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肉鸽养殖正逐步从小型分散的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方式转变。目前,小则三、五千对,多则几万、十几万对的养鸽场正不断出现,养鸽业正向集约化生产规模发展,从而取代分散的、家庭副业式的小规模生产模式,这是养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养殖业进步的表现,这种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克  相似文献   

2.
集约化养鸽场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肉鸽养殖业正逐步从小型分散的饲养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的饲养方式转变。目前,小则三、五千对,多则几万、十几万对的养鸽场正不断出现,这是养鸽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养殖业进步的表现。这种集约化的生产模式克服了分散的小规模方式所出现的产量低、质量无保证、用药难以控制和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以规模见效益,使养鸽业向健康养殖和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但是,集约化的养鸽场生产技术要求高、卫生防疫要求严格。本文对集约化养鸽场制订了一套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供各地集约化养鸽场参考。一、清洁…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广西养鸽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广西饲养种鸽数量约为200万对。最大种鸽场饲养种鸽约6万对,目标建成规模为20万对的种鸽场。大部分鸽场是种鸽饲养量为1000对~6000对的小规模养鸽场。随着养鸽业不断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鸽病的发生与流行也日趋严重,其中鸽新城疫(又称鸽I型副粘病毒病,也叫鸽瘟)一直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以来,我国肉鸽业发展大致可分二个阶段,期间经历二次养植高峰,1985~1988年经历了第一次养殖高峰,以专业户养殖为主,规模较小,属于肉鸽业摸索阶段。1989年开始进入第一次低谷,分析其原因关键县市场因素.人们对肉鸽认识不足,只有少数星级宾馆、饭店需求乳鸽,每羽乳鸽售价仅为8~9元;另外原因是对肉鸽饲养方式、环境要求、饲养技术等掌握不够、水深。1994~1997年经历了第二次养殖高峰.以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为主,属于肉鸽业发展阶段,应该说市场已成熟,但存在盲目发展,产生许多误区,进入规模集约化养鸽后对鸽盛等重大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市场行情价格的提升,各地养貉业由原来分散的、小规模饲养向较大规模的、密集型饲养迅猛发展,要提高种貉的生产性能,只强调引种而忽视饲养管理是达不到效果的,只有提高种貉生产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1要有适宜的光照强度貉的养殖宜采用适宜自然光照,不提倡人  相似文献   

6.
<正>生猪产业作为南康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饲养方式已发生了转变,基本上实现了从传统的分散饲养方式转变为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经营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这种转变充分体现了规模养殖模式的诸多优点,如生猪生产整体  相似文献   

7.
我国养鹅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势头不减,并正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养鹅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就鹅的品种培育、饲养方式及集约化生产规模、疫病防治、肥肝生产、羽绒生产、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实阐述,对引导养鹅业发展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养鸽业的快速发展 ,肉鸽的饲养规模不断扩大 ,鸽病也随着增多。不但疾病种类明显增多 ,出现一些新的疫病 ,而且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复杂化 ,常见多种病原混合感染、继发感染现象。鸽病多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集约化、规模化养鸽的发展 ,使肉鸽的生产模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肉鸽在长期笼养的条件下 ,缺少运动、光照 ,导致鸽子体质减弱、抵抗力下降 ,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加。二是肉鸽的饲养密度大幅增加 ,种源交流和乳鸽贸易频繁 ,有利于疫病的传播和流行。1 鸽病的发生动态集约化肉鸽生产中比较多发、常发 ,且对生产威胁比较…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我国养鸽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鸽饲养总量和饲养密度的增加、饲养方式的改变、频繁的流通贸易等,使鸽病越来越复杂,危害越来越严重。就鸽细菌性传染病而言,鸽大肠杆菌病、鸽沙门氏菌病、鸽曲霉菌病等常见病多发,要重视防控。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畜禽养殖业逐步由传统养殖模式的小规模、小群体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农业部将发展畜禽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列为"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并出台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方案。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畜禽规模化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成为了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1目前畜禽规模养殖存在的问题调查1.1科学管理意识不高,规范化不强调查的养殖场,管理工作良莠不齐,总体科学化  相似文献   

