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区,设置渗水地膜(T1)、生物降解地膜(T2)和普通地膜(T3)3种地膜覆盖处理,以露地(T4)种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种类地膜覆盖对土壤含水量、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温度和谷子生长发育、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干旱半干旱区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T4处理相比,T1和T3处理各生育时期均提早,生育期缩短2 d,T2处理生育期延长5 d;地膜覆盖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T1>T3>T2>T4,水分利用效率表现为T1>T3>T2>T4;总体上地膜覆盖处理各生育时期土壤温度均高于T4处理;总体上,地膜覆盖处理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提高。与T4处理相比,T1、T2、T3处理谷子叶片SPAD值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以T1处理最高,T3处理次之;T1、T2、T3处理的株高、穗长、穗颈长、穗码数、主穗粒质量、主穗质量、千粒质量和产量均有不同幅度的增加,总体以T1处理表现最好,T3处理次之。其中,产量具体表现为T1>T3>T2>T4,T1、T3、T2处理分别较T4处理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2.
不同地膜覆盖对垄体地温及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玉米沟垄种植模式下对垄上覆盖普通地膜、5%生物降解膜及8%生物降解膜后的土壤温度及玉米出苗状况进行了观测.两年结果表明:①生物降解膜与普通地膜覆盖对土壤均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普通地膜、8%及5%生物降解膜表层日均增温分别为3.9、3.46和2.09 ℃,且随着深度的增加,三种地膜的增温效果都逐渐降低;②普通地膜和8%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的年季间变化较小,两年间极差分别为1.95和2.96 ℃,而5%生物降解膜两年间极差为5.35 ℃,年季间变化较大;③地膜和8%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可将玉米出苗天数分别提前3 d和2 d,而5%生物降解膜覆盖后对出苗情况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滴灌、隔沟交替灌溉和传统沟灌3个灌溉处理下,对中甘22号和秋甘3号的土壤水分变化、生物学性状、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沟灌相比,滴灌处理灌溉水节约20.2 ̄27.8m3/667m2,经济产量增加24% ̄2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9.0 ̄9.4kg/m3,水分生产效益增加14.4 ̄15.1元/m3;隔沟交替灌溉处理灌溉水节约43.4 ̄47.9m3/667m2,经济产量无显著变化,水分利用效率增加6.0 ̄6.5kg/m3,水分生产效益增加9.6 ̄10.4元/m3。与传统灌溉相比,隔沟交替灌溉的外叶重量比有减少的趋势,中心柱有变短变粗的趋势,地上生物量显著减少,减少97 ̄110g,减少6.1% ̄6.8%。隔沟交替灌溉的根展辐和根重比滴灌和传统灌溉的处理都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玉米节水节肥高产研究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研究供试玉米品种为‘郑单958’,采用旱棚盆栽试验,研究液膜覆盖、灌水与施肥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欠水条件(200mm)与贫水条件(300mm)下,液膜覆盖促进夏玉米生长发育的效果显著,L3水平(液膜45kg/hm~2)玉米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L1水平(无液膜)分别增加了33.88%,36.07%,产量增加53.77%,20.76%;平水(400mm)、丰水条件(500mm)下,夏玉米株高、茎粗与叶面积指数在全生育期均高于欠水、贫水处理,并且产量显著高于欠水、贫水处理,水、肥、液膜对夏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为:W(水分)F(施肥)L(液膜);以C11(W3F3L1)处理玉米茎粗、叶面积指数、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0.2mm,5.86,148.83g/pot。综上,在缺水条件下,喷施液态膜可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达28.18kg/(mm·hm~2);水分充足时夏玉米高产高效的最优方案为:W3(400mm)+F3(N-P-K:180-120-135kg/hm~2)+L1(液膜0kg/hm~2)。  相似文献   

5.
