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旱作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与其生长势的强弱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叶片、地上茎、块茎中氮素浓度的变化幅度分别为2%~5%、1%~4%、1%~3%;成熟期氮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30%左右、10%~15%、50%~60%。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速率在整个生育期间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快速增长期(出苗后51d左右),最高吸收速率平均可达99 96mg/(株·d),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3 02kg。  相似文献   

2.
旱作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铃薯各器官钾素浓度随生长发育进程均呈现递减变化,且地上茎中钾素浓度始终高于叶片和块茎,而块茎和叶片的钾素浓度差异较小。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种植密度适宜、氮磷钾适量配施下,最高吸收速率可达130 81mg/(株·d),峰值出现在出苗后47d左右;钾素(K2O)积累量随生长发育进程呈三次曲线变化,在优化栽培条件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吸收钾素(K2O)4 49kg;成熟期钾素在叶片、地上茎、块茎中的分配率分别为10%~20%、10%~20%、60%~70%。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磷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磷元素在马铃薯植株体内的流动性较大,磷营养水平与块茎膨大密切相关,块茎是磷素的最终贮存库。在块茎增长初期,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磷素浓度均为一生中的最高值,此时是马铃薯对磷需求最多的时期,块茎形成后,则大量的磷(P2O5)向块茎转移。马铃薯对磷素(P2O5)吸收速率较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吸收速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块茎增长期。  相似文献   

4.
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作马铃薯对磷素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叶片内的磷素浓度逐渐递减;茎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一个高峰,然后逐渐下降;块茎磷素浓度呈单峰变化,峰值出现在齐苗后55 d左右,然后逐渐下降。非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0.62 kg;正常年型,每生产1 000 kg块茎需要吸收磷素(P)1.02 kg。磷素在叶片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 d左右最高,此后逐渐下降到5%左右;茎中的分配率在齐苗后5~25 d内分配率较高,随后逐渐下降;在块茎中的分配率随着生育进程迅速上升,说明块茎形成后有大量的磷素向块茎转移,块茎是磷素最终的贮存器官。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钾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马铃薯各器官中钾素(K2O)浓度始终以茎秆中最高,表明作为运输器官的地上茎需要更多的钾离子。马铃薯对钾素(K2O)的吸收速率呈双峰曲线变化,峰值分别出现在块茎增长初期和淀粉积累期,且以淀粉积累期的吸收速率为最高,这与块茎的生育代谢规律一致。降低密度、增施氮、磷、钾肥可提高各器官中钾的含量和钾的积累量,尤其是增施磷肥。马铃薯钾素(K2O)积累量在淀粉积累期达到峰值,在块茎形成期以前,叶片中钾素(K2O)的分配率最高;块茎形成后,地上茎中的K2O的分配率始终高于叶片,这有利于保持地上茎的高效运输、直立与抗性;块茎形成后,K2O的分配率逐渐增加,对于块茎体积的增长和淀粉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植株体内氮素浓度的高低反映了其生长势的强弱,马铃薯生育期间各器官氮素浓度的变化始终表现为叶片>地上茎>块茎,叶片中的氮素浓度高低反映了叶片光合活性的大小。马铃薯对氮的吸收与营养生长和块茎的增长密切相关,植株对氮的需求量受其生长状况所控制。而且,氮在植物体内很容易流动,块茎形成后,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和营养贮存。马铃薯植株在淀粉积累开始后,各器官中氮素加快了向块茎的转移,使叶片和地上茎的衰老进一步加剧。因此,在马铃薯高产栽培实践中,须注重氮、磷、钾的适量与配合施用,使之既能满足块茎的形成与生长的需要,又可防止植株生长过旺或后期发生早衰。本试验表明,在因素中量(适量)组合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纯N2 65kg。  相似文献   

7.
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转Bt+CpTI抗虫棉中棉所45为材料,研究了华北平原一熟春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钾吸收特性。结果表明:花铃期是棉花一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最旺盛的时期,此期干物质及氮、磷和钾养分积累速率与数量最大,其次为蕾期;吐絮期干物质及磷、钾积累速率与数量高于苗期,而氮素积累速率与数量低于苗期。棉株干物质与氮、磷、钾积累动态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干物质与氮、磷、钾养分积累的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棉花出苗后80~117 d、73~109 d、75~114 d和69~110 d,积累速率最大的日期分别在出苗后98 d、91 d、95 d和89 d。成熟棉株各器官的干物质、氮素和磷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积累量顺序:子棉+铃壳>茎>叶柄+叶片>根。各器官氮素含量:叶柄+叶片>子棉+铃壳>茎>根;磷素含量:子棉+铃壳>叶柄+叶片>茎≈根;钾素含量:子棉+铃壳>茎>根>叶柄+叶片。棉花全生育期氮、磷和钾养分吸收总量分别为213.83,30.11,156.45 kg·hm-2,全株养分吸收比例为N∶P∶K=1∶0.14∶0.73。  相似文献   

