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正> 蚕桑生产是平利县自然资源优势所决定的多种经营骨干项目。按照农业生产总体布局,拟定朝阳等二十三个乡,为平利县蚕桑生产基地。一、基本情况基地范围:主要分布在县境内汉白公路沿线的川道、河流两岸,地处北纬31°37′—33°39′,适生条件最佳。包括北部的朝阳、良西、湖河、老县、风凰、锦 相似文献
2.
3.
<正> 近几年来,平利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蚕桑生产作为多种经营的重点项目来抓,并与江苏省海安县开展蚕桑生产技术交流活动。笔者作为海安县赴平利蚕桑工作组成员,在该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工作和学习,通过调查分析,对平利县发展蚕桑生产有如下建议: 相似文献
4.
5.
6.
在农村商品生产不断发展,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的情况下,蚕桑生产的发展取决于市场需求、价格因素和经济效益。为对于蚕桑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进行了实地调查,现就结果分析如下: 一、蚕桑生产有利可图根据蚕桑产品成本核算资料表明,蚕桑生产是能够获得一定利润的。从1983年以来,建德县农委对蚕茧产品进行成本核算,5年中,蚕桑生产都是盈利的(见表1)。 相似文献
7.
<正> 蚕茧作为缫丝织绸的原料商品,具有很高的商品价值。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蚕农增强了商品经济的观念,十分注意生产蚕茧的成本核算和效益的提高,它涉及到国家茧价政策的制订、科学技术的推广、蚕农积极性的发挥和蚕桑生产的稳定、巩固、提高、发展。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8.
平利县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蚕桑产业的比较效益较低,已影响到广大蚕农兴桑养蚕地积极性和平利蚕桑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实施蚕桑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11.
经过20多年的不断努力,平利的蚕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生产规模由小到大,科研能力由弱及强,建设项目从无到有,农民兴桑养蚕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但桑园单位面积养蚕量不足,专业大户少,规模化程度低,阻碍了蚕桑产业化进程。建议制订有关扶持扣激励政策,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实施桑园产权流转,稳定扣发展蚕桑生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丝绸以其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是传统的出口商品,然而,世界丝绸市场容量有限,消费增长较为缓慢。近十年来世界生丝总消费量大体徘徊在8万吨上下。如果盲目发展蚕桑,一但蚕桑生产发生大起大落则很难恢复。为此笔者认为发展蚕桑生产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13.
衢县高家镇高家村位于浙西金衢盆地,全村40%农户种桑养蚕,近十年期间向国家投售商品达748.8t,蚕桑成了“摇钱树”。依靠蚕桑致富而兴建新楼房453间,至今全村97%养蚕户乔迁新居。1991年养蚕户,户均茧款收入达2164.33元,呈现一派猪肥、桑绿、房新、人安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相似文献
14.
15.
中国丝绸以其优良的品质闻名于世,是传统的出口商品。2011年出口额达到36亿美元,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作为丝绸原料的蚕桑生产的发展很大因素取决于丝绸出口。限于国内的消费水平,多年来我国丝绸主要用于外销,出口量占总量的80%以上,受国际市场容量的制约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较大。因此,蚕桑和丝绸的生产必须根据国际市场的要求来安排,否则供大于求时,必将蒙受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 今春,平利县金岭公社把一部分坡地划到户兴桑养蚕,实行定产量(收入)、定投资、定工分、定奖惩的责任制,较好地解决了兴桑与养蚕脱节矛盾和无专责管理的状态,调动了社员兴桑养蚕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浅析蚕桑生产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宿豫区是江苏省的蚕桑大区(县),蚕桑作为支柱产业,为宿豫百姓脱贫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桑园面积在1993年底曾发展到20.3万亩,但之后规模就一直在萎缩,毁桑、桑园失管等现象时有发生,到2006年初,全区桑园面积已不足4万亩。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重要原因就是蚕桑产业的高风险性。传统的单一家庭经营模式既要面对竞争日益国际化的 相似文献
18.
19.
宁海县长街区是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海的平原地区.有耕地面积95,000亩,其中水稻4万亩,棉花4万亩,柑桔1万亩,是粮棉主产区,也是宁波市柑桔重点产区.全区糖、果、菜、茶、桑、畜、水产养殖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近年来蚕桑生产发展很快,蚕茧产量三年平 相似文献
20.
<正> (一) 宝鸡地区地处关中西部,南有秦岭,北有乔山,渭河从中流过。年平均气温12—14℃;无霜期2O0天左右;年降雨量500—700毫米;属暖温带半干旱一半湿润季风气候。除高寒山区外,蚕桑生产在全地区范围内均能发展。然而由于蚕桑生产多年来的经济效益一直较差,因此,本地区蚕桑生产发展较为缓慢。宝鸡地区自1968年建成成片桑园13,140亩之后,十四年来停滞不前,尽管每年都栽植不少新桑园,但到1982年冬桑园面积仍只有10,844亩,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