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植密度对‘云荞1号’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播条件下为了实现‘云荞1号’的不同种植密度对苦荞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以目前该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云荞1号’为材料,采用4个不同密度(70万株/hm2、95万株/hm2、120万株/hm2、145万株/hm2),研究了苦荞晚播条件下,密度对苦荞产量及产量构成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晚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株高、一级分枝数、主茎节数等植物学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对产量有显著差异;在145万株/hm2种植密度下产量最高,达2424.17 kg/hm2。晚播的‘云荞1号’在云南秋播区最适宜的播种密度是1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不同种植模式下牡丹的丹皮酚含量,以提升‘凤丹’牡丹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凤丹’牡丹,与木瓜、香椿、核桃、女贞分别间作,测定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凤丹’牡丹丹皮品质及产量,分析单作模式下的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丹皮中所含丹皮酚含量方面,五种栽培模式下丹皮酚含量高低顺次如下:凤丹|女贞>凤丹|木瓜>凤丹单作>凤丹|核桃>凤丹|香椿,且都在花期达到最高值。除凤丹|香椿间作种植模式外,其余间作种植模式下丹皮产量均比单作低,且所有种植模式均在果熟期达到最高值。丹皮酚产量最高的种植模式是凤丹|香椿间作,最低的是凤丹|核桃,且所有种植模式均于果熟期达到最高值。凤丹’牡丹单作时,以丹皮中的丹皮酚含量最高,达到68.07 mg/g,其次为木质部、芽和果荚,而茎中的含量最低。此外,以丹皮中丹皮酚含量最高,显著高于木质部等其他部位的产量(P<0.05)。因此,可在郑州及邻近地区采取凤丹|香椿间作栽培模式,并以丹皮为其主要药用部位,在果熟期进行采收。本研究为郑州地区凤丹栽培模式和采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实现山西水稻生产中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推动山西水稻产业的发展,该研究以’晋稻12号’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比较分析了不同的施肥方案与水分管理方式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与追肥比例处理对水稻生育进程均影响不大,但对其产量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其中,追肥比例为A2时,其增产效果最佳;此外,追肥比例为A2,栽插密度与施肥量分别为D1、N3时,其增产效果最优;在栽插密度D1,施肥比例A2,施肥量N3的配比处理下,进一步优化了灌溉方式,集成的新模式与原栽培方式相比,其增产率可达17.9%。综合以上试验结果,本研究总结提出了一套’晋稻1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其兼具节水、提质、增抗等优点,为深入开展水稻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云木香产量的影响,为云木香GAP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研究采用L9(34)正交设计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底肥施用量、追肥量和采收期4因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因子和单因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云木香获得高产的最合理密度为20 cm×30 cm;底肥最优施用量为每公顷30000 kg,复合肥450 kg;追肥最优施用方法为复合肥450 kg/hm2+尿素300 kg/hm2混合施用;次年10-11月采挖有利于提高云木香根茎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浦薏6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相关性,开展种植密度与打顶措施对‘浦薏6号’产量影响的研究,以期为‘浦薏6号’在浦城地区的高产栽培、管理和生产实践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种植密度、打顶时间及其互作对‘浦薏6号’产量的影响,利用通径分析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以寻求‘浦薏6号’优质高效生产的种植密度与打顶时间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打顶时间是影响‘浦薏6号’产量的重要因素,种植密度为6.67万株/hm2(株行距60 cm×75 cm)时薏苡产量最高,若考虑经济效益,则最优种植密度为5.72万株/hm2(株行距70 cm×75 cm),十叶一心时打顶处理。供试时间的打顶措施对薏苡矮化效果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产量构成的3个主要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依次为:单株粒数百粒重结实率。单株粒数和百粒重是影响薏苡产量的首要因素,应作为育种中的首选指标;结实率对产量具有较大的间接增加作用,可通过调节种植密度提高结实率,从而获得薏苡高产。 相似文献
6.
7.
‘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蓖麻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出苗至主穗成熟148、166天,在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993.55、2445.15 kg/hm2,较对照品种‘TCO-202’的种籽平均增产48.40%、21.27%。2014年参加全国蓖麻品种展示试验,‘A131’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二,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二;‘A133’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六,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茎和叶披有蜡粉,分枝多,穗子较大,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57.53%、56.66%)、高蓖麻醇酸(分别为86.52%、90.45%)、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蓖麻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对‘A131’和‘A133’的田间现场鉴定,定名为‘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8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同时,也适宜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福春1号’大白菜是福州市蔬菜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晚抽薹春白菜新品种。为鉴定该品种的纯度,利用80对SRAP引物组合对‘福春1号’及其亲本混合池DNA模板进行扩增,筛选出杂交种具有亲本互补特征带的引物组合,并利用该组合对田间栽培的‘福春1号’大白菜幼苗进行纯度检测。本研究最终筛选出引物组合M2+E4,其对杂交种扩增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带,可将亲本和杂交种有效区分。利用这对SRAP引物组合对102株‘福春1号’大白菜幼苗进行纯度检测,检测纯度为94.12%。SRAP标记鉴定结果与田间调查结果基本一致。SRAP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福春1号’大白菜的纯度鉴定。 相似文献
9.
