严重的残膜污染,给农业生产特别是棉花生产带来潜在的危害。  相似文献   

7.
敦煌市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给敦煌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巨大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敦煌市农作物地膜覆盖率已达到100%,2015年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57万hm2。但由于地膜的大量使用带来的残膜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称之为农业"白色革命"带来的"白色污染"。分析了农田残留地膜难以回收加工利用的原因,提出了废旧地膜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8.
1农用残膜的污染现状1.1残膜回收难度大。目前农用地膜主要使用的是线形低密度聚乙烯,膜的厚度一般为0.004mm,强度低、易破碎寿命时间短,给回收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谈农业残膜污染及其有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为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阐述了残膜对土壤和农作物的影响。总结了大丰市为治理残膜危害而采取的各项措施,并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回收残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农膜的长期使用,庄浪县的农膜残膜率达40%,近一半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地造成了较大的污染,给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作者从庄浪县农村残膜污染的现状及回收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庄浪县加强农村残膜污染治理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程度对农用地膜污染处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3-6355
随着广大农村对农用塑料薄膜的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农用塑料残膜清理回收十分困难,土壤中塑料农用地膜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给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为此,该研究在南京市、莱州市和晋中市6个村镇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户使用地膜现状、地膜污染认知情况以及废膜处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究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对地膜使用及处理情况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差别化管理及技术推广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门源县随着农田地膜的应用面积逐步加大,使农田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土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为了全面减少农田残膜"白色污染",通过农田残膜宣传、培训、回收等工作的开展,促进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荆州市农用地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荆州市农用地膜、超微膜使用量呈增长趋势。由于超微膜使用量大,不利于回收,利用效益较低,产业建设动力不足等原因,农用地膜回收率、利用率偏低,农田残膜危害逐年加重,在蔬菜集中产区尤其突出。建议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小于0.008㎜超微农用地膜和再生膜,建立完善生产销售易降解膜及地膜回收利用等补贴机制,促进地膜的科学合理使用和农田残膜基本回收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农业生产中,因为地膜覆盖种植具有保温效率高,抑制杂草的有点,所以被广大农户接受,并且因此农作物收入增加可观。但是每当季节清理时,总会有大量的残膜遗留在田地里,导致残膜对土壤和生态造成的危害十分严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机械化回收残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手段。本文阐述了我国地膜回收机械化发展的现状,并且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可实施的办法,希望能够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促进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红河州地膜使用、地膜残留和回收现状进行调查,提出生产降解膜或加厚地膜,引进各类残膜回收机进行试验示范,广泛宣传残膜危害的严重性,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自觉性等对策建议,为农业环境的恢复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新疆第一师棉农处理农业残膜的行为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残膜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棉区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为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新疆第一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到各团场发放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对农民处理农业残膜的方式进行了解,可知棉农处理农业残膜的行为分为回收、焚烧、翻入耕层和堆在地头四种方式。利用SPSS18. 0构建第一师棉农处理农业残膜行为的多元Logistic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棉农的年龄、性别、教育年限、家庭农业收入、认知程度、政府培训和补贴等对棉农处理农业残膜的行为具有显著影响。棉民处理农业残膜的方式仍有许多的不科学性,棉民对农业残膜带来的环境污染认识也较为肤浅,针对调查出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覆膜种植技术的不断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是覆膜种植之后的残膜遗留在土地上,带来的危害比较严重。有的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对残膜进行科学回收利用,导致残膜危害越来越大,本文对残膜的危害以及土壤残膜治理技术进行分析与探讨。1农田残膜回收现状及对农业生产的危害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农业生产中覆膜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覆膜生产可以提高产量,为农作物创造优良的生长环境。但是由于地膜用量不断增大,农民对地膜的认识不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技术对农业增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但同时农田残膜的回收成为了棘手的问题.笔者分析了国内外农田残膜回收机的发展现状,指出在云南农业生产中使用残膜回收机的不适应性,并提出了在云南推广使用残膜回收机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弧形挑膜齿残膜清理滚筒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工作部件,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残膜清理滚筒的主要部件进行了强度分析,并对整机进行了实地试验测试,证明该机构设计合理,残膜回收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膜污染严重且呈逐年加重的态势,地膜机械化回收是目前最主要的残膜污染治理方式,简要介绍了农田残膜回收作业机具、地膜质量的重要性、机收残膜的储运、资源化利用问题等,阐明了地膜机械化回收工作是涉及地膜生产、使用、回收、储运和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