不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选用普通地膜、黑色地膜、新型环保有机降解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探讨既高产,又有利于无环境污染的科学栽培马铃薯方法。结果表明,以黑色地膜覆盖效果最好,有机地膜还需继续试验,并应完善其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不同集雨种植方式春玉米旱作田土壤水分转运、分配、土壤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试区玉米高产、水分高效持续利用型种植模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3-2014年在宁夏彭阳区设置传统露地平作(CK)为对照,分析4种不同集雨覆膜种植方式下春玉米各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变化。4种集雨覆膜种植方式分别为双垄沟全覆膜种植(D)、半膜平铺种植(F)、沟播垄膜双行种植(R1)、沟播垄膜单行种植(R2)。沟播垄膜双行处理和半膜平铺处理覆膜宽度均为60 cm,沟播垄膜单行处理垄宽50 cm、沟宽10 cm,双垄沟全覆膜大垄宽70 cm,垄高15 cm、小垄宽50 cm,垄高10 cm。播种密度均为75 000株/hm2。播前基施化肥102 kg N·hm-2和90 kg P2O5·hm-2,拔节期追施153 kg N·hm-2,试验为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各覆膜处理较CK可明显改善土壤水温条件,在玉米苗期(0-30 d),D、F、R1、R2处理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比CK分别增加了10%、8.9%、10.9%和14.4%。在玉米生长中后期(90-120 d),受降雨量与不同覆膜种植方式下玉米耗水量不同,各覆膜处理0-200 cm土层贮水量表现出差异,2013年(前期降水为309.4 mm)各覆膜处理显著低于CK,覆膜处理间无显著差异,2014年(前期降水为104.9 mm)R1、R2处理贮水量均显著高于其他覆膜处理。2年试验中,R1处理0-40 cm土层贮水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平均增加了5%;D、F、R1、R2 处理0-25 cm土层土壤温度在玉米苗期较CK分别增加了3.5、2.3、0.9和1.1 ℃;玉米全生育期总干物质积累量呈“S”型曲线,在0-60 d,积累量较小,各处理仅占整个生育期的4.3%-15.4%,各处理大小顺序为:D>R2>F>R1>CK;在60-120 d(大喇叭口期至灌浆期),积累了玉米干物质的74.5%,此期D、R2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达309.3和324.1 kg·hm-2·d-1;2013年(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594.1 mm)D、F、R2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较CK分别提高13.4%、21.2%、13.3%和18.0%、11.2%、20.3%;2014年D、R1、R2(玉米全生育期降雨量为341.9 mm)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玉米产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了31.1%、33.8%、35.1%和42.5%、39.9%、40.8%,D、R1、R2处理间产量无明显差异。各覆膜处理在降水较少的年份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增加幅度较大,且R1效果明显。【结论】沟垄集雨种植方式可明显改善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浅层水分状况,提高土壤温度,增加物质积累量;沟播垄膜种植在降水较少的年份集雨优势明显,双垄沟全覆膜、沟播垄膜单行种植的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最佳。该项研究丰富了宁南半干旱地区旱作集水种植模式,对进一步完善和筛选适合半干旱地区玉米高产稳产的可持续发展种植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盖方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渗水地膜覆盖、普通地膜覆盖、普通地膜和渗水地膜交替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种植五种处理方式条件下,探讨了不同覆盖方式对辽西风沙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处理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其中渗水地膜覆盖能使玉米产量增加32.66%,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1.9%,说明渗水地膜覆盖是辽西风沙半干旱区提高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8.
试验主要是为了比较在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使用全生物降解、强化耐候地膜、普通地膜(PE)三类地膜的生物效应,验证地膜保温降湿效果、对作物生长发育、土壤地膜残留量的影响,为我市地膜减量替代提供科学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轻农田白色污染,加快可降解地膜的应用,我们采用模拟实验,比较了新开发的淀粉基可降解地膜对辣椒水分利用效率、品质及植株中氮素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覆盖都能显著增加辣椒的产量和提高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对品质而言,覆盖地膜处理辣椒果实p H、维生素C含量显著高于CK,且其电导率、阳离子交换量和硝酸盐含量显著低于CK。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对辣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差别不大,可降解地膜可作为普通膜的替代产品投入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相同栽培技术条件下在玉米上使用全生物降解膜及普通地膜的效应,开展了不同地膜覆盖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普通地膜(PE膜)覆盖和全生物降解膜覆盖与无地膜覆盖相比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但对杂草抑制效果极显著,普通地膜(PE膜)与全生物降解膜之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西北半干旱雨养条件下,采取3种地膜覆盖方式,研究了冬小麦地膜覆盖的水分效应.结果表明:覆膜可显著提高土壤表层(0~20 cm)墒情,越冬前至返青期覆膜处理的土壤表层含水量较露地处理(CK)高2.8%~6.4%,但拔节后覆膜处理的土层表墒与露地处理相近,而20 cm以下深层墒情则表现为覆膜处理逐渐低于露地处理;拔节至成...  相似文献   

12.
