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剑  叶进  曾百功  李明生 《农业工程》2020,10(5):98-100
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的重要举措。以农业机械学为例,探讨在高等院校农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基本途径与保障方法。以“农机文化”与“工匠精神”两个重要思政元素为切入点,紧紧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融合这一核心目标,打造课程教学标准与课程思政体系,为提升高等院校农机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培养新时代农机装备创新人才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数控加工课程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报国感恩、德技兼修、全面发展、具有敬业和工匠精神的负责任公民。在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时,要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确定教学策略,把知识获取、能力塑造、德育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适当增加责任关怀与职业素养的权重。在课程教学中要发挥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专业课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在于立德与树人育才的完美结合,不再机械地将课程思政作为额外任务,而是作为育人的本质和必然要求来看待。  相似文献   

3.
简剑芬 《南方农机》2022,(18):174-176
国家赋予高职院校培养大国工匠的重要使命,衍生出“工匠班”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笔者以某高职院校为研究案例,简要分析了工匠班人才选拔的基本状况,重点从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及个性心理特质、文化理论基础及实践操作能力、价值观取向等多维度探究了高职院校工匠班的人才选拔途径和方法,并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教学保障条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属于应用型专业,学生的职业精神是否强烈,直接关乎到他们未来上岗后的精神面貌,决定了建筑工程的质量,甚至影响到社会和谐和稳定。因此,在该专业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高职院校建设工程管理专业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论述了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所面临的困境,并结合教学经验以及学术资料,给出解决困境的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5.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西安工商学院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建设突出数字化创新的机械制造核心专业课程和专业能力体系课程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科学思维、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及担当意识。该课程群的教学改革,对旨在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其他课程的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温成卓  刘红  郑虎  赵艳妮 《南方农机》2023,(14):166-169
【目的】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双高”建设深度融合,强化课程育人导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课题组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和课程内在素养要求,合理设计和挖掘思政育人元素,基于项目化教学思路,根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点设计了包含6个教学项目的“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整体教学方案,并以项目五“工业机器人在线编程与调试”为例,设计以“中国太空站灵活的机器人手臂展科技实力”为主题的课程教学,通过课前咨询预习、课中导学汇报、课后巩固拓展等环节全方位展示了教学实施过程。【结果】“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效果显著,切实提升了立德树人的成效,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治学严谨、敢于挑战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和思政素养,为相关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卢慧娟 《南方农机》2023,(9):171-174
【目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法】笔者利用专业基础课受众面广的特点,在“机械制图”课程中进行“三全育人”教学改革,组建课程教学育人团队,建构课程教学育人体系,并结合农业类高职院校就业特点,确定家国情怀、“三农”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四方面的育人维度。【结果】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教学改革与实践,确定了“立足苏南、服务‘三农’”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了一批具有正确的工程伦理观、良好的职业素养、励志建设更好的“三农”、德才兼备且具备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业人才。【结论】在高校进行教学改革,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可以切实有效地提高立德树人的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8.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面大量广,具有育人的先导性,因此,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讲解图纸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并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素养,以及一丝不苟、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最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汽车拖拉机构造》课程为例,探索在一流课程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理念与措施。首先确立了以主线为引领、五步发展组建课程思政案例册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结合新疆农业大学“秾大云上”平台开展基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其次在课前导学、课中线下翻转教学、课后实践环节的教学设计全过程多渠道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德育贯穿于教学实施的全部流程。最终落实课程思政德育目标,为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新时代农业工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液压传动作为机械类、机电类、农业工程类等专业的基础课程。针对农业类院校,教学团队结合近几年在油菜耕种管收等全程机械化方面的教学探索和科研实践,针对课本重点章节,分别介绍了液压技术在农机装备领域应用的实际案例,并深入剖析了思政案例和思政元素,提出了“提升专业自信、培养工匠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的思政目标。在此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进一步提升农业工程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技能,也为涉农高校同类型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汽车拖拉机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弱化及“三创”(创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依托学校教改项目对以上问题进行梳理及分析,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汽车拖拉机学》课程思政的技术路线。采用“互联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形成“实验-竞赛-科创-孵化”的“三创”实践教学体系;细化以“学生为本”的课程评价内容,提高了课程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知农爱农”的“三创”型农业工程人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任佑平 《南方农机》2019,(12):98-98
职业教育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重视践行校企合作育人,理实一体教学,知识与技能融合,手脑并用,专业课教师与企业一线人员相结合。高职院校始终坚持“产教融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基本办学原则,构建“园区、企业、学校”和“协会、企业、学校”两个三位一体,实施“分级、分段、分岗、工学交替的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弘扬工匠精神。其是我国制造业永葆青春和活力的源泉,是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时代呼唤。培育工匠精神是高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文章对高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湖湘理学与“芙蓉工匠”的精神内涵联系,进而分析了“芙蓉工匠精神”在湖南轨道交通中的作用,并结合湖南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质,提出了“芙蓉工匠精神”在湖南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融入渠道和措施,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彭辰晨  黄志辉 《南方农机》2022,(12):163-164+186
“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是机械类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为让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题小组以压力控制阀、顺序动作回路和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为载体,结合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如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专业自信。教学实践表明,在学生学习“液压与气压传动控制技术”课程时,教师若能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立德树人的任务,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协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科技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各类新兴产业、新兴领域层出不穷,“十四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产业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存在着大量的空白。在这种背景下,中职教师要从培养工匠精神的视角出发,探索优化课程设置,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实践训练中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基础教学中,以此培养工匠精神,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多方位探讨工匠精神在目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及其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提出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中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的工匠精神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6.
“金课”建设一直是近年来高校教学关注的热点。针对python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增加课程思政元素,回归育人本质,实现价值引导,并创新教学方法,采用“智慧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设计“微课”,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7.
赵林林  武涛  林伟 《南方农机》2024,(3):172-176
【目的】提高“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方法】针对“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存在涵盖知识面广,知识点零散;课程教学目标与企业对接不够深入,学生对新技术、新方法、新思路掌握不足;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兴趣不是很高,课堂参与率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等问题,课题组开展“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三方面着手,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方面,依靠“学习通”平台,精准完成学情分析;改革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开展第一课堂教学实施。【结果】通过改革,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贯彻,学生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持续上升;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尊重,能够提高机械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强化,团队协作精神、工匠精神等获得了训练和提高。【结论】高职“汽车机械基础”教学改革模式对其他课程改革,有着十分可行的可复制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瑶 《南方农机》2023,(12):191-192+198
【目的】为了实现“三全育人”的培养方针和育人体系,需要挖掘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中包含的科学方法论以及隐含的核心价值思想,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基于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设计内容及目标,凝练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观,从反馈核心思想、系统评价体系、整体局部关系、辩证发展思路四个方面打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思政模块。设计融合了课程思政的“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采用润物无声的方式自然和谐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当中。【结果】该设计使学生具有切实的体验和收获,并培养初步的科学创新意识以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求实精神、奉献精神、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能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发展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落实职业教育立德树人与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的职业教育改革机遇与挑战背景下,积极探索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是职业院校的核心任务。课题组以“双高”建设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为例,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国防职教集团、FANUC产业学院、兵器工匠学院等平台构建国防特色红色文化生态,坚持“育训结合,德技并修”的中高本贯通人才培养路径。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数字技能驱动和数字技能融合,培养中高本贯通、校企共育的军工智造“强国工匠”,持续高质量地为智造产业培养并输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德技并修的高职学生是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方向。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日益成为教育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学术界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从刊载数量分析、学术界研究焦点、未来研究方向三个角度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研究共识,分析存在不足,为更深层次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寻找更有效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