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试验分析了两种家鸭(建昌鸭和北京鸭)和绿头鸭(Anas platyrhynchos的核型及G带带型。结果表明,三种鸭的核型相似。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7-9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染色体。三种鸭的染色体G带带型显示出很大的同源性。本试验结果从核分类学角度说明了,在起源上家鸭与绿头鸭的亲缘关系密切,绿头鸭很可能是家鸭的祖先。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金定鸭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金定鸭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为78,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4(♂)或83(♀),1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染色体,2号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具有明显的短臂,属亚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常染色体和W性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按由大到小顺序排列:Z为4号,W为7~8号。②金定鸭的G带带型,前10对大染色体可分为131条带。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家鸡(Gallus domesticus)和中国原鸡(Gallus gallus spadiceus)的染色体组型和G-带带型.其结果是,二者的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均为ZZ(雄性)和ZW(雌性)型;测量和计算了两种动物全部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双臂染色体的臂比和着丝粒指数,二者各对染色体形态和相对长度基本相似,据此绘制了两种动物染色体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比较模式图.对家鸡和原鸡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进行了G-显带,并比较和分析了二者染色体G-带带型特征,发现家鸡1号、2号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浅染,而原鸡1号染色体长臂区域为浅染,短臂区域及2号染色体整个着丝粒区域均为深染.3-19号及性染色体Z的G-带无明显差异,据此绘制了家鸡、原鸡1-19号染色体G-带比较模式图.根据家鸡和原鸡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相似,1-19号染色体G-带同源这一事实,讨论了家鸡和原鸡的核型进化关系,进而为家鸡起源于原鸡的说法提供了细胞遗传学证据.  相似文献   

4.
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及G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对兴义矮脚鸡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义矮脚鸡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前10对为大型染色体,后29对为微小染色体.染色体形态,1、9号染色体及Z、W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2、4、7号染色体为亚中央着丝粒(sm)染色体;3、6、8、10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兴义矮脚鸡中期G-带带型分为34个区包括165条深浅带.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分布于我国云南中部的中国雉鸡(Phasianus colchicus)的染色体组型、G-带及高分辨G-带带型。染色体数目2n=82。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40对常染色体中,1号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5号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余皆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Z为中着丝粒染色体,W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全部染色体进行测量分析,计算相对长度和双臂染色体着丝粒指数。根据相对长度和着丝粒指数,绘制了染色体组模式图。制作了1—20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Z的中期G-带以及全部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并进行了两种G-带带型特征的描述和比较,绘制了两种G-带比较模式图。  相似文献   

