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漓江风景区土壤生态环境因子对旅游干扰的响应规律,为合理开发与保护漓江风景区旅游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方法,对比不同干扰程度下漓江风景区土壤环境指标的差异,分析旅游干扰对漓江风景区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 在旅游活动干扰下,土壤硬度明显增加,5个系列土壤坚实度平均值增加15.55倍,土壤颜色的明度和彩度增加,容重平均增幅为33.43%;枯枝落叶层厚度和土壤自然含水率下降,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碱解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钾含量平均降幅分别达到61.31%,61.58%,32.21%,72.08%和36.26%。[结论] 在旅游干扰下漓江风景区土壤生态环境发生阶段性变化,供试区土壤出现不同程度退化,土壤综合肥力下降,土壤结构变差,进而将对景区植被和景观带来影响,因而应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弱旅游干扰对漓江风景区土壤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沿线生态环境对游客踩踏干扰的响应,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张家口市草原天路为例,采用既成事实法在草原天路沿线选取3条样带,分析其植被覆盖度减少率、植被高度降低率、土壤硬度、地表覆盖度响应指数的变化所反映的生态环境对踩踏干扰的响应。[结果](1)游客踩踏干扰范围遵循由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递减的规律,但受自然风光和最佳拍照位置的影响,在山顶环形游憩带表现出不同强度的游客活动,反映在植被高度上差异较明显。(2)植被覆盖度呈现出由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逐渐递增的关系。(3)土壤硬度整体上呈现出从游步道边缘向两侧递减的规律。(4)地表覆盖度响应指数整体上处于中等程度干扰。[结论]未来草原天路旅游开发要从紧抓机遇创新绿色发展之路,加强管理构建生态文明景区和分流管控完善景区交通系统方面入手,切实做到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河北坝上植被恢复措施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的角度探讨了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对当地土壤环境的影响。在河北坝上康保县选取了退耕还林还草、草地围栏封育、草地植树造林等15组样地,对每组样地进行了土样采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恢复措施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土壤性质。植被恢复区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增强,土壤孔隙增多,土壤容重减小;过度放牧则使土壤更加紧实;较高覆盖度荒地和草地能减少地表蒸发,使土壤含水量增加,乔木本身需水量大,发达的表层土壤根系会降低土壤水分;较高植被覆盖度能有效减弱土壤风蚀,但乔木林下植被稀疏、地表裸露和灌木林带间距过宽则会加剧风蚀。在不考虑施肥影响的情况下,植被恢复能不同程度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含量,且对0—10cm土壤层的增加效果大于10—20cm土壤层;耕地由于施肥的影响,退耕后的区域土壤全N和全P含量有所下降。研究表明,对于改善土壤环境,退耕还荒草地、草地围栏封育是当地相对较好的植被恢复措施;灌木林地由于是当地物种,应该多加栽培,但需调整结构,也可结合乔木林种植,增大林下植被盖度,增强防风保土效果。  相似文献   

4.
渭河两岸缓冲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枝枝  张福平  燕玉超  王虎威 《土壤》2017,49(2):393-399
选取陕西省内渭河沿岸南北3 000 m缓冲区为研究区,利用野外调研、室内实验处理并应用GIS、ENVI、SPSS等软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为渭河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渭河沿岸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范围6.3~22.5 g/kg,有机质含量较低。渭河沿岸缓冲带区内南北两岸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 000 m范围内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1 000 m范围外随距离增加而减少或基本不变;渭河沿岸的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上游最高,下游次之,中游最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因子有地形因子(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和土壤质地。其中土壤有机质与高程、植被覆盖度(NDVI)和土壤颗粒中粉砂百分含量呈正相关,特别是高程因子与土壤有机质表现为显著相关;而土壤有机质与坡度、土壤颗粒中砂粒百分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黄山风景区步道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步道作为旅游景区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旅游活动冲击的主要对象,尤其以步道两侧土壤环境受影响最为显著。在黄山风景区内选择7条主要步道,设置14条调查样带,每条样带按照距游道远近依次选取5个连续样方,每个样方的面积设置为1 m×1m。在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等方法并建立土壤影响指数模型来探讨旅游活动对黄山风景区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规律。结果显示:旅游活动对土壤的硬度、pH值、有机质、全磷、全钾等因子的变化有显著的影响,其受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步道4m内;由于游客访问比例不同,不同步道受影响的程度有明显差异,其中以玉屏景区和北海景区受影响较为严重,天海景区和西海景区次之,上山道和下山道受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与影响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陕西省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揭示土壤有机质与地形、植被类型、气候和土壤其他属性的关系,为该区土壤碳汇(碳源)功能变化研究提供科学基础。[方法]通过采集陕西省12个样区不同植被类型和地形条件下的85个表层土壤样品,并利用SPSS 16.0中的K-means聚类和Canoco 4.5软件中的冗余(RDA)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土壤有机质浓度在2~6级之间;并表现为由南至北,由西至东大致呈降低趋势;在各样区,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89~14.84倍;同一样区不同样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等级不同;各影响因素中,除经度和无霜期的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各环境因子的影响均显著,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的影响最大,坡度和坡向的影响程度较低,且交互影响作用明显。[结论]除农地转变为果园外,农地退耕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并随着恢复年限的延长,有机质含量增加日益显著,生态系统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  相似文献   

7.
