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40%辛硫磷原液稀释成35~70 mg/L浓度区间的8个浓度梯度,采用浸叶法测定了辛硫磷对于5龄第3天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24 h的半致死浓度(LC50),计算出40%辛硫磷乳油对蓖麻蚕的LC50(24 h)为51.81 mg/L。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RCR)方法检测添食50 mg/L辛硫磷后蓖麻蚕乙酰胆碱酯酶基因Pcrace1、Pcrace2在不同组织(血液、脂肪体、中肠、丝腺、头)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在添食辛硫磷之后,Pcrace1、Pcrace2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都有变化,其中Pcrace1在头部、脂肪体的转录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10.66、26.50倍;Pcrace2在头部、脂肪体的转录表达量分别比对照组高24.73、14.56倍;Pcrace1、Pcrace2表达量在中肠、丝腺中的变化不大,上调的倍数分别是7.65、5.62与3.44、2.34倍;Pcrace1、Pcrace2在血液中几乎无表达变化,表达变化倍数分别为2.52、1.11倍。结果表明,Pcrace1、Pcrace2主要在脂肪体、头部发挥代谢解毒作用,而中肠、丝腺等组织对农药辛硫磷的代谢解毒作用较小,血液几乎不参与解毒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ELISA法检测了亚洲玉米螟取食转基因玉米后,Bt杀虫蛋白(Cry1Ab杀虫蛋白)在幼虫体内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中肠和血淋巴中Bt杀虫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267 ng·g-1和417 ng·g-1,丝腺、脂肪体、马氏管的含量较低,生殖器官中未检测到Bt杀虫蛋白;幼虫取食转基因玉米3d后改喂普通玉米的亚洲玉米螟发育成的蛹、成虫及卵中不含Bt杀虫蛋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辛硫磷诱导后,家蚕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B3、CyclinE)在5龄幼虫各种组织中的转录活性,为进一步研究有机磷农药对家蚕的损伤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以饲喂清水浸泡过的桑叶为对照,分析家蚕5龄3d幼虫喂食辛硫磷(4μg/mL)浸泡桑叶24h后,脑、脂肪体、中肠、丝腺、马氏管、精巢及卵巢等7种组织中4种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辛硫磷诱导24h后,CyclinA、CyclinB、CyclinB3在各组织中均表达上调,CyclinE在中肠及脂肪体中表达显著下调,在精巢与马氏管中无明显变化,在其他组织中则表达上调。【结论】辛硫磷诱导24h后,家蚕组织中CyclinA、CyclinB及CyclinB3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是家蚕对磷胁迫的响应;CyclinE在中肠及脂肪体中表达显著下调,这与这2种器官是家蚕重要的解毒代谢器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家蚕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CyclinA、CyclinB、CyclinB3、CyclinE、CyclinL1)在丝腺及其他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为探讨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取家蚕5龄3d幼虫的脑、脂肪体、中肠、丝腺、马氏管、精巢、卵巢及血液等组织,用Trizol提取各组织的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Actin3为内参基因,合成的cDNA为模板,利用每个基因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家族基因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丝腺中,CyclinE基因的表达量最高,CyclinA、CyclinL1基因表达较弱,而CyclinB、CyclinB3基因没有表达;在其他组织中,CyclinA、CyclinB、CyclinB3、CyclinL1基因均在精巢中高表达,而CyclinE基因在脂肪体中表达较高。【结论】CyclinE基因在家蚕丝腺细胞G1/S期起重要作用,CyclinB、CyclinB3基因在G2/M期起作用;CyclinA基因可能参与丝腺染色体的后期复制;CyclinA、CyclinB、CyclinB3、CyclinL1基因在家蚕精巢中的精母细胞发育形成精子进行分裂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家蚕Bm595的表达、组织分布及亚细胞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家蚕蛹期cDNA文库中获得一条新基因Bm595,分析Bm595在家蚕体内的表达和定位情况。【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Bm595序列,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以纯化的融合蛋白抗原,制备多克隆抗体。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Bm595基因在家蚕各组织中的分布。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研究Bm595蛋白的定位情况。【结果】Bm595在五龄幼虫的转录水平最高,卵中最低。Bm595在家蚕五龄幼虫各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睾丸、丝腺、肠、头、卵巢、脂肪体、表皮、气管。在表达水平方面,睾丸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丝腺和头,脂肪体有较明显的表达。