覆膜后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控制土壤水分盆栽试验,来研究覆膜后不同土壤水分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降低,分蘖渐变晚、慢、少,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降低,叶绿素含量升高,成穗率和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生物量和产量逐渐降低。与常规水作稻相比,土壤水分较高的覆膜处理(下限为田间持水量±5%)分蘖早、快、多;各生育期株高、主要功能叶叶面积、有效穗数、结实率有所增加,叶绿素含量无差异,生物量和产量有所提高。覆膜旱作分蘖初期应保持富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促进水稻茎蘖数;分蘖后期应适当控水[(田间持水量~80%田间持水量)±5%],有效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孕穗期应保持充足土壤水分(下限为饱和含水量),利于提高穗粒数;抽穗开花期和灌浆期应保持湿润(饱和含水量左右),可促进千粒重提高,利于覆膜旱作水稻高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甘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为不同地膜在甘蔗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露地栽培为对照,采用普通无色透明地膜、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黑色及灰黑双色4种不同地膜进行甘蔗覆盖栽培,盖膜期测定土壤温度和含水量,生长期调查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测量甘蔗株高、茎径和有效茎数等农艺性状,收获期计算蔗茎产量和效益。【结果】覆盖地膜可明显提高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除灰黑双色地膜外,其他覆膜处理可提高土壤温度0.3-0.8℃;各覆膜处理较对照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10.1%-17.4%。覆盖地膜同时可提高甘蔗出苗率、分蘖率、有效茎数和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0.8%-9.9%、20.6%-34.9%、5190-10980条/ha和6.4%-14.9%,但对甘蔗株高和茎径影响不明显。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处理的经济效益最好,比对照增效5987.2元/ha;其次为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和黑色地膜,分别增效1876.5和1813.5元/ha;灰黑双色地膜效益较差。【结论】乳白色光降解除草地膜可在甘蔗生产中大力推广应用,黑色地膜与普通无色透明地膜可作为新型地膜逐步推广,灰黑双色地膜较厚不宜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秸秆、白色地膜和黑色地膜为覆盖材料,研究了连续覆盖2季条件下,玉米田间杂草的种类组成、生长状况,以期为陇东旱塬区玉米田间杂草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陇东旱塬区连续2季覆盖玉米秸秆条件下,田间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藜(Chenopodium album)和龙葵(Solanum nigrum);覆膜条件下优势杂草为稗(Echinochloa crusgalli)和狗尾草(Setaria viridis)。覆盖黑膜较覆盖白膜杂草数量减少28.25%;覆盖黑膜2季的杂草数量比覆盖1季增加41.44%,干重则增加22.03%。连续覆盖2季对杂草的防效依次为黑膜(58.73%)>白膜(49.70%)>玉米秸秆(19.90%)。  相似文献   

15.
