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金寨县苏口茶場共有茶园321亩,现有采叶茶园61亩,去年春茶期,从4月16日至6月10日止共采制各类干毛茶10,140斤,总产值10,818元,平均亩产166斤8两,比1958年亩产64斤增产160%。同时出现大面积丰产茶园12.5亩,平均亩产367斤;高额丰产茶园2亩,平均亩产达到488斤;不仅产量跃进,质量也比1958年上升22.3%,总产值增长25.5%(即增加  相似文献   

2.
岭背公社农科所下街塘生产队共21户,136人,耕地面积76亩,人平耕地五分多。该队自一九六九年开始植棉。由于坚持了科学种棉,70年亩产皮棉即达80多斤,而后连续十三年亩产皮棉均超百斤。尤其是八一年和八二年,虽然气候条件对植棉很不利,但由于推广了良种,抓住了田管关键,连续两年更夺得了前所未有的高产丰收。八一年种棉十亩,亩产皮棉228.3斤,比八○年145.1斤增产83.2斤,每亩纯收入417.15元。八二年种棉15亩,在前期阴雨天气较多,中期高  相似文献   

3.
这个队二十三户,一百二十三人,五十个全半劳力,二百八十七亩耕地。1979年前是以粮为主,粮棉兼作,粮食自给;皮棉雨产一般在一百斤上下。由于棉花产量较高较稳,群众很愿意种棉。1980年起改为以棉为主,棉花扩种为207亩。去年,气候反常,对棉花生产非常不利。但是,由于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战胜了灾害,棉花亩产仍达120斤,比上年提高了12斤。其中当年由水田新改为棉地的98亩棉花,当年亩产皮棉就超过了120斤,并且摸索到了一些基本成功的栽培经验。  相似文献   

4.
万户公社地处波阳湖畔,地势起伏,五埂九咀十三汉,土浅地薄,易涝易旱不保收,是一个典型的丘陵红壤棉区。全社20300亩耕地,植棉10500亩,是一个以棉为主,棉粮兼作地区。五十年代开始推广改良棉,亩产在三、四十斤上下徘徊。六十年代亩产在五、六十斤之间。七十年代仍然在七、八十斤上下,最高的一九七二年亩产皮棉九十六点七斤,为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在战胜前期阴雨死苗,后期秋雨烂桃的严重威胁,获得了超历史的大丰收。总产皮棉10300担,比丰收的一九七九总产皮棉8719担,增长  相似文献   

5.
港口公社袁家大队是我县的一个老植棉单位。土地较肥沃,水旱基本上能轮作,劳力负担也不重。但由于过去推广植棉技术不力,加之又是棉花枯萎病的重病区,好地收不到高产量,历来棉花单产没有上过70斤,群众植棉情绪低落。三中全会带来了“科学热”。该队认识到,要提高棉花产量,就必须改进耕作制度,推广应用新技术,实行科学植棉。1979年他们从波阳县棉花原种场聂家大队请来农  相似文献   

6.
都昌县大沙公社,地处波阳湖滨,形似掌状半岛,全社共有23,850人,耕地20,369亩,其中水田9,469亩1旱地10,900亩。水田种植双季稻,旱地棉麦两熟为主。全社共种计划棉一万亩,一万亩棉地全分布在红壤岗地上,土壤系第四系亚粘残积复盖,是典型的酸、板、粘、瘦的红壤土。自1954年大面积种植棉花以来,产量一直低而不稳。1954—1979年二十六年平均单产四十五斤,其中1970—1979年平均单产56斤。最高的1972年平均亩产81斤。最低的1971年平均亩产仅15斤。产量低而不稳,既有政治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条件方面的问题,科学种棉水平不高是一  相似文献   

