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建  同延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77-14979
[目的]研究收获期猕猴桃树各器官的生物量、钙含量和钙累积量。[方法]钙含量用HNO3-HClO4消解后用等离子光谱仪测定,钙累积量为钙含量与各器官干重的乘积。[结果]收获期猕猴桃各器官钙含量差异明显,表现为:叶〉根〉茎〉果实,细根高于粗根,老茎大于幼茎;皮层钙含量远高于木质部。在木质部中,根钙含量大于茎;在皮层,根大于1年生枝和2年生枝,小于主干和多年生枝。猕猴桃整株钙累积量为127.36g,根〉茎〉叶〉果实,分别为49,29、43.12、23.30和11.65g,分别占整株钙累积量的38.64%、33.80%、18.26%和9.13%。猕猴桃树整株木质部和皮层生物量分别为4.79kg和2.65kg,分别占树体总生物量的33.45%和18.51%。皮层钙累积量为57.49g,占树体总钙累积量的45.14%,而木质部钙累积量只有11.83g,仅占树体总钙累积量的9.29%,不到皮层的1/4。[结论]该研究初步探索了钙素在猕猴桃树体的分布情况,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买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葡萄树磷素吸收、转运和分配规律,为葡萄树的科学施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7年生红地球葡萄为试材,对主要生长期内树体生物量和各器官及其皮层、木质部的磷含量和磷累积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在主要生长期内,葡萄生物量增加12.4 t/hm2,新梢旺长期至浆果膨大期植株生物量累积迅速,净增加量为9.7t/hm2,占生物总累积量的78.6%。早期果树器官建造主要利用树体贮存的磷素,且磷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转移。果树新生器官(叶、新梢)中磷含量表现为物候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根系磷含量表现出前期降低,后期升高的趋势;主干磷含量变化幅度不大。同一物候期各器官皮层与木质部磷含量大小顺序均为根系>枝条>主干。葡萄树体主要生长期内磷素吸收量为33.1 kg/hm2,叶与果实年携走磷量分别为3.1和11.9 kg/hm2。浆果膨大期果树吸收磷素量较大,达15.4 kg/hm2,占总吸收量的47%。【结论】推荐葡萄树(产量18 t/hm2)施纯磷55.1 kg/hm2,其中于果实收获后秋季施磷29.2 kg/hm2,于浆果膨大期之前追施磷25.9 kg/hm2。  相似文献   

3.
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氮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生物量与氮素分布的规律。【方法】以9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对象,对休眠期不同器官及其皮层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氮含量与氮累积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休眠期苹果树体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树体的生物量的77.17%和22.83%;树体皮层和木质部生物量分别占单株树体生物量的21.29%和77.96%;根系生物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71.18%的根分布在0~40 cm土层中。树体各器官皮层的氮含量均高于其木质部;枝及其皮层和木质部氮含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细根的氮含量大于粗根。休眠期苹果树体69.85%的氮累积在地上部,且主要贮藏在3~8年枝的木质部,而根系的氮素主要贮藏于0~20 cm的粗根木质部;根系氮累积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层中,粗根氮累积量明显高于细根。【结论】苹果树休眠期氮素在树体内的储存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根系,木质部大于皮层。  相似文献   

4.
