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红树林是我国海岸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类型之一,不合理的开发活动使我国红树林面积剧减,且自然生长的红树林存活率极低。为此,设计了一种红树林种子泥模定位播种机,并运用UG、Adams等软件对该机器进行改进设计。通过生成数据图线并计算分析,验证了泥模定位的可行性。同时,制造出实物样机,并选择合适的试验方式进行再一次检验。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该机使种子发芽率达到97%,且可靠性好,并保证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基于环境保护的原则,针对中国红树林已遭受严重围垦砍伐破坏的现状,在红树林生长规律的基础上,研发一种播种质量高、能耗低、可以广泛应用于红树林机械化种植的红树林种子泥模定位制作播种机。同时,分析了该机的工作原理,对其关键零部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基于Inventor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播种机关键零部件的刚度和强度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3.
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主要针对平均直径小于3mm的作物种子,是播种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小颗粒作物种植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包括多种谷物、蔬菜、花卉种子等,种植面积占所有作物种植面积的22%。由于小颗粒种子具有颗粒小、质量轻、且外部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对排种器的研制造成了较大的困难。本文综合介绍了排种器的种类、排种器的工作原理、国内外小颗粒播种机械研究现状,总结当前小颗粒种子排种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小颗粒种子播种机械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物移栽机械是我国农业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栽植机构是作物移栽机械的核心部件,栽植机构的性能对作物种植的直立度、成活率、种植效率、种植质量等有密切关系.本文概述了国内外作物移栽机械栽植机构的发展进程,对圆盘钳夹式移栽机、链夹式移栽机、挠性圆盘式移栽机、导苗管式移栽机、吊篮式移栽机的栽植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了...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北方广大稻农和农业科研机构多年的水稻种植生产实践,其技术经历了无数次的更新、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已逐渐成熟,现将北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操作规程概括归纳如下。一、工艺流程1.机械精细整地;2.种子物化处理;3.智能催芽育秧;4.秧盘机械播种;5.机械快速插秧;6.机动洒喷肥药;7.机械联合收获;8.节能调质烘干。二、技术操作规程1.本田机械整地与施基肥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标准化幼苗的生产,提出了大粒种子定向定位排种方法,研制了调向排种机构。该机构主要由调向板、进种导向板和出种导向管构成,可实现对大粒种子长轴保持45°方向、种子发芽口朝向一致并位于穴孔中心位置定向定位排种。为此,以南瓜种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参数优化试验确定了结构设计参数,利用3D打印技术试制了机构,最后以单片机为控制单元、步进电机作为驱动源,结合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大粒种子方向的判别方法和控制方法,对机构的定向定位排种性能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的定向定位排种成功率为9 7.1%,9 4.7%的种子的发芽口分布在以穴孔中心为圆心、半径为1 0 mm的圆内,9 5.9%以上种子偏转角度小于1 5°,基本满足大粒南瓜种子的定向定位播种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蒜种子形状复杂、大小差异较大给大蒜种植机的开发设计带来困难,对种子进行分级不但可使大蒜出苗整齐,便于播种和管理,也有利于大蒜种植机械的研发和提高大蒜机械化种植质量。针对目前专用的大蒜种子分级机较少、对其分级技术的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阐述农业物料分级技术以及大蒜种子机械化分级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外现有机械式大蒜种子分级机和图像识别大蒜种子分级方法的工作原理及特点,并对其性能进行分析比较。针对现有大蒜种子分级机械存在的窜级、无法充分发挥各级效率、筛孔堵塞和蒜皮飞落等问题,提出合理选用筛面材料或设置导向凸棱、依据大蒜尺寸分布设计筛面长度、增设清筛装置和蒜皮、尘土收集装置等建议,展望大蒜种子分级机应向破瓣、分选、分级复合作业和智能化发展,旨在为大蒜种子分级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大蒜生产机械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的草种采集(收获)主要依靠手工作业,生产效率低、损失大、成本高、质量差,由此造成的草种产量不足,影响了人工草地种植面积,同时草种质量不高影响了牧草质量。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实现牧草种子收获机械化。为此,简要介绍了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现状,分析了黑龙江省牧草种子收获机械落后的原因,比较了各种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综合性能,提出了黑龙江省发展牧草种子收获机械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精密播种机是机械精少量播种技术核心,它的任务就是把种子定量、定位的播到土壤中,因此对精密播种机要求:一是排种部件性能可靠,种子破损率低于1%,空穴率不超过5%~10%;二是开沟仿形机构灵敏,以提高播深的稳定性,保证播深变化幅度在允许的范围内;三是精密播种机要有深施肥装置,以保证种子化肥的相对距离。  相似文献   

10.
玉米定向排种精播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简述了玉米种子结构、发芽和出苗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实际调查,阐明了种子在土壤中的方位与叶片生长的关系。最后在农艺学的基础上,提出了玉米机械精量定向定位排种技术并介绍了定向定位排种器的结构。玉米自动排种已通过台架试验,合格率达到80%以上。该技术的应用既可保证种植密度,又可充分利用太阳的光和热,确保玉米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1.
