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试验采用原创研发的4行插秧机滑转率和种植密度田间测试装置,在泥脚深度13cm左右、水层深度1~3 cm的普通水田和泥脚深度2 1~3 2 cm、水层深度2~1 1 cm的冬水田里,进行了机插秧田间无载荷滑转率试验、模拟满载荷滑转率试验和实际插秧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泥脚深度和水层深度的水田中插秧机滑转率与种植密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插秧机滑转率与泥脚深度成正比,泥脚越深,滑转率越高;当水层深度小于等于7 cm、泥脚深度小于等于2 9 cm时,种植密度和标定密度相差5%以内;当泥脚深度为3 2 cm时,滑转率高达32.5%;当水层深度大于7 cm时,种植密度和标定密度相差高达2 8.1%,且种植密度随机性大。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泥脚田的泥脚深度30cm以上、田面积水层深浅不一致,以及土壤的硬底层较深、表层土壤流变性大、剪切应力小和运动阻力大等特点,设计研制了一种适应深泥脚田的SNJ2行插秧机,并在田间进行了机插秧试验,对SNJ2行插秧机的秧苗栽插质量(包括漂秧率、漏插率、伤秧率)、插秧效率和产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一、机插秧的影响因素 1.客观因素湖北省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资源充足,是水稻主产区。因机械化插秧是小苗带土移栽,要求田块平整,浅水栽插、薄水勤灌。相对于传统手插秧秧苗小、秧龄短、发生虫害机率大、成熟期相对较晚,因此对水利、田块、气候等要求较高。机械化插秧要求水的深度应保持在1—3cm之内。秧苗普遍分蘖时,  相似文献   

4.
谢翔 《河北农机》2016,(5):28-28
正水稻机械化插秧是农机与农艺高度结合的技术,要求较高,影响插秧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机器的设计制造质量,机插用的秧苗状态、规格,大田的平整度、泥脚深度,田块大小、形状及灌水量,插秧时的气候条件和机手的操作技术水平等。现以东洋P600型机动插秧机为例(其他机型可借鉴参考),重点介绍插秧机应用技术中的三大技术问题。1机插秧苗的培育培育出合格的机插秧苗,是实现水稻机械化栽培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日前,在湖南省第4期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培训班上,全国种粮、售粮大户、全国劳模邓东胜推介了他的水稻"机插经"。一要充分了解插秧机的性能。插秧机作业的适应性,即水稻田耕作层不能深于20cm。插秧机在水稻田里作业的环境是有要求的,一是泥脚不能深于20cm,泥脚过深直接影响插秧质量,严重时插秧机会陷入泥中无法行走。二是待插秧的大田应耙平,做到高低落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高速水稻插秧机在农田作业时,插秧盘随水田表面横向起伏导致秧苗插植深度不一致的问题,开展了基于插秧机插植部倾角检测的秧苗插深自适应调节系统的研究与开发。通过角度位移传感器实时检测两浮板相对位置的变化,由数据采集及插深控制单元控制步进电机装置输出,通过动力传输机构来改变整个秧盘的横向侧倾角度,使秧盘与浮板保持一个稳定的相对位置关系,从而达到稳定插秧深度的目的。插秧机仿真实验平台上的静动态实验分析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精度,工作稳定可靠,可以满足农田插秧实际工作的要求,但需要进一步开展大量农田现场实验,在实际工况中对系统的实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升系统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水稻的机械化插秧作业改变了传统的人工插秧模式,不仅减轻了水田作业的劳动力负担,还提升了插秧效率与实际品质,有利于秧苗均匀栽插,便于后期田间管理。针对现阶段水稻插秧机的应用情况,总结了机械化插秧的规范作业要求,希望驾驶员能够更好的发挥水稻插秧机的优越性能,实现高效的机械化生产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8.
AP400—60机动水稻插秧机 AP400—60为步行四行机动水稻插秧机,其动力为1.764kW(最大为2.94kW)汽油发动机,手拉绳轮起动,操纵方式类似于我国手扶拖拉机,整机重145kg。 插秧规格:行距30cm,株距可调。有18cm、16cm、14cm、12cm 4个档,栽插的最大密度每亩1.8万穴。插秧深度2~4cm,内有5段可调。插秧机构为曲柄连杆机构,船板有液压浮动装置。  相似文献   

