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优化菠萝蜜种仁黄酒的酿造工艺条件,为研制新型的果味黄酒提供参考.[方法]以菠萝蜜种仁和黑糯米为原料,甜酒粉为糖化发酵剂,经糖化发酵、澄清、杀菌后制备果味型黄酒.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菠萝蜜种仁黄酒的发酵工艺条件,并探讨不同澄清方法对黄酒澄清效果的影响.[结果]菠萝蜜种仁黄酒的最佳酿造工艺条件为:熟黑糯米与菠萝蜜种仁熟粉质量比5∶1,加入总原料质量0.5%的甜酒粉,28℃下固体发酵2d后加入与总原料等量的20%无菌糖水再发酵4d,得到的黄酒经3000 r/min离心25 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获得的菠萝蜜种仁黄酒呈淡紫红色,半透明,具有菠萝蜜的特殊香味和黄酒的典型风格,糖度20~25 g/L,酒精度2.4%vol~2.8%vol,属于半干型低度酒.[结论]以菠萝蜜种仁和黑糯米为原料,甜酒粉为糖化发酵剂,制得的黄酒酒香协调,风味良好.该工艺发酵时间较短,在实际生产中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多菌种混合发酵提高酱油品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酿3.042米曲霉和黑曲霉AS3.4309混合制大曲,采用固态低盐发酵酿造优质酱油,探讨了混合菌种的最佳配比、盐水原料比、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酱油中总氮和氨基态氮含量的影响。采用.正交设计对酱油的固态低盐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得到固态低盐多菌种混合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水原料比为2.0∶1,发酵温度为45℃,发酵时间为120 d。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酿造酱油的蛋白质利用率达86.28%,氨基酸转化率达55.64%。  相似文献   

3.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菌液和奶粉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并以白砂糖、香料和稳定剂等为辅料研制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香菇酸奶饮料的主要原料配比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适配方为体积分数35%的香菇菌液,质量分数分别为2%、8%和0.4%的奶粉、白糖和稳定剂,并添加适量发酵剂,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4.5 h.  相似文献   

4.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Berk.)sing)菌液和奶粉为原料,利用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并以白砂糖、香料和稳定剂等为辅料研制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香菇酸奶饮料的主要原料配比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显示,最适配方为体积分数35%的香菇菌液,质量分数分别为2%、8%和0.4%的奶粉、白糖和稳定剂,并添加适量发酵剂,发酵温度42 ℃,发酵时间4.5 h.  相似文献   

5.
以发酵冬凌草汁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采用5因素4水平L<,16>(4<'5>)正交试验,探讨冬凌草保健酸奶的最佳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参数为发酵温度41℃,发酵冬凌草汁体积分数12%,蔗糖质量浓度7.O g/L,接种发酵剂体积分数3.5%,发酵时间4.5 h.  相似文献   

6.
以籼米为原料,采用红曲霉(Monascus spp.)、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混合发酵酿造籼米黄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混合菌种酒曲添加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籼米黄酒酒精度的影响,确定了混合菌种发酵酿造籼米黄酒的最优工艺条件,并对成品酒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m(红曲霉)∶m(米曲霉)∶m(酿酒酵母)=2∶2∶3制备混合菌酒曲,籼米黄酒酿制的最优工艺条件是混合菌种酒曲添加量为质量分数7%,30℃发酵7  相似文献   

7.
以大米糖化液和人参浆液为主要原料,通过Kefir粒发酵酿造Kefir人参米酒。以乙醇体积分数(酒精度)和感官评价分数为响应值,使用Box-Behnken Design方法对糖化酶添加量、人参浆液添加量、Kefir接种量进行优化,得到Kefir粒发酵人参米酒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糖化酶添加量是显著影响(P0.05)米酒酒精度的因素,人参浆液添加量是影响米酒感官评价的显著因素(P0.05)。Kefir粒发酵人参米酒最佳工艺条件:糖化酶添加量0.8%、Kefir接种量10%、人参浆液添加量20%,发酵15 d后乙醇体积分数(酒精度)为13%,米酒感官评价为93分。该优化条件下人参总皂苷含量提高了18.6%。  相似文献   

