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拥有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喝茶》极具代表性,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喝茶,这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传统,茶也成为了中国的国饮,在《喝茶》中,周作人先生对茶文化展开了深入描写,透视着中国人的情感内涵与审美意象。本文将对《喝茶》中的茶文化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鲁迅和他的胞弟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一度齐名的兄弟。哥俩儿在喜欢喝茶上,也是名闻遐迩,并且已是载入茶文化史册的。但这哥俩儿由喝茶所引发的事情,却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是  相似文献   

3.
研究周作人在其文学作品《喝茶》中茶韵味的目的在于了解其创作这篇散文的时代与背景,透过文字看到其间蕴藏的茶文化内涵,体会作者试图展示的更加深刻的茶韵味。本文介绍了周作人散文《喝茶》的创作背景,分析了《喝茶》中的茶韵味:"下午茶"的浓烈;鉴赏中国茶的艺术美;由"茶食"引发对故乡的怀念。  相似文献   

4.
周作人拥有无数优秀的作品,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茶是中国的国饮,喝茶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从古至今都喜欢喝茶,这在周作人先生的作品当中也是常见的,其作品对茶文化展开了深入描写,透视着中国人的情感内涵与审美意象。本文将对周作人作品中的茶文化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鲁迅先生的杂文小品时,意外地读到了鲁迅先生写于1933年的一则小品文《喝茶》。鲁迅先生以《喝茶》为题,谈到了他对骚人墨客的盛世清福感觉。仅从鲁迅购茶、泡茶、品茶方面来说,确实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个不太擅长茶道的人。鲁迅作为上  相似文献   

6.
茶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古人在喝茶过程中,将自我的思想情感寄于茶事活动,故而,茶文化应运而生。喝茶悟道是古往今来、历代文人墨客所倡导的主流文化形式,同样也是作家是周作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散文《喝茶》中,作者通过对中国茶文化、日本茶道和西方下午茶的简单介绍,在有限的篇幅内展示了自我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胡翠琴 《福建茶叶》2016,(2):225-226
本文通过对周作人《喝茶》的赏析,感受其特有的人格魅力,对其所热衷的"茶道"展开描述,欣赏其对于生活的雅与意,品味其在茶文化里独特的人生惠味与生活艺术。  相似文献   

8.
任丽娟 《福建茶叶》2016,(3):351-352
自古以来,品茶都受到中国文人的喜爱和推崇。他们喜欢喝茶,更崇尚风雅。茶文化既是中国文人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也透视着中国文人的情感内涵和审美意趣。周作人是著名的"苦茶派"文人,他擅长在文学作品中描写茶,其散文随笔中关于茶的篇目更不在少数。他用平实雅致的语言,将自己对茶的喜爱诉诸笔端,并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苦茶庵",可见其与茶之间的渊源。笔者通过对周作人的作品《喝茶》进行品析,来探讨其文章中所传达的茶意趣和茶韵味。  相似文献   

9.
王志强 《福建茶叶》2016,(3):333-334
在中国命运多舛的20世纪30年代,经历过五四时期的文人思想和文风出现了差异。鲁迅的《喝茶》发轫于生活与时事,但论述时则突见机锋,对不合时宜的"清福"和"寄沉痛于幽闲"等进行了针砭时弊的评说。本文就对茶进行概述,并对鲁迅生平之茶事茶文进行探究,从鲁迅小说《喝茶》入手,深度探索鲁迅小说中的茶的意蕴。  相似文献   

10.
黄飞  胡新光 《中国茶叶》2000,22(5):18-19
周作人被认为是现代一流的散文家,他的小品文以通达雅致,平和冲淡为特色,开创了颇有影响的“苦茶派”文学。在现代文人中,他与茶的关系是最为突出的,在小品文中大量地谈茶说茶,有“苦茶庵”斋名,因“吃茶”打油诗惹起风波,作《苦茶随笔》散文集……周作人从小爱吃茶,从吃清茶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转向吃苦茶,最后用张中行的话说是“困苦茶而苦果”,他的苦果,即是作为同鲁迅并肩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最后成为民族汉奸的悲剧。我们不妨进入周作人的“苦茶庵”,翻开他的苦茶文学,揭开他的“茶壶盖子”,看看周作人泡…  相似文献   