11.
一 现阶段农村畜禽的规模化生产状况 现阶段的畜禽养殖,主要存在着三种养殖方式:一是农村小规模散养。这一养殖方式随着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正逐步被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所取代。在平原地区,目前有35%的农户已不再饲养畜禽,随着各地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传统的饲养方式将会加速淘汰。二是适度规模的专业户饲养。这一养殖模式是当前我国商品化畜禽养殖的主体,也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整改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具有悠久的养鸭历史,早在公元前500年就有大群养殖蛋鸭和肉鸭的记载。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养鸭业不断发展,逐渐由小规模家庭饲养方式走向集约化生产,饲养量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递增。在育种工作者的努力下,几十年来鸭的生产性能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产蛋率高。但随着鸭生产性能的提高,养殖规模的扩大,养鸭业也面临着各种疾病的威胁,如禽流感、鸭病毒  相似文献   

13.
家禽业对于我国社会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中国禽类行业发展至今,千家万户、小规模、大社会的格局仍未得到改进。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和规模化、集约化的养殖方式并存,整体生产水平低下,相关技术要求相对不高。近年来,随着大型龙头企业的日益形成,其规模化养殖和千家万户的分散化养殖距离在迅速拉大。规模化养殖优势越来越明显,对家禽养殖生产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畜禽养殖业逐步由传统养殖模式的小规模、小群体的分散饲养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变。规范畜禽规模养殖信息管理,已成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养殖户收入水平的主要手段。笔者选取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通过深入兽医站、养殖小区,通过走访、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对辖区范围内的规模养殖场信息管理现状开展了调研分析,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天津地区养鸽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由个体向集约化、工厂化转变。由于饲养量、饲养密度增加,生产管理上不规范及鸡新城疫疫苗免疫保护率上的差异,导致鸽1型副粘病毒病(PMV-1,又有人之称为“鸽瘟”、“鸽新城疫”)不断发生,其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并成为困扰当今养鸽业发展的头号疫病。  相似文献   

16.
虽然近年来集约化养猪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是我国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约占养猪总量的75%左右,尽管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在饲料转化率、猪的生长性能以及产量、肉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差距,但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从这一具体情况看,农村散养或中、小规模饲养模式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商品猪养殖的主流。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的经济效益、提高肉产品品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成为中、小规模养猪户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就小规模养猪致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肉鸽业——专家眼中有玫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鸽养殖业,泰山顶上一劲松:中国的肉鸽业,没有鸡鸭鹅那样受宠的地位,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至今,进入了迅速发展期。大规模(1万对以上)种鸽场、肉鸽场不断涌现,中小规模(几百对至几千对)的鸽场星罗棋布。自2000年回温以来,我国有一定规模的养鸽场发展到1200多家;种鸽存栏数1000万对以上。肉鸽生产从零星、无序、不重视效益的状态逐步转变到商品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8.
李嘉红 《中国猪业》2007,(11):28-30
虽然近年来集约化养猪规模在不断扩大和增加,但农村散养及小规模饲养仍是我国商品猪生产的主要方式,约占养猪总量的75%左右。尽管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在饲料转化率、猪的生长性能以及产量、肉质及经济效益等方面与集约化养猪存在一些差距,但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我国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从这一具体情况看,农村散养或中、小规模饲养模式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我国商品猪养殖的主流。因此,如何提高农村散养或小规模饲养的经济效益、提高肉产品品质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等问题成为中、小规模养猪户普遍关心的问题,现就小规模养猪致富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铜仁市蛋鸡养殖业发展迅速,逐渐由分散、小规模养殖转变为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笔者于2015年年初对铜仁市蛋鸡养殖业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发现大部分养殖户不重视生产记录,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了解甚少,对蛋鸡采用自动化、标准化饲养方式与传统笼养方式的区别认识不足。基于此,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饲养方式对罗曼粉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为蛋鸡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及科学选择饲养方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传统的水禽养殖主要以自然水面或池塘进行小规模的放牧或半放牧饲养,但这种养殖模式对水资源的消耗和污染极其严重,迫切需要研究一种既能节约水资源,又不会损害鹅的健康和产品品质的饲养模式。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王志跃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鹅节水养殖领域的探究,形成并推广商品肉鹅、种鹅集约化节水养殖模式,很好地促进了我国养鹅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