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然分蜂和分蜂前的准备阶段“分蜂热” ,对养蜂生产负面影响很大。世界各国养蜂专家及生产者 ,都把解除“分蜂热”当作科研项目和增产措施 ,进行探索 ,研究。写出大量有关解除“分蜂热”的文章。虽然抑制加阻挡的高招倍出 ,却始终不尽人意。中国饲养意蜂近百年 ,世界百余年大、中型蜂场彻底解除“分蜂热”或多年没发生自然分蜂的事例 ,一直没有报导。直至 2 0 0 0— 2 0 0 1年《养蜂科技》独具慧眼 ,先后报导了三篇中国养蜂工作者 ,彻底解除“分蜂热”的好文章和美国二篇译文。读后感触颇深 ,现分析如下 :1、我们在养蜂上以解除了分蜂热与…  相似文献   

2.
我饲养中蜂 1 6年 ,深感分蜂热是成功饲养中蜂必须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实践、探索 ,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得出解除中蜂分蜂热的办法 ,归纳起来有下列 4个方面。1 选育优质蜂王 ,淘汰劣质蜂王是解决分蜂热的关键a.要选好育王群 :养蜂者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筛选出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 ,无病害的蜂群作为育王群 ,这样才能育出好的蜂王。b.要选蜂王的产卵能力 :蜂王的职能就是产卵 ,要看子脾大而整齐 ,很少产未受精卵 ,同时日产卵在 80 0粒以上 ,这样的蜂王能维持强群 ,不易产生分蜂热。c.要选个体粗大 ,特征、色泽一致 ,屁股尖的蜂王 ,这…  相似文献   

3.
在养蜂生产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的因素有多种 :从自然条件来讲 ,天气闷热 ,蜜源稀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从蜂群本身分析 ,蜂王质量差 ,分泌“蜂王物质”少 ,致使部分工蜂筑造王台 ,哺育蜂“过剩”等都会导致蜂群发生“分蜂热”。当王台内被产上卵后 ,工蜂对蜂王每天饲喂的次数逐渐减少 ,蜂王产卵量急剧下降。我们在检查时 ,若发现王台 ,无论其封盖与否全部割掉 ,把新老蛹脾、少量虫卵脾连同蜂王另装一箱。由于蜂群已产生了强烈的“分蜂热”,提出的有王群蜂数减半 ,但又有各龄蜂在内 (有“分蜂热”的群分出后归巢蜂很少 ) ,蜂王一二天后便…  相似文献   

4.
1解除分蜂热现在饲养中蜂的蜂场大都利用自然王台培育新蜂王,蜂群越冬后经过2个多月的春繁,群势壮大,蜂群内拥挤,工蜂在巢脾下部边角造出大片雄蜂房和数个王台,蜂王产子减少,工蜂采集力下降,促成分蜂热。此时正是产蜜和蜂群繁殖的黄金季节,如果让蜂群顺其自然地发展下去,就会造成蜂蜜减产,蜂群增殖停滞不前。笔者近年来采取以下措施:在分蜂季节首先选一两群有分蜂热的强群,把群内的老王带2脾蜂提出另放1只空箱内饲养,接着把全场有分蜂热的蜂群中造有王台的巢脾带蜂提入准备好的无王群内,待新王出房再提出组织交尾群。这样处理可立即解除分蜂…  相似文献   

5.
李怀军 《中国蜂业》2002,53(5):24-24
分蜂是养蜂人为增加蜂群数量 ,控制分蜂热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因分蜂多选择在蜜源贫乏时期 ,交尾群时常被盗。就如何防止盗蜂 ,谈一些我的经验和做法。1 996年 6月 ,正值山丁花末期 ,无其它辅助蜜源 ,进行全场分蜂 ,方法是将要分群的老蛹脾提入交尾群 ,一个交尾群放 1张蛹脾 ,再抖入一脾蜂 ,加 1张蜜粉脾 ,每个交尾箱放两个群 ,巢门开在前面的两边 ,直接搬到预定的交尾场地 ,到傍晚介绍王台 ,交尾群全部被盗 ,发现盗蜂均来自被分蜂的原群。为了制止盗蜂 ,我想了很多方法 ,最后还是采用迁移交尾群位置的方法 ,就是把交尾群搬到 1 0 0米外的…  相似文献   

