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在本文中,笔者介绍了我国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总结了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制约因素,如地方政府缺乏高度重视、社会就业环境对失地农民就业不利以及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等。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我国应针对失地农民就业在制度、资金、渠道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从而多角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为失地农民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帮助其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2.
以贵阳市花溪区云上、洛平、大寨、吉麟、花溪等5村为例,对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在征地过程中存在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失地农民生活缺乏基本保障、对失地农民基本利益代表缺乏信任等问题,提出了制定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政府引导补偿款的合理使用、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就业、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等对策,以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3.
以南京市浦口区顶山街道为例,通过抽样调查,分析在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指出当前江苏失地农民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一是失地农民就业政策不完善、缺少制度设计;二是缺乏妥善安置的有效办法,就业渠道过于单一;三是就业市场不完善,城市经济的发展不能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四是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五是失地农民自身存在的不利于就业因素;六是缺乏各种就业培训。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江苏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1)完善征地制度,提高征地补偿标准;(2)积极营造有利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3)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渠道;(4)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5)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提升其素质和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天津农业科学》2015,(7):78-81
我国失地农民属于文化素质不高、劳动技能单一、资金匮乏的一类群体,而地方政府又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问题关注不够,使得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成为影响他们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也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在分析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与困境后,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善失地农民的不利处境。  相似文献   

5.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6.
在南昌市和赣州市城郊失地农民非农就业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利用183份有效问卷,对城郊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意愿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失地农民接受技能培训的意愿比较强,对希望政府帮扶政策的意愿呈多样化,其中"集中安排岗位"是最主要的意愿。提出了促进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对策建议:加大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岗位;多样化安排失地农民就业,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重庆市北碚区100户失地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征地过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补偿水平较低、补偿方式单一,失地农民就业困难、征地后生活水平降低等主要问题.产生上述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行政职能错位、征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缺乏土地产权意识等原因.故必须提高征地补偿标准、解决失地劳力的就业问题、规范分配行为,以期最终解决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8.
庞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852-11854
分析了失地农民在政府征地过程中的权益受损状况,论述了政府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政策措施:政府应通过制度设计、执政理念的转变,完善对失地农民的利益补偿、就业安置与社会保障,尊重其政治权利和人格尊严,全方位保护失地农民的权益,使政府行为与农民利益达到共赢。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就业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就业率低、就业渠道狭窄、就业质量不高和就业环境不良是失地农民就业所遭遇的诸多困境,政府决策失误、就业岗位不足和失地农民自身素质不高是导致失地农民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因此,从有序推进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不断提升失地农民素质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等多方面人手,以逐步消解日益严重的失地农民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0.
赵宇  夏庆利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239-241,246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正在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收的规模不断扩张,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而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作为城镇化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关系着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鉴于此,以荆州市华中农高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而系统分析了华中农高区失地农民就业的影响因素,并从政府、社会和失地农民三方面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的治理策略,以期对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