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田萌 《福建茶叶》2022,(4):283-285
探索中国茶文化"走出去"最佳译介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然而,传统文化典籍海外译介得到足够重视,而茶典籍相关研究明显不足,聚焦其译介模式研究无人问津.尝试构建中国茶典籍海外译介模式,调查茶典籍英译本在海外译介效果,发现《茶经》英译本译介效果最好,归纳海外译本成功译介经验.以期更有利于中国茶文化乃至中国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学形式 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学形式,是民间群众俗语的一种。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句话,前一部分是现象的比喻,也可以说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的说明,像谜底。平常说话或写文章时,可以只把前半截的比喻说出来或写出来,歇去后半裁的解释,让听话的人或读者去揣摸猜测,歇后语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  相似文献   

3.
邵迅  陈刚 《茶叶》2003,29(1):57-58
编辑完<中国茶文化系列>丛书,像是对中国茶文化匆匆作了一番巡礼.掩卷之余,我们似乎对茶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茶"对我们来说,也显得更加亲切,"茶文化"这一术语,其形象也更立体化了.  相似文献   

4.
张睿 《福建茶叶》2016,(10):367-368
茶文化典籍中蕴藏着我国源远流长而又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茶文化典籍的翻译是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举措。茶文化典籍的翻译需要跨越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鸿沟以及现代汉语与英语之间的鸿沟。翻译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文化的阐释、意境的保留、通感的取舍以及音韵的和谐等要点。  相似文献   

5.
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有很多文人墨士以茶入诗。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茶为题材的诗词是杜育的《荈赋》,于良子先生在《谈艺》中评价它有四个第一:第一次写植茶规模,第一次记述秋茶的采摘,第一次写到陶瓷宜茶,第一次描述茶汤的特点。总之,这首诗词开了将茶本体作为审美对象来描写的先河,对后世茶文学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后来茶诗词随着茶文化的发展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6.
日本茶起源于中国,但是在长期的发展中,其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形成了综合性的文化。本文分析了日语中茶字的读音,并且分析了茶名、茶与人和茶谚等,从而表达茶与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日本人传承了中国的茶文化,并且在领会其意义的基础上不断的融入新的内涵,在茶文化中形成经验,在茶文化中体现出智慧。  相似文献   

7.
马艳波 《福建茶叶》2016,(11):125-126
随着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茶文化也得到了有效推广和传播。茶服成为一个全新的茶元素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茶文化的传播中呈现出传统与时尚的完美融合。  相似文献   

8.
茶名是茶文化中一个独特的艺术领域。本文从翻译目的论出发,针对中国茶叶分类及命名,对直译、音译、意译和注释等茶名英译方法进行探索,以促进中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1福州人饮茶成习惯福建自古产茶,作为省会城市的福州,出售茶叶的商店遍布大街小巷,而福州人也自古养成了饮茶的习惯。他们有的喜欢喝早茶,有的一天喝好几次;有的喜欢在家中喝,有的喜欢上茶馆喝;有的喜欢独自品茗,有的则喜欢三五成群围着茶桌,边饮茶边淡论家事、国事、天下事;有的喜欢单纯喝茶不必茶配,有的却喜欢点一二样甚至三五样茶配;有的喜欢喝花茶,有的喜欢喝红茶。饮茶的习惯各有特色,真是五花八门。由于喝茶已成习惯,因此,福州人无论在学习和工作中,还是在休闲和娱乐中,都喜欢配以饮茶,增添精神与乐趣。因此,在…  相似文献   

10.
汪茂忠  程玄进  江声德 《茶叶》2004,30(1):58-59
婺源山川秀美,是名仕伟人之乡。婺源置县于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时隶歙州。宋代,歙州改徽州,婺源隶徽州。清康熙间,设置安徽省,婺源即属安徽省徽州府六县之一。解放后为江西管辖,位于赣东北边陲,和浙江、安徽接壤。境内峰峦起伏,最高峰鄣公山五股尖,海拔1600多米,河流纵横,最宽为  相似文献   

11.
胡迎春 《福建茶叶》2016,(6):326-32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而英国在短短200多年的社会积淀中形成独特的茶文化,成为西方茶文化的代表。英国茶文化大都是从传教士的游记、文学作品中挖掘整理而来。因此,本文选取英国文学中的茶文化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以英国文学为背景,分析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突出中国茶文化对英国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其一生诗作著述颇丰,而诗作中的茶诗也颇多。陆游的茶诗中蕴含了丰富的茶文化。并且这类文化不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不仅是陆游见多识广表象的表现,更是陆游丰富内心世界的展示。  相似文献   

13.
闫慧 《福建茶叶》2016,(7):375-376
茶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密不可分的,自古以来的很多文人墨客,风流学者都对茶有着不同程度的爱好,他们也是推动茶文化发展的主力军。在我国宋代,文人的地位被推到了极致,品茶也开始成为一种陶冶情操方式,而茶也逐渐开始被引入到很多的艺术作品中,例如诗、书、画等。其中宋代的茶画艺术以栩栩如生、神韵悠长、反映生活状态以及饮茶情趣而获得了极大的成就。下面本文从中国宋代茶画的形成和发展进程对其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旅游是一项新兴的农业生态旅游项目,通过对茶文化的研究,不但可以提升茶叶发展经济,还可以促进中国茶叶旅游发展。茶文化是茶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可以让人们系统了解茶的文化背景、生产、艺术等特点,其已经成为茶叶产业链发展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从茶文化旅游背景、内容等方面对茶文化旅游和茶产业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可以带动茶文化旅游和茶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张新中 《福建茶叶》2016,(11):198-199
随着中国茶叶贸易的兴盛,茶叶的包装设计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不仅追求外观的好看,还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元素的应用,以此更加突出茶叶的文化特性。中国绘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表现元素,其悠远的意境营造手法与茶文化追求的旨趣相得益彰,现代茶包装的设计中就充分利用中国绘画元素来表现茶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江西婺源,地处我国著名绿茶生产的金三角之皖、浙、赣三省交界,历史上曾称"吴头楚尾",乃"吴楚分源"之处。婺源是一块神奇锦绣之地,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唐代以来一直是出产名茶的灵秀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凤凰单丛茶的由来、凤凰单丛茶蕴涵的特色茶文化,并对如何发展凤凰单丛茶的特色茶文化提出了感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19.
贺华丽 《福建茶叶》2016,(2):234-235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感现象是将人的各种感觉在艺术的联想中相互融合贯通。茶文化典籍中有丰富的茶性特点,为通感现象的研究提供了资料。品茶是茶文化中的重要形式,是一种精神的享受。人们在品茶时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将视觉、嗅觉、味觉等融入茶中,共同体会茶平和质朴、和谐纯洁的思想意境。在许多茶文化典籍中,都有许多描写通感现象的语句,如何将这些语言进行最生动形象的翻译,融入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其最大化地体现出传统茶文化的艺术价值,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聂泽仙  余瑛 《福建茶叶》2016,(5):196-197
茶文化经久不衰,其中蕴含的思想哲理发人深思。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包装已经不能局限于盛装、保护功能,更是要作为宣传茶文化的载体,在实现茶产品的商业价值的同时,也凸显出茶的精神价值。因此,笔者在探究中国茶文化的内涵及其发展历史之后,将进一步说明茶文化的思想注入茶包装原因和意义,并重点阐述在实践中如何让将茶包装定位于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