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钾素的吸收与累积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葡萄树主要生长期内生物量、钾含量及钾累积量的变化规律,为鲜食葡萄生产中施钾量及施肥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陕西省扶风县揉谷乡新集村7年树龄的"红地球"葡萄园为试验果园,在不同生育阶段(萌芽期(03-30)、幼果期(05-10)、新梢旺长期(06-30)、果实膨大期(08-20)、果实成熟期(09-30)及果树休眠期(11-30)),对葡萄树按不同器官(果实、叶片、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进行采样,测定不同器官的生物量、钾含量和钾累积量。【结果】在主要生长期内(03-30-11-30),葡萄树地上部各器官生物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根系生物量变化趋势不明显;葡萄树叶片钾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新梢与果实钾含量则持续下降;在相同生育期,葡萄不同器官钾含量表现为新生器官(新梢、叶片和果实)高于成龄器官(枝条、主干、根系)。在生长期内,葡萄树整株钾累积量为140.52kg/hm2,其中叶片、果实、新梢、枝条、主干和根系的钾累积量分别为17.24,64.29,31.63,8.43,7.06,11.87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钾累积量较大,分别吸收钾素38.59和64.29kg/hm2,占全年总吸收量的27.5%和45.8%。【结论】本试验中每形成1 000kg经济产量需施K2O 7.8kg,全年推荐施K2O的量为175.6kg/hm2(产量18t/hm2),基施46.9kg/hm2,新梢旺长期和果实膨大期分别追施48.3和80.4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树人工林生物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生长在渭北黄土高原6个立地类型上的火炬树平均各器官的含水率和生物量。结果表明,各立地类型火炬树全株平均含水率为500.1~521.7g/kg,根的平均含水率为541.4~585.5g/kg,叶的平均含水率为548.3~591.7g/kg,茎枝的平均含水率最低,为410.2~419.7g/kg;不同立地类型火炬树生物量的排序为:阳坡上部(0.4308t/hm2)>峁顶(0.3195t/hm2)>阳坡下部(0.285t/hm2)>沟底(0.1478t/hm2)>阴坡上部(0.0887t/hm2)>阴坡下部(0.0626t/hm2);茎枝是火炬树生物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全株总生物量的41.48%~60.19%,根占24.05%~37.86%,而叶仅占到13.46%~20.74%;6个立地类型上,火炬树各器官生物量以及全株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湖南省猕猴桃果园土壤镉元素含量和污染情况,并对猕猴桃植株内的吸收和分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省猕猴桃果园土壤主要受到镉的轻度污染,中、重度污染所占比例只有10.52%,且存在分布不均匀,区域变幅较大的污染特点;38个猕猴桃果园土壤镉含量在0.202~4.9 mg/kg,19个品种的果实镉含量在0~0.027 mg/kg,均远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镉元素污染物的限制值(0.05 mg/kg),探明猕猴桃为果实镉含量低吸收果树;经过变异分析和方差分析,猕猴桃不同部位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果;在同一污染条件下,猕猴桃各器官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茎、叶、果,镉含量在根中的富集系数最大,其次是茎和叶,果中最低;在同一器官中,随着土壤中镉污染等级的升高,猕猴桃各个器官镉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但各个器官镉的吸收量富集系数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3-PG模型估算江苏南部地区杉木人工林各器官生物量和叶面积指数(LAI),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方法】以苏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气候和林分观测历史数据确定3-PG模型参数并运行模型,估算杉木人工林的LAI和林分不同器官生物量随林龄的变化趋势,并对预测值和观测值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初始林分密度为4 600株/hm2的杉木人工林在5年时林分达到郁闭,LAI为5.5;干生物量在23年达到最大值,为74.5t/hm2;根和叶的生物量均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先增后减,根生物量在第10年达到最大值(17.5t/hm2),叶生物量在第6年达到最大值(10.25t/hm2)。【结论】3-PG模型预测结果较好,除叶生物量外,LAI、干和根生物量预测值均与观测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施钾对苜蓿根冠生长与苜蓿抗蓟马的影响。【方法】选用甘农3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Gannong No. 3)(G3)和甘农9号紫花苜蓿(M. sativa Gannong No. 9)(G9)为材料,以牛角花齿蓟马(Odontothrips loti)为研究对象,在网室盆栽条件下,设置0.4、0.6、0.8、1.2 g (K2O)/10 kg土4个钾处理,以不施钾为对照,评价了不同钾处理下苜蓿的受害程度,并测定了两个苜蓿品种的根冠植物学特性和生物量变化。【结果】施钾后,苜蓿的受害指数显著下降,苜蓿的叶面积增大、株高升高、分枝数和侧根数增多,茎粗、根颈直径和主根直径增粗,根、茎和叶的生物量显著增加。受害14 d,G3和G9叶生物量在K2处理最大,分别为0.112 9 g和0.118 6 g;茎和根生物量在K3处理最大,分别为0.119 7 g、0.104 8 g和0.121 7 g、0.108 4 g;叶、茎和根生物量的增加率大小依次为根>茎>叶,根冠比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受害...  相似文献   

9.
