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不同摇青工艺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不同摇青次数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在春、夏、秋3个季节,对同一批次的鲜叶分别进行不同摇青次数处理(2次、4次、6次),并以凉青为对照,然后按照乌龙茶传统加工工艺制得成品茶.经GC-MC检测,结果表明,3个季节中的6次摇青处理均在香气组分数量和香精油总量上高于其他处理,其规律为6次>4次>2次.感官审评结果亦表明,6次摇青处理制得的乌龙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对照组,其中秋茶6次摇青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2.
金萱乌龙茶不同鲜叶原料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萱乌龙茶单片2叶、单片3、4叶和1芽2、3叶的鲜叶原料分别进行加工生产,成品茶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检测.通过试验,了解金萱乌龙茶加工工艺技术参数以及对产品产量和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乌龙茶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最佳的鲜叶原料为:单片2叶和单片3、4叶.加工工艺为:单片2叶晒青失水率12%~15%,做青10 h,杀青270℃,包揉2~5 min,烘干60~80℃.单片3、4叶晒青失水率10%~13%,做青12 h,杀青250℃,包揉4~5 min,烘干60~80℃.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陕南春季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在前期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萎凋、揉捻和发酵3个工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L33正交试验,所制得的9个茶样,分别进行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以品质得分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120 min,发酵时间为3 h;以茶黄素的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的工艺为:萎凋程度为含水量62%,揉捻时间为90 min,发酵时间为3 h;在所制茶样香气组分中醇类物质最高,其次是醛类,再次是酯类。由芳樟醇及其氧化产物、香叶醇、橙花醇和水杨酸甲酯的含量累加的红茶香气主体特征成分含量,其大小排序与感官审评中香气得分名次相一致。为验证优化的工艺,以第二年相同时期的鲜叶为原料,分别按2个优化工艺加工成茶样,综合感官审评、理化成分分析和香气成分分析的结果,确定陕南春季工夫红茶的最优工艺为萎凋至62%的含水量,揉捻120 min,发酵3 h。  相似文献   

4.
5.
闽北春季乌龙茶生产时间集中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其时雨水多,雨水青做不出好茶或雨水青难加工的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制茶师.本文重点探索雨水青采取水洗后进行萎凋和做青的工艺,促成雨水青生产加工出高品质乌龙茶.  相似文献   

6.
2004年4月,在乌牛早茶相对集中区永嘉县瓯北镇罗溪、行禅村修建标准乌龙茶生产厂房一幢,引进两条乌龙茶生产线,开展乌牛早适制乌龙茶研究。根据乌牛早品种特性,开展了大中开面、中小开面两种不同采摘标准、闽南清香型乌龙茶和闽北乌龙茶两种不同加工工艺的交叉试验,并  相似文献   

7.
不同母质的土壤对乌龙茶生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安溪茶园土壤矿质元素质量分数与土壤母质关系较为密切,其中K、Al的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花岗岩母质〉第四纪红士母质;Fe、Mn、Zn质量分数是凝灰岩母质〉第四纪红土母质〉花岗岩母质。土壤有效性的矿质元素与铁观音乌龙茶的生化品质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如土壤中的有效Zn,活性Al与速效P的经值与茶叶的氨基酸总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活性Mn与茶多酚呈显著的正相关;速效P、活性Fe、活性Mn与水浸出物和总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研发出品质优良、质量稳定的桂林毛尖茶产品,促进桂林毛尖茶标准化生产及品牌建设。【方法】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研制桂林毛尖茶,通过专业审评分析该加工工艺的特点及品质。【结果】不同摊青时间茶叶品质不同,得分最高为摊青4h,其次是摊青6h,摊青少于4h、高于6h时。滚筒杀青温度为220℃时,外形、香气、滋味最好;温度为200℃时,香气以清香为主;温度为240℃时,香气已带火工味。蒸气杀青温度为180℃~200℃时,茶叶品质最好,当蒸汽温度低于160℃时,茶叶易出现青气甚至杀不熟而造成红边红梗。烘干工艺若采用先低后高的温度设置,则初烘90±5℃、足干110±5℃处理品质最优;若采用先高后低的温度设置,则初烘110±5℃、足干80±5℃处理品质最优,采用先低后高的处理桂林毛尖茶叶干茶色泽更绿润,香气中嫩栗香发展更为显著。【结论】桂林毛尖茶生产的较佳技术路线为:鲜叶→摊青(4h~6h)→杀青(滚筒温度为:200~220℃;蒸汽杀青温度为:180~200℃)→揉捻(传统)→毛火(90±5℃)→足火(110±5℃)。  相似文献   