6.
换位控制自然分蜂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善成 《中国蜂业》2006,57(4):21-21
自然分蜂如果在主要流蜜期前1个月发生。将造成大流蜜期前大量逃蜂或消极怠工,给养蜂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我在处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时,运用换位分蜂的方法达到了蜂多、蜜多的目的。首先,将发生分蜂热的蜂群搬走,原址放1个空蜂箱。然后在任意蜂群中选调2张虫卵脾,带少许幼蜂放在空蜂箱中,组成第1个新分群,由于大量外勤蜂进入第1个新分群,造成新分群外勤蜂过剩,  相似文献   

7.
养蜂要遵守规律 养蜂师傅的秘诀往往不肯轻易示人.比如,不起台不分蜂,不见赘脾不加础,不松巢脾只松础,消灭空穴只需小隔板外1脾蜂,蜂箱可以不被光照,巢门不可被雨淋,等等,都是实践中得出的经验.下面做详细解释: 1.不起台不分蜂 起台说明有了分蜂热,往前推断,起雄蜂房就是有了分蜂热,但新手一般辨认不了.有分蜂热的蜂群分蜂,...  相似文献   

8.
多箱体养蜂时,蜂群一旦产生分蜂热,就会出现工蜂怠工、减少出勤,从而失去多箱体的意义。发生分蜂热的原因主要是蜂王老劣,蜂群强壮及外界温度及蜜粉源等因素满足了蜂群分蜂的条件。预防时可以采取分隔蜂巢、压王。对于已经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取清空子脾、花插子脾、拆分或强弱换位等方法。  相似文献   

9.
刘风伟 《中国蜂业》2001,52(2):26-26
自然分蜂是蜜蜂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在南方春季中蜂第一个主要蜜源期(紫云英 )一般都会发生自然分蜂 ,而且都有连续分蜂现象 ,这就是自然分蜂热。中蜂产生自然分蜂热有以下主要特征 :工蜂建造王台前 ,先建造较多的雄蜂房 ,工蜂建造王台后 ,不喜欢造脾 ,特别是工蜂房。蜂王产卵也开始呈下降趋势 ,蜂王在王台产卵变成幼虫后 ,工蜂的采集积极性开始降低 ,而且日趋严重。在发生自然分蜂前 ,有大量的雄蜂和工蜂出房 ,蜂数大增 ,但外出采集工作却显得冷冷清清。只有分蜂、新王交尾成功产卵后 ,才会极大地调动工蜂的采集积极性。但此时流蜜期已过 …  相似文献   

10.
快速解除分蜂热的三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伟 《中国蜂业》2002,53(6):15-15
养强群夺高产是每个养蜂者期盼的事 ,但蜂群养得强壮了 ,如管理措施不当 ,也容易产生分蜂热 ,一旦产生了分蜂热 ,就会影响花期蜂群获得高产。如何快速解除分蜂热 ,使蜜蜂极积投入到采集中去呢 ?下面谈谈三种简易办法 ,供同行们参考。方法一 :把产生分蜂热蜂群内的王台除净 ,在蜜蜂大量活动时和一弱群直接调换位置 ,这样一来蜂群的内环境发生改变 ,而弱群内虫卵较多 ,蜂王产卵积极 ,解决了老子过多 ,哺育蜂过剩的问题 ,分蜂意念马上就可解除。方法二 :将分蜂群的蜂王带两框将要出房的老子一并提出 ,让蜂王休息备用 ,过 2日待蜜蜂知晓失王后 ,…  相似文献   

11.
分蜂热在季双三规范管理作用下自然消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分蜂是蜜蜂的本能行为。在野生和旧法(桶养)饲养条件下,起到了种族繁衍的积极作用。新法(活框)饲养后,养蜂人逐渐发现自然分蜂前的准备阶段,蜂王产卵逐渐减少,直至停产,影响繁蜂。工蜂怠工,影响采集。这一现象养蜂学业称为分蜂热。另外还有分蜂群飞出  相似文献   

