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探究不同肥料类型对油茶树体生长、果实养分含量及其油茶产量的影响,从而选择最佳肥料应用于农林施肥,为提高经济效益奠定基础。本试验设置4个处理,即每年每株施用复合肥、油茶专用复合肥和油茶专用有机肥(0.2 kg、0.3 kg、1 kg)以及空白对照来开展施肥试验。并测定了不同的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及油茶果实产量指标来比较和分析不同处理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油茶树体指标而言,在4个处理中,油茶专用复合肥对油茶树体生长的促进作用最佳;对于油茶果实养分含量而言,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具有显著促进果实养分含量累积的作用。对于油茶产量而言,油茶专用有机肥比其他处理更能促进果实产量。油茶树体指标、油茶果实养分指标及油茶产量指标间有及其密切的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油茶专用有机肥在油茶生产与经营上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林业科学》2021,57(5)
【目的】研究气象因子对油茶产量的影响,确定油茶关键生长时期的高温干旱指标及其影响关系,为油茶高温干旱灾害预警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湖南省不同区域油茶标准化产量数据和2007—2015年气象资料,包括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平均气温、降水、日照时数、降水日数以及≥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等气象指标,对油茶标准化产量进行回归分析,确定可指示高温干旱出现的因素和阈值,并建立产量预测模型。【结果】在果实膨大高峰期,降水日数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均与油茶标准化产量呈显著负相关。油茶果实膨大高峰期≥30℃热积温达到36.7℃或≥30℃高温日数达到26天,以及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达到13.6℃或≥30℃高温日数达到10天,为高温干旱出现的阈值。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30℃日热积温预测油茶标准化产量的模型效果最好。【结论】可将导致高温干旱灾害的果实膨大高峰期和油脂转化期的热积温或高温日数阈值作为油茶产量降低的预警信号,并提出防灾减灾措施;采用果实膨大高峰期至油脂转化期≥30℃热积温和≥30℃高温日数建立油茶产量预测模型,可较好进行油茶产量预测预报,为油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横县林业技术推广中心针对造上的油茶林生长慢、结果迟、产量低、无法获得油茶早期丰产的问题,于1981年开始对普通油茶早期丰产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获得成功。1989年10月经科技主管部门组织现场验收。八年生(始果期)茶林,亩产油56.36斤,与1980年8月全国油茶会议提出的6年生,亩产茶油8市斤为速生丰产指标相比,大为超过。1990年3月通过成果鉴定。与会专家认为,该项试验研究,选题正确,方法科学,技术创新,效果良好;产量指标超过林业部关于油茶始果期丰产和项目设计指标要求;试验期收入为投资的4.13倍,可作重要科研成果推广应用。油茶早期丰产主要技术为: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象条件的油茶产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每年油料加工规模的规划提供分析依据,基于1 222项气象指标数据,利用湖南省77县(区)1969—1979年油茶历史产量和24个测产点2006年以来的测产序列,选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油茶不同物候期气象条件与油茶产量的关系模型,及以各物候期拟合产量数据为因子构建的油茶产量模型,比较分析了各产量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和对增、减产的拟合能力。结果表明:以开花期和果实成熟期气象条件建立的产量模型其拟合效果最好,但仍比不上以11个物候期拟合产量作为因子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的效果好;拟合效果与地理条件密切相关,低海拔地区的湘北以及湘中偏南地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小,而海拔较高的湘西北、湘西南和湘南南部山区的平均相对误差均较大。同时,分析建立的101个油茶产量模型的因子结构发现:开花期、果实成熟期、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为模型入选频次最高的3个物候期,其中开花期入选频次最高的气象因子为气温类因子;果实成熟期入选频次高的因子有平均最低气温、连续有日照天数、15℃以上的积温;油脂转化和积累高峰期入选频次最多的为气温尤其是高温日数。文中因此认为,基于开花期气象条件建立的油茶产量模型可用于油茶产量预估,入选产量模型频次高的因子可为油茶产量气候潜力的挖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 油茶是我省主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长期以来,油茶产量很低,平均每亩产油不到4公斤。据中南林学院李克瑞等同志对本县油茶林的调查分析表明,油茶低产的主要原因是林分中存在着高频率低产株和不结果株。为提高油茶产量,长期以来,人们一方面对油茶实生林进行垦复、施肥、修剪等营林技术措施,但产量不稳定;另一方面利用油茶优树种子进行实生苗造林,期望通过有性手段来改良油茶种  相似文献   

6.
以8年生普通油茶作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在施肥后不同生长阶段分别测定油茶指标,探究在夏季施磷肥对油茶产量及经济性状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量对叶片SPAD值、氮含量、叶片相对湿度、叶片温度和籽含水率影响极显著,对果皮厚度影响显著,而对其他指标没有显著影响;施磷后油茶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叶片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7.
油茶群体产量结构和结实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对大面积油茶林分连续8年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油茶群体产量结构是低产植株比例大,高产植株比例小;群体产量分布服从指数分布;群体产量的年度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大小年结实规律;群体产量的大小年变化主要与大年株的株次比变动有关。依此揭示了油茶混杂群体低产的实质性原因。  相似文献   

8.
油茶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实生繁殖的油茶实际是一种杂合体,遗传基础十分复杂。油茶实生林优劣两极分化突出,我站通过十三年观察,油茶实生林的优劣分化总趋势是劣向分化的多,优向分化的少。同一片试验林,在同样管理条件下,800多株油茶经八年分别单株测定产量,60%的植株,仅提供了30%的产量;个体平均产量低于总体平均单株产量一倍;而10%的良株及优株确提供了20%以上的产  相似文献   

