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群 《福建茶叶》2016,(4):356-357
闽南茶乡文化是中国传统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安溪茶乡人民的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本文从闽南茶乡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安溪褒歌所特有的表现形式为研究对象,对闽南茶乡文化与安溪褒歌的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安溪茶歌是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溪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溪茶歌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歌颂安溪茶文化。本文对福建安溪茶歌的现状及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与研究,以及茶歌种类鉴赏,得出安溪茶歌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中国茶文化包括众多形式,其中茶歌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安溪茶歌作为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其音乐特征与艺术价值研究,对中国当代茶文化的发展,以及茶歌的创新传承,具有非常巨大的意义。安溪茶歌是中国民间劳动者智慧的结晶,富有极为丰富的生活气息以及地方民族特色。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艺术价值进行具体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与精神思想。同时茶文化的形式多样,极具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安溪茶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茶文化形式,在中国茶文化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研究安溪茶歌的音乐特征,发展现状,以及传承保护对策,对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传承,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就以安溪茶歌为例,对其音乐特征以及相关的传承保护进行具体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5.
绚丽多姿的安溪茶文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当您有幸结伴到安溪做一次茶文化旅游,踏上这片飘香的土地,便能感受到古老茶乡浓厚的茶文化气息。令人神往的传说,韵味十足的茶诗、茶楹联,别具风情的茶歌、茶舞、茶艺表演、斗茶……。无不让您赏心悦目、流连忘返、恍如步入一个高雅的茶文化殿堂。“石崖觅芝叟,乡俗采茶歌”,这是唐代诗人翰林学士韩到安溪拜访同朝好友廖俨时留下的诗句,传递了古老茶乡悠久的茶文化信息。安溪茶歌“乡俗”世代相传,妇儒能唱,可谓“茶乡三月茶歌满,不辨红装与绿装”。安溪茶歌为闽南方言,委婉动听、内容丰富,年轻人表达相互爱慕之情;成年人或打情骂俏、或表…  相似文献   

6.
安溪茶歌是安溪人民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亦是安溪茶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安溪茶歌历史悠久,它源自于古代文人墨客创作的诗词歌赋,其具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安溪茶歌通常以五大音为基本调式,结合当地民风民俗,颇具地域色彩。安溪茶歌大多采用闽南方言为唱词,结合地方语调为根基,在节拍节奏上采用平仄韵律,音乐韵律与地方声调相结合,使安溪茶歌独具魅力。本文对安溪茶歌的历史演变以及种类进行简要阐述,对其形态特征进行研究与分析,且就安溪茶歌现状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安溪茶艺应运而生,成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种休闲文化,人们视茶为生活中的享受、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在品茶的艺术中陶冶情操,以茶修身养性,增进身心健康。发扬安溪茶艺精神,促进茶业经济和地方特色休闲文化发展,弘扬茶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戴丽霞 《福建茶叶》2016,(3):392-393
福建安溪是我国著名的茶叶产区,悠久的种植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以及方言特点孕育了独特的茶歌艺术形式。本文从文化传统角度对安溪茶歌的形成和文化特点以及艺术形态做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安溪茶歌的具体形态可分为采茶歌、请茶歌、饮茶歌三种。这些形态与当地民俗风情具有非常独特的联系关系,视为我们研究茶文化和茶歌艺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安溪的茶文化旅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南眉 《中国茶叶》2001,23(2):34-35
2000年12月17~19日,福建安溪茶都举办了茶文化旅游节暨首届安溪铁观音乌龙茶节(简称两节)."两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有: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落成剪彩仪式、大型民俗表演、茶王邀请赛、茶道表演、茶叶经贸订货会、经贸投资和旅游项目洽谈、茶叶和茶乡旅游产品展销、茶文化研讨会、铁观音杯"中华茶韵"摄影展、茶文化书画展、大型文艺踩街、万人烛光品茗会、茶乡观光旅游等,内容丰富多彩.茶乡观光旅游包括休闲度假游、古迹旅游、茶都观光、茶园生态游等.向国内外来宾展示了富有茶区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茶叶旅游资源,而且设计新颖别致,使人耳目一新.下面就安溪的特色茶文化旅游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福建茶叶》2015,(2):58
<正>4月23日,经安溪县民政部门核准,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在安溪城厢茶博汇举行"安溪乌龙茶研究会揭牌仪式暨安溪乌龙茶与传统文化发展论坛"。福建省茶叶学会等单位闻讯后发支加信表示祝贺,希望今后加强交流与合作。为发展乌龙茶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
“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自5月1日上海世博会联合国馆揭开神秘面纱,浓浓的安溪茶文化氛围就吸引无数参观者。在联合国馆内的“中国世博十大名茶”品茗区看到,前来品饮安溪铁观音的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还拿起相机,频频拍照留念。  相似文献   

