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4.
甜高粱茎节含糖量和榨汁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及通径分析,研究了10个甜高粱品种自上而下各茎节锤度以及茎节锤度与茎秆锤度、榨汁率的关系。结果表明:自上而下各茎节锤度呈现出低一高一低的变化趋势,不同甜高粱品种茎秆的锤度最高值都出现在中上部。总体上说可以用第7或第8节锤度代表茎秆锤度,但对于不同甜高粱品种来说,能代表茎秆锤度的茎节不同。各茎节平均锤度可以代表茎秆锤度。第1,3,7,9茎节的锤度对茎秆锤度表现出正直接效应,其中第7和9节直接效应值最大,而第4,6,8,10节的锤度具有负值效应;第1,2,7,8茎节对榨汁率表现出正直接效应,其中第8节直接效应值最大,而第3,5,9,10节直接通径系数都是负值,不利于提高甜高粱茎秆的榨汁率。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秆糖含量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手持糖度计(PAL-1),2年7个时期测定3 种不同基因型玉米茎秆糖含量(Brix %),以研究玉米不同节间、不同测定时期、不同类型间茎秆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1)从植株基部到顶部各节间糖含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多以穗位或穗位上下一节间糖含量最高。苏玉16(普通玉米)、05-8(普甜玉米)和扬甜1号(超甜玉米)节间糖含量和节间位置的非线性方程分别为Y = 5.0277 exp(0.020564X - 0.017816X2)、Y = 8.8489exp(0.05949X - 0.006454X2)、Y = 9.6652 exp(0.06944X - 0.009475X2)。(2)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苏玉16(普通玉米)茎秆糖含量表现为低-高-低的变化,而05-8和扬甜1号生育后期茎秆糖含量没有下降反而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甜玉米的灌浆特性有关。(3)通过系统分组资料方差分析,3个品种的茎秆糖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且普通玉米<普甜玉米<超甜玉米,不同节间、不同测定时期玉米茎秆糖含量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4)去雌可以显著提高茎秆含糖量,籽粒库容量对茎秆含糖量的分布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选用不同基因型甜高粱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的糖分积累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品种糖分积累规律的总趋势是从出苗至拔节期几乎不积累糖分;拔节至抽穗阶段开始积累糖分;抽穗至成熟期糖分积累达到高峰。(2)在同一播期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甜高粱其进入各个生育阶段的时间和持续天数不同,其在同一个生育阶段里的糖分积累量也不同。(3)同一个品种在不同的生育阶段中所积累的糖分总量不同。因此,欲求增加甜高粱的糖分含量,就须选含糖量较高的品种,并在糖分积累期采取相应栽培措施,促进其糖分积累。 相似文献
7.
甜高粱茎秆贮存性状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利用甜高梁茎秆制酒(或酒精)、制糖过程中,原料的收获不仅数量大而且时间集中,以及受加工条件所限,难以在短时间内处理完,即加工有一段过程.在这段不太长的存贮过程中,茎秆重量、出汁率及汁液糖分含量等主要经济性状有何变化,如何变化,最长存放时间以及存贮方式等都是生产上急需弄清楚的问题,它关系到加工设备的准备与安排和进程的掌握,以达到糖分的充分利用,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9.
采用固态发酵法,进行了生产燃料乙醇的试验,同时尽量在相同条件下,研究了纤维素酶对甜高粱秸秆发酵产酒率的影响.实验分2组,第1组为空白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第2组为对照试验:酵母菌接种量为0.2%,发酵温度28℃,纤维素酶0.8%,发酵时间为114 h.结果表明,第1组折算,甜高粱茎秆发酵产酒,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3.5 g/100 g;第2组折算,体积分数为61%的乙醇得率为6.56g/100g,比不加纤维素酶的乙醇得率提高了3.06%. 相似文献
10.
11.
本研究以低茎秆含糖量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高茎秆含糖量的甜高粱品系Rio(P2)杂交获得的234个F2:3家系为试验材料,构建了含有92个高粱SSR标记、6个玉米SSR标记和自主开发的28个INDEL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并进行了茎汁混合锤度、茎秆重和出汁率性状的QTL定位。研究结果显示:共检测到7个与茎汁混合锤度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3、LG-5、LG-7和LG-9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62.45%;4个与茎秆重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2、LG-5、LG-6和LG-7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60.92%;8个与出汁率有关的QTL,分布在高粱的第LG-1、LG-2、LG-3、LG-6、LG-7和LG-9连锁群上,解释的总表型变异为99.75%。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茎秆含糖量遗传基础,为茎秆含糖量QTL精细定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甜高粱分蘖去留与糖产量及氮素利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田条件下采用人工去除分蘖的方法,研究了两种种植密度下甜高粱高产品种分蘖特性对糖产量及其干物质生产和氮素吸收利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常规种植密度(每公顷75 000株)下,保留分蘖较单茎秆植株对主茎和分蘖茎含糖量影响较小;在较低种植密度(每公顷37 500株)下,保留分蘖植株主茎含糖量明显下降,分蘖茎含糖量与单茎秆植株接近。在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保留分蘖植株较单茎秆植株开花前和开花后茎秆、叶片和穗各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增加,保留分蘖显著提高了总生物量,达21.9%和81.6%,总糖产量分别增加了17.1%和63.8%。保留分蘖植株开花后氮素向茎秆分配比高,同时,保留分蘖植株叶片氮积累及分配比例明显提高,叶片干重占植株总干重比例显著增加,单位氮素糖生产效率下降,但未达显著水平。常规密度和较低密度下分蘖茎糖产量的补偿效应分别可达20%和62%以上,说明常规种植密度下保留分蘖利于增加甜高粱糖产量,并能够达到简化栽培管理和降低经济人力投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此文以茎秆含糖量(锤度)较低的粒用高粱品系LR625(P1)和茎秆含糖量(锤度)较高的甜高粱品系Rio(P2)及其杂交后代F1、F2群体为研究对象,运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茎秆含糖量的遗传进行了联合分离分析。结果表明:茎秆含糖量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4.004和-2.116,显性效应分别为0.084和-0.462,主基因遗传力为83.27%,多基因遗传力为7.38%。这说明锤度性状主要受2对主基因的作用,而且2对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这一研究结果为茎杆含糖量性状的基因定位和育种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冷冻(-18℃)、冷藏(5℃)、室温(20℃)等3种不同贮藏温度下甜高粱秸秆的糖分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规律,讨论贮藏温度对甜高粱秸秆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贮藏水分变化相对平稳,室温下秸秆水分剧烈降低;3种不同温度下秸秆总糖含量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冷冻贮藏下各时期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不显著,冷藏和室温下总糖含量的变化差异极显著;冷冻条件对贮藏前期茎秆还原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秸秆还原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平稳;蔗糖含量在整个贮藏期内总的变化均呈降低的趋势,低温处理的茎秆蔗糖含量降低趋势较慢,蔗糖含量明显高于同期的室温贮藏秸秆的蔗糖含量。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显著者可认为贮藏效果较好,变化显著者可认为糖代谢活动活跃而影响糖含量的变化,所以3种方法中冷冻贮藏方法较为合适。甜高粱茎秆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条件允许以冷冻的方式进行贮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