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重点围绕聚合抗旱强筋优质高产广适的育种目标,以广适性优质‘晋麦79号’为母本,以抗旱抗冻优质F14005为父本进行杂交,以期实现性状互补,优质基因累积。采用系谱杂交育种法,通过水旱地交替选择,异地生态抗逆鉴定、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等手段选育而成小麦新品种‘晋麦101号’。分子遗传试验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含有8个抗旱节水相关基因和10个与水分高效利用紧密连锁的标记。2015年、2016年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域试验中,2年区试平均产量5 260.5 kg/hm^2,比对照品种‘晋麦47号’增产8.7%;201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4 822.5 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增产8.0%,株高82~92 cm左右,穗长7.3 cm左右,千粒重36.8 g,生育期234~236 d,容重778 g/L、粗蛋白15.52%、湿面筋31.85%、稳定时间10.0 min,是近年来中国黄淮旱地难得的强筋型优质抗旱品种。2017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麦20170003号),该品种具有品质优、产量高、稳产性好、抗旱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山西省南部和宁夏旱塬等北部旱地麦区引种种植。 相似文献
2.
晋麦63号采用水旱交叉选育法培育而成,该品种突出特点是抗旱性强、高产优质、稳产适应性广。1995-1996年参加全国黄淮旱地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411.5kg/hm^2,比对照晋麦33号平均增产10.18%。1995-1997年参加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三年平均产量3843kg/hm^2,比对照晋麦47号和晋麦33号平均增产3.5%。截止2001年底累计推广39.55万公顷。 相似文献
3.
旱地冬小麦品种晋麦44号的选育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代材料经连续多代选育的吕旱133、1989-1991年参加山西省产川旱地试验、二年平均亩产197.2kg对对照平均增产16.5%,1991年度在晋中、吕梁、临汾、长治四个地区7点次,比晋麦16号、17号、15号三个不同对照增产8.2-30.7%。1992年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破格审定命名为晋麦44号。该品种突出表现为抗冻、耐旱、耐干热风、穗大、粒多、丰产、抗病,尤其是干旱年份稳产性极 相似文献
4.
‘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高产、优质、高抗蓖麻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出苗至主穗成熟148、166天,在2003年品种比较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993.55、2445.15 kg/hm2,较对照品种‘TCO-202’的种籽平均增产48.40%、21.27%。2014年参加全国蓖麻品种展示试验,‘A131’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二,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二;‘A133’在通辽试验点位次第六,云南试验点位次第一。其主要特点表现为茎和叶披有蜡粉,分枝多,穗子较大,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57.53%、56.66%)、高蓖麻醇酸(分别为86.52%、90.45%)、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蓖麻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对‘A131’和‘A133’的田间现场鉴定,定名为‘云蓖麻四号’和‘云蓖麻五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省海拔在1800 m以下的地区种植。同时,也适宜西南地区及东南亚国家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的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系统选育的花油两用红花新品种。该品种的生育期分别为178、183天,在2013—2014年度多点试验中,平均种籽产量分别为2166、2161.8 kg/hm~2,较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种籽平均增产18.47%、18.24%;平均花瓣产量分别为512.1、529.95 kg/hm~2,对照品种‘弥渡’红花的花瓣平均增产20.00%、24.18%。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无刺、株高适宜、易于采摘、花色红、生育期适中、高产、高含油率(分别为29.1%、26.3%)、高亚油酸(分别为81.95%、80.86%)、抗病、抗旱和适应性广。在云南红花生产示范中,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2015年4月通过云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定名为‘云红花五号’和‘云红花六号’。该品种与配套栽培技术结合,经济、社会效益明显,适宜云南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金沙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海拔1000~1600 m的地区及同类型生态区域种植。同时,也适应新疆红花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g;具有抗千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666.6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165.5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小麦新品种豫麦48号及选育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豫麦48号选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水、旱两种不同生态型的亲本组配,实现丰产与抗旱的有机结合,通过水、旱交叉选择,早代混系测产,高代多点鉴定的方法,选育丰产优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惠型旱地品种,并提出要加强对稳定品系的鉴定。 相似文献
8.
抗旱耐盐小麦济南18号是利用白花授粉后外源DNA导入技术,将综合抗性极佳的长穗冰草(Agropyrons elongatum)DNA导入普通小麦86(6)002选育而成的.该品种于2000年4月通过山东省 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该品种冬性,幼苗葡匐.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亩穗数一般40~45万,早春起身较慢,后期生长发育快.株型紧凑,株高90cm左右,茎秆弹性好,较抗倒状.高抗条锈和白粉病,抗旱、耐盐.穗纺锤型,穗粒数30~35粒,长芒,白粒,角质,千粒重40g左右.中熟,后期落黄好,抗干热风. 相似文献
9.
10.
