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 我国养殖对虾主要有6种寄生虫病。1 微孢子虫病(原虫病)1.1 病原 国外报道有:奈氏微粒子虫[Ameson(=Nosema)nelsoni]、对虾匹里虫[(Pleisttphorapenaei]、桃红对虾人孢虫[Agmasoma=Theloha-nia duorara]、对虾八孢虫(A.penaei)。我国发现几种微孢子来鉴定。1.2 传播途径 可能由于:①摄食病虾的蜕壳  相似文献   

2.
徐晓津  王军 《内陆水产》2002,27(5):32-33
我国对虾养殖主要有6类寄生虫病。1 微孢子虫病1.1 症状与病理变化微孢子虫主要感染横纹肌,病虾腹部肌肉向外隆起,变白,成棉花状。此病也叫乳白虾或棉花虾。对虾八孢虫主要感染卵巢,使卵巢肿胀、变白色、混浊不透明。在鳃和皮下组织中出现许多白色瘤状肿  相似文献   

3.
<正>虾肝肠孢虫又称"肠孢虫",属于微孢子虫科,肠孢虫属,是一种可感染多种真核生物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该病原最早于2004年作为一种未知微孢子虫在泰国生长缓慢的斑节对虾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内被发现,在2009年获得分类和命名,主要危害对虾类,目前普遍认为虾肝肠孢虫与养殖对虾的生长迟缓相关,近年来各地都有虾肝肠孢虫检出的报道,且呈上升趋势,该寄生虫正严重威胁着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4)孢子虫、肤孢子虫、鳗匹里虫病内服:孢虫散3~5克/千克料。外用:灭孢宁0.1毫克/升,精养池使用蓝天使0.3毫克/升+孢虫散1~2毫克/升浸泡72小时,杀灭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文衍红 《内陆水产》2005,30(4):40-41
我国淡水鱼孢子虫病主要有球虫、粘孢子虫、微孢子虫及单孢子虫四大类。其中以球虫、粘孢子虫种类繁多,鱼病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笔者1997~2004年对广西青狮潭水库灌区鱼苗场鲤鱼出现的肤孢虫病进行了8年的跟综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孢子虫病根据不同的病原分为艾美虫病、粘孢子虫病、微孢子虫病、单孢子虫病和簇虫病五大类,其中粘孢子虫病又分成碘孢虫病、粘体虫病、草极虫病、旋缝虫病。本文以碘孢虫病为例,简单介绍该病的症状,流行情况,诊断方法及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鳗鱼凹凸病是由微孢虫寄生引起的。它病程缓慢,虽不象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疾病使鳗鱼迅速致死,但难以治疗,鱼体一旦形成凹凸即失去商品价值,且传播性强,因此是一类危害性较大的疾病。笔者近几年接触了几例凹凸病的实例,现将该病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如下:1.病原鳗鱼凹凸病的病原为鳗匹里虫,属微孢子虫目。孢子小,构造简单,模式图见图1。鳗匹里虫寄生于体侧肌肉内,孢子散布于肌肉组织内外,同时使周围组织溶解,体表内陷,呈现凹凸不平,故称之为凹凸病。图1微孢子虫模式图2.流行与危害本病流行期无特别限制,在15~30℃的水中皆可感染…  相似文献   

8.
何筱洁 《水产学报》1982,6(2):97-106
本文报道了我国南海北部湾及广东湛江、广西北海等地沿海水域大眼鲷的一种微孢子虫病,病原体是大眼鲷匹里虫(新种)Plistophora priacanthicola sp.nov.,定名为大眼鲷匹里虫病(plistophorasis)。这种病的危害,主要是影响大眼鲷的生殖腺发育,严重感染者,其腹腔内充满病原体的大量孢囊,生殖腺萎瘪变形,鱼体瘦弱,腹部膨大,腹壁肌肉明显变薄。这种病原体除在长尾大眼鲷体内寄生外,在短尾大眼鲷也偶有发现,但在其他鱼类中尚未发现,这表明了该病原体对寄主有较严格的专一性。寄主对病原体的感染没有性别上的差异,而感染率则随寄主年龄增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区及周边地区池塘、网箱均不同程度地发生由粘孢子虫、碘孢虫、尾孢虫、单极虫、和肤孢虫引起的鱼病。特别是由碘孢虫、尾孢虫在鲤鱼上引起的鱼病,死亡速度快,死亡量大,1999年5月29日-6月3日,我区致韩镇新阳四社一口池塘首次发生碘孢虫病,  相似文献   

10.
一、4月份病害流行情况 2013年4月,危害广西水产养殖动物的病害有出血性败血症、赤皮病、烂鳃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三代虫病、锚头鳋病、孢子虫病、鱼鲺病、斜管虫病、车轮虫病、水霉病、缺氧、农药中毒和鳖穿孔病、疖疮病、红底板病及对虾偷死病18种,因病害造成养殖动物死亡重量34万千克,经济损失281.8万元,其中对虾偷死病29.8万千克,经济损失238.5万元.  相似文献   

11.
葛朋彪 《科学养鱼》2004,(12):75-75
自孢虫杀1号投放市场以来,在预防和治疗孢子虫病特别是鳃孢子虫病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年我们在江苏地区尤其是鲫鱼的主要养殖地区(苏北地区)进行了孢虫杀1号的使用情况调查。调查中发现,合理、正确地使用孢虫杀1号在防治鲫鱼孢子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如何正确使  相似文献   

