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云南省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特征,笔者对云南省6个片区的设施栽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0~20cm设施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216~2.301mL/g,平均值为1.526mL/g,20~40cm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范围为0.499~2.469mL/g,平均值为1.725mL/g,都低于露地土壤1.939、1.902mL/g;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随棚龄的变化表现为增—降—增,且2层(0~20、20~40cm)的变化情况一致;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全氮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试验表明设施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设施栽培年限,土层深度,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具有密切联系,可通过该酶活性反映土壤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2.
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土壤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业华  陈珍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3):251-254
在海南东部自然区槟榔园中,采集不同种植年限和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运用滴定法和比色法,测定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脱氢酶、酸性磷酸酶、蛋白酶、还原酶和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根区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纤维素分解酶。对照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还原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对照区的是蛋白酶。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园区的是酸性磷酸酶、蛋白酶。12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24年限的是过氧化氢酶、脲酶、酸性磷酸酶、还原酶。24年限槟榔根区土壤酶活性高于12年限的是蛋白酶、纤维素分解酶。  相似文献   

3.
番茄病毒株的体内酶及根际土壤酶的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经土壤传染发生病毒病后,植株叶片和根系中的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升高,且叶片中这两种酶活性比根系中的高;其根际土壤中脲酶、转化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升高,而过氧化氢酶活性略有下降。由此提出:有效地防治病毒病除用药剂喷洒植株外,还应同时对土壤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黑农48’(高蛋白型)大豆(Glycine max)为材料,在根系周围接种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以空间代替时间进行连作处理,应用酸性品红方法检测F. mosseae侵染大豆根系情况并按后列分级标准计算根腐病发病率;运用化学滴定法和比色法检测处理后大豆根系及根际土壤酶活性变化。试验选取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1年、2年和4年)进行盆栽试验,并设定不接种F.mosseae为对照组(C),接种F. mosseae为处理组(T)。结果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延长大豆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酶活性呈上升的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土壤酶活性逐渐降低,其中土壤脲酶(URE)、CAT、蔗糖酶(SUC)、磷酸酶(PHO)和PPO活性先降低后升高,纤维素酶(CEL)的活性逐渐降低。接种F.mosseae诱导大豆根系产生防御酶活性和土壤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F. mosseae可以缓解连作障碍、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牧交错带人工草地及农作物下土壤酶活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壤酶直接影响着人工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评价土壤质量的生物活性指标。在农牧交错带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和农田内采集土壤样品,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pH、营养元素(N、K、Ca、Mg等)有效态含量及4种土壤酶(土壤脲酶、碱式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的活性,分析了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和农作物下土壤理化因子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紫花苜蓿人工草地中,土壤脲酶和碱式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随种植年限的延长显著减少,且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平均酶活性表现为3年龄>6年龄>10年龄草地。过氧化氢酶活性随种植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强,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2)不同类型农田中,土壤酶活性亦存在差别,玉米地土壤脲酶和碱式磷酸酶活性仅为马铃薯地的24%和70%;(3)比较人工草地与农田土壤酶活性,认为3种土壤酶(土壤脲酶、碱式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大小基本表现为马铃薯地>3年龄巨人草地>玉米地≥3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6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6年龄巨人草地>10年龄雷达克之星草地≥10年龄巨人草地;(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式磷酸酶3种酶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蔗糖酶活性与pH达到极显著正相关,脲酶和碱式磷酸酶与pH成显著负相关,速效氮和全氮呈极显著负相关,过氧化氢酶则与有机质、速效氮、全氮和水溶性镁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种植年限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分层采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0~40 cm土样,测定其养分及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氮的含量均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偏高。0~10 cm土层中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在10~40 cm与种植年限负相关。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种植年限负相关。(2)同一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层深度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层深度正相关。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减施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7.
种植年限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种植年限对猕猴桃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为其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分层采集不同种植年限果园0~40 cm土样,测定其养分及酶活性。结果表明:(1)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有机质及碱解氮的含量均偏低,有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偏高。0~10 cm土层中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其在10~40 cm与种植年限负相关。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种植年限负相关。(2)同一种植年限果园土壤中脲酶、蔗糖酶、纤维素酶及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层深度负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层深度正相关。研究表明,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受种植年限影响,随种植年限的增加应增施有机肥和氮肥,减施磷肥和钾肥。  相似文献   

8.
水稻土壤有机培肥后生物性状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实验,对三种有机物料施入土壤后,土壤生物性状的变化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有机物料直接施入对水田土壤生物量态碳有显著的提高作用,对水田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因土壤酶、有机物料及水稻的生育时期的不同而不同。就施用有机物料对供试土壤酶活性影响的共性而言,在前期皆对脲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升高有抑制作用,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迅速提高,后期逐渐降低。对转化酶活性和三种磷酸酶的活性都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在供试两种土壤上,有机物料的作用正相反。  相似文献   

9.
津郊菜园土壤酶活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天津郊区不同种菜年限菜园土壤剖面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及蛋白酶活性分布状况,研究了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酶的活性均随剖面深度呈梯形减弱,随种菜年限的延长而增高,其中脲酶和碱性磷酸酶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趋势,菜园土壤通体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一般旱田土壤,菜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以做为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指标;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四川省温江、双流两地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及其生物量碳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设施种植年限大棚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是露地的1.63~3.50倍,且大棚土壤中好气性微生物总数随种植年限的增加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三大微生物数量占微生物总数的比例中,细菌表现为随设施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放线菌和真菌表现为下降;露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别是设施年限为1a、2a和4a的大棚土壤的1.29倍、2.28倍和3.45倍,前者明显高于后者。随设施年限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有机碳及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率都表现  相似文献   