土贡优良种源马尾松生物量及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247-1251
对55年生广西苍梧县天洪岭林场土贡站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的生物量及生产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贡种源马尾松不同径阶间单株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均为地上部分:树干大枝小枝叶;地下部分:根蔸粗根中根细根;生物量在树干上的累积增加量最明显;土贡种源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的总生物量为468.64 kg/株,其中,树干生物量最大,为343.14 kg/株,其次是根87.08 kg/株,叶的生物量最小,为6.10 kg/株。乔木层年净生产力为8.52 t/(hm2·a),其中,树干净生产力为6.24 t/(hm2·a),占比为73.22%;根系净生产力为1.58 t/(hm2·a),占比为18.58%;各器官净生产力从大到小排序为树干根系大枝小枝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胁迫对巨桉幼树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及巨桉对Cd的富集特征。【方法】2018年5-9月,以1年生巨桉幼树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5个Cd含量处理,即0 mg/kg(CK)、12.5 mg/kg(T1)、25 mg/kg(T2)、50 mg/kg(T3)、100 mg/kg(T4),10月测定各处理植株的株高、地径并收获全株,测定各器官(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的生物量以及氮、磷、钾、Cd含量,计算各器官的Cd富集系数以及不同处理Cd转运系数。【结果】(1)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株高、地径净生长量均呈下降趋势,且T2~T4处理与CK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各处理总生物量与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随着Cd含量的增加,巨桉幼树各组织器官内N、P、K元素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3)随着Cd含量的增加,植株各器官中Cd含量总体均呈增加趋势,且在同一Cd处理水平下,各器官Cd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吸收根>运输根>主干>枝条>叶。(4)随着Cd含量的增加,吸收根的Cd富集系数总体呈增加趋势,运输根的Cd富集系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主干、枝条和叶的Cd富集系数无明显变化规律。随着Cd含量的增加,Cd转运系数呈下降趋势。【结论】巨桉幼树对Cd的转运能力有限,但其生长迅速,即使在高含量Cd胁迫下生长并未受到明显抑制,说明巨桉幼树对Cd有较强的适应性,因此可以初步确定巨桉为重金属Cd污染地区土壤修复树种。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浓度的Ca2+(0、20 mmol/L)及不同浓度的NaCl(0、100、400 mmol/L)处理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幼苗,探索盐渍条件下Ca2+对该植物在生理和分子水平上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a2+处理使盐地碱蓬幼苗鲜质量明显高于对照,Ca2+、K+浓度也高于对照;叶片液泡膜Ca2+-AT-Pase活性升高。Ca2+/H+逆向转运体(Ca2+/H+antiporter)基因的表达量不仅随外源Ca2+处理而升高,而且NaCl处理后也明显升高。以上结果说明,盐对盐地碱蓬生长的促进是依赖Ca2+的,维持盐胁迫下胞质Ca2+浓度稳态的运输体主要是液泡膜Ca2+/H+逆向转运体。  相似文献   

12.
施钙增强作物抗旱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制约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因素,本文概述了干旱胁迫下外源钙对植物抗旱性的影响,低浓度的钙可提高种子活力与幼苗的抗旱性。施用钙肥可抑制植株体内活性氧物质的生成,保护细胞质膜的结构,维持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植物激素的运输,从而增强植物的抗旱性。细胞内的钙离子作为第二信使传递胁迫信号,调节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  相似文献   

13.
以拟南芥的野生型(ws)、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基因GPA1缺失突变体(gpα1-1、gpα1-2)和超表达突变体(wGα、cGα)为材料,在舍有不同质量浓度(0~0.2mg/L)NAA的培养基内,添加常用的钙通道抑制剂,对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的形态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1)在不含Ca2 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生长发育的差异显著性明显降低.2)在含有电压依赖型钙通道有机抑制剂(异搏定和地而流卓)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的生长发育与未施加抑制剂的差异显著性一致.3)在舍有不同浓度的3价无机离子的培养基内,5种基因型侧根的生长发育与未施加抑制剂的差异显著性不一致.初步表明了在NAA诱导的拟南芥侧根生长发育过程中Ca2 可能是G蛋白的下游信号.  相似文献   

14.