9.
以"龙源"有机肥、"绿茵茵"油茶专用肥和"撒可富"复合肥为试验材料,对6年生油茶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施肥及林龄对油茶林鲜果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林鲜果产量,其中复合肥效果最明显;林龄对油茶鲜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油茶林鲜果产量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油茶林的主要价值是茶油,为提高油茶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进一步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因此有必要研究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产量的影响,以提高科学管理程度,提升经济效益。在实验样地中,随机选取生长情况、立地条件相似的油茶林作为实验地,分别设置了3组实验林和对照林,统计油茶植株、地下植被和凋落物数量生物量,并计算产量。通过采用不同抚育措施对油茶人工林影响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中耕除草、施肥及复垦的抚育措施,能提高油茶林的生物量,且复垦措施更有助于生物量提高;实施嫁接换冠的抚育措施,不能提高人工林生物量,但果实生物量有所增加;三种抚育均能提高油茶林产量,产量提升效果依次为:嫁接换冠>中耕除草、施肥及复垦>中耕除草、施肥。  相似文献   

11.
2013-2015年连续对浙江省2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重点县(市、区)的低产改造林和良种新造林的油茶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浙江省油茶种植总面积16.6万hm~2,其中新造良种面积4.3万hm~2;低产林主要分布在丽水和衢州,约占总面积的80%。新造良种油茶林优势明显,6~8年生每公顷产量已超过低产改造林,经济效益也更加可观;不同地区油茶产量不同,青田县油茶产量最高。对油茶产量与立地条件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茶产量与坡度呈明显的负相关性(r=-0.271,Sig=0.009),进一步通过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自变量坡度与因变量产量的线性关系的非标准化回归方程为:Y(产量)=340.61-5.299X(坡度)。提出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扩大油茶良种栽培面积,增加油茶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在新形势下充分发挥我省山区经济优势,使油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我省具体情况,特提出油茶速生丰产技术要点及产量指标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不同品种接穗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树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评价高接换冠效果,以4个油茶良种‘华硕’、‘华金’、‘华鑫’和‘湘林XLC15’作为接穗,测定了高接换冠后油茶成活率、新稍生长量、果实产量及经济性状。结果表明:4个不同品种接穗嫁接后成活率达80%以上,其中以油茶良种‘华鑫’的嫁接成活率最高(为91%);新稍长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华金’‘华硕’‘湘林XLC15’‘华鑫’,新稍粗度大小依次为:‘华硕’‘华金’‘湘林XLC15’‘华鑫’;4个接穗品种中‘华硕’的单果质量最大,其质量分别是‘华金’、‘华鑫’、‘湘林XLC15’的1.15、1.04和1.84倍;平均单株产量最高的是‘华鑫’为5.94 kg。其次是‘华硕’为5.87 kg;出籽率最高的是‘华鑫’,含油率最高的是‘华金’;单株产量与果径、果高、干出籽率以及单果重均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果形、出籽率、单果重是判定油茶产量的重要指标。综上所述,采用上述4个品种进行高接换冠后,显著提高了油茶产量和果实品质,可促进油茶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正> 含油量的高低是衡量油茶物种、优株产量高低的一个主要指标。了解各物种含油量高低和经济性状的优劣,对资源利用和确定相适应的种都是很有价值的。为此,我们在资源收集的同时,对油茶与含油量有关的植物学性状作了研究。一、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于1977—1979年进行。在收集油茶物种和优株时,从各地支援的材料中各取样20—  相似文献   

15.
调查在江西6个县油茶自然林分中初步选择的单株优树的产量及其干籽含油率,比较分析不同地理起源的油茶优树产量与干籽含油率差异。结果表明:油茶自然林分优树存在地理种源上引起的干籽含油率与产量差异,且差异显著,抚育管理对油茶自然林的产量可产生明显效果;而对青黄果色的油茶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对干籽含油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油茶是我省主要乡土树种之一,面积大,但单位平均产量低,效益差。为有效开发现有油茶资源,必须提高油茶种植的科技含量,提高现有油茶资源的效益,建立高效油茶原料基地,实现油茶产业化经营必须根据不同杂灌的特性采取相应的垦复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改造低产林是发展油茶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 麻城是湖北的主要油茶产区之一,现有油茶林12万亩,比建国初期增加3倍,1985年产油茶子22816担,比建国初期增加6倍。目前全国油茶生产的主要问题是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一般油茶林平均亩产油5斤左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土壤养分状况是保证油茶人工林高效经营的关键,调查和评价桂南山区油茶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状况,以确保更有效地维护和改善油茶林的土壤环境,促进油茶果产量和品质的提升。通过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8个养分指标,包括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以期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油茶林地的土壤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的平均值分别为22.56、1.05、0.26和8.62 g/kg。同时,有效氮、有效磷和有效钾的含量也相对较高,分别为54.18、1.67和36.88 mg/kg。根据土壤养分指标的评价标准,该油茶林地的土壤养分状况良好,但需要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来保持土壤肥力和提高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常山县位于钱塘江的源头,油茶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县、浙江省油茶产业重点县。油茶在常山有2000余年的栽培历史,享有"中国油茶之乡"和"浙西绿色油库"之美称,规模和产量具浙江省首位,是常山县主要经济树种,分布广泛,目前油茶面积27万亩,是浙江西部重要的森林景观和农民增收致富来源。近几年,常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把做强做大油茶产业作为林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3-4年来,常山县油茶林地白蚁发生呈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影响油茶产量,必须引  相似文献   

20.
油茶产量与其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的原理及方法,研究了油茶产量结构因素、叶部因素、树体形态因素、土壤肥力因素等4组因素与油茶产量的相互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这4组因素都与产量有显著相关。依据林分产量——密度数量关系,确定了最适栽培密度,并提出了丰产林分的若干营养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