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笼养东方白鹳繁殖生态的初步观察刘丽华,魏红,高照弘(哈尔滨师专生物系150086)(哈尔滨动物园)1前言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属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是我国珍贵保护鸟类。于1981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中。目前只繁殖于俄罗斯的阿穆尔州...  相似文献   

2.
白鹳棘沟赖利绦虫病一例王进军,田秀华,赵广英,车丽美(哈尔滨市动物园·150080)(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白鹳(Cioniaciconia)隶属于鹳形目、鹳科,为大型涉禽,具有较高的观赏、研究价值,是我国一类保护鸟类。白鹳主要分布于俄罗斯、中国、...  相似文献   

3.
黑鹳、白鹳作为世界濒危的大型涉禽,在我国东北各地均有分布,由于数量稀少,1980年被列入世界鸟类红皮书。尽管在形体和毛色上有明显区别,白鹳习惯筑巢于孤树上,而黑鹳喜筑巢于岩壁凹陷中,但他们的生活习惯,食物结构相当接近。野生环境的鹳以新鲜的活鱼、蛙、昆虫、软体动物等为食。它们抵御不了东北缺少食物的漫长冬季和严寒,是冬去春来的夏候鸟。人工养殖的鹳,食料鱼往往单一和质量不佳,易造成肌胃病的发生。我国近10年来人工饲养的鹳先后发生7起(白鹳4只,黑鹳3只)肌胃糜烂病造成6例死亡,仅1例黑鹳治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东方白鹳人工招引方法及在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鹳形目,鹳科的大型涉禽,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同时也被列为国际重点保护鸟类。世界上东方白鹳繁殖地仅存中国东北内蒙古及俄罗斯远东地区。50年代至80年代东方白鹳在我国黑龙江省分布的数量还较多,近年来,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活动越来越  相似文献   

5.
中国鹳科鸟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鹳科鸟类赵正阶鹳科鸟类是世界大型涉禽之一。全世界计有17-19种。为何没有确定的种数呢?因为有的学者认为东方白鹳(Ciconiaciconiaboyciana)和白颈鹳(Ciconiaepiscopusstomi)应从亚种地位提升为种,从而使种增...  相似文献   

6.
程岭 《野生动物》1994,(2):29-32
黑龙江中游地区东方白鹳的食性分析东方白鹳(Ciconiaboyclana),是大型水禽,国际性保护鸟类。有关东方白鹳食性的材料是1976年N.S.帕思钦和I.A.纽费尔德获得的.他们共收集了白鹳幼鸟的三个逆呕食团,食四中包括61条鱼,其中32条泥鳅、...  相似文献   

7.
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为大型涉禽;目前仅存3000只左右,在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的鸟类红皮书(1981)中,已被列为濒危种,并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类重点保护动物。东方白鹤成鸟达1米以上,形似鹤象鹭,喙粗大侧扁;长而直,黑色;头颈和背部白色,尾黑色;腿细而高,跗 红色;足具4趾;分布在同一水平上,前3趾间借不发达的蹼相连;翼长而大;翼展可达2米以上,其远端的飞羽呈黑色;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双腿向后伸,休息时常单脚站立 并将喙插入翅膀内;雌雄个体较难辨别;主食鱼类;也吃蛙及昆虫等。 东方白鹳主要繁殖在中国和俄罗斯…  相似文献   

8.
国家环保总局的环境专家昨天透露:一直被人们视为吉祥鸟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经过专家三年的调查研究,确认已经在我国绝迹。据了解,中国鸟类学会理事、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等环境部门的专家,在2000年开始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一直在我国新疆地区栖息的有“送子鸟”之称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鹳目前在我国已经绝迹。造成白鹳在我国境内绝迹的重要原因是人为过度开垦土地和捕猎,白鹳生存的湿地被陆续开发成深水鱼塘,白鹳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无法觅食,最终导致了白鹳的绝迹。据资料记载,白鹳曾经分布在我国东北和新…  相似文献   

9.
康国文 《野生动物》2004,25(6):47-49
鹳,属大型涉禽,泛指鹳形目鹤科中的诸种鹳鸟。全世界共有5属19种鹳,我国产有彩鹳、黑鹳、白鹳、东方白鹳、秃鹳等5种。在所有的鹳种中,黑鹳和白鹳以其超群拨俗、雍容典雅、仪态万方的天生丽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在我国,黑鹳和白鹤较为常见,属候鸟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同时又都属于世界濒危鸟类,因此被人们誉为鹳鸟家族中的“黑白双姝”。1992年2月20  相似文献   

10.
2000年9月3日,笔者在内蒙古满洲里市西北35公里的二卡湿地进行考察时,在本博湖(49°28'21″ N,118°03′29″E)附近发现两只欧洲白鹤(Ciconiaciconia asiatica)。当时是上午11:00左右,两只白鹤正在湖中的芦苇沼泽中取食,距人有200米左右。笔者用15~60倍单筒望远镜观察发现这两只白鹳除跗足■为桔红色外,其嘴也为桔红色。因此而确定为欧洲白鹳。我们用摄像机拍摄了当时的场面;当人接近至100米左右时,两只白鹳起飞;向东北方向飞去。 据郑作新《中国鸟类分布名录…  相似文献   