采前氯化钙和阿司匹林处理对芍药切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前处理即在鲜花栽培的适宜时期如花蕾期进行处理.如果采前处理能改善切花品质,延长切花寿命,无疑与采后保鲜相比更方便、实用、环保.为了探讨采前保鲜剂的处理效果,试验以芍药品种锦红为试验材料,用不同浓度的Ca2+和阿司匹林(Aspirin)的复配液进行采前处理,分别测定切花花朵直径、花瓣花青素含量、花瓣细胞膜相对透性、花瓣蛋白质含量、花枝叶片叶绿素的含量,分析其对瓶插锦红切花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切花花朵直径、花瓣花青素含量、花瓣细胞膜相对透性、花瓣蛋白质含量、花枝叶片叶绿素含量所有处理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虽然各个处理间差异显著性变化规律不明显.但综合分析结果仍可以看出,15 mg·L-1阿司匹林+3 000 mg·L-1 CaCl2(处理4)的复配液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S-10Ca在棉田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DS- 10Ca 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30mg/kg 浸种,株高及单株叶面积分别比对照提高3-31% 和14-35 % ;浸种结合喷施( 喷施浓度分别为50 和100mg/kg) 单株蕾量分别较对照提高65% 和60 % ,总生殖量分别增加12-1% 和13-3 % ,单株成铃分别增加0-69 和2-27 个,单铃重分别增加0-04 和0-17g,子棉产量分别提高11-80% 和20-05 % 。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稻/麦轮作系统O3-FACE(Ozone-Free Air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试验平台,研究了大气O3浓度升高(比周围大气高50%)对稻季不同生育期耕层土壤溶液中Ca、Mg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O3浓度升高对稻田0~15cm耕层土壤溶液Ca浓度无明显影响,但Mg 浓度呈现降低趋势;降低了15cm处土壤溶液Ca、Mg浓度,其中对Mg浓度的降低幅度为20.97%,且达显著水平;大气O3浓度升高可改变耕层土壤溶液中Ca、Mg离子在不同深度的分布,降低15cm处土壤溶液Ca、Mg浓度与5cm处比值,降低幅度分别为13.50%、34.29%.文章指出大气O3浓度升高会对稻田生态系统土壤Ca、Mg元素地球化学循环产生重要影响,并可能因此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7.
Ca~(2+)浸种对酸雨胁迫下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能够提高紫花苜蓿(飞马和维多利亚)抵抗酸雨胁迫能力的适宜Ca2+浓度,通过浸种试验研究了酸雨胁迫下,不同浓度的Ca2+浸种对紫花苜蓿发芽、幼苗鲜重、干重、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Ca2+浓度为5 mmol/L时,飞马和维多利亚的发芽率、幼苗鲜重和干重、发芽指数和简化活力指数与对照(去离子水浸种)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Ca2+浓度为15 mmol/L时,发芽势、发芽率、幼苗鲜重和干重、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6个指标达到较高水平。Ca2+浓度为5~15 mmol/L时,紫花苜蓿抗酸胁迫的能力增强。Ca2+浸种对维多利亚抗酸能力的增强作用高于飞马。为在贵州省及其他地区的酸性环境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选用适合浓度Ca2+浸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套袋对黄冠梨果实Ca和果胶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套袋的方法,研究套袋黄冠梨果实品质性状的变化,分析套袋黄冠梨果实成熟过程中Ca和果胶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果实成熟,套袋显著降低果皮中Ca含量,对果肉中的Ca含量影响不显著。同时,套袋降低了果皮中醇不溶性物质(AIS)含量及其可溶性果胶和原果胶含量,对果肉中果胶含量的影响较小。相关分析表明:黄冠梨果实中Ca含量与AIS含量和原果胶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套袋导致果皮果胶含量的降低,很可能是套袋降低果皮Ca含量的重要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9.
肺动脉收缩和重塑在肉鸡AS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实验经采用右心导管法研究发现AS患鸡PASP 、PADP和mPAP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同时,采用焦锑酸钾沉淀法、电镜酶细胞化学法研究AS患鸡肺脏组织Ca2+和Ca2+-ATPase活性变化,发现AS患鸡肺脏组织中钙沉积量显著增多,且Ca2+-ATPase的电子密度颗粒显著减少或缺失.表明AS患鸡具有明显的肺动脉高压,其可能与肺脏组织,特别是肺动脉平滑肌细胞钙处理能力异常导致的钙离子浓度升高和肌浆网Ca2+-ATPase酶活性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选取甘蔗福农95-1702为材料,结合钙离子螯合剂EGTA预处理,对水分胁迫下Ca2 与甘蔗幼苗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逆境信号转导第二信使Ca2 在甘蔗抗旱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 ̄3mmol/L的EGTA预处理对正常生长条件下甘蔗幼苗的相对生长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但30%PEG处理下,1 ̄3mmol/L的EGTA预处理降低了甘蔗幼苗的相对生长量,加剧了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在处理的24小时,处理1E D(1mmol/LEGTA 30%PEG)及3E D(3mmol/LEGTA 30%PEG)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处理D(30%PEG)降低了40.2%和54.3%。同时,EGTA预处理抑制了PEG胁迫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加剧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降低:在处理的24小时,处理1E D及3E D中的SOD活性分别比处理D降低了26.5%和29.9%;而POD活性则比处理D分别降低了31.3%和23.2%;处理3E D的CAT酶活性比处理D降低了27.2%。这些结果暗示Ca2 可能参与了水分胁迫下甘蔗幼苗抗氧化酶系统的调节,Ca2 信号和活性氧(ROS)所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交叉互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