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不同氮磷钾施用量对烤烟‘湘烟5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永州烟区‘湘烟5号’的进一步推广示范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氮、磷、钾各3个处理水平,采用正交L9(3 4)设计,田间调查各处理烟叶的农艺性状、主要经济性状和质量。结果表明,各处理的产量、产值、均价、烟叶等级比例均有差异,其中以处理N135P108K378的经济性状较好,烤后烟叶的糖碱比、氮碱比、钾氯比均较适宜,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经济效益好。永州烟区土壤中等肥力下‘湘烟5号’的氮磷钾最佳施用量为N:P:K=135:108:378。 相似文献
11.
12.
利用SSR分子标记鉴定玉米杂交种‘吉祥1号’纯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纯度是种子质量的重要指标。‘吉祥1号’玉米杂交种是在甘肃省选育并大面积栽培的主推玉米品种。为鉴定该品种的纯度,本研究开展了‘吉祥1号’纯度鉴定SSR标记方法研究。通过比较快速提取法和改良CTAB法2种DNA提取方法在SSR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中的应用,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DNA均适用于SSR分子标记纯度检测,但快速提取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更适用于分子标记纯度鉴定。从2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个标记bnlg2291k4和bnlg2305k4,用于‘吉祥1号’品种的纯度鉴定,2个标记均能明显的区分亲本和杂交种。在‘吉祥1号’杂交种中人为混入双亲,采用本研究确定的方法可准确鉴定出混入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转光膜在南平烟区烟草育苗中的应用效果,以‘翠碧1号’为试验材料,设普通聚乙烯棚膜和转光棚膜2个试验处理,研究转光膜对育苗棚内光照、温度和烟苗生长、养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光膜可调节育苗棚内光照和温度,转光膜处理育苗棚内13:00和14:00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低于普通膜,而15:00和16:00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和透光率高于普通膜。通过分析育苗棚内温度日变化发现,转光膜处理育苗棚内白天(8:00—16:00)的温度低于普通膜处理,其他时间高于普通膜处理。转光膜促进烟株的生长,与普通膜相比,转光膜处理的根系总根长、根表面积、根系体积、分支数等指标和根系干重、总干重显著高于普通膜处理。转光膜显著影响了养分的吸收和积累,转光膜处理烟苗地上部氮含量、地下部钙含量、整株磷含量和铜含量显著高于普通膜处理,而地上部钙含量和镁含量低于普通膜处理;转光膜处理促进了烟苗氮磷钾的累积。转光膜通过调节育苗棚内的光强和温度,促进烟苗生长和养分吸收,提高烟苗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给‘镇麦168’及其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施肥依据,选用‘镇麦168’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探讨追施氮肥对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底肥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追施氮肥,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稳定时间均呈抛物线变化。施氮总量相同时,拔节期追施氮肥对‘镇麦168’有极显著的增产效应,追施氮肥处理的平均单产比对照增产19.4%,其中以施氮肥A2(112.5 kg/hm2)处理的增产效果最为显著,较对照增1853.7 kg/hm2,增幅达34.3%,同时能显著提高‘镇麦168’籽粒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以及容重。综上,在江苏淮南麦区生态条件下,以拔节期追施氮肥112.5 kg/hm2为‘镇麦168’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施肥不科学影响‘凤丹’牡丹品质产量提升的问题,以5年生‘凤丹’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分阶段控量施肥的方法,研究其对‘凤丹’牡丹光合特性、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凤丹’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叶绿素含量均随着复合肥施入量的增加、喷施硼肥浓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D3B4(复合肥225 kg/hm2,硼肥0.3%)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叶片胞间CO2浓度趋势相反,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在D3B4水平达到最低值。同时,在D3B4水平时,‘凤丹’的单株果荚数、果荚直径、千粒重、单株籽粒产量均达到最大值。本研究以盛花期复合肥底肥225 kg/hm2+结果初期叶喷0.3%硼肥为‘凤丹’牡丹高产的最佳施肥模式,可为‘凤丹’牡丹科学施肥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其叶片为全缘板叶,叶面平整光滑,叶片排列紧密、包心,观赏性极优。其中‘冬春10号’心叶颜色为亮白色,中央为浅粉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8号’心叶颜色为深鲜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0号’和‘冬春18号’是心叶与外叶极易生长平齐、心叶极易转色到位(南京地区11月中旬上市)、可以相互搭配应用的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培育成的首批耐冻、晚抽薹的羽衣甘蓝杂优一代新品种,适合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及以北地区解决11月中旬至4月因冬季深度冰冻室外无盆花安全观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
‘云抗10号’是目前云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本研究旨在探明‘云抗10号’为鲜叶原料加工的红碎茶香气成分组成。采用GC-MS技术对‘云抗10号’红碎茶的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7类42种化合物,包括醇类、醛类、酯类、碳氢化合物、酮类、酚类及杂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多的前10种化合物依次为:芳樟醇、水杨酸甲酯、2-已烯醛、橙花醇、α-萜品醇、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α-乙酸松油酯、苯乙醛、2,6-双(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1,2,4,5-四甲基苯,这10种化合物占了检测出总量的70.41%,是构成‘云抗10号’红碎茶赋香物质的基础。‘云抗10号’红碎茶主要的特征性成分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且含量较高,其香型表现为稍带甜香尚鲜爽的香气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