8.
胡萝卜汁与苹果汁复配凝固型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得到一种外观诱人、口味独特的具有市场开发价值的营养保健型酸奶,以胡萝卜汁、苹果汁、鲜牛奶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通过L9(34)正交试验,得出研制凝固型胡萝卜汁、苹果汁复配酸奶的最佳工艺参数:胡萝卜汁、苹果汁、白砂糖、发酵剂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5%,8%,9%,6%;发酵温度(42±1)℃;发酵时间4 h.  相似文献   

9.
以自选的凝胶包埋固定化SN S07酵母为发酵剂,探讨柿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表明:固定化包埋菌数为5.8×106cfu.mL-1凝胶,固定化细胞活化培养液采用66.7%麦芽汁和33.3%柿汁混合液,活化时间24 h;果酒发酵优化条件为固定化酵母加量为10%,20℃、pH 4.0条件下发酵时间8 d。对获得的不同批次柿酒产品进行品质指标测定,结果表明:酵母固定化发酵柿酒的各项指标一致性强,产品质量稳定,符合果酒质量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柿酒的质量标准,可为柿酒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采用优质玉米、大麦和豌豆为原料,生产凉州熏醋的工艺和酿造机理的研究表明:制作糖化发酵剂大曲的生产时间一般应在每年的4月底至6月中旬,严格控制糖化和酒精发酵的环境温度在25~27 ℃范围,可保证前期发酵正常进行,防止发生酸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比较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抗药性标记菌株TUV-13和野生型菌株T2-16对水稻生长影响的差异,筛选出对水稻生长有更好促进作用的菌株,进一步推动木霉生防菌株在水稻上的应用。[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TUV-13和T2-16孢子悬浮液对水稻进行人工接种(浸种处理),确定最适浸种浓度;室外盆栽试验采用常规方法测定水稻各个生长势指标。[结果]确定TUV-13和T2-16最适浸种浓度均为1×105个/ml;用此浓度的孢子悬浮液浸种均能提高种子活力,且TUV-13对水稻萌发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幼苗鲜重比经T2-16浸种处理增加4.85%,活力指数提高5.96%。盆栽试验显示,2个处理均能促进水稻植株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经TUV-13孢子悬浮液浸种的效果最显著。[结论]TUV-13对T优6135的生长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显示出TUV-13在水稻应用上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2.
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固态发酵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优化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底物与发酵条件,提高类胡萝卜素产量,改善发酵产物营养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方法】选用胶红酵母TZR2014作为发酵菌种,采用Design-Expert软件的Mixture-Design设计固态发酵底物的配比,各底物原料的范围如下:麸皮50%—80%、豆粕6%—20%、玉米粉3%—15%、米糠2%—14%、玉米浆2%—10%、硫酸铵0.4%—2.5%、磷酸二氢钾0.05%—0.5%和硫酸镁0.03%—0.3%,通过固态发酵工艺生产类胡萝卜素,并根据类胡萝卜素的产量来确定最优的发酵底物。确定最适发酵底物配比后,利用L16(45)正交设计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设计,各参数的范围如下:接种量5.0%—12.5%、发酵时间60.0—96.0 h、发酵温度26—32℃、p H4.0—7.0、含水量60.0%—75.0%,根据试验结果确定胶红酵母产类胡萝卜素的最优发酵条件。研究优化的胶红酵母固态发酵工艺对发酵产物粗纤维、粗蛋白质、水分、粗脂肪、粗灰分、钙、磷和氨基酸等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胶红酵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与固态发酵底物中麦麸的添加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6,P=0.045),与发酵底物中玉米浆的添加量呈显著正相关(r=0.344,P=0.040),与发酵底物中米糠添加量为正相关(r=0.329,P=0.050)。发酵产物中胶红酵母活菌数与底物中豆粕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0,P=0.001)。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底物含水量对胶红酵母活菌数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但其中发酵温度对胶红酵母菌体数影响最大,其次是底物含水量,之后依次是接种量和p H。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p H均显著影响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P0.05),其中发酵温度对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最大,p H次之,发酵时间影响最小。