12.
《海洋与渔业》2012,(10):61-61
10月份广东气温、水温仍然较高,养殖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养赡鱼类出血病、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诺卡氏菌病、溃疡病、指环虫、车轮虫病、孢子虫病、锚头鳋病、蹩红底板病和白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的白斑病、红腿病和不明病因病等病害的发病率仍然较高,要切实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与渔业》2009,(6):24-24
病名: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最常见的为聚缩虫、单缩虫、微孢子虫、吸管虫、累枝虫和钟形虫等。症状:虾类(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青虾等)被固着类纤毛虫附着时,虾体外观呈黑色,体表有灰黑色绒毛。当大量虫体寄生在虾体、鳃、附肢时,轻者病虾活动能力下降,不摄食、不蜕壳,生长缓慢,影响鳃的呼吸,重则与细菌性疾病并发,引起虾的死亡;成虾感染寄生虫后体表粗糙,  相似文献   

14.
一、9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9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与上月差不多,仍处于高发期.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鳜鱼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和蟹弧菌病、褐斑病、鲍苗脱板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桃拉病及病因不明病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鲮鱼、罗非鱼、鲫鱼、鲈鱼、鲢鱼、鳙鱼、鳖、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在局部地区养殖黄鳍鲷指环虫病、斑节对虾白斑病、鲍苗脱板症发病率高于50%,红鳍笛鲷本尼登虫发病率达到100%;卵形鲳够烂鳃病死亡率20%、对虾红体病死亡率31%、鲍苗脱板病死亡率75%、斑节对虾白斑病死亡率88%.……  相似文献   

15.
福建南部养殖石斑鱼匹里虫(Pleistophora sp.)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南部海区一些网箱养殖石斑鱼常见一种流行性孢子虫病,病鱼主要表现为游动失常、厌食、消瘦。外表无明显病理症状,部分病鱼腹部膨大变形,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剖检可见腹腔、生殖腺、肝脏、结缔组织以及肌肉组织内散布或成串排列数个到数十个大小不一的黑色或银灰色孢囊。包囊内含大量孢子虫的子孢子,子孢子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4~5μm。根据形态学以及寄生特点确定该寄生虫是一种匹里虫。  相似文献   

16.
对虾的主要疾病及其诊断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吉桥  徐锟 《水产科学》2002,21(5):23-28
诊断对虾病原的方法有传统的形态病理学(光镜和电镜直接观察和组织病理学等)、扩增和生物测定、微生物学和血清学方法,对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病(IHHNV)、肝胰脏细小病毒病(HPV)、拖拉症(Taura syndrome,TS)、白斑综合症(WSSV)、斑节对虾型杆状病毒病(MBV)和杆状对虾病毒病(BP)等病原均采用非放射性的基因组探针目前已研制出了NHP、某些弧菌(Vibrio spp)和微孢子虫的传统基因探针,根据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DNA扩增方法确立的检测某些病原的高敏感性方法也应用在对虾病原诊断上。  相似文献   

17.
一、8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广东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8月份监测种类病害的发病范围和疾病种类、发病率与死亡率比上月略有下降,但仍处于高发期.主要病害有鱼类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肠炎病、溃疡病、纤毛虫病、孢子虫病、鳜鱼锚首虫病、指环虫病、本尼登虫病、鱼鲺和蟹弧菌病、鲍脱板病、虾类白斑病、红体病、红腿病及缺氧泛塘等,发病种类5种以上的养殖品种有草鱼、鳗鱼、鳜鱼、鲮鱼、罗非鱼、鲫鱼、鲈鱼、鲢鱼、鳙鱼、对虾、罗氏沼虾共12种;在局部地区养殖扇贝不明病因病、高体师鱼和眼斑拟石首鱼本尼登虫病、广东鲂不明病因病和石斑鱼细菌性肠炎病发病率高于40%,鲍苗脱板病死亡率14%,广东鲂不明病因病死亡率40%,黄鳍鲷指环虫病死亡率32%.……  相似文献   

18.
对鲶苗(种)的肤孢虫病与小瓜虫病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瓜虫仅在鲶体表形成孢囊,而肤孢虫则可深入皮下及肌间组织,并伴有明显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9.
<正>通常被人们称为孢子虫(Sporozoans)的动物,实际上是对在分类学上属于微孢子虫(Microsporidia)、黏体动物门(Myxozoa)、单孢子虫门(Haplosporidia)和顶复门(Apicomplexa)等相关动物的总称。随着对这些种类动物生物学特性研究的不断深入,证明了属于微孢子虫、黏体动物门和单孢子虫门的各类动物具有与孢子虫明显的差异性生物学特性而被单列。因此,现在只是将包括血族虫科(Family Haemogregarinidae Neveu Lemaire,1901)、指状虫科(Family Dactylosomatidae Jakowska abd Nigrelli,1995)、艾美球虫科(Family Eimeriorina Leger,1911)  相似文献   

20.
广东阳西陈老板经验:发现对虾尾部和头胸甲上寄生有纤毛虫和太阳虫,可先用抗应激的药(如维生素C等)全池拨洒,4小时后冉脂“纤虫净”处理(按说明使用),可有效杀灭纤毛虫和太阳虫。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对虾的脱壳期不能使用“纤虫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