以家蚕Bm5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试验,Bm595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结论】在mRNA、蛋白质表达和细胞水平对Bm595进行初步表达分析和定位分析,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在家蚕中的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家蚕(Bombyxmori)抗菌肽对球孢白僵菌感染的应答模式,为揭示家蚕及鳞翅目昆虫抗真菌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被球孢白僵菌感染后抗菌肽基因cecropinA、gloverin2、lebocin1/2和lysozyme的表达情况,比较4种抗菌肽在家蚕脂肪体、血淋巴、马氏管和中肠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结果】经球孢白僵菌诱导后,cecropinA基因在家蚕脂肪体中的最高上调表达倍数为10.2倍,在血淋巴中的最高上调表达倍数为13.2倍,在马氏管中感染初期显著上调表达(P<0.05,下同),在中肠中感染后期显著上调表达;gloverin2基因在家蚕脂肪体中出现2次上调表达过程,最高上调表达倍数为15.7倍,在血淋巴中感染前期呈上调表达,在马氏管中略呈下调表达,中肠中的gloverin2基因在接种后16~48 h呈显著上调表达,最高上调表达倍数为6.7倍;lebocin1/2基因在家蚕脂肪体和血淋巴中的最高上调表达倍数分别为19.4和22.4倍,在马氏管中仅在接种后16 h呈显著上调表达,在中肠中则是接种后24~48 h呈显著上调表达;lysozyme基因在家蚕脂肪体中显著上调表达,在血淋巴和马氏管中感染初期也呈显著上调表达,但在中肠中的表达无明显规律。【结论】cecropinA、gloverin2、lebocin1/2和lysozyme基因在球孢白僵菌侵染家蚕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被诱导上调表达,尤其在家蚕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较明显,由此推测这4种抗菌肽在抵御球孢白僵菌的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野桑蚕乳酸脱氢酶基因的功能,选择野桑蚕5龄3日幼虫的组织及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利用 PCR 技术对野桑蚕乳酸脱氢酶基因进行克隆,得到野桑蚕乳酸脱氢酶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996 bp,没有内含子,只有1个外显子。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含有331个氨基酸残基,等电点为6·76,分子量为36·35 kD。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该蛋白高度保守,亚细胞定位预测分析表明该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转录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野桑蚕5龄3日幼虫的组织(马氏管、中肠、表皮、脂肪体、丝腺、血液、精巢和卵巢)及不同发育时期的个体(卵、幼虫、蛹和蛾)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趋于一致。表明乳酸脱氢酶基因在野桑蚕的生命活动中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对刺桐姬小蜂成蜂生殖系统进行解剖研究,并观察其产卵行为。结果表明:雌性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和外生殖器等组成。雄性生殖系统由1对睾丸、1对输精管、1对附腺、射精管和阳茎等组成。雌成虫的每个卵巢平均有卵巢管9~13条,每条卵巢管平均有卵3~7粒,卵巢管内的总卵数平均为54~182粒。刺桐姬小蜂的产卵过程可分为寻找产卵位置、穿刺与试探、产卵、休憩与梳理4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高迁移率蛋白A(high mobility group A,HMGA)与染色质重塑及癌症转移有密切关系。在胚胎期广泛表达,然而在成年期表达量很低,甚至不表达。以本实验室保存的家蚕蛹cDNA为模板,克隆家蚕高迁移率蛋白(Bombyx mori high mobility group A,BmHMGA)开放阅读框(345bp),构建重组质粒pET-28a(+)-BmHMGA,并在BL21Star(DE3)中正确表达融合蛋白His-BmHMGA。用Ni-NTA柱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抗体效价1∶12 800以上,且具有较高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基因BmHMGA从卵、5龄幼虫、蛹到蛾,转录水平依次下降;在5龄幼虫期,BmHMGA基因的转录水平在头、表皮、卵巢、睾丸、脂肪体、气管、马氏管、丝腺和肠中从高到低分布。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和酶联免疫法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BmHMGA蛋白在家蚕卵中含量最高,蛾中最低;5龄幼虫头部的BmHMGA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中肠、马氏管中则没有明显的信号,与RT-PCR的结果基本一致。家蚕BmN细胞的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结果显示,BmHMGA蛋白在细胞质中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0.
研究湖南棒蝠蛾(NapialushunanesisChuetWang)生殖系统的形态构造。分为雌性内部生殖器官、雌性外部生殖器官、雄性内部生殖器官及雄性外部生殖器官四部分。雌性内生殖器中,卵巢为多滋式,一对,各由四根卵巢管组成,两组卵巢管汇合成中输管通外生殖腔,外方开口为产卵孔;受精囊为肾形,通过受精囊管与生殖腔相通,在受精囊顶端有分叉的受精囊腺;无附腺。雌性外生殖器由袋状交配囊和产卵器组成;无导精管。雄性内生殖器,有睾丸一对,各呈四裂花瓣状,外被淡绿色睾丸膜;输精管一对,基部与肾形贮精囊中部相连;贮精囊端部具附腺。雄性外生殖器构造复杂,抱器瓣无钩,背兜前下方有一瘦长叶,外缘有钩齿,囊形突狭长  相似文献   

11.
