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谷优964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稻麦研究所用自育的不育系谷丰A与恢复系福恢964配组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6年由泽隆农资连锁(恩施)有限公司引入恩施州试种,综合表现好。2007年申请参加湖北省  相似文献   

2.
福优964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所用福伊A与福恢964配组成的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3月通过福建省审定。该组合2000~2002年在福建、湖南、湖北、河北等省推广种植,表现丰产、稳产、抗稻瘟病、生育期适中、米质较好等特点。但该组合中稻制种单产较低.成本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组合的大面积  相似文献   

3.
苏南稻麦两熟区秸秆全量机械还田的效果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季稻麦秸秆连茬还田试验结果显示,稻麦产量以旋耕还田方式的最高,还草量对稻麦产量虽有影响,但未达显著水平.小麦的适宜套播期为水稻机收前1d或3d,每亩播种量为7kg.稻麦秸秆连茬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1年的部分监测结果,分析了养分非均衡化对稻麦产量和紫色土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均衡施肥,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稻麦产量逐年降低,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差.NPK化肥平衡施用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稻麦产量稳定,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不均衡施肥对紫色土稻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1991-2001年的部分监测结果,分析了养分非均衡化对稻麦产量和紫色土生产力可持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不均衡施肥,随着试验年份的延长,稻麦产量逐年降低,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差.NPK化肥平衡施用以及NPK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稻麦产量稳定,紫色土生产力的可持续性最强.  相似文献   

6.
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稻麦轮作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江苏泗洪稻米基地的麦田土壤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与稻麦秸秆均不还田的对照相比,水稻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小麦秸秆还田提高了土壤真菌的多样性;其他还田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说明稻麦秸秆还田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以及微生物菌群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7.
黄兵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215-215
随着我国农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农业收割主要采用的是稻麦联合收割机。目前,稻麦联合收割机一般分为半喂入式和全喂入式两种。但是,现阶段对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还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研究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半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的作业方法和维修检查,阐述全喂入式稻麦联合收割机的使用与维修。  相似文献   

8.
济宁在稻麦两熟保护性耕作技术运用上已经相当成熟,且耕作范围相当之广泛.本文中主要论述了济宁地区稻麦两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应用思路与基本流程,同时对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农田土壤特性影响问题进行了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9.
调查了松江区家庭农场种植业茬口模式(秋播种植二麦、绿肥和深翻各占1/3的茬口布局)对稻麦产量、土壤肥力、生态环境、种植效益等的影响,分析了当前茬口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结果表明,“三三制”种植业茬口模式不但有效解决了家庭农场在稻麦收种阶段机械、劳力与适时播种的矛盾,而且培肥了土壤,改善了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稻麦持续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通市稻麦单产实现连年增产,但持续增产的压力不断加大。在简要概述了南通市稻麦生产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稻麦增产的原因,剖析了当前稻麦增产的制约因子,并结合南通市实际,提出了推进粮食增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为确保南通市稻麦周年高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福恢964选育的技术路线和选育过程。用爪哇稻BJ22选作母本,明恢63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杂交水稻恢复系福恢964,具有农艺性状优异、广亲和性较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高、所配组合表现突出等特点。用福恢964配制的组合福优964和昌优964通过了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说明,利用爪籼杂交方式选育水稻恢复系,以扩大恢复系与不育系的遗传距离,进而实现部分利用亚种间杂种优势、增加每穗总粒数、提高组合的产量和改善稻米品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福恢964的生育期特性奇特,短日照处理或高温均能显著地缩短其生育期,属于弱感光型、基本营养生长性强、感温性较强的水稻。简要介绍福恢964所配组合的栽培技术要点。展现了进一步利用含有爪哇稻亲源的福恢964为主体亲本,选育超强恢复系,进而配制出超级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2.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探索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与“稻麦秸秆直接还田适用技术研究”项目试验基地密切结合,连续3年定位跟踪土壤理化性状测定结果表明:稻麦在浅耕、免耕栽培条件下,稻麦秸秆粉碎全量直接还田,不但不会影响后茬稻麦产量,而且能提高土壤肥力,使有机质增加15.2%,稻麦产量增加3.2%-8.9%。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稻麦秸秆基质化生产食用菌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凤  吉春明  吕敏 《浙江农业科学》2018,59(11):2042-2045
稻麦秸秆基质化生产食用菌是解决当前秸秆露天焚烧与高效循环利用的有效手段。以扬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扬州市稻麦秸秆综合利用的实际情况,综述了扬州市稻麦秸秆基质化生产食用菌的现状和优势,分析了该市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推进的工作,以期为拓宽稻麦秸秆的利用渠道,提高稻麦秸秆利用率,杜绝露天焚烧,推广稻麦秸秆就近就地实现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昌优964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昌丰A与福恢964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茎秆粗壮,分蘖力强,植株群体整齐,倒三叶功能期长,剑叶挺直,丰产性好,稳定性强,结实率高。现将昌优964亲本特性及制种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在稻麦生产中,气象因素对稻麦生长影响巨大,在实践生产中要采取相应的因种栽培措施予以解决,选择合适品种,确保稻麦足够的生育期;灾害性天气后,及时使用愈伤肥恢复肥;认真把握中后期肥水管理,要根据稻麦生长中后期气象条件采取相应栽培措施。本文主要对稻麦生产中,农业生产技术与农业气象的关系,在不同的农业气象环境中应如何进行运用栽培技术,确保稻麦的优质和高产。  相似文献   