经过发酵工艺的优化,发酵产物中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到4 535μg·kg-1,发酵产物中的活菌数为3.79×109 CFU/g;发酵后粗纤维、粗蛋白质、粗灰分、苏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含量均显著高于发酵前(P0.05),而组氨酸、水分、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发酵前(P0.05)。【结论】胶红酵母固态发酵产类胡萝卜素底物的最佳配比为麦麸52.5%、豆粕20.0%、玉米粉3.00%、米糠14.0%、玉米浆10.0%、硫酸铵0.40%、磷酸二氢钾0.05%和硫酸镁0.04%;最佳发酵条件为菌液接种量5.0%、发酵时间72.0 h、发酵温度28.0℃、p H 6.0、底物含水量60.0%。经过优化胶红酵母发酵工艺,类胡萝卜素产量得到显著提高,并且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2011—2012年在黑龙江肇东、河南祝楼、江苏句容三地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盐酸吗啉胍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消解动态。水稻植株和田水采用UPLC-MS/MS正离子扫描测定残留的盐酸吗啉胍。结果表明,水稻植株和田水的3种添加浓度(0.005、0.05、0.5 mg·kg-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50%-109.20%和86.40%-107.20%,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10%-6.90%和0.73%-3.10%。本方法在植株和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mg·kg-1。从消解动力学方程可知,盐酸吗啉胍在水稻植株及田水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1.2~4.7、1.0-3.5 d。从结果判断盐酸吗啉胍属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农产品,威胁人畜生命健康,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因此亟需研究建立黄曲霉毒素高灵敏高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已研制出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旨在应用该抗体,建立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为农产品质量监管、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将黄曲霉毒素抗体与乳胶铕进行偶联标记,利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通过检测线T信号值与质控线C信号值的比值和标准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实现定量。针对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不同农产品,研究建立样品粉碎均质提取一体化技术。对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进行方法学考核,以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为例,进行实际样品检测,并与HPLC法进行结果比对。【结果】在花生、稻米、植物油等农产品实际样品检测中,本研究建立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检测黄曲霉毒素B1得到检测限均为0.3 μg·kg-1,线性范围分别为0.8-25、0.8-15和0.8-30 μg·kg-1。上述3种农产品对应的标准曲线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0.238x+0.654(R2=0.992)、y=0.321x+0.811(R2=0.990)和y=0.146x+0.173(R 2=0.993),标准偏差分别为0.024、0.039和0.021。该方法的批内准确度和精密度添加回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回收率在81.0%-113.0%,变异系数在7.2%-14.2%;批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试验结果显示,添加回收率在75.8%-114.9%,变异系数在7.7%-15.3%。说明该检测技术批内、批间均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该方法与HPLC法检测结果相比,相对误差小于10%,说明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技术与行业标准方法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测技术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重复性和稳定性好,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灵芝米酒的制作工艺与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利用灵芝菌丝体发酵液、酒曲、糯米共同发酵生产灵芝米酒的生产及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在经过处理的糯米中,接入灵芝菌丝体发酵液和1号酒曲混和发酵,至第3d加入糯米重量20%的水分,发酵1周后过滤,可得色香味美的灵芝米酒,与对照相比,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提高18.4%。  相似文献   