甜菜夜蛾不同龄期幼虫药剂敏感性及酶活性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辛硫磷、抑太保、高效灭百可、美满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3,4龄幼虫随龄期增加耐药性增强,2龄幼虫对药剂最为敏感,到3龄后耐药性迅速增强。随虫龄的增加,单头幼虫乙酰胆碱酯酶、磷酸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 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 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 0.01),6 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毒蛾幼虫体内几丁质酶也存在影响,其中对处理3~12 h 3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激活作用,处理12~24 h对5龄幼虫体内该酶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多杀菌素能有效干扰舞毒蛾幼虫正常的生理代谢,从而起到毒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黄杜鹃花提取物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同时报道了黄杜鹃花提取物对粘虫、小菜蛾的拒食和胃毒活性试验以及对菜青虫的盆栽防治试验。并对黄杜鹃提取物较纯组份FC—22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黄杜鹃氯仿、苯及二氯甲烷抽提物都有较高的活性。害虫取食黄杜鹃活性物质后会迅速出现兴奋、痉挛、呕吐等症状。FC—22是目前我们分离出活性最高的组份。150ppmFC—22对五龄粘虫幼虫的拒食率达93%。FC—22对三龄粘虫的LC_(50)为209ppm。对小菜蛾抗性及敏感两个品系的比较试验表明,抗杀灭菊酯的小菜蛾对黄杜鹃花二氯甲烷提取物没有表现出抗性。黄杜鹃提取物对菜青虫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残效较长,在施药初期黄杜鹃提取物对菜白蝶有明显的产卵忌避作用,对孵化后的菜青虫一岭幼虫有较强的毒杀作用,但无杀卵作用。另外,对粘虫呼吸作用及多功能氧化酶测定结果表明,黄杜鹃提取物FC—22对粘虫幼虫的呼吸作用有一定影响,对粘虫的多功能氧化酶活性有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瑞香狼毒对菜粉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叶碟法、夹毒法、浸叶法、点滴法和注射法 ,测定了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L .)根乙醇提取物 (简称SCEE)对菜粉蝶 (PierisrapaeL .)的多种生物活性。结果表明 :SCEE对菜粉蝶幼虫具有很强的拒食、胃毒、生长抑制及毒杀作用 ,但对菜粉蝶幼虫触杀作用差。SCEE对菜粉蝶 3、4、5龄幼虫 2 4h非选择性拒食作用的AFC50 (拒食中浓度 )值分别为 2 6.2 0、88.64、3 81.2 8μg/ml;对菜粉蝶 5龄幼虫 12、2 4、48h胃毒作用的LD50 分别为 5 6.97、2 2 .42、12 .3 2 μg /头 ;当处理浓度为 5mg/ml时 ,2d后的体重只有对照的 2 /3 ,7d后幼虫校正死亡率为 10 0 % ;12、2 4、3 6、48h对昆虫毒杀作用的LD50 分别为 9.72、2 .68、1.60、1.0 8μg/头 ;对 3、4、5龄幼虫触杀作用的LD50 分别为 0 .3 7、2 .10、5 2 .48μg/头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探讨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以菜青虫为靶标昆虫,采用生物活性示踪法分离鉴定软枝黄蝉杀虫活性成分,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活性成分对菜青虫幼虫的杀虫活性;3种活性成分鉴定分别为黄蝉花定、黄蝉花辛和黄蝉花索。活性测试结果表明.3种活性成分对菜青虫5龄幼虫均有很强的拒食作用.处理后48hAFC.加值分别为0.071,0.045和0.103mg/mL,同时,3种化合物对菜青虫还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其中,以黄蝉花素毒杀作用最强,其LC50值仅为0.026mg/mL,优于对照药剂川楝素(0.033mg/mL);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可能是软枝黄蝉主要的杀虫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6.
