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风高  于长军 《植物医生》1997,10(6):4-4,10
花生网斑病(Phoma arachidicola)发病快,蔓延迅速,引起中后期大量的落叶,直接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是急待防治的花生主要叶部病害.自1992年以来,通过对该病的系统调查,摸索出一套实用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中国花生网斑病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花生网斑病是我国花生上新发生的一种叶部病害,近年来蔓延迅速,为害严重,经1983-1992年历时10年的系统研究,摸清了该病症状、发生和为害规律、分布特点;明确该病的发生与主要发病因子的关联性;于国内首次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摸清了病害发生程度与花生荚果产量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找出了受害较敏感的花生物候期,建立了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筛选出目前最好的杀菌剂、生物制剂和物理保护剂以及较抗病的花生品  相似文献   

3.
花生网斑病不同病斑类型及其病原菌致病力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河南省发生日趋严重的花生网斑病在田间出现的一种新的病斑类型,并结合已报道的两种病斑类型,对3种病斑类型的病原菌开展致病力差异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新发现的花生网斑病病斑特征明显,综合分析后将花生网斑病病斑类型分别定为网纹型、类褐斑型和污斑型;同一花生品种上3种病斑类型病原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同一病斑类型菌株对不同花生品种的致病力也表现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湖北植保》2001,(5):29-29
花生网斑病又叫褐斑病 ,纹斑病 ,是近年来发生趋重的一种新病害 ,2 0 0 0年滑县发生严重 ,造成花生中后期大量落叶 ,减产达 2 0 %~ 40 % .症状 :网斑病一般从花针期始始发 ,发病盛期在结荚期至成熟期 ,主要为害叶片 ,也为害叶柄和茎 ,植株下部叶片先受害 ,沿主脉主生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褐色小点 ,周围有明显的褪绿圈 ,后形成边缘呈网纹状 ,不规则形褐色病斑 ,一般不透过叶面 ;若遇多雨天气 ,病斑较大 ;叶片一旦染病 ,极易脱落 ,叶槽茎受害 ,起初为小褐点 ,年扩展为边缘水渍状 ,中央凹陷、长条形成椭圆形病斑。病原及发病条件 ;该病病原为花生…  相似文献   

5.
花生网斑病 (Phoma arachidicola Marasas)又称褐纹病、云纹斑病。常与叶斑病混合发生,可造成早期花生叶片脱落,严重影响花生产量。花生网斑病过去在滑县发生很轻,2000年突然严重发生。据观察,该病为害花生,发病初期在基部叶片上发生,逐步向上部叶片发展。在叶正面产生边缘呈网纹状、不规则形褐色病斑,不透过叶背,以后由侵染点沿叶脉向外扩展,呈星芒状扩展至整个叶面。县植保站定点调查花生地块, 8月中、下旬病株率40%, 8月底病株率达100%,全县发生面积达1.9万 hm2以上。   分析该病流行原因,与作物茬口、高温、高湿、多…  相似文献   

6.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近几年在霞浦县西瓜上发生的1种新病害。具有发病快、防治难、为害重等特点。因其致病的特殊性和某些客观因素限制,几年来,该病的发生难以控制,对本县西瓜生产已构成严重威胁。笔者将近年来田间调查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于2002年6月在本县盐田、沙江、洲洋3个乡(镇)首次发现,发生面积约12hm2。近年来迅速扩展到长春、崇儒、柏洋、牙城等7个主产西瓜的乡(镇),年发生面积120~200hm2,染病瓜地西瓜产量损失30%~100%,造成毁灭性为害。2病害症状幼苗子叶发病,叶背面呈现水渍状斑点,并沿主脉逐渐发展为黑褐…  相似文献   

7.
落葵(Baselaspp.),又称藤菜、木耳莱等。具有质地滑嫩,味鲜并有清热凉血,解毒缓泻之功效,可入药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种植面积逐渐增大。但是,据笔者多年观察,落葵极易感染紫斑病(Phyll0StictaSP.),病叶率一般在50%左右,重者达刀%以上,造成严重的损失。为此,笔者1993年在广州天河区石牌、五山等地对落葵紫斑病发生规律进行了初步考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症状据调查观察,此病在落葵整个生长期间都会发生危害,主要为害植株叶片;也能侵染叶柄、茎秆和分枝。落葵感染此病之后,叶片初期出现褪…  相似文献   

8.
甜菊叶斑病     
张金兰  曾庆财 《植物检疫》1993,7(4):278-279
甜叶菊 Stevia rebaudiana 又称蜜菊、甜草,为多年生菊科泽兰属的草本植物,我国70年代末作为一种糖料作物从日本引种。黑龙江省农垦外贸公司1991年6月从日本引进一批甜叶菊苗,以提高和改良其品种,隔离种植在牡丹江农场管理局海林农场。经生育期追踪检疫,发现了甜菊叶斑病 Septoria steviae。  相似文献   

9.
花生网斑病是目前危害花生的一种主要叶部病害,蔓延速度快,发生严重,对花生一般导致减产20%左右。我们运用生物制剂农抗120与杀菌剂多菌灵混用,防治花生网斑病,收到良好防治效果,现将结果初报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已选用品种79266,复膜种植,大垅栽培,双行,垅宽90厘米。亩增施花生专用肥50公斤,播后用抗枯灵200x+农抗120100ppm+乙草胺100ml喷洒地面,封锁初侵染源及除草,自7月2日开始,每隔14天用农抗120100ppm+多菌灵500x喷洒叶面一次,8月13日结束。品种7926…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聚集度指数法、Iwao回归法和Taylor幂法则测定了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不同流行时期的空间分布型,分析了病害聚集的原因。结果表明,花生褐斑病在始发期和盛发期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在衰退期转为均匀分布;花生网斑病在整个生长季内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分布。Iwao回归分析显示,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间相互吸引的个体群。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花生褐斑病个体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单株病斑密度的提高趋于均匀分布,而花生网斑病的空间分布型不受单株病斑密度和取样时间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聚集原因是由病原菌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利用Iwao回归分析法,分别建立了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的最适理论抽样模型和序贯抽样模型,确定了不同精度下的最适抽样数及序贯抽样。  相似文献   