旅游干扰对祁连山风景区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祁连山大野口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了旅游干扰对该区域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祁连山风景区游客主要集中在5—8月,游客大多选择自驾游方式,以野炊、烧烤式旅游为主。旅游活动对核心区表层土壤的pH、体积质量、含水量及有机质影响较大。随着旅游活动干扰程度的降低,0~10 cm土层土壤pH逐渐上升,10~20 cm土层pH变化不大。土壤体积质量表现出:核心区缓冲区背景区,而土壤含水量则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受游客活动影响较大,显著低于背景区,分别占背景区的63.6%和60.1%。表层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表现出:背景区缓冲区核心区,而10~20 cm土层全量含量差异不大。不同区域土壤速效养分0~10 cm土层含量高于10~20 cm土层含量。核心区表层土壤水解氮、速效磷含量偏高,而深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高。各个有效微量元素在0~10 cm土层含量普遍高于10~20 cm土层,且在核心区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内蒙古S105草原公路沿线地表为研究对象,探讨挟沙风作用下干枯植被覆盖度对风沙流结构的影响,旨在为防治公路两侧土壤风蚀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风洞模拟试验,在0%,20%,40%和50%覆盖度水平下测定输沙率。[结果] 在挟沙风作用下,输沙率随干枯植被覆盖度的增大而递减,最大输沙率点的高度层不断上升。覆盖度为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函数规律降低;覆盖度为20%,40%和50%时,输沙率随高度的增加呈递减→递增→递减→趋于平缓的变化规律;在85 mm高度以下符合多项式函数关系,85 mm高度以上符合指数函数关系。随覆盖度的增大总输沙量递减,最大抗风蚀效率达65.73%。[结论] 干枯植被覆盖显著影响地表风沙流结构,可削弱挟沙风侵蚀力,是抑制公路沿线地表土壤风蚀沙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川西北草原退化沙化土壤剖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川西北草原不同退化程度土壤的剖面特征和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大,土壤剖面的草甸层变薄,植被覆盖度降低,优良牧草种类和数量逐渐减少.土壤有机质和腐殖酸呈下降趋势,土壤的富胡比呈上升趋势.在土壤养分变化中,土壤的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有效钾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土壤养分含量在剖面上的分布次序为:表层>亚表层>底层.全钾含量略呈上升趋势,但整体变化不大.土壤的pH值也略呈上升趋势,表层土壤pH值小于亚表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质量的综合影响,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退耕地植被恢复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半干旱黄土丘陵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白阳镇中庄村示范区不同退耕地林草植被恢复样地为研究对象,采用AHP决策法对不同林草植被恢复下土壤理化因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土壤水分是影响土壤环境状况的最主要因子,其权重值达到了0.210,其次为土壤的总孔隙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权重值分别达到0.136,0.108,同时土壤的毛管持水量、土壤碱解氮含量和土壤脲酶含量也对土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权重值分别达到0.085,0.071及0.064。[结论]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生物活性的综合评价,认为林地、人工草地和天然草地不同程度地改善和提高了土壤的环境质量,以林地改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