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甘草为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于沙地、沙质草原和含沙质土的田边、路旁、低地边缘及河岸轻度碱化的草甸,生态幅较广。 在草原和荒漠草原上可成为优势植物,形成片状分布的甘草群落。甘草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华北,以及蒙古、原苏联(西伯利亚、中亚)、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内蒙古伊克昭盟是我国甘草的分布中心。  相似文献   

3.
荒漠绿洲甘草的栽培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资源分布及生态适应性,探讨了甘草的栽培利用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人工栽培技术等。并指出民勤荒漠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应选择乌拉尔甘草,进行种子处理和育苗移栽,密度16~18万株/hm2,追肥量氮、磷比(1.25~1.75)∶1,栽培3年后采收利用的节水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4.
民勤绿洲甘草人工栽培及产业化发展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亚  王继和  贺访印 《草业科学》2005,22(11):69-73
通过对民勤绿洲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人工栽培的关键技术及其民勤绿洲甘草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提出了民勤绿洲甘草产业化发展的技术措施和对策.民勤绿洲要实现甘草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需从栽培技术、产品深加工、产品质量监测、营销和技术服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柴娜  张颖  王景安 《草业科学》2011,28(9):1671-1675
以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为试验材料,用营养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甘草生物量、甘草酸等药用成分及可溶性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含量的差异,为筛选优良甘草株系提供材料和科学依据。试验结果显示,选出的品质好、产量高的株系,其甘草酸含量是含量最低者的1.6倍,产量是最低产量株系的近3倍。综合分析认为,高大绿茎植株的产量高于矮小紫茎植株,但甘草品质的优劣与植株高矮及茎秆颜色没有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6.
药饲兼用植物甘草的栽培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草别名甜草苗,是豆科甘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野生地下根可作药用.随着生态环境建设的加强,国家对甘草的采挖也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并积极鼓励甘草的人工栽培.经人工栽培的甘草除了根可药用外,其茎叶还是牛、羊等草食家畜的优质饲草,发展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7.
甘肃人工草地的栽培制度及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8.
采挖期和采挖深度对人工甘草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采挖期和采挖深度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品质和产量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年限、不同深度采挖,对人工甘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都达极显著水平,从品质、产量和单位面积年均纯收入综合测定,以4年期采挖最为适宜,采挖深度以40 cm为宜。  相似文献   

9.
通过土壤水分、肥料对人工栽培甘草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壤水分在5%~18%,甘草的产量与土壤水分正相关,但产量提高的同时商品甘草的品质下降;不同肥料处理对甘草产量有很大影响,施肥处理与对照相比产量均有提高,使用专用肥料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探讨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系的分布规律,确定适宜的采挖深度,在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义粮滩分场进行了栽培甘草根系分布规律及生物量的试验研究.试验得出:0~4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86.96%和88.77%;0~50 cm土层分布的3、4年生甘草根系干质量分别占根系总干质量的92.81%和93.97%.等级甘草主要分布在0~30 cm深的土层中.收获的地上部茎叶约占生物学产量的30%,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优良牧草.研究认为,栽培甘草机械化采挖最佳深度为40~50 cm,采挖时间以4年生为最好.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配施对甘草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氮磷钾配施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对其进行“3414”氮磷钾配施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配施对株高的促进效应主要表现在6月下旬之前的主茎快速生长期,对根干质量增加效应则主要表现在7―8月根粗和根长增加高峰期;中等水平氮(N2)、磷(P2)、钾(K2)对甘草生物量和产量促进效应最大;氮磷钾配施以N2P2K2时甘草产量最高,达6 500 kg·hm-2,较不施肥增产39.3%。推荐施氮量171 kg·hm-2,施磷量292.5 kg·hm-2,施钾量49.5 kg·hm-2。  相似文献   

12.
提高旱农地区甘草田间出苗率的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的方法,对如何提高甘草田间出苗率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甘草的田间出苗率与播种深度呈负相关,若底墒好,播后不浇水,播深2.5-3.0cm,可提高其田间出苗率;若底墒差,播后浇水,播深1.5-2.0cm,亦能提高其田间出苗率。在新垦重盐碱地播种甘草,用生长素4号和1号拌种,可分别提高田间出苗率2.9倍和2.6倍。播后3d浇水比播后16d浇水的田间出苗率提高29.5%。  相似文献   

13.
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生长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蔺海明  纪瑛  邱黛玉 《草业科学》2011,28(11):1992-1997
为研究灌水对沙漠绿洲区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生长动态和产量的效应,本研究设2 700(W1)、3 600(W2)、4 500(W3)、5 400(W4)、6 300(W5)和7 200(W6) m3/hm2 6个灌水处理。结果表明,灌水明显促进甘草茎叶、根的生长。处理W4、W5和W6株高显著高于W1、W2和W3(P<0.05),主茎生长速度W6处理较W1快60%,较W2快33%;W3、W4、W5和W6处理地上部干质量显著高于W1(P<0.05),干物质积累速度W3处理较W1快11%;根长、芦径、根干质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水量超过5 400 m3/hm2则表现下降趋势,处理W3和W4根干质量最高,在根快速生长期W3和W4处理的一年龄和二年龄根干质量增加速度分别较W1快50%和35%。灌水4 500和5 400 m3/hm2,一年龄甘草和二年龄甘草根产量均达到较高水平,但前者灌水效率较后者高,可节水900 m3/hm2。  相似文献   

14.
甘草的根及根茎是重要的中药处方材料,甘草的茎和叶可作为药饲兼用型粗饲料。作者就甘草的理化特性,甘草根及根茎、甘草茎叶、甘草根及根茎的残渣和浸膏副产品在畜禽疾病预防及畜牧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甘草茎叶是豆科植物甘草的地上部分,甘草茎叶中含有黄酮、甘草酸、甘草甜素、甘草苷等生物活性物质,能够抗菌、抗病毒、抗氧化、降脂、增强免疫力。对甘草茎叶的营养价值及其在反刍动物饲料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栽培乌拉尔甘草根中黄酮类和皂甙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冷浸乙醇提取法对兰州人工引种栽培的6年生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中的总黄酮和总皂甙类化合物进行了提取分离,并且采用重量法和3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乌拉尔甘草根中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分光光度测定方法中,黄酮含量以直接测定法为最高,硝酸铝显色法次之,氯化铝显色法最低,直接测定法测定样品中的黄酮含量因不受显色剂干扰,测定结果相对更为准确可靠。人工栽培乌拉尔甘草相对野生甘草有效成分的含量较低,但仍可作为野生药用甘草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17.
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对比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对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光合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高于栽培甘草,栽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以及表观量子效率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光能利用能力增强.野生甘草比栽培甘草更有效地利用土壤水分,3年生栽培甘草的水分利用效率最接近野生甘草.不同生长年限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性明显.2~3年栽培甘草和野生甘草在7:00-16:00较强光照条件下保持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的波动与净光合速率基本同步;胞间CO2浓度日变化规律一致,但1年生栽培甘草具有较高的胞间CO2浓度,且波动幅度较小.3年生栽培甘草与野生甘草的各项光合特性指标均较接近,受强光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可见3年生栽培甘草已经适应了草原上较强的长日照,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