8.
在田间条件下,通过布置氮磷钾肥料基追分配试验,探讨了冬种马铃薯对氮素的吸收、积累和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叶片、茎的氮素含量在齐苗后15 d左右出现小高峰,后逐渐递减;块茎氮素浓度随着生长发育进程整体上呈现递减的趋势.马铃薯各器官氮素含量总体表现为叶片>茎>块茎.2009~2010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2.62 kg; 2010~2011年,每生产1 000kg块茎需吸收氮素(N)4.14 kg.叶片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25 d达到高峰,用于叶绿体和光合系统的建成,此后,氮素对叶片的吸收量逐渐下降.茎中氮素吸收量在齐苗后35 d达到高峰,然后随着生育进程逐渐下降.块茎对氮素的吸收在齐苗后55 d达到高峰,大量的氮素转移到块茎中,用于块茎的建成.  相似文献   

9.
在同一施肥水平下研究31个糯玉米品种磷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分析糯玉米的磷素吸收利用特性。结果表明,生产鲜穗、鲜子粒和成熟子粒糯玉米的磷素利用效率品种间变异范围分别为193.95~342.25 kg/kg、127.35~219.76 kg/kg和96.55~181.61 kg/kg。聚类分析表明,无论其收获产品是鲜穗、鲜子粒还是成熟子粒,属于高产、磷素高效吸收利用的品种有2个,其100 kg鲜穗、鲜子粒及成熟子粒需磷量平均值分别为0.359、0.510、0.656 kg。通径分析表明,提高品种鲜穗和鲜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起主导作用;提高成熟期子粒产量,改良吸磷总量和磷素利用效率并重。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器官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铃薯叶面积、叶干重以及块茎干物重和块茎体积的变化动态均符合三次曲线变化 ,地上茎干重、茎粗、株高符合S型曲线变化 ,其中 ,叶干重的峰值早于叶面积的峰值 ,块茎体积的增长则在出苗后 5 5~ 70d内最快。马铃薯地上茎的生长主要是伸长与充实 ,但伸长较充实缓慢、持续时间更长。匍匐茎与块茎的形成是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前提条件 ,二者的建成与植株其它器官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匍匐茎和块茎的形成与叶片和地上茎形成时期并进 ,所以 ,马铃薯块茎的建成与地上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存在着光合产物的竞争 ,但地上部器官的建成依然是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马铃薯硫素吸收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生育期内各器官含硫量始终以叶片最高,茎秆其次,块茎最低;全株硫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二次曲线变化,在淀粉积累期硫素累积量达到最大值;块茎形成至块茎增长期是马铃薯一生中硫素吸收速率最快、吸收数量最多的时期;生育期间硫素在马铃薯各器官的分配随着生长中心的转移,发生相应的变化,块茎增长期之前叶片中分配最多,其次为茎秆,块茎中最少,之后则是块茎中最多,茎秆其次,叶片中最少;硫在叶片中的分配率随生育进程逐渐降低,块茎中硫的分配率则为直线增长,茎秆中硫的分配率变化表现为单峰曲线,峰值出现在块茎形成期。本试验产量水平下,每生产500kg块茎需要吸收硫0.13kg。  相似文献   

12.
通过亩施锌肥(ZnSO_4·7H_2O)0,5,50,500和1000公斤来研究马铃著对不同剂量锌,特别是高剂量锌的反应,为生长在可能有重金属污染田块上的块茎类作物进行一些环保和食品卫生方面的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较高剂量的锌(5~500公斤/亩)延缓了马铃薯茎叶的生产,对块茎的产量反而有促进作用.亩施锌1000公斤的处理对茎叶和块茎产量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尚未达到大幅度减产或致死的程度.马铃薯体内含锌量的分布为:茎>块茎>叶.块茎富锌幅度为25.5~102.9mg/kg(干重).茎部含锌量在始花期高,收获期低;叶片含锌量在两个时期变化不大,说明茎内锌比叶片内锌更易向块茎转移.  相似文献   

13.
湖南冬闲田马铃薯氮吸收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3414”设计方案,分析冬闲田马铃薯在不同肥料水平下氮肥吸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马铃薯地上部全氮含量在全生育期间其动态变化呈现为苗期低,块茎形成期高,而在块茎成熟期缓陧下降的趋势,且在整个生育期内,氮素浓度的变化表现为地上部〉块茎;块茎中氮的含量均在块茎形成期最高,块茎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14.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ies on potato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itrogen fertilizer efficiencies must be known to successfully apply N fertilizer according to crop growth nee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recovery, partitioning, and translocation of N fertilizer applied at different times for potato production. Russet Burbank potatoes were fertilized preplant with15N-depleted ammonium sulfate, and during early and late tuber growth with urea containing K15NO3 in 1978 or (15NH2)2CO in 1980. All N applications increased tuber yields above the control treatments. The N recovery efficiency was 60% for the preplant N application, and over 80% and near 60% for the N applications during tuber growth in 1978 and 1980, respectively. Good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the isotope and difference methods of determining N recovery efficiencies. Labeled N was initially concentrated in the stems and leaves, particularly if applied during tuber growth. Over 80% of the assimilated, labeled nitrogen was found in the tubers at the start of plant maturation.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N fertilizer efficiency would result from split N fertilizer applications made according to crop growth n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