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荆秋  邢林 《福建茶叶》2016,(11):4-5
当前我国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保护工作还不够重视,导致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效益,造成文化资源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因此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投以关注,挖掘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知识产权价值,应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我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代表。茶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高的综合价值,因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格外重要。当前我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制度还不够完善,在本文中将对我国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开探讨,提出完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郭晓红 《福建茶叶》2016,(4):281-282
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茶文化遗产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又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由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传承性、口头性和变异性等特点,因此无法被强制保护。为了有效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对相关法律进行分析论证,以选择更加合理的方式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体现了我国人民的智慧及文明结晶,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应该积极传承与发展,但是因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及环境依附性等特点,决定了其不能依法强制性保护。我国现在的法律体系及制度在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能很好地保护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探讨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属性及其立法构想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郭骁 《福建茶叶》2016,(4):304-305
我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其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而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部分更是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文明。因为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审美价值,所以对其保护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茶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具有环境依附性、口头性和传承性等特点,所以强制性的保护是行不通的,为此就需要通过完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法律制度来形成合理的法律制度保护模式。本文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杨赟 《福建茶叶》2016,(10):7-8
现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状态下,使得人们对于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提高,但是由于现在社会处于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时期,因此,诸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受到的威胁因素也在逐渐的增多。茶文化是我国几千年文明的沉淀,在我国社会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人们对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对于茶文化的保护意识还不强,因此,我国的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正陷入一个困境。本文主要从文化生态的角度出发,对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这个基础上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茶的故乡,具有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然而,中国对于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工作却显得较为薄弱,由于意识上的偏差,导致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无法利用其功效为权利人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在较大的程度上导致了茶文化资源的流失,对于中国传统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产生了一定的阻滞作用。为此,本文即探讨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价值,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法律问题,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的实现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8.
茶文化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是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特殊的属性,导致其并不能直接为人们带来好的经济效益,所以并没有重视对其保护,从而造成众多茶文化资源的流失,这也影响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乃至发展。我国当前法律制度已经难以适应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了,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这项宝贵的遗产,则需要对各项法律制度加以研究、论证,找出当前法律保护存在的不足,针对问题加以改善,从而更好的保护茶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我国是茶的发源地。但是,结合实际情况来讲,我国在开发和保护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却出现很多问题,因为保护意识不够,造成没有充分发挥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效用,无法利用其功能效益为经营者带来相应的经济利润,也很大程度上流失了茶文化资源。基于此,本文浅谈了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法律保护问题,希望能够给相关行业带来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曾经创造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文化遗产受破坏的程度越来越高,其生存空间日益缩小和恶化。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件刻不容缓的事。本文从法律的角度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定义,分析了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茶文化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餐饮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茶文化已被大量的研究。茶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产物,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诗中,茶词和茶画作为茶文化的象征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宝藏,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与茶有关的各种传统文化的存在,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文化价值。因此本文将主要开展对传统茶文化遗产保护及法律规则完善的研究,以鼓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保护有关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2.
《茶叶学报》2022,(4):F0002-F0002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9日晚,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数量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茶—自唐时期经丝绸之路传入西域后,逐渐成为颇受西域各少数民族喜爱的饮品,并衍生了别具一格的茶文化与茶馆文化。如今茶馆作为个古老行业存在于南疆各县市,并成为诸多民间艺人展示才艺的舞台。茶馆作为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具有保护口头艺术传统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笔者据田野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就南疆茶馆保护口承艺术形式方面的功能进行阐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化传播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时代的大融合必然会促进文化的传播。本文在分别论述了文化传播与定窑茶具的相关内容后,又从两个方面对定窑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最后透过文化传播视阈对定窑茶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措施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渐趋恶化和缩小。因此为加强对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出定义,并进一步界定了茶的定义,分析了茶文化的现状及遭受破坏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其保护的不利方面提出了措施,责任到人,为茶文化的保护提出了合理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浙江茶情(1)     
任苧  陆德彪  刁学刚 《茶叶》2023,(1):62-64
<正>1 浙江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2022年11月29日,由浙江省牵头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茶包括全国44个项目,浙江有6个非遗项目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位列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7.
张孟杰 《福建茶叶》2024,(2):147-149
首先分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外宣翻译的背景和必要性,探究其翻译现状和存在的翻译问题,通过详细了解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在外宣“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对该国家非遗项目进行翻译及分析,并提出改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的相关措施,以期更好地践行中国文化“走出去”发展战略,提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至关重要。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民族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助力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茶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民族文化,同样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畴。基于此,本文以茶文化的保护为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展开分析,希望对相关的文化保护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9.
庞琳 《福建茶叶》2016,(10):344-345
我国是茶的故乡,其悠久、浓厚的茶文化气息吸引越来越多的茶客。在现代社会,茶无论是作为一种文化载体还是一种饮品,其所具备的独特性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必需品。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快速发展,大量新鲜事物夺走了青年人的眼球,使其对茶文化,尤其是蕴含浓厚民族历史气息的茶文化,缺乏兴趣与了解。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对茶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对于传播和发扬我国茶文化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助于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经济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李品娜 《福建茶叶》2016,(12):111-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对其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就成为了现代的焦点议题,如何传承和保护祖先遗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对其加以合理的旅游开发和保护,值得我们思考。赤壁羊楼洞砖茶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它的旅游开发和保护我们要从现状入手,分析赤壁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保护的优劣势,并探索有效的旅游开发和保护路径,从而推动羊楼洞砖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