为选育出适合广西稻作区的早晚兼用香型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提高广西香米市场品牌竞争力。以传统香稻品种‘田东香’和‘早香1号’为母本和父本,杂交后以系谱法选育,并通过广西常规优质稻组区域试验和农艺性状、产量、抗性、米质鉴定,育成浓香型高档优质常规稻品种‘广粮香2号’。2019年通过广西品种审定,‘广粮香2号’生育期适中、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两年区试平均产量为6912.0 kg/hm2,比对照增产11.81%;早、晚稻米质均达部标优质二等,香味值83分;适应性广,可在桂南、桂中和桂北稻作区作早、晚稻种植,并已获广东、江西、湖南同一适宜生态区引种备案;是2020年唯一入选广西农业农村厅首批确认的7个水稻绿色品种的常规稻品种,是“广西香米”公共品牌建设主用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米商青睐。‘广粮香2号’兼具产量高、米质优、香味浓、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合在广西及长江中下游稻作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临早6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以晋麦47号为母本,晋麦60号为父本,于1996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2006年9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临旱6号,审定编号:国审麦2006021。2品种特征特性冬性、多穗型中熟品种。幼苗匍匐,分蘖力强,苗期叶片细长,拔节迟,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2.
旨在探讨、验证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创制的最佳策略,为甘薯高效育种提供借鉴。以来自日本的优质紫肉型甘薯‘川山紫’为母本,以高产、高糖材料‘冀薯6-8’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获得优质食用型紫肉甘薯新品种‘榕紫薯5号’。该品种2011—2013进行多点选拔、品比及鉴定,2014—2015年参加福建省甘薯区试。对‘榕紫薯5号’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品质性状、抗病性、生产力、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榕紫薯5号’为中晚熟品种,生育期135天,萌芽性好,分枝能力中等,全生育期群体长势强劲,结薯集中。2014—2015年福建省甘薯区域试验平均鲜薯产量30.24 t/hm2,平均干物率30.12%,平均出粉率19.84%,食味评分81.6分,比对照高1.6分。外观评分81.3分,比对照高1.3分。花青素含量26.95 mg/100 g FW。大中薯率68.7%。省区试综合鉴定结果为:株型中蔓半直立;鲜薯产量、薯干产量和淀粉产量比对照高;干物率和淀粉率与对照相当;食味品质、外观品质均优于对照;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耐贮性好,该品种达到食用型甘薯品种审定标准,可作为鲜食及特用薯在中国南... 相似文献
13.
晋麦64号具有综合抗性好、优质、早熟、适应性广的特点,在产量性状方面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产量结构三素协调,高产稳产性好,是适宜晋南麦区一般水地种植的理想品种。通过对晋麦64号的选育分析认为:在大面积育种在对品种性状的改良应注重总体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对单一性状的突出要求;在选育过程中必须紧扣“丰中求优、丰中求抗、丰中求早”的原则,这样育成的品种在生产上才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佳源6号为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审定编号:豫审麦20180016。该品种具有高产性突出、稳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倒春寒冻害能力好、对高温不敏感、综合抗病性好、适应性广等特征。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病虫害防治、化学除草等方面总结了佳源6号的高产栽培技术,为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1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临旱51241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室以晋麦33号为母本,临丰9271为父本,于1995年杂交,经系谱选育而成。该品种分别于2006年8月、9月通过山西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定名为晋麦79号,审定编号:晋审麦2006004、国审麦2006025。2品种特征特性冬性,中早熟,成熟期比对照西峰20早1~3天。幼苗半匍匐,苗期生长势强,分蘖力较强。株高70cm左右,株型紧凑,穗层整齐。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白粒,角 相似文献
16.
17.
根据2017-2018年度和2018-2019年度山西省南部中熟冬麦区旱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增产点率分析、AMMI模型分析等方法对小麦新品种晋麦105号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以了解其丰产、稳产性等生产性能。结果表明晋麦105号在2017-2018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7.1%,在2018-2019年度区域试验中较对照晋麦47号增产6.2%,稳定性参数在2年区域试验中分别排名第3和第1,在生产试验中稳定性参数排名第1,稳定性超对照。说明晋麦105号适用范围广,具有旱作丰产性、稳产性好的特点,是适宜山西省南部旱作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8.
19.
羽衣甘蓝新品种‘冬春10号’白色和‘冬春18号’鲜红色,其叶片为全缘板叶,叶面平整光滑,叶片排列紧密、包心,观赏性极优。其中‘冬春10号’心叶颜色为亮白色,中央为浅粉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8号’心叶颜色为深鲜红色,株型大小属小型。‘冬春10号’和‘冬春18号’是心叶与外叶极易生长平齐、心叶极易转色到位(南京地区11月中旬上市)、可以相互搭配应用的新品种,是目前国内培育成的首批耐冻、晚抽薹的羽衣甘蓝杂优一代新品种,适合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和四川等省及以北地区解决11月中旬至4月因冬季深度冰冻室外无盆花安全观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研究表明:晋麦64号与对照品种晋麦31号、晋麦61号相比,上部叶片上举,旗叶与主茎夹角小,旗叶长宽比小,茎部节间维管束数多,后期绿叶面积大,旗叶叶面积维持期长,灌浆速率较快,从而使其亩穗数、千粒重都较对照高,这为晋麦64号高产、稳产性能显著优于对照奠定了良好的形态生理基础。同时,此研究也为指导超高产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