7.
渝水区刁坑生产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棉花生产的惊人变化,给人们一个有益的启示,即:江西无论从赣北到赣中,气候条件都是适宜植棉的,尤其是有秋季高温,日照充足,结铃期长等优越的自然条件,提高单产的潜力是很大的。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把农民植棉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因地因时制宜,实行科学种棉,就能把我省棉花增产的潜力充分挖掘出来,使棉花由低产变高产,不论灾年、平年,都能夺得高产稳产。那种所谓“江西不宜植棉论”或者认为“只有波阳湖北部可以植棉,波阳湖南部乃至赣中地区就不适宜种棉”的论点,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经不起实践检验的。请看: 这个队在三中全会以前,历年计划植棉40亩,亩产仅40多斤,曾被认为是不宜植棉的低产队。但在三中全会以后,自80年不断调整落实和完善了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大调动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来,恢复计划植棉40亩,四年四大步,单产翻几番。80年亩产就达到102斤,81年上升到126斤,82、83年更上升到206和287.5斤(注:来稿按计划棉田40亩计算,亩产308.5斤,但据称还开荒扩种7.5亩,收皮棉840斤,则实际棉田应为47.5亩,平均亩产应核实为287.5斤),尤其是82、83两年,都是在大灾、多灾之年夺得这样大面积高产的,更是难能可贵。这个活生生的事实,既充分显示了党的政策的威力,同时也充分表明我省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只要灵活运用科学植棉技术,即使在多灾之年仍然是可以夺得棉花高产的。  相似文献   

8.
(一)丰城县的棉花生产,在连续三年增产的基础上,1985年又喜获丰收。全县实收面积37,234亩,总产皮棉39021担,平均单产105斤。种棉三十四年来第一次成为百斤皮棉县。概括1985年棉花生产形势特点是“一调三提高”,即调减面积,提高单产,提高品质,提高植棉经济效益。向“高产、优质”方向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一、调减面积:1985年在棉田布局上,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前提,以完成全县3.2万担皮棉收购合同为原则,尽可能把棉田面积  相似文献   

9.
临川县秋溪公社东溪大队第二生产队,有耕地面积196亩。五十年代开始种改良棉。实行稻棉轮作。是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我省棉花生产上一个比较高产稳产的水旱轮作产区。十年动乱以来,由于遭受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棉花单产不仅停滞不前,而且倒退到三、四十斤上下徘徊,最低的1977年,植棉126亩,亩产只12.6斤。干群对种棉存在严重的抵触情绪,棉农反映“种棉种棉不如荒田”。为了彻底改变这种棉花产量越种越低的落后面貌,摸索棉花高产经验,抚州地区农业局在公社党委的支持下,确定1980年在东  相似文献   

10.
胡芳盛、胡芳挺兄弟两家,1982年共承包耕地17.2亩,其中:旱地11.2由,水田6亩,棉花种植任务6.4亩,实种10亩。由于他们决心大,能吃苦,讲科学,10亩棉花总产皮棉1,740斤,平均亩产174斤。其中,芳盛家5亩,总产皮棉900斤,亩产180斤;芳挺家5亩,总产皮棉840斤,亩产168斤。一年打了个棉花生产翻身仗,受到人们的普遍赞扬。“棉花棉花,是个‘冤家’”,人家巴不得少种,他们为什么要多种呢?这个问题还得从头说起: 三里公社是个老棉区,三里大队也不例外,就生产条件和技术基础来讲,并不很  相似文献   

11.
(一)荣圹公社江下大队位于赣江东岸。九个生产队,232户,1,354人。耕地面积1,543亩,其中丘陵旱地种棉541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5%,是个水源、土质条件较差的丘陵红壤粮棉兼作地区。该队自52年种棉以来,常年亩产在20~30斤之间徘徊,产量最高的1982年单产也只有55斤,是荣圹公社有名的低产队。为了改变棉花低产落后面貌,县农业局经作站在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坚持棉农自愿的原则,与大队签订了棉花技术承包合同,并派出棉花技术干部常驻大队,负责科技普及、培训、指导等工作。今年棉花生产尽管遭受了低温、大风、梅雨、高温秋  相似文献   

12.
陶火香同志,是我县赵埠乡钟家村党支部书记。自1982年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认识到要致富,靠科学。他对农业科学技术肯钻好问,一看到县、乡农技干部,就打破沙锅问到底,特别是对棉花更有一股勇于攀登、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1982年种的3.2亩棉花,在1981年亩产皮棉37kg 的基础上,一跃为102kg。自1983至1986年,一年一层楼,皮棉亩产分别是:104、110、115、117kg。1987年,尽管遭受伏旱高温和秋雨绵绵的袭击,1.9亩棉花,皮棉亩产仍达116.7kg。创建了丘陵红壤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