9.
对29份茶树品种加工的乌龙茶主要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的相关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氨基酸>咖啡碱>水浸出物>茶多酚。在选择高品质乌龙茶的茶树品种时,可以同时兼顾选择高氨基酸、高咖啡碱、茶多酚和水浸出物相对适中的材料,从而选择优质的乌龙茶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梁凤美  刘冉霞  丁立孝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198-202,205
选用不同采摘方式制作的海青绿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品质成分并采用GC-MS进行香气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绿茶酚氨比为4.6,适合制作绿茶;夏季机采绿茶酚氨比为7.8,适宜制作红茶;春季绿茶、夏季人工绿茶和机采绿茶3种绿茶分别鉴定出57、36、46种化合物,香气组分存在差异,春季绿茶中醇、酯、酮类含量平衡;夏季人工绿茶与机采绿茶差别明显,夏季人工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正壬醛、磷酸三丁酯、正癸酸、二乙基-乙酸、2-甲基,3-羟基-2,4,4-三甲基丙酸戊酯、十七烷、1-十二烷醇、十六烷等,机采绿茶主要香气成分是3,7-二甲基-1,5,7-辛三烯-3-醇、7,9-二叔丁基-1-氧杂螺(4,5)癸-6,9-二烯-2,8-二酮、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甲基,1-(1,1-二甲基乙基)-2-甲基-1,3-丙二醇丙酸酯、1,2-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基)酯、棕榈酸异丙酯、苯乙醇、正癸酸、磷酸三丁酯等.此外,茶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采摘成本高,对于海青大宗夏季茶叶,可利用机械化采摘,来制作红茶,以改善夏茶产品品质与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闽侯县为福建省高山乌龙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该文总结了近年在闽侯县示范推广的高山乌龙茶标准化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2.
以台湾翠玉乌龙茶品种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全速包造型工艺,参照企业茶叶生产在造型工艺中的常规烘焙时机,对造型叶采取不同烘焙时机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研究不同烘焙时机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机对造型工艺中造型叶叶温和容重的影响显著,复包揉阶段A3处理(比常规烘焙时机推迟3次包揉烘焙)的容重较A1处理(常规时机烘焙)显著增加(P=0.0149<0.05),其他各造型阶段造型叶容重变化不显著,对造型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且毛茶感官审评结果无显著差异,表明闽南乌龙茶造型工艺中烘焙时机仅对造型效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乌龙茶加工过程中色差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美能达CT310色差计测定了金萱、翠玉、黄棪、白叶单枞茶4个品种闽南工艺传统乌龙茶加工过程中的色差变化.结果表明,原料经晒青、晾青后,L值(明亮度)和b值(黄蓝色度)增加,a值(红绿色度)减少(即绿度增加),其可能与茶青经摊放后"回水返阳"有关;做青使L值和b值降低,a值增加,白叶单枞茶表现尤为明显,这与其多酚类物质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高有关;随着工序进程的不断深入,L值、b值继续下降,a值不断增加,4个品种趋势相同,仅在量上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红茶初制工艺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制工艺是红茶品质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红茶的传统初制工艺包括鲜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各个工艺阶段的差异形成了不同品牌红茶的品质特性.综述了目前国内红茶的初制工艺的特点,以期揭示各工艺对红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铁观音品种鲜叶为材料,按照闽南乌龙茶的加工工艺,对杀青叶采取不同成型技术处理,分析其理化品质及生产效能,研究成型方法对闽南乌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成型机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速包机、包揉机成型,先多次轻压,2次复火后包揉)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好;全程重压成型工艺(采用成型机重压数次,1次复火)处理下的茶叶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独特的品质主要在做青工艺中形成.综述了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品质成分的变化、做青强度和环境因素对乌龙茶品质的影响,并对今后乌龙茶做青工艺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乌龙花香型绿茶加工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乌龙花香型绿茶的加工工艺流程晒青、摇青程度的不同处理,探讨出加工乌龙花香型绿茶的最佳加工工艺;并表明,把清香型乌龙茶加工工艺运用到绿茶的加工上来,有利于减少夏茶的苦涩味,提高绿茶的香气,加工出高香的花香绿茶。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施肥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土壤生物有机培肥体系(FBO)对茶叶品质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采用FBO培肥体系的茶园所产茶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等品质成分含量比常规施肥对照有明显增加,感官品质也优于对照,说明茶园土壤采用FBO方式进行培肥管理有利于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