9.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插秧机由于受到秧苗情况、地形环境、机器状态、操作不当等因素的制约,在机插过程中容易出现下面的故障: 1、立秧差或发生浮苗 (1)分析原因:秧苗苗床水分过多或过少;插秧深度调节不当;水田麦土过硬或过软,秧抓磨损。  相似文献   

10.
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水稻机械插秧作业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地块准备、秧苗质量、机具性能和机手操作技能等方面。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所需的沉淀时间不同,选择合适的整地方式,整出适合机插的田块,并育出适宜机插的合格秧苗,为水稻机插秧提供必备条件。插秧机操作手要具备较高的技术素质和操作技能,要熟练掌握插秧机的操作要领,了解插秧机的结构特点和使用调整注意事项,正确操作、维护和保养插秧机,使插秧机能以最佳技术状态投入作业,保证机插秧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优化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水稻钵苗移栽机构结构复杂、成本高或工作效率低、振动大等问题,提出一种由1个不完全非圆齿轮、6个非圆齿轮和2个移栽臂组成的非圆齿轮行星轮系水稻钵苗移栽机构。分析了该移栽机构的工作机理,采用一种基于人机交互的参数优化方法,编制移栽机构的优化设计软件,得到一组实现水稻钵苗移栽较优工作轨迹和姿态的机构参数。建立移栽机构虚拟样机,研制移栽机构物理样机,开展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分析和物理样机高速摄影运动学试验,得到机构移栽臂的秧针尖点静轨迹和姿态。理论计算和实际测量得到的推秧角与取秧角角度差分别为53.52°与52.53°,误差为1.45%;仿真分析、试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移栽机构设计方法和结果的正确性,以及机构应用于实际机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甘薯种植多以裸苗移栽为主,对机械化移栽要求较高。针对国内甘薯移栽设备自动化程度低,作业时需要人工喂苗导致劳动强度大、机械化栽插质量不高的问题,结合甘薯裸苗栽植农艺要求,基于预处理苗带喂苗装置和挠性圆盘栽植装置设计了一种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结合甘薯裸苗移栽机喂苗装置、挠性圆盘栽植装置和浇水装置自动作业控制需要,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甘薯裸苗自动移栽机控制系统,能够一次性完成旋耕、起垄、开沟、自动有序喂苗、定株距栽插、镇压覆土、自动浇水、修垄等作业。田间试验表明,机具在目标株距25cm以及作业速度0.25、0.35、0.45m/s的情况下,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深度合格率均达到了标准要求,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和栽植姿态合格率受作业速度影响较大,栽植深度受作业速度变化影响较小,在作业速度为0.25m/s时,栽植株距变异系数平均值为10.16%,栽植深度合格率平均值为95.56%,作业性能优于0.35m/s和0.45m/s,栽植姿态合格率平均值为90%。本研究为甘薯裸苗机械化、自动化移栽机械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甘薯移栽水平,解决现有移栽机结构单一、缺少浇水部件的难题,研制了一款集精细化旋耕整地、起垄、移栽及浇水等功能为一体的甘薯裸苗复式移栽机。介绍了甘薯裸苗复式移栽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相关参数等。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机栽植频率为每行每人40株,漏栽率1.51%,栽植深度合格率93.1%,栽植株距合格率92.4%,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4.
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省丘陵山区地形特点和坡耕地条件下的作业环境,设计了一种双曲柄五杆式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栽植机构。通过对移栽机五杆机构的分析,确定了五杆机构各杆件长度,并基于线性独立矢量法得到满足五杆机构惯性力平衡条件的各杆件质量矩;结合Matlab软件图像处理功能设计了与钵苗轮廓相匹配的打孔器;应用RecurDyn与ANSYS仿真软件,对栽植机构栽植轨迹和打孔器结构强度进行了分析;采用高速摄像验证了栽植机构的栽植轨迹。根据仿真结果,进行了栽植机构栽植性能台架试验,以台架前进速度、栽植频率和入土深度为试验因素,建立了栽植合格率、露苗率和株距变异系数的数学模型,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得到了最佳工作组合,即台架前进速度0.4~0.54m/s,栽植频率50~68株/min,入土深度10cm时,栽植合格率大于90%,露苗率小于5%,株距变异系数小于5%。设置花椰菜钵苗移栽机机组的前进速度为0.52m/s,花椰菜钵苗的栽植频率为61株/min,打孔器入土深度控制在10cm,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椰菜钵苗的栽植合格率为91.67%,露苗率为3.33%,株距变异系数为4.17%,满足花椰菜钵苗移栽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蔬菜种植大国,蔬菜规模化种植多采用工厂化育苗,达到成苗要求后的蔬菜钵苗需用移栽机进行大田栽植.为了提高移栽机的工作效率和蔬菜移栽的自动化程度、降低劳动力成本,针对移栽后空穴盘的自动回收设计出了一种全自动移栽机收盘装置.装置由输送装置、托举装置及回收框架等部分组成,穴盘下落后由输送带传送到回收框,托举装置将其叠...  相似文献   