谷物种子干燥机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物种子干燥作业是制种和安全贮种的重要环节。潮湿的种子在适当的环境下会产生霉变。种子发芽率降低。种子干燥方法有自然干燥和机械干燥两种。机械干燥具有生产率高、不受天气影响、确保种子发芽率等优点。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谷物种子干燥机必须具有低温干燥、精确控温、防止混种等基本要求,以确保有高的种子发芽率和种子的纯度。目前,谷物种子干燥机上广泛采用了微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开发研制了温室太阳能干燥装置、远红外谷物种子干燥机等新型干燥机械,使谷物种子的干燥作业向更为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玉米种子的机械损伤对其发芽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种子质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目前,由于我国没有生产专用种子玉米脱粒机,玉米种子的脱粒只能采用打击原理设计的普通脱粒机,对玉米籽粒伤害较大,从而影响了种子在田间的出苗率以及植株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为此,针对不同部位有机械损伤的玉米种子对其发芽率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为新型低损伤玉米种子脱粒机的研制提供作用部位与作用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韩广森 《农业工程》2016,6(1):74-78
为进一步提高玉米播种机的作业性能,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铺膜不能精密播种的问题,设计了新型的玉米膜上精密播种机构,确定了导种机构和投种机构的主要结构参数,并对导种机构中无导种板装置和有导种板装置分别进行了导种作业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设导种板装置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导种成功率>90%,机器的前进速度需<3.4 kmh。增设导种板装置的性能试验显示,当机器的前进速度达到6.8 kmh时,导种的成功率也可达95%以上。研究结果为玉米膜上精密播种机的开发提供重要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现有免耕播种机的缺陷,对现有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设计了一台全新实用的免耕播种机。针对当前免耕播种机不能调整株距的问题,设计了多级链轮调节系统,可以通过改变传动比和调速,实现株距控制。针对当前免耕播种机对种粒大小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设计了多个窝眼轮串联的排种器,从而适应了各类种子的播种。针对入土器粘土和夹土阻塞等问题,设计了全新的凸轮开合机构。利用传感信息采集技术实现了免耕智能播种机的自动株距调整,提高了播种精度。通过对播种机的试验研究发现:播种机的播种株距均匀,其单粒率、空穴率、重播率和籽粒破碎等各方面的播种质量都优于传统的播种机械,并且实用性更强,更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温室大棚空间狭窄、大田气力式精量播种机无法进入作业,而现有小型机械式播种机播种精度低的问题,设计了适用于温室大棚的小型气力式蔬菜精量播种机,采用正负压双作用排种器提高播种精度,并通过更换排种盘配合不同的开沟分种装置实现不同蔬菜及不同行数的播种作业,提高了播种机的适应性。对排种器进行基于EDEM的离散元仿真分析,探究充种区种群运动规律和搅种装置性能。对整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漏播率≤5%,重播率≤5%,种子机械破损率≤1%,播深一致性合格率≥90%,各项指标符合蔬菜种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油脂脱色是油脂精炼的重要过程,操作中一般是利用脱色塔的负压将活性白土吸入油中,由于白土负压入脱色塔,存在白土排空损失以及白土与油脂混合不匀等问题而导致油品脱色效果控制不好。研究了将脱色剂活性白土和油脂进行先预混再进入脱色塔的油脂脱色工艺,并在棉子油精炼工艺中进行了应用,将活性白土用量由3%降低到2%以内,精炼油色泽稳定控制在Y35R3以内,同时降低油脂炼耗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玉米种子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建立玉米种子几何模型与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玉米种子在压载作用下不同作用部位的应力分布进行了分析,获得了玉米种子在不同施力部位压载作用下的微观力学性质,从而为深入研究玉米种子的力学性质、损伤机理、优化脱粒机械提供理论依据。经模型计算和试验结果相比较,得出种子的宏观破裂位置和破裂方向与模拟结果相吻合,种子的宏观破裂是由内部裂纹引起。  相似文献   

18.
气送式油菜播种机集排器供种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有气送式播种机集排器供种装置在油菜种植区域地表坡度变化范围大时供种量稳定性不足等问题,设计了一种采用调节弹簧调节清种毛刷与外切圆弧型孔轮距离,从而控制充种及清种量、实现坡地播种、稳定供种的供种装置。阐述了供种装置的工作原理,确定了外切圆弧型孔曲线方程、主圆弧偏转角及种量调节机构结构参数,分析了种量调节机构与型孔轮间的力学关系。利用智能种植机械测试平台进行了供种装置性能优化试验,以清种毛刷厚度、调节弹簧有效圈数、调节板厚度、主圆弧偏转角为试验因素,采用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分析各因素对坡度地表供种量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主要目标法确定最佳参数组合为:清种毛刷厚度为13 mm、调节弹簧有效圈数为82.5、调节板厚度为7.8 mm、主圆弧偏转角为7.7°,固定倾斜-5°~5°相对无倾斜下的供种速率变化率不超过4.29%、供种速率稳定性变异系数不超过0.52%,供种稳定性较优。最优参数组合下的台架验证试验表明,供种速率在摆动-5°~5°相对无倾斜状态的变化率不超过1.6%,供种速率稳定性变异系数不超过0.86%,满足油菜坡地播种供种量稳定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不同土壤中Cr(Ⅵ)在质量浓度小于25 mg/kg时,对3种作物种子的发芽率均无显著性影响。在壤土和砂壤土条件下,Cr(Ⅵ)质量浓度小于2 mg/kg时,对试验种子发芽的根伸长及鲜质量均无显著性影响,粘土条件下,Cr(Ⅵ)质量浓度小于1 mg/kg时对种子的根伸长及鲜质量的影响也不显著,但随着质量浓度的增高转变为越来越强烈的抑制作用。经相关分析可知,土壤Cr(Ⅵ)质量浓度与作物种子的根伸长抑制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由回归方程计算得到抑制率达到25%的EC25值,通过比较得出Cr(Ⅵ)在粘土中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壤土和砂壤土中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