16.
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稻谷及秸秆中阿维菌素残留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汤锋  唐俊  花日茂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9):13995-13996
[目的]运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建立稻米及水稻秸秆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稻米样品采用乙腈-乙酸乙酯(1:1,1:1)提取.水稻秸秆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三氟乙酸酐和N-甲基咪唑衍生化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结果]结果表明,在0.001-0100mg/kg的添加浓度范围内,阿维菌素在稻米中的添加回收率为80.1%~94.5%,变异系数为3.5%-6.2%;在水稻秸秆中的回收率为77.8%~82.8%,变异系数为1.1%~4.9%、该方法在稻谷中的最小检测浓度为1.00μ/kg,在秸秆中的最小检测浓度为0.500μ/kg[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度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7.
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及配施氮素化肥比常规施肥均能增产。其中早稻增产12.1%-20.5%,晚稻增产7.5%-17.9%;生物有机肥配施一定量氮素化肥均比单施生物有机肥的增产,其中早稻667m^2增3.9-32.7kg,增1.0%~8.4%。晚稻667m^2增20.1-42kg,增产4.6%~9.7%;生物有机肥配施氮素化肥,以667m^2施绿源生物有机肥70kg加尿素4.3kg为好。建议为达到增产增收,在施用时以667m^2施用60kg生物有机肥,配施5-8kg尿素及5kg氯化钾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米粉品质的重要因素,较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稻米加工的米粉结构坚固,可以减少米粉的蒸煮损失,探索米粉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特性为调控米粉稻直链淀粉含量和提高米粉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2017年早、晚季,选择2个高直链淀粉含量米粉稻品种(陆两优996和中嘉早17)和2个低直链淀粉含量对照品种(陵两优268和湘早籼45)为材料进行大田试验,基于Logistic方程对各品种的籽粒灌浆和直链淀粉积累特性进行分析。【结果】米粉稻直链淀粉含量比对照品种高44.8%—72.3%,差异显著。水稻籽粒直链淀粉积累渐增期、快速期、缓增期及最大积累速率时积累的直链淀粉量,米粉稻比对照品种分别高60.0%—91.1%、61.2%—92.3%、59.3%—89.3%和61.2%—92.8%。相同的种植季节,直链淀粉积累平均速率、渐增期积累速率和最大积累速率,米粉稻比对照平均分别高36.7%—91.2%、40.2%—58.3%和29.2%—108.7%,渐增期持续时间长0.6—2.8 d,最大积累速率启动时间晚1.4—2.9 d。不同的生长季节和品种,直链淀粉积累渐增期、快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田氮素的吸收利用、损失残留和残效特征,定量化揭示湖南双季稻田肥料氮去向和残效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季稻田氮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湖南双季稻区开展田间15N微区试验,按氮肥施用量设4个施氮量(以纯N计)处理:N0(不施氮)、N1(早晚稻均为90 kg/ha)、N2(早稻120 kg/ha,晚稻135 kg/ha)、N3(早稻150 kg/ha,晚稻180 kg/ha)。2017年施用15N标记尿素,研究各处理的15N吸收利用、15N在土壤中的残留及15N损失率,明确肥料15N的不同去向及其占比;2018年施用等量未标记尿素,分析各处理残留15N的吸收利用和损失率。【结果】差减法氮肥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2017年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2.14%~46.62%和35.45%~43.08%,2018年分别为37.93%~42.56%和37.20%~44.51%。示踪法2017年早稻15N回收率为24.49%~24.53%;晚稻15N回收率为25.32%~26.59%,晚稻略高于早稻;各处理15N回收率相近,无显著差异(P> 0.05)。各处理肥料15N去向基本一致,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总损失分别约占25%、23%和52%。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7%,20~40 cm土层约占19%,40~60 cm土层约占4%。上一季水稻残留的氮肥,可供下一季水稻吸收利用,是土壤氮库的补充,0~20 cm土层残效最好,2018年两季水稻累积残留15N吸收率为8.13%~9.28%,累积损失率为38.68%~52.97%,最终残留率为38.90%~52.05%。【结论】双季稻田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损失占比较大,早晚稻均达50%以上;水稻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土壤氮贡献率达71.00%以上。双季稻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自身的供氮能力以及上季水稻的氮肥残效,适当降低当季水稻的施氮量,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