16.
在淮北地区不增加施肥量与其它成本情况下,采取稻麦品种搭配、农机农艺结合、建立减灾防灾机制,通过提高温光资源利用率,实现稻麦周年高产。集成水稻钵苗机插与小麦机条播、侧深配方施肥、精确定量栽培、绿色防控等相关技术,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贡献份额。2019年在江苏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灌南示范推广基地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淮北稻麦周年均衡增产关键技术与模式的研究”的研究,高产示范片小麦产量609.2kg、水稻产量935.2kg、稻麦周年1544.4kg,创造了淮北地区同一块田百亩方稻麦周年亩产超1500 kg/亩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7.
栽培管理措施会影响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和氮素养分的积累,进而影响稻麦产量。综述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解析了稻麦轮作系统中土壤的耕作方式、稻麦的种植方式以及水分和氮肥的管理方式影响土壤中有机碳和氮素积累以及稻麦产量的机制,并提出了保持稻麦轮作系统土壤肥力和提高稻麦产量的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的稻麦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调查分析了江苏省东辛农场的稻麦周年生产现状,指出农场现有稻麦周年生产主要有3种生产形式,存在稻麦两熟争季严重、农机农艺难以协调配套、直播等迟播栽培方式风险大、稻麦秸秆全量还田质量需要提高等问题。提出了以选用早熟高产优质稻麦品种、提高整地质量、采取水稻机插、钵苗摆栽与小麦机条播方式、加强田间管理等为措施的农场稻麦周年高产配套新技术,为提高稻麦周年生产力提供技术保障,对提高农场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稻麦带状互套耕作模式及其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稻麦高产实践中的品种、环境和措施难以协调,且现有的稻田生产模式造成水体、大气等污染加剧状况,创立了稻麦带状互套耕作模式。该模式明确了稻麦带状互套式耕作特征,从稻麦高产与持续增产效应、秸秆还田与有机增肥效应、生态保护与资源节约效应三个方面进行了模式的功能分析,并提出了基于模式的高产高效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稻麦极易发生倒伏,稻麦倒伏后不仅严重影响产量,而且显著降低品质,此外,还极大地增加收割难度与收割成本。传统的抗倒措施都是以控制稻麦基部节间长度为基础,但是根据稻麦生物学特性,其基部节间的生长发育和穗子的生长发良具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