11.
鲁迅很多小说写了茶事,鲁迅小说中的茶事描写从艺术与历史的关系来考察,是茶乡的现实真实与作品的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鲁迅在小说中的茶馆是人物活动的场所,《药》、《长明灯》大多场景在茶馆;日常生活的喝茶场景的描写,有民俗学的意义,也实现了日常生活的审美符号化。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爱喝咖啡,但是现在喝茶的人越来越多,已经形成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以至于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于1月31日以《喝茶革命》为题发表了一篇特写。  相似文献   

13.
正爱喝茶的人不少,但要从一杯茶喝出它的品种和产地,就得到池宗宪那样的境界了。台湾人池宗宪在茶壶里泡了二十年,修炼得一身识茶品茶赏茶的真功夫,《寻味中国茶》可谓是他的独门茶经,爱喝茶的人可作一观。"茶者,南方之嘉木也",是陆羽《茶经》的开篇之句。所以苏轼作《叶嘉传》,煞有介事地将茶拟人,写成传记,文心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也有深厚的社会基础。中国很多文人骚客在文学作品中嵌入茶文化,表达自己的对茶文化的看法。在国外也有很多文学作品中描写了茶文化,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对茶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扬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在本文中列举了老舍的《茶馆》、周作人的《喝茶》、当代美籍华裔作家雷庭招《吃碗茶》以及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等作品,希望借助这些文学作品来帮助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师解读茶文化,让学生通过当代的文学作品,理解过去人们的生活习俗,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通过对国外有关茶文化文学作品的品读,可以重新认识外国人的生活习俗,了解外国人的内心世界,尊重别人的习惯,这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眼界,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正>曹聚仁先生喜欢喝茶。他时常因茶怀古,因茶交友,因茶思乡。曹著《鲁迅评传》中说:"鲁迅爱喝清茶,他所爱的不是带花的香片,而是青涩的龙井茶。笔者曾对他说:我和你是茶的知己,而不是西湖的知己。我喜欢喝龙井茶,尤其是喜欢西湖,你呢,对于西湖,并没有多大好感。"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是旧文人的生活方式。鲁迅喜喝清茶,曾在《三闲集·革命咖啡店》中调侃说:"我是不喝咖啡的,总觉得这是洋大人所喝的东西(但这也许是我的‘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在具体利用外宣翻译方法开展《喝茶》翻译活动时,必须注重结合大众的信息诉求,尽可能贴近大众的思维意识。通过整体分析国内外文化体系之间的具体差异,结合对受众群体心理思维和语言习惯差异的理性分析,从而有效准确翻译。本文拟从外宣翻译活动的价值特点理解入手,结合《喝茶》中所传递的文化理念和创作特色分析,从而探究《喝茶》英语翻译过程中外宣翻译活动的具体应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据5月30日《茶周刊》报道:虽然非典使广西平南县相当多的市场比较低落,但绿茶市场却风景独好。今年4月以来,针对广东人非典时期喝茶欲  相似文献   

18.
《茶世界》2017,(3)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与茶相依为命。缥缈了数千年的一缕茶香,浸润了古时诗篇,氤氲了今日笔墨。茶,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每个中国人心底的诗意。在文学名家的笔下,这盏茶至浓至淡,至俗至雅,可以品出风雅悠闲,可以品出红尘人间。周作人说自己吃茶是够不上什么品位的,从量与质来说都够不上标准。他在《吃茶》中写道:  相似文献   

19.
喝茶     
正如果将酒店比喻成一件时髦的外套,那茶坊就是一件离不了的内衣。一起吃饭的人不一定志同道合,一起喝茶的人,肯定有许多共同语言。多年的感同身受,无论是好友谈心,还是生意场上谈事,我总觉得,喝茶总比喝酒易于交流,喝茶比喝酒时尚,喝茶比喝酒经济,喝茶比喝酒健康,喝茶比喝酒道德,特别是对方系异性时,喝茶总会给人一种君子之交的感觉。所以说,喜欢喝茶的人是幸福的,一杯在手,或观色,或嗅味,或赏形,茶未挨嘴,烦躁  相似文献   

20.
乐素娜 《茶叶》2006,32(4):55-58
《西湖茶思录》;《茶经(上、下)》;《品茶说茶》;《图说中国茶艺》;《没事来喝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