11.
欧洲白鹳     
象我国人民宠爱大熊猫,金丝猴那样,欧洲人特别喜爱白鹳。白鹳(Ciconia ciconia)属鹳形目,鹳科,是世界濒危鸟类。欧洲白鹳(C·c·ciconia)为白鹳指名亚种。身体为白色,初级、次级飞羽为黑色,喙和跗蹠为红色。而东方白鹳仅跗蹠为红色,而喙为黑色。眼灰色,眼周有黑色裸区。体形象鹤,但喙较粗壮。雌雄差异较小,难于辨认。飞行时头、颈前  相似文献   

12.
世界濒危鸟类——东方白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鹳科鸟类是栖息在沼泽或近水地区的大形涉禽,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目前,绝大多数种类的数量日益减少,有些种类面临濒于绝灭的危险,故极待加强保护。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已在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的鸟类红皮书中(1981),列为濒危种,并被我国定为一类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是东方白鹳的重要繁殖地,但是当地传统农业模式对东方白鹳生存和繁殖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国际上为了解决传统农业与鸟类的冲突采取了多种保护经济激励措施,典型的有日本的以环境友好型种植的具有"生命品牌"的大米,美国的栖息地改造工程(HIP)和农田鸟类栖息地改善计划(WHEP)等。在我国,保护经济激励机制在诸多鸟类保护案例中已显现出明显的效果。"白鹳—大米"是指在东方白鹳利用农田生境进行繁衍的前提下产出的环境友好型大米。东方白鹳保护经济机制以城市居民对环境友好型"白鹳—大米"偏好明显为前提,通过城市居民的购买带来的经济效益保障农户收益并激励农户进行环境友好型耕种,同时给予东方白鹳更多的高质量生境,达到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东方白鹳的目的。在以上分析基础上,本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外野生动物保护经济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地调查结果,建议在东方白鹳保护中使用经济激励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大鸨(Otis tarda)隶属鹤形目鸨科鸟类,分为两个亚种,即指名亚种(Otistarda tarda)和东方亚种(也称普通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其中指名亚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中亚和中国新疆,东方亚种主要分布俄罗斯东南部、蒙古草原和我国东北、华北及黄河和长江流域。 据统计截止2001年,国内有关大鸨研究报导近40篇,多见于野外生态、人工饲养及解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研究。大鸨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迄令尚未见有报导。2001年,哈尔滨动物园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首次获得了笼…  相似文献   

15.
<正>东方白鹳属鹳形目(Cie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的大型涉禽[1]。我国是东方白鹳繁殖和迁徙的主要活动地点,因此我国是世界上东方白鹳人工圈养最多的国家,在这方面做的研究也最多。截至2013年底,我国学者发表的关于东方白鹳的论文共有100余篇,发表的研究报告大多集中在种群数量及分布、种群恢复、生理生化、繁殖生态、圈养行为方面。有人对笼养东方白鹳的春季行为和时间  相似文献   

16.
白鹳Ciconia ciconia为大型涉禽,隶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是世界稀有珍禽,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在我国分布为典型的地区性候鸟。为了搞清白鹳的越冬生态习性,笔者于1984年冬1986年春,在盐城保护区境内(射阳盐场、新洋港中心区和大丰县海丰农场等地)对白鹳的越  相似文献   

17.
世界家禽饲养业普遍面临着禽流感病毒(AIV)感染的威胁,该病毒分布广泛,宿主较多,具体包括野禽、迁栖鸟类、水禽以及诸多非商业化饲养的鸟类。AIV具有不断变异的能力,特别当侵入高密度饲养商品家禽的地区时,常表现较高的致病性,故此世界各国对禽流感注重有加。国际兽疫局(OIE)将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又名“鸡瘟”)列为禽类头号疾病。中国是一个养禽大国,关注世界禽流感的流行趋势,警惕国外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入,防微杜渐,借鉴国外防治禽流感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家禽生产意义巨大。1禽流感病毒及其血清型和致…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方白鹳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属大型水禽,由于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己处于濒危状态,已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CITES列为附录Ⅰ;《世界濒危鸟类名录》中列为濒危种类.  相似文献   

19.
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内东方白鹳迁地保护研究的最新成果的总结和归纳,对在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上海动物园于1984年人工繁殖成功东方白鹳尚属首次。据统计目前世界共有88家动物园饲养繁育约552只东方白鹳,其中,中国就有58家动物园饲养东方白鹳342只。我国对东方白鹳的研究偏重于生态、生理、繁殖三方面,并在笼养繁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狩猎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变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鹳(Ciconia ciconia boyciana)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组织列入濒危物种。但在白鹳越冬区猎捕现象仍然不断发生,白鹳的数量继续减少,加强对白鹳的保护工作已刻不容缓。为了解狩猎对白鹳数量的危害,笔者于1981年11月——1988年3月对沉湖越冬白鹳数量消长及猎捕活动的影响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自然概况沉湖地处湖北省江汉平原,为汉阳县洪泛区最大的湖泊之一。中心点约北纬30°23′,东经113°55′,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点较明显。1O-翌年8月沉湖地区气象情况参见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