12.
孙海波 《福建茶叶》2016,(4):371-372
安溪茶歌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茶歌生动形象地反应了安溪人民的采茶活动和日常生活。和其它艺术形式比较起来,安溪茶歌以闽南语系为基础,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安溪茶歌的起源,然后对安溪茶歌的类别进行了划分,最后总结了其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
茶文化旅游作为茶产业链延伸发展和三产融合的新兴业态,是推动茶产业结构性改革和助推实现茶产区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安溪茶庄园旅游发展迅速,但也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定位模糊和宣传效果较差的现象.本文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安溪茶庄园游客感知形象、游客文化认同和游客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构,结果发现旅游感知对旅游意向具有显著正...  相似文献   

14.
李亚东 《福建茶叶》2016,(9):372-373
安溪茶歌作为安溪茶文化的一部分,出自于文人沟通交流时所创作的茶诗,具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多采用闽南方言来歌唱,具有独特的地域性特征。旋律音调与方言声调间的相互结合,使安溪茶歌更具有深厚的民族气息和乡村风格,在节拍节奏上采取以当地方言的语调及平仄韵律为根底,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节奏的快慢、高低。从歌曲的基本结构形式上看,多采用单二部曲式或四乐句乐段组成的分节歌,一个小节由七言四句组成,多个小节构成一篇。歌曲通过衬词衬腔来渲染歌曲的氛围、加强语气、活跃情绪等,从而突出了民族风格、地方特征、线性思维及审美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王玉 《福建茶叶》2016,(5):152-153
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茶文化的兴盛和旅游行业的发展,茶文化与旅游自然结合到一起,形成独具民族韵味的茶文化旅游。本文以安溪茶文化旅游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存在茶文化含量低、产品功能单一两个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深度挖掘安溪茶文化内涵、树立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打造体验式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等方面提出优化对策,旨在进一步开发安溪特色茶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的品牌。  相似文献   

16.
就安溪茶歌艺术来说,其作为整个茶文化体系中的重要元素内容。完善的茶歌内涵,不仅是对茶文化展现的基础所在,同时更重要的是安溪茶歌艺术作为独有的文化特色和价值内涵,了解安溪茶歌将为我们认知福建茶叶文明发展历史提供重要帮助和支撑。本文拟从安溪茶歌艺术的发展历程认知入手,结合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特征内涵理解,通过对当前安溪茶歌艺术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准确认知和理解,从而探究安溪茶歌艺术的音乐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7.
于颖 《福建茶叶》2016,(10):125-126
本文通过分析安溪茶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指出其中的一些问题,阐述安溪茶文化旅游的优势特点,并提出合理的模式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许信泉 《福建茶叶》2000,(Z1):24-25
1 茶文化起源安溪名茶醉人 ,安溪茶艺更醉人。饮茶富含艺术、杯茶在手 ,既可闻香品味 ,察颜观色 ,又可在饮茶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怡悦情性。品茶玩味妙趣横生 ,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 ,又是丰富生活情趣 ,达到身心舒泰的高雅娱乐。饮茶既然富含艺术 ,品茶艺术也就应运而生。在中国饮茶史上 ,茶艺历来为人们所推崇 ,唐代诗人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李嘉的“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峰峦、竹林、紫茶、清风。亲朋欢聚 ,挚友抒怀 ,品茶闻香使人赏心悦目 ,心旷神怡。茶文化源于生产力低下 ,生活单调的古代中国 ,从…  相似文献   

19.
潘刻科 《福建茶叶》2016,(9):390-391
传统音乐作为我国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其在我国传统艺术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安溪茶歌作为音乐艺术的一种形式,无论从艺术结构形态还是艺术类型,与传统的类型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正是以此为基础,对安溪茶歌艺术特点及其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搭建茶文化舞台 打造茶经贸市场——记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