16.
基于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原理,建立了水稻钵苗移栽机作业质量测试方法,确定了秧苗条件、试验地条件和作业质量的测量指标和方法。依据提出的测试方法对2Z-6型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结果表明:(1)产品的漂秧率为0. 5%±0. 2%,翻倒率为0. 6%±0. 4%,平均栽秧深度为20. 5 mm±1. 2 mm,能够满足作业质量要求;(2)产品的伤秧率为3. 5%±1. 0%,均匀度合格率为80. 6%±3. 5%,漏栽率为2. 8%±1.9%,基本满足或不能作业质量要求;(3)建立的测试方法能够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进行作业质量测试,产品的移栽装置的结构参数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钵苗移栽作业质量。  相似文献   

17.
鸭嘴式钵苗移栽机的设计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出一种钵苗移栽机,通过对移栽机的工作过程的阐述及运动学分析,确定了钵苗落苗过程中零速投苗点,使移栽效果最佳。对移栽机进行试验分析,选择机车前进速度﹑滚筒深度﹑可调连杆角度为试验因素,得出各试验因素与试验指标的关系。通过正交试验结果分析各试验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大小,得出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当机车前进速度0.30m/s、滚筒深度60mm、连杆角度40°时,直立度合格指数为85.18%,株距变异指数8.73%,漏栽指数1.68%,为移栽机结构和性能参数进一步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送秧机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总体设计方案,分析了送秧机构的工作原理,对送秧机构的齿距、齿高、转速、曲柄、摇杆等结构参数进行了确定。理论分析和台架实验表明,步进式水稻钵苗摆植机送秧机构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排序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水稻钵苗移栽是一种利用钵盘育秧的水稻移栽技术,是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由机械替代人工完成移栽是推广钵苗移栽技术的关键。为此,在以五杆双曲柄分插技术为核心的水稻钵苗移栽机上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单穴内秧苗拉拔力小于抗拉断力,取苗秧夹夹持秧苗茎秆的取苗方式可行;水稻钵苗移栽机栽深和株距可控,栽植翻倒率为16.7%,漏插率为14.7%,伤秧率为3.4%,栽后第2天长型根,基本无缓苗;由根系生长来看,钵体苗表现更为粗壮,抗倒伏能力强;产量较同期毯状苗机插每穗平均增加4.6%。同时,针对水稻钵苗移栽机试验中所产生的作业质量、效率等问题,分析了农机和配套农艺问题,旨在对后续机具的研发提供参考,为水稻高产稳产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在移栽过程中遇到移栽地面不平整或车速波动,易造成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平抛喂苗准确率降低。为此,通过对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平抛喂苗运动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变苗筒喂苗位置来解决此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当栽植器机架倾角逐渐大于-arctan(0.073vm)时,苗筒喂苗位置沿车速方向移动。当栽植器机架倾角逐渐小于-arctan(0.073vm)时,苗筒喂苗位置沿车速方向移动。当栽植器机架倾角恒定时,车速增大,苗筒喂苗位置需要沿车速的相反方向移动;车速度减小时,苗筒喂苗位置需要沿车速方向移动;最佳吊篮接苗位置不随车速的波动而发生改变。本研究结论为提高吊篮式自动移栽机喂苗准确性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