11.
蔬菜种植模式对涂地土壤性状及蔬菜连作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蔬菜种植模式和种植年限对蔬菜地土壤性状及蔬菜生长障碍发生的影响,在浙东滨海涂地区按蔬菜种植年限(5~10年和10~20年)和种植模式(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露天蔬菜、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和常年大棚蔬菜)分组鉴定土壤质量与蔬菜地连作障碍,并与长期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的农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种植蔬菜后,土壤容重呈增加的趋势;与长期种植水稻的用地相比,露天蔬菜、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和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但长期种植大棚蔬菜则可导致土壤结构的恶化。种植蔬菜后,土壤酸度增加,有机碳下降,磷素、氮素、有效钾和盐分明显增加,对大棚蔬菜地的影响比露天蔬菜地更为明显。土壤中磷素、氮素、有效钾的积累和土壤酸化随着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种植蔬菜也显著增加了土壤过氧化氢酶、磷酸酶、脲酶和脱氢酶活性。研究区内蔬菜地连作障碍类型主要有病害、地下虫害、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和缺素等,其发生比例随蔬菜种植年限明显增加,由低至高依次为:水稻 蔬菜年内连作地<露天蔬菜-水稻轮作地<露天蔬菜地<冬季大棚蔬菜 夏季露天蔬菜地<常年大棚蔬菜地。研究认为,蔬菜与水稻轮作可减少蔬菜连作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明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影响的差异,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试验材料,研究5种种植方式下3年连作田土壤浸提液和4年豆科植物土壤浸提液对马铃薯连作土壤酶活性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半膜沟播土壤电导率1:1处理的与对照相比降低16.70%,其他处理马铃薯连作土壤的电导率均升高;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提高,其中1:1处理对平畦覆膜和半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均作用显著,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有显著影响;1:2处理对半膜垄播连作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全膜垄播和全膜沟播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3.
探究连作对兰州百合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的影响,为解析兰州百合部分连作障碍机制及农田养分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种植年限(1、2、3年)的兰州百合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酶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pH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且种植3年后含量显著增加。土壤C/N、C/P呈增加趋势,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C/N显著增加了18.91%、13.57%;C/P种植3年较种植1年相比显著增加了14.71%;N/P无显著变化。(2)土壤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兰州百合种植年限的增加呈U型变化趋势,其中,土壤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各种植年限间差异显著,同种植1年相比,种植2、3年土壤的蔗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9.71%、38.79%,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降低了43.31%、14.17%,种植2年土壤的脲酶活性较种植1年降低了17.17%,种植3年较种植1年升高了15.15%,过氧化氢酶活性种植2、3年较种植1年相比分别降低了7.80%、4.92%;(3)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与土壤酶活性间连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中C/N与土壤酶活性呈负相关关系,C/P与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呈负相关关系。(4)典型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酶活性存在明显的影响,pH与土壤养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兰州百合土壤呈酸化趋势。短期连作能为兰州百合提供良好的养分环境,但养分趋于失衡。在对百合农田进行管理时,应注意调节酸碱度,合理施肥,平衡养分。  相似文献   

14.
晋南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通过对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状况和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晋南地区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总量由南往北呈增加趋势,显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变化规律;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土壤微生物总量和脲酶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水平;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总量呈明显正相关,但生物总量的增加量远大于有机质的增加量,这可能是温室土壤有机质水平较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不同种植年限苹果园土壤理化性质与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年限苹果园对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影响。【方法】选取吉县1年、6年、8年、11年和19年苹果园的土壤作为供试材料,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有效磷、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锰及水溶性盐含量在不同深度土层(0-20cm、20-40 cm、40-60cm)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速效钾和全氮在上层(0-20cm)和中层(20-40cm)、有效铁在上层也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深度土层土壤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种植年限增加而变化的趋势与土壤养分基本一致,土壤过氧化物酶活性也与土壤有机碳、有机质、有效磷等养分含量呈显著相关。【结论】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养分含量大致呈现生长前期下降而盛果期上升的现象,这与当地果农对果树不同时期重视程度有关,对生长前期果树的施肥管理亟待加强。土壤酶活性受土壤理化性质,尤其是有效磷、有机物含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酶活性可以作为评判果园土壤生物活性及表征果园土壤肥力水平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水稻根际酶活性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水稻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根际重金属有效性的关系,选取酸性矿山废水污灌形成的多重金属污染水稻土,采用根际袋模拟水稻根际环境,研究水稻根际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有效态Cd、Pb、Cu和Zn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际土壤pH和脲酶活性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酸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有效态Cd和Zn含量低于非根际土壤,有效态Pb 和Cu含量高于非根际土壤。土壤pH与有效态Pb和有效态Zn均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 和有效态Cu含量与微生物量碳均呈显著正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有效态Cu和有效态Zn含量与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有效态Cd、有效态Pb 和有效态Cu含量与蔗糖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可见,在多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酶活性受不同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影响;该结果可为水稻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温室生产对土壤质量及其肥力状况的影响,选取辽宁沈阳、北宁两地具有代表性的温室为对象,通过对温室生产现状的详细调查和测土分析,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及相关碳库指标与土壤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温室土壤耕层(0~20cm)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的含量较露地土壤有明显增加,20cm以下则逐渐降低且低于露地土壤,其中活性有机碳的增减变化是温室土壤碳库变化的主体部分,表现出随温室使用年限的波动变化特征。(2)温室栽培条件下,土壤碳库活度及碳库管理指数均随使用年限的延长呈先增后减的周期性变化,变化周期为4年左右,与实际生产中温室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周期具有一致性。(3)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硫、有效镁、有效铁和有效锌等养分因子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含量变化特征可为研究温室土壤肥力质量的演变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