11.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期使用农抗120控制花生网斑病侵染源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农抗120防治花生网斑病,不同使用方法效果不一。用常规喷洒叶面方法控制再侵染源,防效为21.4%,相当于多菌灵(29.4%);用农抗120和杀菌剂(抗枯灵或多菌灵等)混合,在花生播种时喷洒地面一次,控制初侵染源,防效为48.6%;用农抗120同杀菌剂混合,播种时喷洒地面,以控制初侵染源,7月上旬再喷洒叶面,控制再侵染源,效果最佳,防效高达70%以下。  相似文献   

13.
苹果花腐病是黑龙江省、吉林省以及辽宁省北部等地苹果栽植地区分布极为广泛的一个病害。1954年东北三省流行,1960年黑龙江省又复流行,损失很大。苹果花腐病系由 Sclerotinia mali 所引起,它不同于三浦道哉所报导的在东北的 Monilia 属的三个菌种。苹果花腐病菌的子囊袋状,尺度为125—176×6.4—9.6微米,平均11.5×9微米;有侧丝,侧丝单胞无色,90—174×3.8—5.1微米;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大小为9.6—16.3×4.8—6.7微米,平均14×6.3微米;大型分生孢子柠檬形,单胞无色,两端有乳头状突起,大小为8.1—20.5×6.2—16.2微米;小型孢子无色、球形单胞。苹果花腐病菌的菌丝在马铃薯洋菜基及酵母素合成基上  相似文献   

14.
玉米眼斑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振华 《植物检疫》1989,3(1):62-64
玉米眼斑病Kabafiella zeae Narita&Y.Hinatsuka,我国北方叫“北方炭疽病”,日本称“褐斑病”,是我国的应检病害。 1956年日本的成田武器和平家保之在北海道的石狩、空知、札幌等地发现这一病害,他们称为“褐斑病”,并在1959年正式报道。1971年美D.C.Arny等人鉴于“褐斑病”这一名称容易同另一种玉米上常见病害,由Physoderma maydis Miyake(节壶菌属)引起的玉米褐斑病相互混淆,他们将成田和平冡所称的褐斑病改名为眼斑病,这一名称沿用迄今。  相似文献   

15.
花生网斑病原培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2年山东、辽宁花生产区花生上发生一种新的叶斑病。发病初期,花生叶片正面产生白色小粉点,逐渐呈白色星芒状辐射,中心褐色,边缘不清晰的网状斑。  相似文献   

16.
花生网斑病防治经济阈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几年研究了花生网斑病不同生育期发病对花生荚果产量的影响,以及不同发病程度与花生产量损失率的关系。建立了该病防治经济阈值模型x=10000C+2.089PVE/0.754PVE,为经济有效地防治花生网斑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麦云纹斑病菌对杀菌剂的抗性检测及同工酶谱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1994年大麦云纹斑病菌(Rhynchosporium secalis)对杀菌剂多菌灵、三唑醇的抗药性监测表明,该菌对两种杀菌剂的敏感程度发生了变化,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大麦云纹斑病菌的多抗菌株。这类菌株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三唑醇都具有抗药性,且抗性程度很高。与1990~1991年得到的资料相比,随着杀菌剂选择压力的增加,大田群体中三唑醇高抗菌株比例逐年增加。对该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α—酯酶有7种表现型,磷酸葡萄糖变位酶有2种表现型,过氧化氢酶有3种表现型,无论对去甲基抑制剂类(DMI)表现抗性或敏感菌株,无论调节酶还是非调节酶,其酶谱表现型的变异基本相似。这表明大麦云纹斑病菌对DMI类抗药性突变存在于多个菌系的基因型背景群体中,而不是只起源于单一的广泛分布的菌系。  相似文献   

18.
辽宁花生疮痂病发生调查及流行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作者对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花生疮痂病在辽宁发生轻重不一,阜新、锦州、葫芦岛地区发生严重,沈阳地区零星发生,铁岭地区尚未见发生.花生疮痂病已从次病害上升为辽宁省花生产区主要病害.作者结合花生疮痂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及病害调查情况,分析了该病害严流行的原因并对防治建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花生芽枯病     
张建成 《植物医生》1996,9(5):11-11
花生芽枯病张建成(山东省花生研究所,莱西266601)花生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花生病毒病是花生上的重要病害,而花生芽枯病是亚洲花生上最重要的病毒病害,每年都造成极大的产量损失。花生芽枯病于1949年在印度首次报道。近年来,印度及国际半干...  相似文献   

20.
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田间混发流行过程及其产量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小区人工接种试验,分析比较了花生褐斑病和网斑病单独及混合发生的流行过程及对花生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害混发初期,病害间无明显的相关性,随着病情加重,病害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增大并达到显著水平,说明病害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生育期接种发病情况有所差异,在开花初期和盛花期接种,褐斑病和网斑病的病情较重,而在开花末期接种的病情较轻,但都能表现病害间的抑制作用。病害混发时造成的产量损失小于各病害单独造成损失之和,对白沙1016和四粒红接种2种病菌,病害混合发生所造成产量损失约为各病害单独引起损失之和的77.2% ~ 85.7%和76.1% ~ 79.6%。在不同生育期接种2种病菌,2个品种产量的损失均随着侵染时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