6.
四川麻鸭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析了四川麻鸭(Anas platyrbynchos domestica)的染色组型。染色体数目2n=80(♂、♀)。染色体基本臂数为86(♂)或85(♀)。性染色体为ZZ(♂)/ZW(♀)型。1号和2号染色体分别属亚中部(sm)和中部(m)着丝粒染色体。Z染色体(4号)属亚端部(st)着丝粒染色体。W染色体(大小相当于8号)和其余常染色体均属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7.
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与G-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河南大尾寒羊染色体核型和G-带。【方法】分离培养河南大尾寒羊外周血淋巴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和G-带标本,分析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河南大尾寒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27对染色体中包括26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粒染色体。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结论】河南大尾寒羊的染色体数目为:2n=54,公羊核型54,XY;母羊核型54,XX。河南大尾寒羊G-带与其他绵羊品种的G-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珍珠鸡染色体的细胞遗传学特征,以珍珠鸡和贵州黄家鸡为研究对象,采用骨髓法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分别制备珍珠鸡和家鸡的染色体标本并对其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种雄性鸡均为同型染色体(ZZ),Z染色体的相对长度为(9.31±0.50)%~(9.84±0.85)%,介于4号与5号染色体间,为中着丝粒染色体;两种雌性鸡均为异型染色体(ZW),Z染色体的大小、类型均与雄性鸡相同,珍珠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较长,为(4.19±0.23)%,介于7号与8号染色体间,家鸡的W染色体相对长度为(4.12±0.23)%,介于8和9号染色体间,两者的W染色体均为中着丝粒。2)家鸡与珍珠鸡前10对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但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差异,主要集中在2号和5号染色体上,家鸡的2号和5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和端着丝粒,珍珠鸡对应的染色体分别为亚中着丝粒和中着丝粒,其余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相同。结论:属于珍珠鸡科的珍珠鸡与家鸡的染色体核型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中国原鸡(Gallus gattus) 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产于中国南部原鸡(Gallus gallus)的染色体组型及其 G-带核型。其染色体数目2n=78;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 zw。全部常染色体(包括微小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经测量分析,计算了双臂染色体的臂比、着丝粒指数和全部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分析了1—19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的G-带带型,并绘制了相对长度模式图和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中华鳖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方法和核型分析方法,观察并比较中华鳖性染色体与染色体G带的特征,为进一步探索中华鳖的性别决定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秋水仙素的注射量对中华鳖的染色体定型有很大的影响,腹腔注射1μg/g(体重)秋水仙素,作用时间1 h比较适合中华鳖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用荧光显微和Photoshop CS3软件对染色体配对分析,按LEVAN等标准进行染色体分类,发现中华鳖存在异形性染色体,其核型公式为2n=66=4m+4st+34sm+22T+ZZ/ZW;雄性臂数为104,雌性为105;对比发现,雌雄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差异不大。33对染色体中,1-6号为大型染色体,其余均为小型染色体。用胰蛋白酶处理法制备了染色体G带,并绘制了1-6号染色体的G带模型图。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肠道组织形态和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对18周龄放养和笼养卢氏绿壳蛋鸡各10只(公母各半)的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放养公鸡各肠段绒毛长度均大于笼养公鸡,十二指肠段差异极显著(P0.01);放养公鸡各肠段及放养母鸡十二指肠段的绒毛宽度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鸡各肠段隐窝深度均大于笼养鸡,公鸡各肠段和母鸡回肠段差异显著(P0.05);放养鸡除母鸡盲肠段外,各肠段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V/C值)均略小于笼养鸡,公鸡空肠及母鸡回肠段的差异显著(P0.05);放养公鸡肝脏、胰腺、胸腺、法氏囊质量以及胸腺、法氏囊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公鸡(P0.01);放养母鸡肝脏、胰腺器官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不同饲养方式下卢氏绿壳蛋鸡的肠道及免疫器官发育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培养方法,对绍兴麻鸭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带型的研究,结果表明,麻鸭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2n=78。第4对染色体是性染色体,雄性为ZZ,雌性为ZW。染色体的基本臂数(N.F.)=82。放大摄影并测量染色体。图表中出现的结果包括每条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点指数。 绍兴麻鸭染色体的G-带带型分析结果表明,每对同源染色体有它自己的特殊带型,因此容易识别。图中充分阐明了染色体G-带带型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采用空气干燥和胰酶消化法,对黄鳝体内新棘衣棘头虫[Pallisentis(Neosentis)celatus]的染色体核型和G-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棘衣棘头虫由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组成,其中X染色体和1号、3号都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号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5m+2sm+1t;性别决定模式为XX-XY;每对染色体都有特定的G-带带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云南云秃蝗[Yunnanacris yunnaneus(Ramme)]是中国特有种,为了解云南云秃蝗不同地理种群的染色体特征。【方法】采用常规的液氮冰冻压片法和BSG显带法对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结果】云南云秃蝗3个地理种群的染色体数目都为2n(♂)=21;染色体类型多样,具有端、近端、中及亚中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均为XO型。染色体分组形式基本是3~4对大型、3~6对中型、1~3对小型染色体,性染色体X属大型染色体。C带分析显示:云南云秃蝗C带带型简单,仅具有着丝粒带和端带,但带纹数量在3个种群间具有差异,最多的有21条;种的平均异染色质含量为20.99%。【结论】3个种群在染色体C带核型和外部形态两个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对进一步研究云南云秃蝗种群分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白莱航鸡、绿壳蛋鸡为亲本,构建F2资源群体,进行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结果表明:Z染色体基因对蛋鸡早期体质量加性遗传方差有贡献;遗传模型固定效应包括品种、世代及近交系数;蛋鸡F2分离群体3周龄体质量遗传力为0.52±0.03,其中Z染色体遗传力为0.07±0.02。蛋鸡早期体质量遗传评估时应考虑性染色体连锁遗传效应的影响;3周龄蛋鸡体质量属于中等偏高遗传力性状,可通过个体选育获取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试验以测交纯合青壳蛋鸡公鸡(黑胫、黑皮肤)为父本,以海兰白(黄色胫)、泰和鸡、狼山鸡母鸡(黑色胫)为母本,对肤色进行遗传观测。试验结果表明:青壳蛋鸡公鸡肤色基因型为“PPZidZid”, 海兰白母鸡肤色基因型为“ppZidW- ”,泰和鸡肤色基因型为“PPZidW- ”,狼山鸡母鸡肤色基因型为“ppZidW- ”;以青壳蛋鸡公鸡为父本,海兰白母鸡为母本进行杂交,F1 代肤色能自别雌雄,公鸡为黄皮肤,母鸡为黑皮肤。以青壳蛋鸡公鸡为父本,泰和鸡、狼山鸡母鸡为母本,F1 代肤色无论公鸡母鸡都是黑色。  相似文献   

17.
青山羊染色体G—带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分析了青山羊染色体核型和 G—带带型,结果是:青山羊二倍体染色体2n=60,常染色体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 染色体为第三号,是端着丝粒染色体,Y 染色体最小,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用胰酶吉姆萨带显示青山羊 G—带型,并绘制了青山羊中期染色体 G—带模式图。  相似文献   

18.
为了检测山东省地方鸡种及其培育品系(种)中绿壳蛋基因的分布情况,本研究设计了多重PCR引物对部分山东地方鸡种及绿壳蛋鸡专门化品系进行基因型鉴定。结果表明:汶上芦花鸡绿壳系公鸡、母鸡中的绿壳基因型频率(LS/LS)分别为0.9667和1.0000;某绿壳蛋鸡专门化品系中绿壳基因纯合型(LS/LS)个体比例只有7.69%,杂合型(LS/NN)比例高达92.31%;在琅琊鸡、汶上芦花鸡和鲁禽鸡中均未检测到绿壳基因型。本检测结果与各供试群体的遗传背景相符,说明本检测方法准确。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戴胜(Upupa epops)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其染色体二倍体数2n=128。这是迄今已研究过的鸟类染色体二倍体数目最多的一种。在常染色体中,1—10号为双臂染色体(中、近中或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1—63号全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雄性性染色体ZZ是整个染色体组中最长的一对近端着丝粒染色体;雌性的W染色体也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其长度仅次于第3号常染色体。本研究结果为鸟类细胞分类学和研究鸟类的核型进化提供了新的细胞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云南龙陵黄山羊的核型及C-带和Ag-NORs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分带技术,分析了龙陵黄山羊的核型,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结果表明:龙陵黄山羊染色体数为2n=60,常染色体及X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Y染色体最小,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常染色体着丝粒区均显示C-带,性染色体未显C-带。雌性银染核仁组织区(Ag-NORs)分布于No.1,2,3,4,5,25号染色体,雄性分布于No.1,2,25号染色体,显示了性别及分布多态性。研究还发现三种不同的联合(ASSOCI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