地膜覆盖对西藏林芝土壤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地膜覆盖对西藏土壤性质及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效应,为提高玉米栽培效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西藏林芝为研究区,选择"正红211"为供试玉米品种,以未覆盖地膜为对照,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地膜覆盖对土壤性质和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与未覆盖地膜相比,地膜覆盖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温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微生物数量,其中细菌、放线菌、固氮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28.0%,29.17%,118.68%和50.95%。地膜覆盖可有效促进土壤N、P、K的转化,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明显提高,但有机质含量略有降低。地膜覆盖玉米生育进程提早,整个生育期缩短15d,实际产量显著增加。【结论】在西藏林芝地区采用地膜覆盖措施,可以改善土壤水热条件、营养条件和生物条件,使玉米显著增产。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措施对土壤水分和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覆盖措施在干旱陡坡造林中对土壤水分蒸发量、土壤含水量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并筛选出效果最佳的覆盖措施,在山西吉县蔡家川流域布设试验,分析了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3种覆盖措施对土壤蒸发量、含水量、密度和孔隙度及当年造林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初期连续蒸发20d后,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栽植穴土壤累积水分蒸发量分别比对照减少11.50、5.64、20.96mm。不同覆盖处理的栽植穴土壤含水量,4—6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6—8月增加量:土中覆草>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对照;8—10月减少量:对照>地表覆草>地表覆膜>土中覆草。生长季结束后,对照、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土壤密度分别减少了0.79%、1.59%、3.17%、9.26%,总孔隙度分别增加了0.04%、0.31%、1.57%、3.58%。地表覆膜、地表覆草、土中覆草处理的苗高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3.52、4.11、4.44倍;当年新枝生长量分别是对照的1.50、1.65、1.90倍;当年造林成活率较对照分别提高了10.3%、6.8%、12.9%。可见在晋西黄土区干旱陡坡造林中,土中覆草是一种更有效的覆盖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不同地膜覆盖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地力、污染物残留的影响,应用3种不同地膜覆盖处理(普通白色非降解地膜F、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H、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Z)及无地膜对照(CK)种植芋艿,对苗期土温、芋艿产量和土壤中养分、微塑料、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塑化剂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可提高芋艿产量10.20%~29.61%,顺序为F > H > Z > CK;收获期时,F处理地膜剩余量最高,Z处理中地膜崩解较H处理快;不同地膜覆盖处理均存在微塑料和PAEs残留,但差异不显著,微塑料含量为260~393个·kg-1(干质量),PAEs含量为0.87~1.17 mg·kg-1。研究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能有效减少土壤白色污染,且黑色全生物降解地膜增产效果优于棕色全生物降解地膜。  相似文献   

18.
利用普通塑料薄膜和光生态塑料薄膜两种覆盖材料为试验材料,研究它们对大棚内若干环境指标及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生态塑料薄膜比普通塑料薄膜具有更好的透光性和增温性,因此可以促进蔬菜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黄土高原旱作丘陵区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覆盖对土壤水热状况和谷子产量的影响,于2021—2022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渗水地膜(T1)、普通地膜(T2)、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种不同类型地膜覆盖,以不覆膜(CK)为对照,测定不同类型地膜覆盖处理的谷子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土壤含水率、土壤温度等指标,并对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降解情况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渗水地膜(T3)30 d后开始出现降解,到150d地膜出现网状裂纹,大部分地膜破碎成小块,单位面积降解率平均为54.3%。覆膜处理下谷子全生育时期的土壤温度日变化均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16:00时土温达到最高,10 cm土层处3种地膜处理较不覆盖处理升高0.5~8.0℃,20 cm土层处升高0.3~6.5℃,在气温较高时,T3处理的土壤温度较T2处理降低0.5~3.5℃。与不覆膜(CK)相比,各覆膜处理均可使耕层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升高7.8%~38.1%。地膜覆盖能显著提升谷子拔节期、抽穗期、灌浆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T1、T2和T3处理相对于CK平均增幅分别为37.7%~91.2%、37.2%~92....  相似文献   

20.
以春玉米为供试材料,以传统灌溉方式沟灌、水平畦灌为对照,研究了集雨节灌种植技术对春玉米功能叶片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光合参数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期灌溉处理中,集雨节灌处理各测定时期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以及气孔导度(Gs)较沟灌处理分别提高10.57%~16.15%、4.10%~9.24%、15.38%~33.33%;较水平畦灌分别提高11.31%~26.19%、5.73%~13.56%、22.73%~47.37%;较沟垄集雨种植分别提高-0.12%~26.19%、0.16%~9.95%、-4.35%~25%。集雨节灌处理的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值)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与沟灌、水平畦灌、沟垄集雨种植相比差异不明显。在播前灌1水条件下集雨节灌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Y)较沟灌、畦灌和沟垄集雨种植分别提高15.45%(P<0.05)、21.85%(P<0.05)、3.28%和39.82%(P<0.05)、53.13%(P<0.05)、4.44%,在开花期灌1水条件下分别提高7.06%、18.42%(P<0.05)、2.32%和28.41%(P<0.05)、39.58%(P<0.05)、5.09%,在播前和开花期均灌1水条件下分别提高5.03%、14.57%(P<0.05)、5.72%和40.23%(P<0.05)、54.70%(P<0.05)、2.99%。试验表明,集雨节灌种植技术在大幅度降低灌水量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叶片的光合性能,并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