棉铃虫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克隆获得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binding protein,PEBP)的cDNA序列,分析HaPEBP在棉铃虫体内的表达规律,检测2-十三烷酮处理条件下棉铃虫体内HaPEBP的变化情况,为进一步明确棉铃虫PEBP的功能和选择该基因作为调控棉铃虫种群数量的分子靶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棉铃虫6龄幼虫的中肠组织中扩增得到HaPEBP的cDNA序列,并对其氨基酸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将HaPEBP的ORF序列连接至pET32a载体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后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形式,并通过镍柱的亲和层析纯化融合蛋白。最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棉铃虫幼虫不同时期和6龄幼虫不同组织中HaPEBP的表达规律,以及2-十三烷酮处理棉铃虫6龄幼虫后中肠内HaPEBP的变化规律。【结果】获得的HaPEBP cDNA序列长760 bp,其中ORF为588 bp,编码195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和等电点分别为21.76 kD和5.93。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HaPEBP无信号肽、跨膜结构域和二硫键,是一个由4个α螺旋和9个β折叠片组成的胞质单体蛋白。将BL21(DE3)-pET32a-HaPEBP重组菌用1 mmol·L-1的IPTG在37℃条件下诱导4 h,约40 kD的融合蛋白His-HaPEBP能以可溶的形式存在于重组菌中。按照同样的方法诱导1 L的重组菌,将超声处理后的上清液与Ni-NTA柱结合,进行咪唑缓冲液梯度洗涤,200 mmol·L-1的咪唑洗涤两次后得到约40 kD的单一蛋白,与融合蛋白的大小一致。将此流出液超滤浓缩,获得183.3 ng·μl-1的融合蛋白,能被抗His-Tag的单克隆抗体识别发生免疫反应。HaPEBP在棉铃虫幼虫的1-6龄期和预蛹期均表达,且6龄幼虫的表达量最高。该基因在6龄幼虫的脂肪体、中肠、头部和体壁中也均有表达,且脂肪体内的表达量最高。不同浓度的2-十三烷酮处理后,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内HaPEBP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低浓度(2.5和5 mg·g-1)在6 h就能降低HaPEBP的表达量,其mRN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而高浓度(10和15 mg·g-1)在12 h才会降低HaPEBP的表达量,其mRNA含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结论】克隆分析了HaPEBP,利用大肠杆菌系统表达出可溶的融合蛋白His-HaPEBP,并通过镍柱-咪唑纯化法得到了高纯度的融合蛋白,时空表达分析显示HaPEBP在棉铃虫6龄幼虫和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2-十三烷酮处理6龄幼虫后中肠内HaPEBP的表达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饲养和室外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银杏大蚕蛾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结果表明 (1)银杏大蚕蛾在天花井国家森林公园每年发生一次,以卵越冬;(2)室内饲养的银杏大蚕蛾五龄幼虫平均体长比室外幼虫小5毫米,室内蚕茧颜色为浅白绿色,而室外蚕茧为褐色至黑色。(3)室内饲养的银杏大蚕蛾的生活史与室外飞蛾基本相同,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孵化,4~5龄时摄食量最大,成虫在6月下旬至9月下旬羽化。最好的防治时间是在第三龄幼虫之前。  相似文献   

18.
在室内采用非选择性和选择性试验,研究了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对不同龄期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幼虫的选择以及后代的生长发育表现。在非选择性试验中,斑痣悬茧蜂虽然寄生所有1-5龄幼虫,但寄生率不同,对2-4龄幼虫的寄生率(〉70%)显著高于对1龄(53%)和5龄(20%)幼虫的寄生;寄生不同龄期寄主幼虫的后代寄生蜂生长发育表现亦存在差异,寄生2-4龄寄主幼虫的寄生蜂结茧化蛹率(〉95%)和羽化率(〉90%)高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而发育历期短于寄生1龄和5龄幼虫的;但后代寄生蜂成虫的体型(用后足胫节长度表示)随寄主幼虫龄期增长而逐渐增大。由此表明,甜菜夜蛾2-4龄幼虫对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适合度表现更有利。在成对选择试验中,当5龄幼虫不在供选寄主组合中时,斑痣悬茧蜂喜好龄期较大的寄主幼虫,即最喜好4龄幼虫,最不喜好1龄幼虫;在4龄与5龄幼虫之间倾向于选择4龄幼虫,这与非选择性试验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用~3H 标记抗病增丝剂,给5龄家蚕进行添食处理,以测定抗病增丝剂在家蚕体内及丝茧中的吸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抗病增丝剂主要分布在绢丝腺和茧层中,而蛹体内则甚微.  相似文献   

20.
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解毒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呋喃虫酰肼(JS118)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以叶片药膜法测定了不同龄期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幼虫的生物活性及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对舞毒蛾幼虫24 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龄0.369 mg.L-1和5龄0.842 mg.L-1,且对幼虫体内的解毒酶存在显著影响。对3龄幼虫体内CarE和GST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对ACP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MFOs表现为先抑制后诱导作用;对5龄幼虫体内CarE表现为抑制—诱导—抑制作用,对ACP和GSTs表现为持续抑制作用,对ALP和MFOs表现为先诱导后抑制作用。用LC10和LC30剂量呋喃虫酰肼连续处理后,3龄舞毒蛾幼虫的发育时间均明显延长,随着呋喃虫酰肼质量浓度的增大以及药剂处理时间的延长,幼虫的成活率明显降低。上述结果表明,呋喃虫酰肼作为非甾醇类蜕皮激素竞争物中的新型化合物,对舞毒蛾幼虫有较高的生物活性,能明显影响幼虫的生长发育并对其体内主要解毒酶系有较强的干扰作用,表现出很高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