12.
关振英 《中国蜂业》2004,55(2):17-17
自然分蜂是蜂群种族繁衍的一种本能行为,但对生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生产者都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进行分蜂.由于蜂群内外因素的影响,在分蜂期自然分蜂情况仍时有发生,它不仅给生产者增加劳动强度,也使经济效益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3.
曾传勇 《中国蜂业》2007,58(7):20-20
培养蜜蜂强群是防虫治病和蜂产品高产,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但是,当蜂群群势强大时,容易发生分蜂热。如果是流蜜期发生分蜂热,会使群势大幅度减弱,蜂产品产量下降。笔者根据多年养蜂实践,总结了预防和解除分蜂热措施,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养蜂要做好人工分蜂和蜜蜂的合并工作.怎样做好?笔者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供蜂友们参考. 1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又称人工分群,它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或蜜睥组成新蜂群.人工分蜂能按计划,在最适宜的时期繁殖新蜂群.个别蜂群发生"分蜂热"时,可以及时采取人工分蜂的方法把蜂群分开,能够制止蜂群发生自然分蜂,避免收捕的麻烦和分蜂群飞逃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蜜蜂是真社会性昆虫,分蜂是其种族繁衍的唯一方式。养蜂者需要根据外界环境条件对分蜂有选择地进行控制,当外界蜜源条件好或即将越冬的时候,需要保持强群控制分蜂,当外界主要蜜源不属于流蜜期时可以适当分蜂以扩大养殖规模。在总结"分蜂热"出现的原因和前人控制分蜂方法的基础上,在实践中通过(1)去除王台,添加巢础,增加脾距;(2)去王;(3)囚王,去脾;(4)人工分蜂等方法对分蜂群进行控制。经观察分析,认为控制分蜂应该以原始群或分出群不能正常的繁衍为基准进行操作处理。  相似文献   

16.
在养蜂过程中 ,蜂群产生分蜂热会经常遇到 ,但有强弱之分 ,这与蜜蜂种性有关。优良的品种能维持大群 ,有着积极采集性能 ,就不易产生分蜂 ,反之 ,就容易“逃蜂”。为此 ,浅述几项分蜂管理措施。一、优选蜂种控制分蜂随着蜂种改良 ,品种质量的提高 ,分蜂性会大大降低 ,分蜂控制了 ,会减少许多麻烦 ,使蜜浆产量稳步提高。但还有不少养蜂者还饲养品种较差的蜂种 ,既不泌浆 ,又不采蜜 ,还喜欢分蜂 ,经济效益不高。如 2 0 0 2年 4月 ,油菜大流蜜期 ,我去某蜂场办事 ,他饲养 5 0群蜜蜂 ,当天 ,就有 9群分蜂 ,事后问起此事 ,他说一连几天都这样 ,忙…  相似文献   

17.
分蜂是蜂群繁殖的自然形态,大多数西方养蜂者认为分蜂是蜂群管理的失败.历史上分蜂是养蜂的组成部分,蜂群分蜂是必要的,但新分群飞逃,对养蜂人来说是一种损失.面对这些问题,古代养蜂者想出了许多控制分蜂的方法.现在控制分蜂已被视为蜂群管理的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养蜂生产中"分蜂热"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环境影响、蜜蜂种质特性及蜜蜂行为三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对蜂群"分蜂热"控制方法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指出引起蜜蜂分蜂主要是环境因素、季节因素和蜂群因素;蜂王物质不足、工蜂营养过剩和环境温度偏高等导致工蜂卵巢发育的因素。提出了分蜂热阶段的划分和解除、分蜂热的简单控制及自然分蜂群团集以后的收捕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中蜂分蜂、跑蜂都有一定的内在原因,收蜂也要有一定的方法,这样才会提高养蜂的效益。一、分蜂是为了种族的延续任何一个物种都有延续种族的本能,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延续性,在一定的时间内有强烈的分蜂情绪。我们应正确看待这一现象。一旦分蜂就有2/3的成蜂会跟随老蜂王出走,原来的蜂群突然就会变成弱群,这样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分蜂、生产两不误呢?一旦发现某一箱蜂有很多雄蜂在蜂箱外试飞,就要赶快检查箱内情况,看是否有王台。若是原生态饲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